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利息与货币的历史
利息的历史始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利息具有悠久的历史。利息是借钱时所支付的租借报酬,利息这一概念在货币出现之前已经存在。
本书中所说的货币,是指“经过铸造、刻印的金属”或“印刷了金额的纸张”,它被法律认可了价值,或者人们相信其价值,而这些与货币本身的实际价值无关。货币具备购买物品和服务的功能,具备储蓄功能。在货币出现之前,金、银等未经加工的贵金属、小麦等耐储存的农作物这些本身具有价值,又能长期保存的商品在商品交易中起到了媒介物的作用,它们被称为实物货币。
美索不达米亚孕育了最古老的文明,当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广泛使用小麦和白银等实物货币,还知道这些实物货币可以用来借贷。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里规定了租借报酬的上限,即借贷的法定最高利率。法典具体规定了谷物的利率上限为年利率33%,白银为20%。[2]
《汉穆拉比法典》颁布于公元前18世纪,距今约4 000年。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名副其实的原生文明,它影响了许多邻近的文明,许多成果流传到了后世。其中以利息为代表的许多金融方面的文明成果被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其他文明所继承。如此看来,借入货币或借入具备货币功能的物品,并为此支付租借报酬这一基本经济活动早就深深地根植于人类文明之中了。
既然利息基本上可以视为货币的租借报酬,那么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货币的历史。
在美索不达米亚西部有个安纳托利亚半岛(小亚细亚半岛),也就是现在土耳其的主体国土所在地,岛上有一个国家叫吕底亚。这里起初使用沙金等实物货币,到了公元前6世纪,身为超级富豪的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发行了用金银合金制成的硬币。由于材料是金银合金,因此可以说它本身就具有价值。因为这种硬币不是自然界的未加工物质,又是为了实现货币的功能而被铸造出来的[3],所以这被看作最初的货币。
另外,在历史上同一时期,中国也出现了农具、大刀形状的青铜货币。与其说货币的诞生基于某个特定的起源,不如说丰富多彩的文明孕育、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货币。
纸币的历史与虚拟货币:货币何以成为货币
11世纪,中国宋朝发行的交子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币。交子是金属钱币的存款凭证,可以随时兑换成指定的金属钱币。后来,这些存款凭证本身也开始被当作货币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纸币原本是一种存款凭证。现代金融体系主要起源于欧洲,17世纪,瑞典国家银行的前身斯德哥尔摩银行发行了可兑换铜的纸币。与此同时,英国的民间金匠(Goldsmiths[4])发行了可随时兑换黄金的存单,后来这些存单逐渐被当作货币使用。据说这就是后来的英格兰银行券的前身。
这种以贵金属做担保的纸币被称为可兑现纸币。如果某国的货币是可兑现纸币,根据作为等价物的金属的种类不同,可分为金本位制和银本位制。截至20世纪上半叶,日本等许多国家采用的是金本位制。
可是现在我们拿着1万日元并不能直接兑换为黄金。今天的日元和世界上绝大部分货币一样,已经成为没有贵金属做担保的不兑现纸币,可以说只是一张印着金额的纸片。
那么为什么不兑现纸币具备钱的价值呢?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诺亚·赫拉利说,金钱是一种幻想。他的本意不是说金钱毫无意义,而是认为人类有一种独特的能力,可以创造出虚构概念的集体幻影并对其深信不疑,这是人的特质。而金钱就是人类创造出来的集体幻影之一。简而言之,金钱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每个人都相信它的价值。
例如,在日本流通的货币包括日本央行发行的日本银行券(纸币)和日本政府发行的硬币(金属货币)。法律规定了这些纸币和硬币具有货币的作用,它们被称为法定货币。
可是不论法律如何规定这些纸币和硬币可以作为“钱”使用,如果人们不相信它们的价值,它们都一文不值。
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曾有个著名的例子:192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发生了恶性通胀(hyperinflation),物价飞涨。所谓通胀就是通货膨胀,意味着物价持续上涨。相反如果物价持续下跌就是通缩(通货紧缩)。从“hyperin-flation”一词的前缀“hyper”(超级)也可以看出此词原意为超级通货膨胀。
根据估算,当时的德国物价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14年相比,最终暴涨了1万亿倍[5]。物价上涨就是商品价格上涨,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意味着货币价值降低。当所有人都不认可货币价值时,就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所以即使是法定货币,也只有当大家认可它的价值时才能维持其作为“钱”的价值。
