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老子是皇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三省到位

见皇上发怒,感受着皇上身上怒气喷涌,卢直心神一颤,急忙跪下解释起来:“陛下,臣不会辞官,臣只是有事想上奏!”

刘昊松了口气,脸色渐渐缓和了下来。

他刚刚才提拔了卢直,要是卢直转身就来打他脸,那他这个皇帝做的也太窝囊了。

“卢爱卿起来说话,朕准奏了。”刘昊手一抬,示意卢直平身。

卢直也松了口气,刚刚刘昊身上的怒气威压,也让他冒了一身冷汗。

常言道,胖君如伴虎,果然不假。

但见证了大夏的衰落,此时的卢直心里却很欣慰。

陛下已经有了明君的迹象了啊。

现在的大夏江山,风雨飘零,也只有真正的明君才能挽救了。

“陛下,杨司徒和袁太尉才识过人,资历也高,这几年统领百官也没有任何出格之处,所以,臣恳请陛下不能让二位大人辞官归隐,百官还需要仰望两位大人掌舵啊。”卢直奏道。

现在一半官员都选择了辞官归隐,这对大夏江山来说,简直就是双重打击,卢直不得不劝刘昊收回成命。

杨彪等人见卢直替他们说话,一个个都昂首看着刘昊,心里却是在冷笑,心说就算你是明君,但离了我们这些官员,你还怎么把这个朝庭玩转?

接着又有几人出来劝说刘昊不能让杨彪等人辞官,更是让杨彪、袁隗等人得意忘形,都以为刘昊肯定要重用他们,至少也要让他两人去三省内阁。

但是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刘昊二话不说,直接让众太监伺候杨彪等脱官服,准许他们辞官。

这一下,不但杨彪和袁隗慌了,那些跟着杨彪和袁隗的众官员也彻底慌了。

他们不像两人出于世家大族,以后还有与皇上掰手腕的实力。

除去这身官服,他们以后就只能是普通百姓了。

这一瞬间,无数跟随杨彪二人要辞官的众人后悔不已。

早知道皇上这么强势,他们哪里还敢辞官啊。

真是悔不当初!

卢直等人叹了口气,但此时皇上明显在气头上,他们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几十号官员脱下官服黯然离场,出了大殿,所有人都不舍的回头看着‘崇德殿’三个字,心里非常不甘。

“大家不要慌,相信我,要不了一个月,陛下还会请我们入朝为官的。”杨彪安慰着众人,也在安慰他自己。

不过他心里到是坚信,少了他们这些豪族的支持,刘昊肯定玩不转这三省六部。

这官制是好官制,但没有钱粮为根基,再好的制度也运转不起来。

此时大殿里剩下的文官已经不足三十人,其他还有三十多个武官,使得整个大殿一下清冷了不少。

“卢直、荀古。”刘昊根本不受影响,继续他的任职。

“臣在!”卢直和荀古同时站了出来。

“朕任命你们两人掌管中书省,你们能否胜任?”刘昊沉声问道。

他当然相信这两人能胜任这个位置,但他要两人亲口告诉他,也变向考验一下两人是否对他有信心。

“臣卢直(荀古)定不辱使命!”两人抱拳,语气坚定。

“很好,朕很欣慰。”

刘昊点了点头,目光扫向众官员。

“王充、荀承可在?”

“臣在!”王充和荀承同时出列。

“朕封你二人为门下省侍中,你二人可有信心胜任?”

“臣等定不辱使命!”

王充和荀承,也是昨晚上刘昊秘召的几人之一。

这个荀承正是荀古的堂侄子,也是才智过人之人,才华不在荀古之下。

这个时代,“荀家八才子,个个智无双”的美传。

早就传遍了大夏。

“曹孟可在?”

“臣在!”

“朕封你为尚书令,掌管尚书省,同时也兼任羽林中郎将,可有信心胜任?”

刘昊看向曹孟,说实话,在他看来,曹孟的大局观及对未来的展望之心,是他要提拔的这几人中最好的。

但他此时还要利用曹孟的统帅属性扩招羽林郎,还不想这么早让曹孟进入三省。

但杨彪和袁隗带走了那么多官员,其中也不乏能力出众之辈,他此时没人可用,只得改变计划,提前让曹孟进入三省部门了。

“臣定不辱使命!”

曹孟也是一怔,接着眼中却是流露出一抹激动。

但很快就被他给掩饰过去了。

“很好,从今天起,你们五人将是朕的三省大臣,希望你们都不要辜负了朕的期望。”

刘昊看着出列的五人,这五人都是此时的他能拿得出手的能臣,曹孟和卢直更是文武全才,在暴民之乱中立下赫赫功名的猛将,也是对朝庭忠心耿耿的能臣。

而荀古和荀承这双荀,却是智力政治都非常奇高的人才,这个时候,的确是有能力胜任三省重臣的。

至于王充,他虽然没有什么出众的能力,但贵在有胆略,能力均衡,忠诚还很高。

这也是刘昊信任他的原因。

有能力,有本事,对大夏还忠心耿耿,他不重用,难道要重用反骨仔?

“臣等,定尽心竭力辅佐陛下,为陛下分忧!”五人齐声宣誓。

“朱商可在?”刘昊又看向朱商问道。

朱商是武官中官职最高的一位了,此时担任左将军一职。

“臣在!”朱商出列。

“朕封你为兵部尚书,掌管兵部,你可有信心胜任?”刘昊问道。

朱商年龄大了,已经近七十了,刘昊都不忍心再让他去军方折腾了。

就让他在兵部任职,也算是养养老吧。

当然,新制中的兵部,就是后世的整个公安、消防系统。

作为系统初期的掌舵人,朱商估计想偷懒也是不行的。

“臣定不负使命!”朱商坚定的回道。

“很好。”

刘昊点了点头,目光又看向其他官员,可惜已经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了。

他心里叹了一口气,对三省五大重臣说道:“其它五部尚书人选,我要听听你们五位大臣的意见,你们都可以相互推荐,今天必须要把六部组建起来。”

现在剩下的好多官员,能力都很差,选谁都差不多,他干脆就借此机会给这五人一点好处算了。

反正以后干不好,就换能者上。

诺大一个大夏国,刘昊相信肯定还有很多有才之士藏在民间。

那么,下一步是不是要推行科举选人制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