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语篇第一
【原文】
吴苑曰①:佛氏戒定慧三等结习②,慧为了语,慧之义不大乎?慧之在舌机也,有狂智之别焉。狂之不别有智,如智之不识有狂也。是智者智,而狂者亦智,两而别之,则金粟如来氏矣。如来氏取法,一芥可以言须弥③,刹那可以称万劫④。其中倒拈顺举,无不中道。即智者不自知,而狂者能耶?乃次慧语第一。
【注释】
①吴苑:字楞香,安徽歙县人。小时候就特别聪颖,博古通今。康熙年间进士。著有《北黟山人集》《大好山水录》。
②结习:佛教称烦恼。多指积久难除的习惯。
③一芥(jiè):一粒芥籽,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芥:一种草本植物。须弥(xū mí):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佛教定义为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为佛教的宇宙观。
④万劫:佛经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万劫犹万世,形容时间极长。
【译文】
吴苑说:佛家要求弟子一定要修成戒、定、慧三种根本学业,“慧”所指的是了悟之语,如此看来,“慧”的意义不大吗?从口舌之语的锋芒机巧来看,“慧”就具有巧智与疏狂的区别了。但遗憾的是,疏狂的人不知运用巧智,就像巧智的人不知自己也可以疏狂一样。如此看来,有巧智的人就有智慧,而疏狂的人也是有智慧的,如果将两者加以区别并巧妙运用,那么就成为金粟如来了。按照如来佛祖的取舍方法来看,一粒草籽就可以称为一个世界,一瞬间就可以称作万世。这其中无论是倒拿还是正举,都合符道理。这就是说,如果智者都不能认清自我,那么疏狂者还能做到吗?因此,将慧语列为第一位。
【原文】
1.王元泽数岁时①,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献②。客问元泽:“何者是獐?何者是鹿?”元泽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
【注释】
①王元泽:王雱(pāng),字元泽,是王安石的儿子。
②獐(zhāng):古同“麞”。哺乳动物,形状像鹿,毛较粗,头上无角。
【译文】
大约王元泽在几岁的时候,有一天,有个客人将一只獐和一只鹿关在同一个笼子里作为礼物敬献给他父亲王安石。客人笑呵呵地问王元泽:“你知道哪一只是獐?哪一只是鹿吗?”王元泽实在不认识这两种动物,他想了好久,然后认真地回答说:“獐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就是獐子。”客人对他机智的回答大为惊奇,赞不绝口。
【原文】
2.苏东坡一日退朝①,食罢,扪腹徐行②,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③:“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④。又一婢曰:“满腹都是机械。”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⑤:“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捧腹大笑。
【注释】
①苏东坡: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②扪腹(mén fù):抚摸腹部。
③婢(bì):婢女,丫鬟。遽(jù):立即,马上。
④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然:是,对。
⑤朝云:王朝云,苏轼的侍妾。
【译文】
有一天,苏东坡退朝回府,吃完饭后,抚摸着肚子慢悠悠向前行走,回头看看身边侍女问道:“你们说说我这腹中都是什么东西?一个婢女马上回答说:“都是文章。”苏东坡认为不正确。又有一个婢女说:“满腹都是脏器。”东坡认为她的答案也不恰当。轮到朝云回答时,她便说:“学士有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东坡听到后捧腹大笑。
【原文】
3.庞安聋而颖悟①,人与之言,以指画字,不尽数字,辄了人意②。苏东坡戏之曰:“余以手为口③,尔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注释】
①庞安:字安常,自号蕲水道人,被誉为“北宋医王”。颖悟:聪慧过人;极其聪明(多指少年时)。
②辄(zhé):就。
③余:我。以:用,依靠。
【译文】
庞安耳朵聋,但他从小就聪颖过人,别人跟他说话时,得用手写字代替嘴说话,但还没等写完几个字,他就能很快明白对方所表达的意思。苏东坡开玩笑对他说:“我用手写字代替嘴说话,你用眼睛代替耳朵来听,咱们都称得上是一时的奇人了。”
【原文】
4.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①,皆少而聪慧。一日与至寺中,见泥洹佛像②,弟子有泣者③、不泣者。和以问二孙。玄之谓:“彼亲,故泣;彼不亲,故不泣。”敷曰:“不然。由忘情,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
【注释】
①中外孙:孙子与外孙的合称。儿子所生子为“中”,女儿所生子为“外”。
②泥洹(huán):即涅槃,死亡之意。泥洹佛像:指佛祖去世前涅槃的佛像。
③泣:哭泣。
【译文】
张玄之、顾敷,是顾和的孙子和外孙子,都年少而且聪明。一天,顾和与他俩一起到寺院去,看到佛祖涅槃的神像,弟子中有看到后哭泣的,也有不哭泣的。顾和因此问孙子和外孙子这是为什么。张玄之回答说:“那些弟子跟佛祖亲近的,所以哭泣;那些弟子中跟佛祖不亲的,所以就不哭。”顾敷说:“不是这样的。因为忘情,所以就不哭泣;因为不能忘情,所以才哭泣。”
【原文】
5.杨德祖为主簿①,时操既平汉中②,欲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操出教,唯曰“鸡肋”。外曹莫能晓③,德祖曰:“夫鸡肋,食之无所得,弃之殊可惜④,公归计决矣。”乃令白外称严,操果回师⑤。
【注释】
①杨德祖:杨修,东汉文学家,他为人恭敬,学问渊博,任曹操丞相府主簿。后来被曹操借故杀害。主簿:官名。
②操:曹操,字孟德,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③晓:通晓,明白。
④殊:很,极。
⑤果:果然。回师:指出征作战时,某种原因将部队调动回归。
【译文】
杨德祖在曹操麾下任主簿,那时候曹操已经平定了汉中,想继续讨伐刘备却没有进展,想固守又很难取胜。护军不知道是进攻还是继续坚守,这时曹操传来命令,却只说了“鸡肋”俩字。在外边执行命令的曹氏将官没弄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听杨德祖说:“那所谓的鸡肋,就是啃食它得不到多少肉,丢弃它觉得很可惜,看来曹公准备撤兵的计划已经决定了。”于是命令外围守卫的将士适当整顿防守,不久,曹操果然调动兵马回返京师了。
【原文】
6.隋吏部侍郎薛道衡①,尝游钟山开善寺②,谓小僧曰:“金刚何为努目③?菩萨何为低眉④?”小僧答曰:“金刚努目,所以降伏众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⑤。”
【注释】
①薛道衡:字玄卿,隋朝大臣,著名诗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
②尝:曾经。
③努目:相当于“怒目”,指把眼睛张大,使眼球突出。
④低眉:眉目低垂。形容很和顺慈祥的样子。
⑤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共分为天人道、人道、畜牲道、阿修罗道(魔)、饿鬼道、地狱道(化生)六种。
【译文】
隋朝吏部侍郎薛道衡,曾经游览钟山开善寺,看到神像时他对小和尚说:“金刚为什么怒目圆睁?菩萨为什么看上去眉目低垂呢?”小和尚回答说:“金刚怒目,所以才能降伏四面八方的妖魔;菩萨低眉,是因为慈悲为怀普度六道众生。”
【原文】
7.王侍中尝因侍宴①,高祖问群臣:“朕为有为无②?”侍中答曰:“陛下应万物为有③,体至理为无。”
【注释】
①侍中:古代官名。皇帝近臣,地位渐重,魏晋后实际相当于宰相。
②朕(zhèn):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③陛下(bì xià):本义是台阶,后来指臣子对皇上或帝王的尊称。
【译文】
王侍中服侍在高祖皇帝身边,有一天跟着一起去宴请群臣,当时高祖问群臣:“朕是实有之人还是虚无之人呢?”王侍中回答说:“陛下能应和万物,便为实有,能体察至理,则为虚无。”
【原文】
8.王介甫尝见举烛①,因言:“佛书日月灯光明佛,灯光岂得配日月②?”吕吉甫曰③:“日昱乎昼④,月昱乎夜,灯光昱乎昼夜,日月所不及,其用无差别。”介甫以为然⑤。
【注释】
①王介甫:王安石,字介甫,赐封荆国公。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宰相,主持变法。
②岂:怎能,岂能。用作助词,表示反诘语气。
③吕吉甫:吕惠卿,北宋宰相,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为推动变法做出了许多贡献。
④昱(yù):意同“煜”,光明,照耀。昼:白天。
⑤以为然:认为这是正确的。
【译文】
曾有一次,王安石看见有人举着灯烛走过去,因此说:“佛书上写着阳光、月光、灯光为佛照明,可是灯光又怎能与日月相匹敌呢?”吕吉甫回复说:“阳光照耀于白天,月光照亮于夜晚,而灯光则能照耀白天和黑夜,这是日月所做不到的,而它们能照明的作用却没有差别。”王安石认为他说得很正确。
【原文】
9.黄龙寺晦堂老子①,尝问山谷以“吾无隐乎尔”之义②,山谷诠释再三③,晦堂不答。时暑退凉生④,秋香满院,晦堂因问曰:“闻木樨香乎⑤?”山谷曰:“闻。”晦堂曰:“吾无隐乎尔⑥。”山谷悟服。
【注释】
①晦堂老子:名祖心,宋高僧,名其方丈为晦堂,因此称晦堂老子。黄庭坚曾师事于他。
②山谷:即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③诠释(quán shì):指说明,解释,讲解。
④暑退凉生:是指炎热的夏天过去,凉爽的秋天来临之意。
⑤木樨(mù xī):同木犀,是指桂花树,是一种珍贵的观赏芳香植物。花小,白色或暗黄色,也可做香料或食品。
⑥吾无隐乎尔:语出《论语·述而》,原文是“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意为孔子说:“学生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吗?我没有任何隐瞒你们的事。我没有什么不能向你们公开的言行,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
【译文】
黄龙寺有一个僧人名叫晦堂老子,他曾问黄庭坚“吾无隐乎尔”这句话的含义,黄庭坚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加以讲解说明,晦堂都不赞成。当时正好是暑热消退,凉气徐生的季节,秋天特有的香气飘满庭院,晦堂因此问道:“你闻到木樨花的香味了吗?”黄庭坚回答说:“闻到了。”晦堂说:“我没有隐瞒于你吧。”黄庭坚很快明白了“吾无隐乎尔”这句话的真谛,并很佩服他的解释。
【原文】
10.黄子琰少即辩慧①。建和中尝日食②,京师不见③。子琰祖太尉④,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太尉思其对,未知所况。子琰年七岁,时在侧,曰:“何不言‘日食之余⑤,如月之初’?”