接下来我们稍微离开正题一下,2022年,大批和虚拟货币相关的企业破产倒闭,曾经涨势冲天的虚拟货币价格也大幅回落。这一连串的变化大概会被认为是虚拟货币的泡沫破裂而被记入历史。虚拟货币的发行,正是促使我们思考“何为货币”这一问题的绝佳材料,这里我想展开谈谈这个问题。
虚拟货币又称加密资产,是一种数字货币,其转账数据记录在区块链,即计算机网络上的分布式账本。虚拟货币是一种数字代码,它只存在于计算机中,不具有实体形态。最初的虚拟货币——比特币诞生于2009年,现在全世界已经发行了多种多样的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的总市值曾在2021年底膨胀至3万亿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约为340万亿日元)。如此庞大的价值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以比特币为例,因为比特币交易[6]具有难以被追踪的特性,所以可以掩盖犯罪资金、逃税资金的去向,有时会被用来洗钱或者进行地下交易。当然,除了这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当发生前文中提到的恶性通货膨胀时,本国货币的价值不断减损,为了规避风险,有时也可以将持有的本国货币兑换成比特币。另外在美国的某些地区,可以用比特币购买商品和服务,所以比特币也具备一定的货币价值。
尽管比特币的使用价值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其价格却一路攀升,只能说这是一种泡沫。而这种价格的急剧上涨,往往发生在供给受限的情况下。比特币具有严格的发行规则,所以新币的供应非常有限,这也是引发比特币市场泡沫的因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虚拟货币市场的泡沫主要是投资者们追涨购入的投机行为造成的,与发行新币关系不大。
虚拟货币的总市值一度上涨到3万亿美元,虽然是昙花一现,却也是一个严峻的事实。不论虚拟货币本身是否具有价值,只要人们相信它有价值,它就有价值。特别是货币具有幻想性,即“只要创造出大家都承认其为货币的故事,它就会成为货币”。虚拟货币的诞生和之后的浮沉也验证了这一点。
以银行为中介的现代金融体系的成立
前面我们简单回顾了货币的历史,在现代金融体系中,银行作为金钱往来的中介机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普遍认为这种以银行为中介的金融功能的发展始于中世纪的意大利。
12~14世纪,意大利北部,如热那亚和威尼斯等地中海贸易繁荣的地方,出现了许多货币兑换商。它们从事货币兑换和贸易金融业务,并最终向国家提供贷款。威尼斯被认为是复式记账法的发源地,在这里,用账簿记录金钱往来的金融业务蓬勃发展,这被认为是现代银行的起源。顺便一提,英文单词bank源自banco一词,意为意大利钱庄中用作记账桌的长条桌案。
如前所述,通过金融交易获取利息自古以来就深深烙印在人类文明中,但同时这也被视为不劳而获,是被鄙视的对象,甚至作为宗教禁忌而被禁止。可是如果不能赚取利息,就没有人愿意出借钱财,经济活动也会停滞不前。
中世纪的欧洲有许多收取利息的放贷者是犹太人。犹太教原则上禁止收取利息,但由于认可“借给外邦人可以取利”,因此有许多犹太人借钱给基督徒。
当前的许多金融机构和投资管理公司的起源与犹太民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犹太人在金融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这一现象可能也与上述这一段历史有关。
不过欧洲早期的银行业巨头,如富格尔家族和美第奇家族[7]都不是犹太人,因此,可以看出在文艺复兴之后,收取利息的行为逐渐在基督徒中普及开来。
金融左右了霸权的变迁
利息在金融活动中占据了核心地位,但其影响并不仅限于金融活动范围。
在欧洲,16世纪的西班牙、17~18世纪的法国离欧洲霸主的位置近在咫尺,但同时也有荷兰、英国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与之对抗。当时,西班牙和法国国土广阔、人口众多,是欧洲的大国,而荷兰、英国人口较少,国家规模远不及西班牙和法国。
可是英国最终实力大增,凌驾于西班牙和法国之上,建立了大英帝国。而恰恰是利息,在霸权的转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当时西班牙和法国这两个大国参与了多场战争,国王为了筹措巨额军费,向很多银行家借款。可是一旦还款遇到困难,这些国王就随意赖账。也许他们认为自己贵为大国国王,拖欠借款只是小事一桩。可是他们欠债不还导致不少欧洲的银行家破产,剩下的银行家担心西班牙和法国的国王会拖欠债务,所以要么不愿意借钱给他们,要么在王室借款时索取高额的利息。
另一方面,1688年,国力尚不强盛的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借金融大国荷兰的帮助,建立起了近代的金融体系和财政制度。这一系列的举措被称为财政革命,这也是英国日后强势崛起的原动力。英国同样需要通过借款来筹措战争费用,但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执掌了政治权力,同时也以征税权为担保,担负起偿还国家债务的责任,由此还催生了国家发行国债这一制度。如此一来,以国王私人名义借入的债务成了国家有责任偿还的公债。事实上尽管英国后来也面临着还债困难的局面,但一直在努力还款。
因此,英国获得了银行家和投资人的信任,需要支付的利息也大大减少了。英国在光荣革命前的借款利率平均为10%以上,到了18世纪,即英国与法国征战不休的时候,借款利率已经降了一半左右。正是因为有了强大的筹款能力,英国才能够建设起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军力量;能够与法国这个欧洲大国硬拼到底;能够最终在与拿破仑的痛苦厮杀中获胜。
