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凡学术传承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书香门第,家学渊源

周超凡,1936年4月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五代传承的中医世家,与中医的缘分与生俱来。祖上由儒而医,祖父周觐光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又受家传医学熏陶,喜研中医,是一名儒医。后受洋务运动影响,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明治政法大学专门部法律科,归国后又考取了法政科举人,后又参加了中国同盟会,投身革命,42岁早逝。父亲周志俊(号仲直),幼承家学,青年时期便以医立身,在当地颇有医名。父亲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文史哲知识广博,同时也学习新学,思想开阔,是一位开明的中医。在动荡的年代,行医谋生颇为艰难,为生计曾一度到周超凡舅舅马星野任社长的南京《中央日报》社工作。但是,周父毕竟是名医生,无心政治,加上时局不稳,不久便辞职,回到温州,重操旧业,他开了药店,命名为“培康药店”,每日坐堂看病,重新做回了中医。

母亲出身平阳望族陈岙马氏,书香门第。外祖父马敏中治学严谨,外祖母吴佩年慧敏贤淑,舅舅是中国杰出的新闻教育家、新闻巨子马星野。母亲受家庭熏陶,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十分注重对周超凡的培养。在他幼年开蒙时,母亲就教他背诵唐诗宋词;稍长,又讲解《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母亲并未系统学习过医药知识,但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受周氏医学世家氛围的影响,也兼通医药。有很长一段岁月,都是周超凡的父亲坐堂看诊,母亲负责抓药。高高的药橱、药橱里花样繁多的饮片、忙碌的药工和往来不断的患者是童年时期周超凡印象最深的场景。

耳濡目染,周超凡便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看在眼里,便刻意对他进行培养,开始让他诵读《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及《濒湖脉诀》等入门书籍,也时不时带他出诊和上山采药。初中毕业时,他已经能辨认上百种草药。

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困难暂时失学,周超凡一边在家里的药店帮忙,一边全身心地学习中医中药。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医药书籍,医药知识逐渐丰富。他还跟随父亲坐堂抄方、出诊、采药,积累了不少的临床经验和药物知识。父亲有意把他培养成一个能够为民解除疾苦的医者,这也是周超凡心中所愿。

就这样过了两年时间,父亲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靠自己培养不出大才;这个时代,如果不了解和精通西医药知识,在诊病治病和发扬祖国医药学方面会困难重重,难有大的作为。于是,父亲克服困难,让周超凡继续上学。功夫不负有心人,1954年,失学两年后,他考入了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中部。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子能读大学,接受系统的、科学的中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