【注释】
①黄子琰(yǎn):即黄琬,字子琰,早年时就聪慧善辩。是东汉中后期名臣。少:年少,小时候。
②建和:东汉桓帝刘志的年号。
③京师:指京都。
④太尉:官名。此指子琰的祖父。曾官为魏郡太守。
⑤余(yú):意为剩下的。
【译文】
黄子琰小时候就特别聪明善辩。汉桓帝建和年间曾发生过日食现象,京城一带人没有见到。子琰的祖父黄太尉,将发生日食现象的消息禀告给太后。随即太后下诏询问他太阳被食掉了多少,太尉考虑如何回答太后,但思来想去不知怎么比喻才能将日食的形状描述清楚。那一年子琰才七岁,当时正好在祖父身旁,见此情景便说:“祖父,您何不说‘日食所剩余的部分,就像初月的形状’?”
【原文】
11.薛西源性好施①,尝脱绵袄施贫者②。或曰③:“安得人人而济之④?”薛曰:“吾为见者赠耳。”
【注释】
①薛西源:即薛蕙,字君采。官授刑部主事。世人尊称为“西原先生”。
②尝:曾经。
③或:有的。
④安:怎样,怎么。济:接济,救助之意。
【译文】
薛西源天性乐善好施,曾经脱下自己身穿的棉袄施舍给受冻的穷人。有人对他说:“你怎么可能救济到所有缺衣少食的穷人呢?”薛西源回答说:“我只能将物品赠给我所见到的穷人罢了。”
【原文】
12.熊际华曰:“梦以昨日为前身①,可以今夕为来世②。”
【注释】
①前身:本为佛教用语,指前世的身体。
②今夕:今夜,当晚。为:作为,当作。
【译文】
熊际华说:“既然睡梦中把昨天当作是自己前世的身体,那么也可以把今晚当作是自己的来世。”
【原文】
13.永乐改元①,徙江南富民实北京②。黄润(玉)时年十岁③,其父当行,乃诣官请代④。官不从,对曰:“父去,日益老;儿去,日益长。”官异而从之。
【注释】
①永乐:中国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改元:是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皇帝即位后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②徙(xǐ):迁移和移动之意。
③黄润:应当是黄润玉,字孟清。明永乐年间官员,后以老致仕,归里筑南山书院讲学,人称南山先生。
④乃:于是。诣(yì):到……去;前往。
【译文】
明成祖朱棣登基以后改年号为“永乐”,下令将江南的富户都迁徙到北方来充实京都的人口。黄润玉那时才十岁,按诏令他的父亲应当迁徙随行,于是他就到官府请求代替父亲进京。官府执事没有答应,他对官员说:“父亲去了,会一天天变得更加衰老;儿子前去,会一天天长大。”官员听了以后感到很惊异,于是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原文】
14.陆氏兄弟游龙潭寺①,见一暗室,弟曰:“是黑暗地狱。”兄曰:“是彼极乐世界②。”
【注释】
①陆氏兄弟:指西晋文学家陆机(字士衡)与陆云(字士龙)。
②彼:那,彼岸。极乐世界:也叫净土。是佛教幻想的世界。那里没有众苦,只受诸乐,不受尘世污染,故名极乐。因远在西方,故又俗称西天。
【译文】
陆机、陆云兄弟二人一同前去游览龙潭寺,偶然发现一间暗室,弟弟说:“这是黑暗的地狱。”兄长则说:“这是彼岸的极乐世界。”
【原文】
15.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①,与季方子孝先②,各论其父之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③,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④。”
【注释】
①陈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是太丘陈寔(shí)的长子,他与弟弟陈谌(季方)都以至德著称,并与其父亲陈寔和弟弟陈季方在当时被合称为“三君”。
②季方子孝先:陈季方的儿子,名叫陈孝先。
③咨:询问,咨询。太丘:本是河南一个地名,陈元方的父亲陈寔(shí)曾经是那里的长官,后人称他为“陈太丘”。
④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是说兄弟二人才智不分高下。后世用“元方季方”“难兄难弟”来赞扬兄弟二人的才学品德出众。
【译文】
陈元方的大儿子名叫长文有出众的才华,他和叔叔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各自夸耀自己的父亲功业与德品高,就这样一直争论不休没有决出高低上下。于是就跑到祖父陈太丘面前询问结果,请求公断。太丘先生笑呵呵地说:“元方是哥哥,但很难说他胜过弟弟;季方是弟弟,也很难说他不如哥哥。”
【原文】
16.徐孺子年九岁①,尝月下嬉②,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更明耶?”徐曰:“不然,譬如眼中有瞳子③,无此必不明。”
【注释】
①徐孺子:即徐稺(zhì),字孺子,东汉时期名士,世称“南州高士”。朝廷多次征聘他,但他始终不应聘做官。他的一生因“恭俭义让,淡泊明志”的处世哲学受到世人推崇,被认为是“人杰”的典范和楷模。
②嬉:玩耍。
③譬如(pì rú):比如。瞳(tóng)子:黑睛中央的圆孔,又称瞳孔。
【译文】
东汉时期,徐孺子九岁那年,有一天晚上他在月光下嬉戏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想办法使月亮中没有杂物,不就应当更明亮了吗?”徐孺子说:“不对,这就比如眼睛中有瞳孔一样,如果没有它,必然就不明亮了。”
【原文】
17.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④。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一身,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注释】
①孔融被收:指孔融被曹操逮捕处死之事。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收:逮捕,收监问罪。
②中外:指朝廷内外。惶怖(huáng bù):惊恐,惊惶恐惧。
③琢钉戏:古时游戏。常以画地为界,琢钉其中,先以小钉琢地,名曰签。以签之所在为主,出界者负,彼此不中者负,中而触所主签者负。
④了(liǎo)无遽(jù)容:完全没有恐慌的神色。形容从容镇定。遽:恐慌。
⑤全:此指保全性命。
【译文】
孔融被曹操下令逮捕处死,朝廷内外一片惊恐。那时候,孔融的儿子当中最大的才九岁,小的只有八岁,两个孩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依旧在玩琢钉游戏,完全没有恐慌的神色。孔融对前来传令逮捕他的使者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两个孩子能否可以得到保全性命呢?”这时,孔融的儿子从容地走上前说:“父亲难道见过‘打翻的鸟巢之中,还有完整的鸟蛋’吗?”不大一会儿,来拘捕他孩子的差役也到了。
【原文】
18.中朝小儿父病①,行乞药②。主人问病,曰:“患疟也③。”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④,何以病疟?”答曰:“来病君子⑤,所以为疟。”
【注释】
①中朝:西汉朝官自汉武帝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又称内朝。汉武帝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的,称为“中朝”或“内朝”。病:生病,患病。