与此相反,西班牙和法国的利息负担日趋严重,这导致它们在关键时刻无法筹措到必要的资金,导致最终的战败。
此外,荷兰由于疲于与邻国法国作战,在此后的一系列纷争中败落。但荷兰也确实在一段时间内作为全球化经济的先驱而极尽繁荣,这也要归功于金融的力量。
此外,创立于1602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被公认为全球首家股份公司。事实上,荷兰不仅是现代资本主义的起源地,还是当时金融领域最先进的国家,英国进行财政革命时也大量借鉴了荷兰的先进经验。
全球经济的主导权从荷兰转移到英国,最终移至美国,金融领域主导权的转移路径与此完全吻合。
现代的利率变迁
在介绍利率历史的尾声,我想谈谈现代利率的走势。图1-1展示的是给全球利率带来巨大影响的美国利率的走势,作为对照也列上了日本利率的走势。本书第三章将介绍各种各样的利率,图1-1所示利率为10年期国债收益率。
利率在短期内不会有巨大的变化,但长期来看还是有很大的涨跌起伏的。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美国的利率大幅提升。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过两次石油危机后陷入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一旦开始就很难回落,往往越来越严重,待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境地,会给经济和民众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打击。为了击退通胀,美国从1979年开始实行前所未有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图1-1 日本、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图(1962—2022年)
资料来源:日本财务省、雅虎财经。
当时担任美联储主席(相当于美国央行行长)的是保罗·沃尔克,他因誓与通胀斗争到底的强硬决心而被称为“通胀斗士”。他所推行的激进的货币政策影响了全世界,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衰退和停滞。但沃尔克不为所动,坚持对通胀“零容忍”的态度。最终,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通胀势头放缓,利率也趋于平稳。
这一时期对于美国和全世界的经济而言都是一段痛苦的时期。但也正是因为这一时期坚定地与通胀做斗争,迎来了90年代以后的低通胀时期,美国经济也实现了稳步增长。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事实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虽然利率在短期内有上下波动,但长期来看呈现了一路走低的趋势。关于这一点在后文中会有详细论述,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低通胀等世界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利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降。
总而言之,利率波动的大趋势背后总是能看到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因此,了解利率的历史就是了解经济结构变化的历史。
不同国家、不同货币的利率各不相同,但就波动方向而言,全世界的利率往往是同向变动的,而美国的利率是变化趋势的核心。每个国家的利率水平都是在以美国利率为起点的全球利率波动的基础上,叠加本国特殊因素而变动的。
在过去的40多年里,日本一直处于长期的利率下降趋势中,这反映了日本独特的国情。日本的经济泡沫在20世纪90年代破灭,此后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大幅下降。伴随泡沫破灭的是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下跌,这导致了日本跨过低通胀,直面通货紧缩危机。而当时日本的货币当局担心泡沫和通胀压力卷土重来,迟迟未能出台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观点认为这导致了被称为“失去的20年”的长期经济停滞。
与此同时,似乎是担心日本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利率水平也急剧下降。然而由于日本的利率原本就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利率很快就降到了0%左右,很难进一步下降。
另外,美国的利率[8]迅速攀升,而日本的利率并未追随上升趋势。这一问题我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讨论。从结论来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日本经济和货币政策的独特性。
日本的利率水平与以美国利率为基础的全球利率的波动保持一致,但同时也受到日本特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了解日本的利率情况,需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