1.3 智能控制方法
近年来,神经网络、模糊数学、计算智能、强化学习等各学科的发展给智能控制注入了巨大的活力,由此产生了各种智能控制方法,如图1.4所示。其中主要的有如下几种。
图1.4 各种智能控制方法
1. 分级递阶智能控制
分级递阶智能控制(Hierarchical Intelligent Control)是从系统工程出发,总结了人工智能与自适应控制、自学习控制和自组织控制的关系之后逐渐形成的,是智能控制最早的理论之一。
分级递阶智能控制有两种比较重要的理论。
(1)知识基/解析混合多层智能控制(Knowledge-based/Analytical Hybrid Multi-layer Intelligent Control)理论。该理论是由意大利学者A.维拉(A.Villa)提出的,可用于解决复杂离散事件系统的控制设计问题。
(2)美国学者萨里迪斯提出的分层递阶智能控制理论。按照这种理论设计的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由3个控制级组成,按智能控制的高低分为组织级、协调级、执行级,如图1.5所示。并且这3个控制级遵循“伴随智能递降,精度递增”原则,利用熵函数来衡量每一个控制级的执行代价和效果,用熵进行最优决策。这一理论为现代工业、空间探测、核处理和医学领域应用自主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总之,分层递阶智能控制是为求解复杂系统寻优、决策和控制问题而提出来的,是研究多级自寻优控制、多级模糊控制、多级专家控制、多目标预测控制以及大型空间运动结构系统控制的有效方法。
图1.5 分层递阶智能控制结构
2. 模糊控制
美国著名控制论专家扎德于1965年发表了模糊集合论,该理论奠定了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模糊集合论主要将模糊推理规则转换成控制决策,适用于难以建模的被控对象,但很难实现高精度。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如图1.6所示,具有4个功能模块,分别是模糊化、规则库、模糊推理和清晰化。模糊化是将精确量变换为模糊量,而清晰化是将模糊量变换为精确量,规则库用于存储控制系统的模糊语言变量的推理规则和系统参数。
图1.6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3. 神经网络控制
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问世的人工神经元网络模仿生物神经系统,主要模仿人脑神经元的信息处理功能,如信息处理、判断、决策、联想、记忆、学习等,以实现仿人行为的智能控制。1980年以后为神经网络的发展期,如1982年霍普菲尔德教授提出了Hopfield神经网络,解决了回归网络的学习问题;1986年鲁梅尔哈特和麦克莱兰提出了BP网络,实现了有导师指导下的网络学习,为神经网络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将神经网络引入控制领域就形成了神经网络控制。
4. 基于遗传算法的参数优化控制
遗传算法起源于对生物系统进行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是模拟生物的遗传和长期进化过程发展起来的一种搜索和优化算法。遗传算法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J.H.霍兰(J.H.Holland)教授首先提出的,其主要特点是对所要求解的问题无连续性、可微性要求,只需知道目标函数的信息,在寻优过程中,保持整个种群的进化,采用选择、交叉、变异等概率搜索技术,并以决策变量的编码作为运算对象。遗传算法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组合优化、机器学习、信号处理、自适应控制和人工生命等领域。
遗传算法可用于模糊控制规则的优化、神经网络参数及权值的学习,在智能控制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5. 基于知识工程的专家控制系统
将专家系统作为控制器(即专家控制器)应用于控制系统,使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良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专家控制系统一般具有模糊专家智能的功能,采用专家系统技术与控制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其结构如图1.7所示。专家控制系统将专门领域中的问题求解思路、经验、方式与传统控制理论结合,表现出一种拟人的智能性。
图1.7 专家控制系统结构
6. 各种智能控制方法的交叉和结合
为了发挥各种不同智能控制方法的优点,弥补它们各自的缺点,各种互相结合、互相交叉渗透的智能控制方法不断被提出和研究,如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模糊学习控制、模糊进化控制。
7. 各种智能控制方法与传统控制方法的交叉和集成
如果既能发挥智能控制方法的优点,也能发挥传统控制方法的优点,那么在工程实际中可获得很好的控制效果。这不仅是方法研究的交叉,而且是多学科研究的交叉和发展。这些交叉和集成的控制方法有模糊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模糊控制、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神经网络变结构控制和模糊专家PID(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