②乞药:求医讨药。
③病:病症。疟(nüè):疟疾,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④尊侯:尊称对方的父亲。明德:光明的德行。当时俗传行疟的源头是疟鬼,形体极小,不敢使大人物得病,所以主人这样问小孩儿。
⑤来病君子:来使君子生病。病:祸害。
【译文】
中朝时期,有个小孩儿的父亲生病了,他赶紧外出求医讨药。药铺主人询问他父亲的病情时,他说:“我父亲患疟疾病了。”药铺主人说:“令尊是一个德行高洁的君子,而俗传疟鬼不敢使大人物得病,你父亲怎么会患疟疾病呢?”小孩儿马上回答说:“正因为它来使君子患病,所以才被称作疟疾的(“疟”与“虐”同音)。”
【原文】
19.庾公尝入佛图①,见卧佛②,曰:“此子疲于津梁③。”
【注释】
①庾(yǔ)公:即庾亮,字元规。东晋时期名臣、名士,丞相庾琛之子、明穆皇后庾文君的兄长。佛图:常指佛塔;佛寺。
②卧佛:常指如来佛祖的神像。《涅盘经》中描述为“如来背痛,于双树间北首而卧。”
③津梁:桥梁。此句比喻佛祖为接引众生奔忙,但佛也会因奔忙而疲劳,这与常人无异。
【译文】
庾公曾有一次去佛寺进香,他看到一尊卧佛的神像,便说:“这位佛祖因忙于普渡众生到极乐世界而疲劳了。”当时人们把这句话当成名言传诵。
【原文】
20.庾法畅造庾太尉①,握麈尾②,至佳。公曰:“此至佳,那得在?”法畅曰:“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
【注释】
①庾法畅:晋代僧人。有才思,善为往复。著《人物始义论》等。庾太尉:即庾亮,字元规,在东晋时历仕元帝、明帝、成帝三朝。
②麈(zhǔ)尾: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当作拂尘。或做成形状类似羽扇的物件,柄之左右饰以麈尾之毛。麈: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
【译文】
庾法畅前去拜访太尉庾亮,手里拿着的拂尘,看上去特别精致。庾公说:“你这把麈尾拂尘如此精致,在哪里得到的,怎么才能长期保存在自己手中呢?”法畅说:“廉洁的人不会向我索求,贪心的人索求 ,我不送给他,所以就能长久保存在自己手中了。”
【原文】
21.晋武帝每饷山涛①,恒少②。谢太傅以问子弟③,车骑答曰④:“当由欲者不多,而使与者忘少。”
【注释】
①晋武帝: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饷(xiǎng):馈赠,赏赐。山涛: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曾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职。
②恒:总是。
③谢太傅:即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名士。曾经挫败桓温篡位,是淝水之战东晋决策者。
④车骑:官名。此指车骑将军谢玄,字幼度。东晋名将,谢安的侄子。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
【译文】
号称“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曾任吏部尚书,他为朝廷选拔很多人才,但是晋武帝每次给他的赏赐都很少。就此,谢安问他的子侄们对于此事有何看法,车骑将军谢玄回答说:“这应当是因为领受赏赐的人贪欲之心不大,所以才使赏赐的人忽略了赏赐的多与少。”
【原文】
22.简文崩①,孝武年十余岁②,立,至暝不临③。左右启:“依常应临。”帝曰:“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注释】
①简文:指晋代简文帝司马昱(yù)。在位不到两年就忧愤病卒。谥号简文皇帝。崩:驾崩,一般用于称呼帝王死亡。
②孝武:即晋孝武帝司马曜,庙号烈宗,东晋第九任皇帝。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晋简文帝驾崩前夕被立为皇太子并继承皇位,时年十一岁。最初由大司马桓温辅政。
③暝(míng):日落;黄昏。临(lìn):旧时指帝王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译文】
简文帝在位两年左右就驾崩了,他的儿子孝武帝司马曜继位那一年才十多岁,服丧期间,他站在那里,直到天黑也没有哭出声来。他身边的侍从启奏说:“按常规惯例此刻应该哭出声来。”孝武帝回答说:“悲伤到来时自然就会哭出来,有什么常规惯例之说呢?”
【原文】
23.谢太傅问诸子侄①:“子弟亦何预人事②,而正欲使其佳③?”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④:“譬如芝兰玉树⑤,欲使其生于阶庭耳⑥。”
【注释】
①谢太傅:即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名士。
②子弟:弟弟、儿子、侄子等,对父兄而言,泛指年轻后辈。预:参与,干涉。这句话意思是:子侄后辈的事又跟长辈有什么关系呢?
③欲:想。佳:美好,优秀。
④车骑:指车骑将军谢玄。
⑤譬如:比如。芝兰:芝草和兰草,都是芳香的草。玉树:是传说中的仙树。二者都用来比喻才德之美。
⑥欲使其生于阶庭耳:比喻希望美好、高洁的东西都能出自于自家庭院。阶庭:意思是台阶前的庭院。耳:而已,罢了。
【译文】
太傅谢安问各位子侄:“作为长辈,子侄们的事又何必去干预,为什么总想正面引导而使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呢?”大家听完都不说话。过了一会儿,只听车骑将军谢玄回答说:“这就好比是芬芳的芝兰和玉树,人们总想让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庭院中罢了。”
【原文】
24.孝武将讲《孝经》①,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②。车武子难苦问谢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④,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⑤。”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⑥,清流惮于惠风⑦?”
【注释】
①讲:研究、讨论。
②私庭:意思是私家,私人府邸。
③车武子:即车胤(yìn),字武子,东晋大臣。自幼聪颖好学,因家境贫寒,无意间成就了“囊萤夜读”的历史典故。后来曾任吏部尚书,为人公正,不畏强权。
④德音:善言,对别人言辞的敬称,这里指谢安兄弟二人的言论。
⑤嫌:嫌怨;不满意。
⑥何尝:何曾。屡照:屡次对照。这句话的意思是:明镜经过屡次对照,仍然明亮。
⑦惮(dàn):惧怕,害怕。惠风:和暖的风。这句意思是:和暖的微风轻拂,水流仍然清澈。
【译文】
孝武帝将要研讨《孝经》,于是谢安、谢石兄弟二人和众人先在私人府邸开始研讨学习。车武子不好意思没完没了地询问谢安兄弟,便对袁羊说:“不问清楚则怕遗漏精湛的言论,反复问得多了,又怕劳累二位谢公。”袁羊说:“一定不会引起他们嫌怨的。”车武子说:“你依据什么知道的呢?”袁羊说:“你何曾见过明亮的镜子会因为连续照影而疲劳,清澈的流水何时会害怕和暖的微风吹拂呢?
