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绿城集团总部搬家
当时,市区的交通状况简直糟糕透顶,拥堵不堪的道路让车辆举步维艰。
无奈之下,夏雨只好选择乘坐地铁出行。
然而,地铁里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段,车厢内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拥挤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这样嘈杂混乱的环境令夏雨心生厌恶。
要知道,市区的绿城集团总部原本是绿城花费巨资购买而来的。
当初之所以看中这块宝地,正是因为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便捷通畅的交通条件。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办公楼内部的各种设施也逐渐老化过时,给日常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此外,由于市区地段优越,这里的物业无论是出租还是出售都非常容易,而且周边众多大楼的出租率几乎都保持在令人惊叹的 90%左右。
就在这时,柏豪公司的客户表示有意租用一栋位于市区的办公楼用作公司门面。
毕竟这些客户刚刚成功上市,手中握有充裕的资金。
权衡利弊之后,夏雨果断决定搬往拥有更优良办公环境的浅滩地区,并把那座略显陈旧的市区办公楼出租给柏豪的客户。
话说这绿城集团,每个月都有着稳定的资金流动。
一进一出之间,竟能收获高达 180万每月的固定收入!
这笔钱恰好能够抵消掉绿城集团总部除员工工资以外的每月额外开销,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不过呢,凡事皆有利弊。
随着业务的调整与变动,有些居住在北区的员工可就犯难了,因为上班的路程变得遥远许多,着实不太方便。
但好在那块地本就是绿城自家所有,只要稍作改造,将其中靠近办公楼的一栋楼打造成员工公寓,这个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啦。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刚刚博士毕业的夏雨,怀揣着满腔热情与求知欲,正式投身于家族企业之中,紧跟在大伯和姐夫身后,虚心求教,努力学习如何管理偌大的绿城集团。
令人惊叹的是,仅仅过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夏雨便展现出惊人的天赋与能力,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亲自操刀完成一项重大任务——成功收购了一家地产公司,并对其展开资产重组、产品升级等一系列操作之后,精心包装并推动该公司顺利上市。
最终,这家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大放异彩,以相当可观的价格被售出,为绿城集团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然而,夏雨所做之事并非仅此而已。
夏雨竟然做出了一件让众人瞠目结舌、完全无法理解的举动:用自己的个人资产作为抵押物,向绿城集团借取了足足 8000万元巨款,目的只有一个——购买一支股票 IPO发行时的 1000万股原始股票。
要知道,这支股票在 IPO阶段并未受到券商们的青睐,甚至在券商认购接近尾声的时候,仍有超过半数的原始股无人问津。
面对如此不被看好的局面,夏雨究竟为何会毅然决然地下此重注?
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或独到眼光呢?
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
新四方乃是隶属于赫赫有名的华盐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企业,其专注于复合肥以及氮肥产品的深入研发、精心生产、广泛销售与周到服务,堪称化肥生产领域的行家。
作为华盐集团在农肥业务板块的核心运营主体,新四方成功入选了由华夏政务院国资委所公布的“双百企业”名单,这份殊荣无疑彰显了其在行业中的卓越地位与巨大影响力。
说起这家公司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 1958年建立的皖城化肥厂。
那个时候,它可是全国范围内最早涉足小氮肥和小联碱生产的企业之一,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迅速在业界崭露头角,并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如今备受瞩目的新四方。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近年来,全球爆发了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给各国经济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国际贸易更是首当其冲地遭受重创。
尤其是华夏的化肥出口方面,由于国外对进口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导致新四方的海外市场份额急剧萎缩,而与此同时,国内的化肥产能却出现了明显的过剩现象。
在此背景下,金融市场对于新四方即将进行的 IPO(首次公开募股)上市计划普遍持不乐观态度。
大多数投资者认为,当前的市场环境不利于新四方的股票发行,因此对其投资价值存在诸多疑虑。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就在某一天,夏雨在参加完一次聚会后,偶然路过一间奢华的包房。
正当夏雨准备匆匆离去时,无意间竟听到了从包房中传出的阵阵交谈声。
而这些声音所传达出的信息,让夏雨瞬间意识到,原来并非所有人都对新四方的前景如此悲观……
这些人的心中都在暗暗窃喜着,因为新四方那神秘的化学实验室竟然取得了一项惊人的突破!
据说,他们已经成功研发出一种全新的化肥,能够彻底颠覆当前市场上那些常见的产品。
这种新型化肥不仅售价与传统化肥相同,但其对于植物生长的效果却能整整提升三倍之多!
更为令人惊喜的是,它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危害相比以往降低了足足 90%!
毫无疑问,这绝对称得上是一次重大的技术突破。
更妙的是,由于这项新技术的出现,原本积压在仓库中的大量库存也不再是无用之物了。
它们完全可以被送回工厂重新加工处理,丝毫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然而,目前这个重要的信息仅仅只被新四方内部的极少数人以及协助其上市的主要券商的几位关键领导所知晓。
此时此刻,他们正紧锣密鼓地筹划着一个惊天阴谋。
再过几日便是 IPO的关键时刻,他们打算利用这段时间精心制造一系列舆论导向,使得其他券商对这个项目毫不关注。
待到券商们完成认购之后,剩余未被认购的份额将会被新四方和主发行券商一举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