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带着媚娘看菜地
“王爷真是太棒了!不得不服,光是这石见银山,就不枉我费那么多心思了!”
段开山并不知道,大唐在商业繁荣的时候,有足够的白银是多么的重要。
张猛猛的一跳:“算算日子,最迟半月就要出发了,再晚的话,王爷大婚就赶不上了。”
“是啊,所以我们就直接离开,不回难波津了。”
“光是这些银子,就有几十万两。另外,我们还可以在码头仓库里找一些倭国的特产。”
……
石见银山后面,房遗爱、姚老三两人,正笑眯眯地看着那几个倭国仆从挖出的矿石。
“老姚,这块看起来跟别处差不多,看样子还真是个银山呢。”
房遗爱虽然不擅长开采矿石,但连续开采了几个矿洞,开采出来的矿石也是大同小异,自然能看出一些端倪。
“是啊,这么大的银矿,不愧王爷叫它银山。没想到倭国这么穷,居然还有这么大的银矿,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
这一刻,姚老三感觉自己就算是死也值了。
能在有生之年,亲手挖掘出一座巨大的银矿,足以让他名垂青史。
“有了这座银山,难道还有别的银山、金山吗?还有,大唐以外,除了倭国,还有那么多的国家,难道这些国家,都有金山银山吗?老姚,我突然对以后很感兴趣啊。”
房遗爱和姚老三接触久了,早已不把他当成寻常的工匠。
当然,这其中也有李想的功劳。
耳濡目染之下,无论是房遗爱还是张猛,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
“郎君所言极是,若是以后能在海外挖矿,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有了爱好,有了追求,人生就是不一样。
……
随着初冬的到来,燕王府的菜地,也是变得热闹了起来。
茁壮成长的菘菜,沐浴在阳光下,努力的吸收着雪花中的养分。
“王爷,这菘菜虽然还没成熟,但是,已经有了几分高大的样子了。”
武媚娘佩服道。
看着温室里的菘菜越来越大,最后摘下来的时候,竟然有几斤重,跟她所知道的菘菜完全不一样,她这才发现,这温室里,竟然是另有乾坤。
当然,在李想看来,这只是他这些年的努力,对他的回报。
终于有一个比较成熟的品种走出温室,开始大规模种植了。
于是,这个秋天,他一口气种下了数百亩菘菜,一眼望去,满目葱绿。
“是啊,到了冬天的时候,把它收起来,放在地窖里,等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没菜吃的时候,再卖出去,肯定会引起轰动,比什么宣传都管用。”
李想之所以研发出这种新菜,就是为了造福大唐百姓。
不过,有时候,人就是这么奇怪。
他们已经习惯了种自己熟悉的庄稼,不会轻易更换。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的土豆和红薯,在清朝才开始普及。
惯性认知的力量,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改变的。
所以,李想压根就没想过要说服别人种新的菘菜,他只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出来,然后在下一年内,让更多的人来种。
然后,有了第一个带头的,有了不错的收入,自然也就有了跟风的人。
论跟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比得上华夏。
这样一来,李想自然就能达成自己的目的。
“王爷真是慈悲为怀,为百姓谋福利啊。”
武媚娘之所以对李想死心塌地,就是因为他身上那股不按常理出牌的气质,以及对未来的看法。
至于长相……
嗯,确实很重要。
“媚娘过奖了,我只是不喜欢那些寒冬腊月的人。”
……
随着婚礼的临近,燕王府也是越来越热闹。
当然,除了李想之外,其他人都很忙。
因为是李世民亲自赐婚的,所以迎娶武媚娘、云香儿和段嫣然的过程,也是与众不同。
为此,礼部还特意派人过来,给李先生讲解了一下流程,免得出了什么差错。
毕竟,这可是一场盛大的婚礼。
“王爷,迎亲之时,要见祖宗,要梳妆要……”
李想被礼部尚书洗脑了整整一个上午,这才知道婚礼的流程,顿时有些头疼。
娶个王妃,还真是麻烦,从早到晚都在忙。
还能有什么力气?
总不能睡在一张床上,然后累的睡着了吧?
“好了,我明白了,你可以走了。”
李想已经记住了一些重要的礼节,自然不想再听礼部的人废话。
大不了,让褚遂良提醒他一下,他可没心情学那些繁文缛节。
……
褒国公府内。
段嫣然坐在窗边,默默的做着手巾。
眼看着大婚在即,她心中虽是兴奋,却也越发显得沉稳恬静起来。
“三娘子,你这手艺也太差了把?我看这只鸳鸯还不如鹅呢。”
绿竹单手支着下巴,和段嫣然相对而坐。
倒不是她不愿意帮忙,而是三娘子必须自己动手做。
“噗呲!”
段嫣然像是想起了什么,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绿竹撇了撇嘴,道:“三娘子,很好笑?”
“世人都说鸳鸯是忠贞不二的象征。可有一次,我陪着王爷到渭水边游玩,无意中发现了一群鸳鸯,你知道王爷说了什么?”
“什么?”
“你绝对想象不到。”段嫣然抬头看着绿竹,道:“王爷说过,鸳鸯根本就不忠心,相反,他们是花心的很。”
“啊?”
绿竹显然没想到段嫣然会有这样的反应。
“是不是很意外?王爷说过,鸳鸯只有在每年产卵之时,才会结成一对,那时候的鸳鸯,的确是形影不离。”
“但是,一旦小鸳鸯出生,就会分道扬镳。而且,这段时间里,男的和女的都是朝秦暮楚,这样的一对鸳鸯,你还认为他们是忠贞的吗?我怎么敢绣啊?”
这完全颠覆了她的认知,只有是李想说的她才会相信。
如果是别人说这话,她肯定会觉得对方是在哗众取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