【原文】
25.范宁作豫章①,八日请佛,有板,众僧疑之,或欲作答。有小沙弥在坐末曰②:“世尊默然③,则为许可。”举众从其义④。
【注释】
①范宁:字武子。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东晋经学家,著述颇丰。曾任豫章太守。
②小沙弥(mí):小和尚。
③世尊:佛陀的尊称。佛教认为,佛无论在世,还是出世间都尊贵,所以叫“世尊”。
④举:全部,所有。从:听从,认同,同意。
【译文】
范宁担任豫章太守的时候,在四月初八正值佛生日那天到寺院中拜谒佛像,他的手里捧着用简牍写成的文书等候佛祖回应,众僧都感到疑惑不解,有人想上前去回复范宁。这时有一个坐在最末位的小沙弥说:“佛祖沉默不语,就表示默认许可了。”这时所有人都认同小沙弥的说辞。
【原文】
26.江夏冯京①,知并州,谓王平甫曰②:“并州歌舞妙丽,闭目不窥③,日以谈禅为上。”王答曰:“若如所论,未达禅理④。闭目不窥,已是一重公案。”
【注释】
①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北宋大臣。曾连中解元、会元、状元,在古代诸位“三科状元”中名气较大。
②王平甫:即王安国,北宋时期诗人,宰相王安石同母弟弟,与王安礼、王雱并称为“临川三王”。
③闭目不窥(kuī):闭着眼睛不偷看。比喻视而不见。
④达:通达,参透。禅理:意思是佛学之中的义理。
【译文】
北宋时期,江夏人冯京,担任并州知州,有一天他对王平甫说:“并州的歌舞清丽、美轮美奂,但我闭着眼睛不偷看,每日将讨论佛学禅理当作最上乘的乐事。”王平甫回答说:“如果真像你所说的那样,说明你还没有参透禅理。在事实面前却装作视而不见,就已经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了。”
【原文】
27.卫玠总角时①,问乐令梦②,乐云:“是想。”卫曰:“形神所不接而梦③,岂是想耶④?”乐云:“因也。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捣齑啖铁杵⑤,皆无想无因故也。”
【注释】
①卫玠(jiè):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②乐令:即乐广,字彦辅。南阳郡淯阳县(今河南南阳)人。西晋时期名士,西晋清谈领袖之一。历任元城令、中书侍郎、侍中等职。后任尚书左、右仆射,又代王戎为尚书令,被后人称为“乐令”。
③形神:身形和心神。
④岂:难道;哪里。
⑤捣齑(jī):捣碎。啖(dàn):吃。铁杵(chǔ):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译文】
卫玠十多岁的时候,曾问尚书令乐广什么是梦,乐令说:“那就是心中所想。”卫玠说:“身形和心神之间相互不接触,却能成梦,这难道是心中所想的结果吗?”乐广说:“所想是因。未曾有人梦见自己坐着车子进入老鼠洞,也没有人梦见自己捣齑粉时将铁杵吃下去的,这都是因为心中没有去想,所以就没有机缘梦到的原因啊。”
【原文】
28.殷中军问①:“自然无心于禀受②。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诸人莫有言者。刘尹答曰③:“譬如泻水着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注释】
①殷中军:殷浩,字渊源,喜欢研学《老子》《易经》,时负盛名。东晋时期大臣、将领、清谈家。晋穆帝时任中军将军,故称殷中军。
②禀受:犹承受。
③刘尹(yǐn):刘惔,东晋著名清谈家,晋陵太守刘耽之子。出身世族家庭。年少为王导所赏识。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等职,故称为刘尹。
【译文】
殷中军问:“自然界不是有意想让人承受某种先天的禀赋。为什么偏偏是善良的人少,作恶的人多呢?”众人中没有人能回答上来。这时刘尹回答说:“这就好比是水流泻在地上,自然是自己纵横流淌、随便漫溢了,大概没有能正好流成方形或者圆形的。”大家听完都非常赞同,认为这是名言通论。
【原文】
29.人问殷中军:“何以将得位而梦棺器①,将得财而梦矢秽②?”殷曰:“官本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③。”时以为名通④。
【注释】
①位:指官位,爵位等身份地位。棺器:指棺材。
②矢秽(shǐ huì):指粪便污物。
③秽污:不洁,肮脏。也可以说是污秽。
④名通:名言通论;通达合理。
【译文】
有人问殷中军:“为什么将要得到官职地位却梦见棺材,将要得到钱财富贵却梦见粪便?”殷中军回答说:“官职地位本来就是臭腐的东西,所以将要得官通常会梦见棺材与尸体;钱财本来就如粪土,所以将要得到它便梦见肮脏污秽的粪便。”当时的人都认为他所说的话是通达合理的。
【原文】
30.司马太傅问谢车骑①:“惠子其书五车②,何以无一言入玄③?”谢曰:“故当是其妙处不传。”
【注释】
①太傅:晋代官称。
②惠子:即惠施,是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
③玄:玄理,指道家幽深高妙的义理。
【译文】
司马太傅问车骑将军谢玄:“战国时期思想家惠子的著述有五车之多,为什么没有一句话是涉及玄理之说的呢?”谢玄回答说:“应当是因为道家的玄理幽深高妙而不可言传的缘故。”
【原文】
31.楚王张繁弱之弓①,载忘归之矢②,以射蛟兕于云梦之泽③,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人遗之,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注释】
①繁弱之弓:繁弱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一把良弓,相传是后羿的配弓。后来泛指良弓。
②忘归之矢:忘归是良箭名。以一去不复返,故称。
③蛟兕(jiāo sì):蛟龙与兕牛。蛟: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发洪水的龙。云梦之泽:即云梦泽,中国湖北省江汉平原上的古代湖泊群的总称。
【译文】
楚王带着一张繁弱之弓,箭囊装满忘归之矢,率领一行人来到云梦泽,准备猎取蛟龙与兕牛,但是不小心弄丢了那张繁弱之弓。左右侍臣请求去寻找良弓,楚王说:“不必了。那是楚人丢失的东西,也是楚人拾到了它,又何必去寻找它呢?”
【原文】
32.王戎七岁①,尝与诸小儿游②。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③。(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果然。
【注释】
①王戎: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西晋惠帝时官至司徒,“竹林七贤”之一。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
②尝:曾,曾经。游:游玩。
③唯:只有。
【译文】
王戎七岁那年,曾有一次与小孩子们一起出去游玩。看见路边李树上长满了李子,都快把树枝压断了,这些孩子们争先恐后去摘果子,只有王戎一动也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他回答说:“树长在路边却挂满了果实,这必定是味道极苦的李子。”众人摘下来一品尝,果然是苦李。
【原文】
33.曹公少时见乔玄①,玄谓之曰:“天下方乱②,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③。”
【注释】
①曹公:指曹操。曹操在历史中是争议非常大的一个人,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被世人称作“盗世之奸贼”。又因雄才伟略,智谋过人,被称为“乱世之英雄。”乔玄:字公祖,东汉时期名臣。曾任尚书令。
②方:正。
③治世:治理国家,处理国事。奸贼:狡诈凶残的人。
【译文】
曹操年轻时,有一次去拜见乔玄,乔玄对他说:“天下正动乱不定,各路豪强如猛虎相争,能够为此拨乱反正使其顺服的,难道不就是你吗?然而你确实是动乱时代中崛起的英雄,也是一个治理国家的奸雄。”
【原文】
34.晋明帝数岁①,坐元帝膝上,因问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②,居然可知③。”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④,告以此意,更重问之,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耶⑤?”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
①数岁:几岁。
②闻:听说。
③居然:表示明白清楚,显然。
④明日:第二天。
⑤尔:你。何故:表示疑问,即什么缘故。耶:用于句末,语气助词。
【译文】
晋明帝刚几岁时,有一次有人从长安过来,当时他正坐在晋元帝的膝上,元帝因此问他:“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些?”明帝回答说:“太阳远。因为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过来,显然可知太阳远。”元帝认为他的回答与众不同。第二天召集群臣举行宴会,并将明帝的回答告诉大家,然后再次问他这个问题。晋明帝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大惊失色地问道:“你为什么说得与昨天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我们抬起双眼便能见到太阳,却看不见长安。”
【原文】
35.韩康伯年数岁①,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③,谓康伯曰:“且着襦,寻复作裈④。”儿曰:“已足,不须作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注释】
①韩康伯:即韩伯,字康伯,东晋玄学思想家。好学,善言理。历任豫章太守、领军将军等职。
②襦(rú):短袄。
③捉:拿着。熨斗:熨烫衣料用具。旧式熨斗中间烧木炭。
④寻:不久,过段时间后。裈(kūn):古代称裤子。
【译文】
韩康伯几岁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到了最冷的季节,他仍然只穿了一件短袄。这件短袄是母亲殷夫人亲自给他缝制的,当时母亲让康伯在旁边提着熨斗,并对康伯说:“你先暂时穿着短袄,等过两天再给你缝制裤子。”儿子说:“母亲,这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再缝制夹裤了。”母亲不解地问他原因,他回答说:“炭火在熨斗里燃烧就已经将熨斗的把柄温热了。”
【原文】
36.陈眉公曰①:“武林西湖②,有花朝而无月夜③,有红粉而无佳人④,于此不无少恨⑤。”吴鹿长闻之曰:“既有此西湖,不得不有此缺恨。”
【注释】
①陈眉公:即陈继儒,字伯醇,号眉公,明代文学家、书画家。
②武林:古时为杭州的别称,传说因武林山而得名。
③花朝:是传统农历二月的别称。相传农历二月十二日(有说是二月初二或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所以叫花朝。俗称“花神节”等。
④红粉:女子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引申指女子。佳人:指有才情、或美貌的女子;也指君子贤人。
⑤恨:遗憾,憾恨。
【译文】
陈眉公说:“杭州西湖,有花朝节而没有明月夜,有红粉而没有佳人,对此不能说没有少许遗憾。”吴鹿长听完他的话便说:“既然有了这般美丽的西湖,就不能没有这样的缺憾。”
【原文】
37.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空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③,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
①王子猷(yóu):即王徽之,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后世传帖《新月帖》等。山阴:地名,在今浙江省。
②皎然(jiǎo rán):明亮而皎洁的样子。
③彷徨(páng huáng):表示徘徊、走来走去。
④戴安道:即戴逵,字安道,东晋时期隐士、美术家、雕塑家。
⑤剡(shàn):剡溪,古县名,在今浙江省。
【译文】
东晋官员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带,有一天夜里下大雪,他一觉醒来感觉室内空荡荡的,于是就让人准备酒菜小酌几杯,喝着喝着,一抬眼发现四周被白雪映衬得一片皎洁明亮。他站起身子,一边来回踱步,一边吟咏左思的《招隐诗》,走着走着,忽然又想起了好友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溪居住,王子猷便连夜乘坐小船去找他,小船行驶了一夜才抵达,可是他到了戴安道的门前却没有进门拜访。有人问他不进去的原因,王子猷回答说:“我本是乘兴而来,而兴致尽了就可以返回,又何必非要见到戴安道呢?”
