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我国智能制造推进情况
自2015年开始,我国政府从战略层面、战术层面和执行层面成体系推进智能制造,取得了阶段性的建设成果。
1.战略层面
在战略层面,“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及中央高层会议均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2016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通过,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会议通过《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外公布,提出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扩大轻工、纺织等优质产品供给,加快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改造升级,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深入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改造专项,鼓励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设备更新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业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2.战术层面
在战术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智能制造发展的文件(见表1-1)。
表1-1 智能制造政策文件汇总表
其中:
(1)《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分类分层指导,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领,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重要抓手,着力提升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能力,着力增强软件、标准等基础支撑能力,着力提升集成应用水平,着力探索培育新模式,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2)《“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的具体目标:转型升级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达2级及以上的企业超过50%,重点行业、区域达3级及以上的企业分别超过20%和15%。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良率、能源资源利用率等大幅提高,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国内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到10家以上,基础支撑更加坚实;建设一批智能制造领域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并形成服务网络;建成120个以上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3.执行层面
在执行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共同实施了多项专项行动计划(见表1-2)。
表1-2 国家智能制造重点专项汇总表
其中:
(1)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专项紧密围绕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领域,适当兼顾优势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重点在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方面开展智能制造标准研制和新模式推广应用,加大重大短板装备的推广应用,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工业软件在关键环节的应用,建设工业云等服务平台,积极培育智能制造生态,提升供给能力和支撑能力,满足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需求,探索和实践有效的经验和模式,丰富成熟后,在制造业各领域全面推广。
(2)“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针对我国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发展模式创新不足、技术能力尚未形成、融合新生态发展不足、核心技术/软件支撑能力薄弱等问题,基于“互联网+”思维,以实现制造业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为主题,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互联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创模式、强能力、促生态、夯基础”以及重塑制造业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为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相结合,探索引领智能制造发展的制造与服务新模式,突破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发网络协同制造核心软件,建立技术标准,创建网络协同制造支撑平台,培育示范效应强的智慧企业。
4.推进成效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15年起启动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智能制造推进体系基本形成,核心装备供给能力持续增强,集成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夯实,新模式推广应用成效明显。先后共遴选确定了20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其中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项目28个,试点示范的行业和区域逐步扩大,目前已覆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2个行业,在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减耗、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支撑并推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以来,通过试点示范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标准体系建设等多措并举,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央地紧密配合、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发展态势良好。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43家。支撑体系逐步完善,构建了国际先行的标准体系,发布国家标准285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28项;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70余个。推广应用成效明显,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5%、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5%、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涌现出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