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朱瞻圻的远大理想
朱高煦兀自不服,可是这游戏继续玩下去,朱高煦出的疏漏也越来越多。
于是朱高煦极不高兴地将手中的折子一扔,伸直了腿坐在椅子上,一脸怒意地盯着朱瞻圻。
朱瞻圻却不甚害怕,反倒是慢条斯理地帮着朱高炽收拾着桌上散乱的奏表,嘴里却毫不留情:“老爹,这活儿你就是干不来,嘴硬也干不来!在北平时你和大伯吵、娘亲吵、和孩儿吵、和北平驻守官员吵,眼瞅着如今进了应天了,过两天你少不得又要和皇爷爷吵。吵来吵去你就长本事了?这治国理政的活计没你想得那么简单,案牍劳形之下,你那火一般的性子和脾气根本坐不住!你带兵冲锋一点问题没有,百骑破万敌的冲阵才是你擅长的。你非要和大伯别这个苗头,有什么意义?”
“你这臭小子为什么总是替外人说话?”朱高煦气冲冲地道。
“咦?这屋里哪有外人?”朱瞻圻笑着拍了拍手,“大明天下是我们老朱家天下,咱们老朱家皇室子弟,可不能盼着天下乱起来。你以为批个奏表而已,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是您啊,轻忽了那朱笔的重量。奏表上的每一个字,都事关黎民百姓生死、事关朝堂内外安危。原本你和大伯兄弟二人,一主政一主兵,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是皇爷爷的左右手,大明天下无危。可你这拿枪的手偏要去抢笔杆子,你这不是瞎胡闹吗?”
“嘿!臭小子又皮痒了!”朱高煦恼羞成怒,朝着朱瞻圻举起了巴掌。
朱瞻圻从椅子上蹦下来,三两步跑到门口对朱高煦做着鬼脸道:“你也别说做儿子的不知好歹不知孝义,把老爹您拘在案牍后面不让您带兵不让您打仗才是真的不孝。别的不说,您就自己试试,把自己困在书房里面面对面对那些骈四俪六佶屈聱牙的文章坐上半天!您自己试想一下,该是什么感觉!”
说完朱瞻圻便掉头跑掉了。
朱高煦狠狠盯着桌子上已经被朱高炽和朱瞻圻收拾整齐的奏表,仿佛要把它们吃掉一般。红着眼睛瞪了朱高炽一眼,压着嗓子道:“老大,你说说,我是真做不了太子?”
“太子为何做不得?”朱高炽却摇了摇头,温言道,“二弟也是父皇嫡子,勇武类父,太子当然做得。”
“不用你做好人!”朱高煦怒道。
“二弟别恼。”朱高炽胖脸露出一个可亲的微笑,道,“父皇承高祖皇帝遗志,追亡逐北,将来肯定要平复北元。以父皇勇武,大抵是要带兵亲征。瞻圻孩儿为何总是说你处理不了案牍政务?原因便在于此。二弟到时是想跟随父皇北征,还是留守京城理政?”
朱高煦设想了一下自己的老子带大军远征,自己却困守文牍之间的场景,忍不住打了个哆嗦,赶紧摇了摇头,道:“我自然是要跟随父皇远征。”
“这便是了。”朱高炽点点头,道,“二弟勇武,自然能随驾左右。为兄这身子痴肥,带兵打仗没有半点本事,也只能帮着你们解决后顾之忧。瞻圻孩儿说得没错,我们兄弟一文一武,是父皇左膀右臂,缺一不可。说起来为兄确实沾了出生早几年的光,但为兄在二弟面前,却并不稀罕那太子之位。可是我朱家天下,无论如何也要有人处理那繁复政务、与那些狐狸般的朝官儿打嘴仗。若是二弟本领真的强于为兄,为兄必然上书父皇,让二弟做这太子!”
“说得好听!反正我看着二哥本领就是最强!你这做大哥的……”朱高燧惯常煽风点火,却被朱高煦打断了:
“好了老三!”朱高煦不满地道,声音生硬如石头一般,“咱得有自知之明,确实不是这块料!瞻圻这小子小小年纪就能看得清楚咱的性子,把咱骗得团团转,更别提朝堂上那些满身心眼子的官儿了!这事儿咱得认!不能让儿子看不起咱!”
“不过老大!”朱高煦涨红着脸走到门口却又转过身来,对朱高炽说道,“将来父皇和咱远征,你可得尽心尽力看好家,给咱筹措多多的粮草!让咱打得过瘾才行!要是拖了咱的后腿,别怪做弟弟的回来找你算账!”
说完不待朱高炽答话,便大步出了门。
而在隔壁房间,早一步离开的朱瞻圻已经被三宝太监叫了过来,恭恭敬敬拜见了帝后。
“小子,你爹做太子不好么?将来要是你爹登基,你也有可能混个太子当当。”朱棣道。
“皇爷爷,小子有自知之明。”朱瞻圻摇了摇头,“天下广阔山河壮丽,皇爷爷名为天子,岂不也是被困在皇宫之中?小子自小被软禁在徐家那小院中,最渴望的便是如鸟儿那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孙儿想去攀援这天下最高的山、去走天下最远的路!去波涛汹涌的大海泛舟、去遮天蔽日的密林探索!孙儿想去看这天下有多么广大!想去看最北边的雪、最南边的云、最西边的漫天黄沙和最东边海里浮游的鲲鱼!皇爷爷,我爹不适合做太子。他要是做太子会天下大乱。我不想将来做什么太子,因为我不想困在皇宫中,抬头只能看见四角的天空。”
朱棣听着朱瞻圻极为孩子气的话,却并没有发笑,反而微微仰着头目光看向虚空,仿佛随着朱瞻圻的话,看到了最高的山、最远的路。看到了大海和密林,看到了大明天下四极……
永乐二年四月初一,制东宫仪仗。命淇国公丘福兼太子太师,成国公朱能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蹇义兼詹事府詹事。又升工部右侍郎金忠为兵部尚书兼詹事,兵部右侍郎墨麟、工部左侍郎赵毅俱兼少詹事。升吏科都给事中朱原贞、刑科左给事中陆善俱为詹事府丞。
永乐二年四月初二,命僧录司左善世道衍为太子少师,复其姓姚,赐名广孝。命礼部尚书李至刚兼左春坊大学士,升翰林院侍读学士解缙为本院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翰林院侍读黄淮为左庶子、胡广为右庶子。又任东宫各属官。同日,进礼部郎中汪原为汉王府左长史,升工部主事程石琮为右长史。改兵部郎中顾晟为赵王府左长史,升工部员外郎卢盛为右长史。
永乐二年四月初三,礼部进东宫朝仪。
永乐二年四月初四。立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封第二子高煦为汉王、第三子高燧为赵王。诸王子未受封爵者,嫡长子封为世子、众子为郡王。册长子妃张氏为皇太子妃,第二子妃韦氏为汉王妃,第三子妃徐氏为赵王妃。
册封太子的典礼十分宏大,朱瞻圻作为皇三代有幸出席,跪在朱高煦屁股后面听着佶屈聱牙的册封圣旨。历史并未改变,朱高炽被朱棣立为太子,朱高煦封汉王、朱高燧封赵王。
朱高煦的大儿子、朱瞻圻的亲哥被封汉王世子——朱瞻圻记忆中自己这位大哥死的比较早,没赶上全家消消乐的热闹。朱瞻圻有了郡王待遇,不过暂时没有郡王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