【原文】
38.陈继儒曰①:“有人闻人善则疑之②,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注释】
①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明文学家、书画家。
②闻:听说。疑:怀疑。
【译文】
陈继儒说:“有的人听到别人行善就去怀疑他,听到别人作恶却十分相信他,这真是含有满腔的扼杀动机啊。”
【原文】
39.石塔长老戒公,东坡居士昔赴登闻①,戒公迓之②。东坡曰:“吾欲一见石塔,以行速不及也。”戒公起曰:“这着是砖浮图耶③?”坡曰:“有缝奈何?”曰:“若无缝,争容得世间蝼蚁④!”
【注释】
①东坡居士: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也是“宋四家”之一。
②迓(yà):迎接。
③浮图:此指佛塔。
④争:怎么;如何。表示疑问代词。蝼蚁(lóu yǐ):蝼蛄和蚂蚁。泛指微小的生物,也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译文】
石塔长老名叫戒公,苏东坡曾经前去登门拜访,戒公长老赶紧出门迎接他。苏东坡说:“我本来打算一并看看石塔再离开,但是由于行程紧急无法实现这个愿望了。”戒公起身说:“你说的是这砖砌筑的佛塔吗?”苏轼问道:“砖石砌筑佛塔怎么有缝隙呢?”戒公说:“倘若没有缝隙,又怎能容得下世间的蝼蚁安身啊!”
【原文】
40.管辂年七岁①,与邻里小儿戏,画地为日月星辰之状,语言不常。父母禁之,答曰:“家鸡野鹄②,尚知天时,况人乎?”
【注释】
①管辂(lù):字公明,三国魏人。幼时喜欢仰视星辰,成年后,精通《周易》、风水占卜之道。正元初为少府丞。
②鹄(hú):鸟名。指鸿鹄,又名“黄鹄”,俗称天鹅。
【译文】
管辂七岁那年,与邻里小孩儿玩游戏的时候,他经常在地上画出日月星辰的形态,所说出来的话语也不寻常。他的父母都禁止他这样做,他回答说:“家鸡与野鹄尚且知道天气时令,何况是人呢?”
【原文】
41.贾思伯至性谦和①,遇士大夫,虽在街道②,停车下马,接诱恂恂③,曾无倦色。客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
【注释】
①贾思伯:字仕休,齐郡益都人。北魏大臣,幼年聪慧,十岁能诵诗,性谦和,倾身礼士。谦和:谦逊和气,易接近的意思。
②虽:即使,即便是。
③诱:引导。恂恂(xún):诚实谦恭、很有次序的样子。
【译文】
贾思伯性情谦逊和气,在半路上遇到士大夫,即使正在街道上行走,他也要停车下马,非常谦恭地寒暄接待、很有次序地谦让前行,从来没有露出过厌倦的神色。有一位客人对他说:“您现在已经是达官显贵,为何能做到不骄横自大呢?”贾思伯回答说:“一个人衰败懈怠到一定地步就会骄横自大,哪有什么固定的常规而言呢?”
【原文】
42.霍王元轨临徐州①,与处士刘玄平为布衣之交②。或问玄平王之所长,玄平答以无长。人问其故,玄平曰:“夫人有短,所以见长。”
【注释】
①元轨:即李元轨,唐高祖李渊第十四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异母弟弟。多才多艺,深受李渊宠爱,武德六年,被册封为蜀王。贞观年间,改封为霍王。授绛州刺史,后来又转徐州刺史。
②布衣之交:旧指贫寒老友。这里指与老百姓之间的贫贱之交。
【译文】
唐朝时期的霍王李元轨到徐州担任刺史,和处士刘玄平成为贫贱之交的好友。有人问刘玄平霍王李元轨有什么长处,刘玄平回答说霍王并没有什么长处。人们都感到不解,就问他如此回答的原因,刘玄平说:“人因为有了短处,所以才能显示出长处。”
【原文】
43.黄蘖祖师曰①:“‘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②。’念头稍缓时,便宜庄诵一遍③。”
【注释】
①黄蘖(niè)祖师:即黄櫱(niè)禅师,与黄檗(bò)、黄蘖指的都是同一人。他是唐代易学家、大乘佛教高僧。一生意志澹泊,聪慧利达,精通内学,有《语录》《传心法要》等传世。
②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不经过这样一番严寒彻骨的洗礼,梅花怎能香味扑鼻。彻骨:透到骨头里,比喻程度极深。
③宜:应当。
【译文】
唐代名僧黄蘖禅师说:“‘不经过一番严寒彻骨的洗礼,怎能得到梅花如此扑鼻的馨香。’所以当念头稍有懈怠的时候,就应当将这诗句庄重地诵读一遍。”
【原文】
44.卢相迈不食盐醋①,同列问之:“足下不食盐醋②,何堪③?”迈笑曰:“足下食盐醋,复又何堪?”
【注释】
①卢相迈:指宰相卢迈,唐德宗贞元年间曾担任宰相,为官奉公廉明,不谋私利,胸怀坦荡,待人谦恭正直,一度被朝野上下所景仰。
②足下: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③何堪:怎能忍受。
【译文】
唐代的宰相卢迈不吃盐和醋,同朝大臣问他:“您不吃盐和醋,怎能受得了呢?”卢迈笑着回复说:“您吃盐和醋,又怎能受得了呢?”
