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智能制造的内涵
智能制造概念的提出较早。1988年,美国纽约大学的赖特(P.K.Wright)教授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伯恩(D.A.Bourne)教授编写出版了《智能制造》(Manufacture intelligence)一书,首次提出了智能制造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通过集成知识工程、制造软件系统、机器人视觉和机器控制对制造技工的技能和专家知识进行建模,以使智能机器人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进行小批量生产”。此后,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智能制造是基于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自学习等特征,旨在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率效益和柔性的先进生产方式。”该定义点明了智能制造的技术基础、应用环节和功能特征,并将其定义为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等认为智能制造是一个大概念,一个不断演进的大系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于产品、制造、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以及相应系统的优化集成,实现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效益、服务水平,推动制造业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
智能制造的不断演进,形成了智能制造的三个基本范式:数字化制造——第一代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制造——“互联网+制造”或第二代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新一代智能制造(见图1-6)。
图1-6 智能制造的三个基本范式
实际上,业界至今对智能制造尚未形成公认的定义。有学者在汲取上述定义优缺点的基础上给出了智能制造的极简定义:“把机器智能融合于制造的各种活动中,以满足企业相应的目标。”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这样一个极简定义可以包罗更广的功能和技术要素,不管是已有的,还是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