【原文】
45.陶侃疾笃①,都无献替之言②,朝士以为恨③。谢仁祖闻之曰:“时无竖刁④,故不贻陶公话言⑤。”时人以为德音⑥。
【注释】
①陶侃(kǎn):字士行(或士衡)。东晋时期名将。唐德宗时,陶侃成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位列武庙七十二将。笃:此指病势危急。
②献替之言:进献可行者,废去不可行者。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
③恨:遗憾。
④竖刁:春秋时齐国奸臣。他善于揣摩他人心理,善于阿谀奉承,深得齐桓公的宠爱。后来齐桓公病危时作乱,被埋伏的兵甲杀死。
⑤贻(yí):遗留,留下。陶公:指陶侃。
⑥德音:犹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语、教令。
【译文】
陶侃病势危急的时候,始终没有提出由谁接替他辅佐皇帝治理国家,以及废去哪些不可行者的建议,朝廷中的人都感到很遗憾。谢仁祖听到这件事以后说:
“现在朝廷中没有像春秋时期竖刁那样的奸臣,所以不需要陶公留下建设性的遗言。”当时的人们都认为这是合乎仁德的言论。
【原文】
46.昙秀往惠州见苏东坡①,将归,坡云:“山中人见公还,必求土物,何以应之?”秀曰:“鹅城清风②,鹤岭明月③,人人送与,只恐他无着处。”坡曰:“不如将几纸字去,每人与一纸,但向道此是言《法华》,里头有灾福。”
【注释】
①昙秀:北宋诗僧。与苏轼、晁补之是好友。
②鹅城:地名,在广东惠州。
③鹤岭:山岭名称,意思是仙道所居的山岭。位于湖南省境内。
【译文】
北宋诗僧昙秀前往惠州拜访苏轼,将要返回山寺的时候,苏轼说:“你云游四方而归,山里的人见你回去,必然会向你索求各地土特产,你拿什么送给他们呢?”昙秀说:“鹅城的清风,鹤岭的明月,我想将其送给每一个人,只是恐怕他们没有地方安放。”苏轼说:“不如我写下几张纸字你带回去,每人送一张,只需要告诉他们这是《法华经》中写的箴言,里头可以预言灾福。”
【原文】
47.王守仁初封新建伯①,入朝谢,戴冕服②,有帛蔽耳。或戏曰③:“先生耳冷耶?”王曰:“是先生眼热。”
【注释】
①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俗称“王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教育家,创立“阳明心学”,主要著作有《王阳明全集》《传习录》等。新建伯:爵位名称。因平定“宁王之乱”等军功而封。
②冕服(miǎn fú):是中国古代一种礼服名称。常作为大夫以上的礼冠与服饰。凡是吉礼之时都戴冕,服饰随事件而有所不同。
③或:有的人。戏:戏谑,开玩笑。
【译文】
王守仁因为有战功而刚被封爵为新建伯,所以要到朝堂去当面感谢皇恩,他穿戴好礼冠和礼服,这礼冠上有一个用丝帛做的防冻蔽耳。有人开玩笑地对他说:“先生的耳朵怕冷吗?”王守仁回答说:“是先生您的眼睛发热(嫉妒眼热之意)。”
【原文】
48.宋王旦被服质素①,有人货玉带者②,弟以称佳,呈旦,旦命系之③,问曰:“还见佳否?”弟悟,急还之。
【注释】
①被服:指被子、衣服之类,古时“被”可作动词用,有覆盖、包裹的意思。
②货:贿赂。
③旦:王旦。命:让,命令。意为上级对下级的指示。
【译文】
宋朝的王旦穿着朴素,有人想用玉带贿赂他,弟弟看到后大声称赞这条玉带是极品,收下后便把它呈献给王旦,王旦却让弟弟将玉带紧紧地系在自己身上,然后问道:“你现在还觉得好受吗?”弟弟顿悟,急忙将玉带解下来还给那个人。
【原文】
49.李中溪无子①,恒不乐。其友谓之曰:“孔子不以伯鱼传②,释迦不以罗睺传③,老聃不以子宗传④。待嗣而传⑤,三教绝矣⑥。”
【注释】
①李中溪:即李元阳,字云甫,号中溪。明代理学家。
②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
③罗睺(hóu):传说是释迦牟尼之子。
④老聃(dān):即老子,姓李名耳。子宗:是指老聃的儿子。
⑤嗣(sì):有接续、继承、子孙之意。
⑥三教:指儒、道、佛三教。儒以孔子教主,道之老子为教主,佛以释迦牟尼为教主。绝:灭绝。
【译文】
李中溪没有儿子,为此总是闷闷不乐。他的朋友对他说:“孔子的学说不是靠儿子孔伯鱼才传承下来的,释迦牟尼的佛学不是靠儿子罗睺来传承的,老聃的道学也不是靠儿子来传承的。如果只等自己的子孙后代来传承,那么儒、道、佛三教早就灭绝不在了。”
【原文】
50.孙子荆欲云“枕石漱流①”,误曰“漱石枕流”。王武子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②。”
【注释】
①孙子荆: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今山西省)人,西晋官员、文学家。枕石漱流:以石为枕,以流水漱口,比喻恬淡为怀,志行高尚。
②砺:磨砺。
【译文】
西晋的孙楚想说“枕石漱流”,结果口误说成了“漱石枕流”。王武子因此说:“难道流水可以枕靠,石头可以用来漱口吗?”孙楚不慌不忙地回答说:“之所以枕靠流水,是想洗净双耳;之所以用石头漱口,是想磨砺牙齿。”
【原文】
51.陈眉公曰:“人生莫如闲,太闲反生恶业①;人生莫如清,太清反类俗情。”
【注释】
①恶业:指邪恶之事。
【译文】
陈眉公说:“美好的人生莫过于闲适,但是太过闲适反而会滋生出邪恶之事;美好的人生莫过于清幽淡雅,但是一味追求清幽淡雅反而会类似于庸俗粗鄙、矫情造作。”
【原文】
52.殷仲文劝宋武帝蓄妓①,曰:“我不解声②。”仲文曰:“但蓄自解。”帝曰:“畏解故不蓄③。”
【注释】
①殷仲文:字仲文,东晋大臣、诗人。晋安帝义熙年间以谋反罪伏诛。蓄妓:蓄养歌姬舞伎。
②解:了解,懂得。
③畏:畏惧,害怕。
【译文】
殷仲文劝说宋武帝蓄养一些歌姬舞伎用以娱乐,宋武帝说:“我不懂音律乐声。”殷仲文说:“只要大王蓄养了歌姬舞伎,天长日久自然就懂了。”但武帝却回答说:“正是因为怕懂音乐,所以才不去蓄养。”
【原文】
53.王韶之少家贫而好学,尝三日绝粮①,执卷不辍②。家人诮之曰③:“困穷如此,何不耕?”王答曰:“我常自耕耳。”
【注释】
①绝粮:绝食,没吃饭。
②执卷不辍:捧书学习,从不停止。
③诮(qiào):讥讽。
【译文】
王韶之年少时家里清贫,但他依然勤奋好学,为了捧起书不间断学习,他曾经连续三天没吃饭。家里人讥讽他说:“家里这么穷困,为何不去耕种田地?”王韶之回答说:“我每天都在自我耕种啊(指每天读书学习)。”
【原文】
54.庞仲达为汉阳太守①,郡人任棠有奇节,隐居授教。仲达到郡,先候之。棠不交言,但以薤一大钵、水一盂②,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③。仲达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水者欲吾清;扷大钵薤者④,欲吾击强宗;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⑤。”叹息而还。
【注释】
①庞仲达:庞参,字仲达,东汉名臣,并官至太尉、录尚书事。
②薤(xiè):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鳞茎,鳞茎和嫩叶可食用。钵(bō):僧侣所用的食具,像碗,平底。盂(yú):古代一种盛液体的器皿。
③倨(jù):傲慢无礼。
④扷(bā):古同“拔”。
⑤恤孤(xù gū):意思是抚恤孤弱的人。
【译文】
东汉时期,庞仲达担任汉阳太守,汉阳任棠品德高尚有气节,隐居民间靠教书维持生活。庞仲达到了郡州以后,先去慕名拜访了任棠。任棠见到他并没有开口跟他交谈,只是拿出一大钵薤白、一盂清水,放在屋内的屏风前,自己抱着孙子蜷缩在门外。主簿见状认为任棠傲慢无礼。刚想前去质问,庞仲达立刻制止,然后他略加思索其中微妙的含义,想了一会儿便说:“任棠是想让我明白,作为太守要像水那样清澈;摆放一大钵薤白的意思,是想让我打击强暴;他抱着孙儿对着门户蜷缩在那里,是想让我打开门户抚恤孤弱之人、造福百姓啊。”说完,一声叹息后就回去了。
【原文】
55.唐六如画精极①,尤佞佛②,有诗曰:“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作业钱。”吴鹿长指诗笑曰:“问六如何处买来?”
【注释】
①唐六如: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②尤:特别。佞(nìng):沉迷,迷恋。
【译文】
唐寅的画非常精致,堪称极品,尤其在佛学方面颇有造诣,他曾写过一首诗中说:“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作业钱。”吴鹿长指着那幅诗画笑着说:“请问六如居士,这青山在哪里用钱能买来呢?”
【原文】
56.屠长卿曰:“挞死尸不痛①,个中痛者,便非形骸②。”
【注释】
①挞(tà):指的是用鞭棍等抽打,拍打等。
②形骸(hái):指人的躯体。
【译文】
屠长卿说:“鞭打死尸,死尸不会感到疼痛,其中能够感到疼痛的,那么这就不是死人的躯体了。”
【原文】
57.赵大周在京师,何吉阳问曰①:“大周近来何故不讲学②?”大周曰:“不讲。”吉阳又问曰:“不讲何以成就?”大周曰:“不讲便成就。”
【注释】
①何吉阳:何迁,字益之,号吉阳。明代官员、学者。
②何故:什么原因。
【译文】
明代学者赵大周在京城居住的时候,何吉阳问他:“大周最近是什么原因没去讲学呢?”赵大周说:“不讲了。”何吉阳又问道:“不讲学怎么会有所成就呢?”赵大周说:“不再继续宣讲便是成就。”
【原文】
58.吴因之曰:“造谤者甚忙①,受谤者甚闲。”
【注释】
①造谤者:造谣诽谤的人。
【译文】
吴因之说:“造谣诽谤的人非常忙碌,受人诽谤的人则很清闲。”
【原文】
59.李崆峒作诗①,一句不工,即弃去不录。何大复深惜之②,李曰:“自家物终久还来。”
【注释】
①李崆峒(kōng tóng):李梦阳,号崆峒子,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
②何大复:何景明,字仲默,号太复山人。明代文学家,明朝文坛四杰之一。
【译文】
明代文学家李崆峒写诗,只要有一句不工整,就废弃而不录用。他的好友何大复对此深感惋惜,可是李崆峒却说:“自家的东西终究还是要回来的。”
【原文】
60.朱勃年十二①,能诵诗书,常候马援兄况②。勃衣方领能矩步,辞言娴雅。援裁知书,见之自失。况知其意,乃自酌酒慰援曰:“朱勃小器速成,智尽此耳。”后勃果劣援③。
【注释】
①朱勃:字叔阳,东汉历史人物,十二岁就能诵读《诗经》《尚书》。
②马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③劣:低于,较差一些。
【译文】
朱勃刚刚十二岁,就能诵读《诗经》《尚书》,他常去拜见马援的兄长马况。每次朱勃都是衣着整洁,步履方正,言辞文雅。当时马援才开始读书,看到朱勃举止儒雅常常自愧不如,若有所失。马况知道马援的心思后,就独自斟酒来安慰马援说:“朱勃器量狭小、急于求成,智力到此为止了,今后很难成什么大事。”后来,朱勃的成就果然低于马援。
【原文】
61.杨奇(一作琦)为侍中,汉灵帝问奇曰:“朕何如桓帝?”对曰:“陛下之于桓帝,亦犹虞舜比德唐尧①。”帝不悦曰:“卿强项②,真杨震子孙③!”
【注释】
①虞舜(yú shùn):姓姚,名重华,因其先国于虞地,故称虞舜帝。为上古五帝之一,古代传说中的圣君。唐尧(yáo):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上古五帝之一。有德政,后即传位于舜。
②强项:直挺颈项。形容秉性刚直,不肯低头屈服。强:倔强。
③杨震:东汉时期名臣,嫉恶如仇,屡谏安帝,后遭诬陷而被罢免,遣返回乡,途中而亡。
【译文】
杨奇担任侍中时,汉灵帝问杨奇:“朕与桓帝相比谁更略胜一筹?”杨奇回答说:“陛下与桓帝相比,也就犹如虞舜帝与因德政著名的唐尧帝攀比功德。”汉灵帝听后有点不高兴地说:“爱卿你如此耿直倔强,果真是谏臣杨震的子孙后代啊!”
【原文】
62.方司徒定之不好观剧戏①,曰:“涂面带须,一悲使人堕泪,一喜使人解颐②。此辈本假,世人惑真。”
【注释】
①方司徒定之:即方宏静,字定之。
②解颐(jiě yí):开颜欢笑。
【译文】
司徒方定之不喜欢看剧戏,他说:“脸上涂着油彩,而且还戴着假胡须,一会儿悲伤起来能让人落泪,一会儿欢喜万分又使人随之开颜欢笑。这些人的表演本来是虚假的,却总是迷惑世人信以为真。”
【原文】
63.李卓吾谓耿中丞曰:“世人白昼寐语①,公以寐中作白昼语,可谓常惺惺矣②。”
【注释】
①寐(mèi)语:说梦话。
②惺惺:机智清醒的人。
【译文】
明代思想家李卓吾对中丞耿定向说:“世人都是喜欢白天说梦话,而您却在梦中说白天清醒的话,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机智清醒的人了。”
【原文】
64.宋元祐间,黄秦诸君子在馆,暇日观山谷出李龙眠所作《贤己图》,博弈摴蒱之俦咸列焉①。博者六七人,方据一局,投迸盆中,五皆六,而一犹旋转不已。一人俯盆疾呼,旁观皆变色起力,纤浓态度,曲尽其妙。相与叹赏,以为卓绝。适东坡从外来,睨之曰②:“李龙眠天下士,顾效闽人语耶③?”众贤怪请其故。坡曰:“四海语音,言六皆合口,惟闽音则张口。今盆中皆六,一犹未定,法当呼六,而疾呼者,乃张口也。”龙眠闻之,亦笑而服。
【注释】
①博弈:古代指下围棋,也指赌博游戏。摴蒱(chū pú):古代的一种博戏。如同后来演变成的掷骰子。俦(chóu):伙伴。
②睨(nì):斜着眼睛看、偏斜等意思。
③闽(mǐn):中国福建省的别称。
【译文】
宋代元祐年间,黄庭坚、秦观等人在馆阁任职,闲暇时欣赏黄庭坚拿出的李龙眠所画的《贤己图》,画面上进行对弈围棋、玩摴蒱博戏的人都分别排列在那里。玩摴蒱博戏的人有六七个,正在进行一场对局,他们将骰子投入盆中又迸射开来,有五个都是六点,而其中有一个还在旋转不定。有一个人俯视那个小盆大声疾呼,站在旁边观看的人个个都神态变得异常紧张憋足了劲儿,画面所展现的各种细微浓郁的姿态,都如同一曲结束的余音缭绕之美,简直惟妙惟肖。大家一起愉快地欣赏赞叹,都认为这幅画画得精妙绝伦。这时恰好苏轼从外面走进来,斜视了一眼之后说:“李龙眠是天下名士,看来也效仿起闽南人说话了吗?”众人感到奇怪纷纷请他说出缘故。苏轼说:“各地的口音中,说‘六’时都是闭着嘴巴,唯独闽南口音则是张着嘴巴。现在盆中的骰子都是六,只有一个还在旋转不定,按常理应当喊‘六’,但是画中这些大声疾呼的人,却都是张着嘴巴啊。”李龙眠听到这些评论后,也笑了起来,对苏轼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无比佩服。
【原文】
65.祭仲专国政①,厉公患之,阴使其祭仲婿反杀之。女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②?”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
【注释】
①祭(zhài)仲:即祭足,郑国祭邑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先后辅佐郑国五位君主。
②孰:谁。
【译文】
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祭仲独自掌管国家大权,郑厉公非常担忧他独断专横而生出祸端,于是就暗地里派祭仲的女婿反将他杀掉。他的女儿知道这件事后左右为难,就对母亲说:“父亲与丈夫谁更亲近?”母亲说:“父亲只有一个,而成年男人都可以成为丈夫啊。”
【原文】
66.桓宣武常谓孟万年①:“听妓,丝不如竹②,竹不如肉③,何也?”孟答曰:“渐近自然。”
【注释】
①桓宣武:即桓温字元子,东晋明帝女婿,官至大司马,谥宣武侯。
②丝:八音之一,指弦乐器。竹:指箫管一类乐器。
③肉:指从喉中发出的歌声。
【译文】
东晋的宣武侯桓温曾经对孟万年说:“欣赏歌妓表演的时候,总是觉得弦乐不如管乐,管乐不如唱歌,这是为什么呢?”孟万年回答说:“那是因为表演逐渐接近自然的缘故。”
【原文】
67.吴鹿长奉斋,惟饮酒挟姬①,杂茹五辛诸菜②。人或风之曰:“既奉戒,何得又食五辛?”吴答曰:“未闻鸡毛与鸡舌同声。”
【注释】
①惟:只是,但是。挟姬:携带美女舞姬。
②茹:吃。五辛:一葱,二薤,三韮,四蒜,五兴蕖。
【译文】
吴鹿长信佛吃斋,但是喜欢喝酒,而且贪恋女色,喜欢吃五辛之类的各种蔬菜。有人曾经讽刺他说:“既然信佛持戒,为什么又要吃五辛?”吴鹿长回答说:“我从来就没听过鸡毛和鸡舌是同样发声的。”
【原文】
68.赵母嫁女,临嫁敕之曰①:“慎勿为好。”女曰:“不为好,可为恶乎?”母曰:“好尚不可为,况恶乎②?”
【注释】
①敕:告诫。
②况:何况。
【译文】
赵母家的女儿要出嫁了,临出门前赵母告诫女儿说:“谨慎行事,不要随便做好事。”女儿说:“不做好事,就是可以做坏事吗?”母亲说:“好事尚且不可以随便去做,更何况是作恶呢?”
【原文】
69.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①。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②。康方大树下锻③,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锤不辍④,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注释】
①嵇(jī)康:字叔夜。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②俱:一起。
③锻:锻造,亦指打铁。
④锤(chuí):敲打用具。不辍:不停止。
【译文】
三国时期的士人钟士季很有才华,精于推理,之前他并不认识嵇康。钟士季便邀请了当时的贤俊之士,一起去拜访嵇康。当时嵇康恰好在大树下打铁,向子期辅助他拉风箱。嵇康不停地抡着铁锤锻打,旁若无人的样子,过了很长时间也没说一句话。钟士季起身打算离去,这时嵇康说:“你听到了什么而来?如今你又看到了什么而决定离去?”钟士季说:“听到了别人的传言而来,目睹了眼前的事实才决定离去。”
【原文】
70.顾长康啖甘蔗①,先食尾,人问所以,顾曰:“渐入佳境。”
【注释】
①顾长康: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人,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
【译文】
顾恺之喜欢吃甘蔗,但他喜欢从尾部开始向前吃,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此便叫渐入佳境。”
【原文】
71.王荆公尝问张文定①:“孔子去世百年生孟子,自后绝无人,何也?”文定言:“岂无?只有过孔子者。”公问是谁。文定言:“江西马大师、汾阳无业、雪峰、岩头、丹霞、云门是也。”公问何谓,文定曰:“儒门淡薄,收拾不住耳。”荆公欣然叹服。
【注释】
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
北宋王安石曾经问张文定:“圣人孔子去世百年以后才出现一个孟子,自从孟子之后世上再没人能超越他,这是为什么呢?”张文定说:“怎么没有?有些人已经超过了孔子。”王安石忙问是谁。张文定说:“江西的马大师、汾阳的无业、雪峰、岩头、丹霞、云门都是。”王安石问他为何这么说,张文定说:“儒门浅薄无趣,留不住他们罢了。”王安石听后开心一笑,深表佩服。
【原文】
7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①,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故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
①鲦(tiáo)鱼:鱼名。生性活泼,善跳跃,常在水面结群往来。
【译文】
庄子与惠子一起在濠水的堤坝上游览。庄子说:“鲦鱼在水中优哉游哉,如此淡定从容,这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的心情;你固然也不是鱼,当然也完全不知道鱼的快乐了。”庄子说:“我当然知道这些,这都是濠水告诉我的。”
【原文】
73.孟敏尝至市贸甑①,荷担堕地②,坏之,径去不顾。适遇郭林宗,见而异之,因问曰:“坏甑可惜,何以不顾?”孟曰:“甑已破矣,顾之何益?”
【注释】
①贸:贸易,出售。甑(zèng):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小孔。
②堕(duò):落;掉。
【译文】
东汉时期的孟敏曾有一次到集市上去卖甑子,他挑的担子忽然从肩头滑落到地上,甑器都被摔坏了,于是他看也不看就径直离去。这时正好遇到了郭林宗路过此地,看到他的举动后非常惊讶,因此问他:“甑子被摔坏了挺可惜的,你为什么看也不看就离去呢?”孟敏回答说:“甑已经摔坏了,看了又有什么用?”
【原文】
74.章子厚与苏子瞻少为莫逆交①。子厚坦腹卧②,适子瞻自外来,子厚摩其腹以问曰:“公道此中何所有?”子瞻曰:“都是谋反底家事。”子厚大笑。
【注释】
①章子厚:章惇,字子厚,福建浦城人。北宋宰相,王安石变法的主要人物之一,变法派与保守派党争的重要人物。苏子瞻:即苏轼,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②坦腹:坦露胸腹,坦露肚皮。
【译文】
章子厚与苏轼年轻时就是志同道合的亲密好友。有一天章子厚坦露着肚皮躺在床上,此时恰好苏轼从外面走进来,章子厚摸着自己的肚皮对苏轼说:“你说我肚皮里面都有什么?”苏轼说:“都是些谋反的家底儿。”章子厚听完哈哈大笑。
【原文】
75.元丰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天欲明,东坡梦数吏①,人持纸一幅,其上通云:“请祭春牛文。”东坡取笔疾书其上云:“三阳既至,庶草将兴,爰出土牛②,以戒农事。衣被丹青之好,本出泥涂;成毁须臾之间③,谁为喜愠?”吏微笑曰:“此两句当有怒者。”傍一吏云:“不妨,此是唤醒他。”
【注释】
①东坡:即苏轼。
②爰(yuán):指舒缓的样子。
③须臾(yú):表示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
【译文】
宋神宗元丰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天刚要放亮的时候,苏轼梦见了几个小吏,每人手里拿着一张纸,纸上面通通都写着:“请祭春牛文。”苏轼看后拿起笔迅速在纸上写道:“春天到,草木即将茂盛,缓缓推出土牛驱走寒气,准备春耕。土牛虽然穿着华美的衣服,但本是泥土塑成;塑成与毁灭只在片刻之间,谁会为你欢喜与愤怒呢?”其中一个小吏微笑着说:“这两句话一出应当会有被激怒的人了。”旁边的一个小吏说:“应该没事,这只是在唤醒他。”
【原文】
76.陈眉公曰:“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①。”
【注释】
①净土:佛教认为佛、菩萨等居住的地方,是没有尘世垢染的世界,故称净土。与众生居住的尘世相对。
【译文】
陈眉公说:“关上房门,就可以享受居于深山般的幽静,静下心来读书,到处都是庄严的人间净土。”
【原文】
77.明道①、伊川兄弟同赴一宴②,颐见坐中妓,即拂衣去,独明道与饮尽欢。明日明道过伊川斋,伊川犹有怒色,明道笑曰:“昨日本有,心上却无;今日本无,心上却有。”
【注释】
①明道:程颢,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②伊川:程颐,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他是程颢的胞弟。
【译文】
程颢、程颐兄弟二人一起去参加一个宴会,程颐发现席间坐着妓女,立即转身拂袖而去,唯独程颢留下来与他人尽情饮酒欢笑。第二天,程颢来到程颐的书房看望他,见程颐依然怒气未消,程颢笑着说:“昨天席间本来有妓女,可我心里却没有;今天本来没有妓女,可你的心里却依然还有。”
【原文】
78.冯具区同潘景升游白岳①,潘指壁上恶书,攒眉曰②:“山受苦如此。”冯曰:“既作此山,不应辞苦。”中一同行者曰:“山苦耶?公苦耶?”公曰:“吾苦耳。”
【注释】
①白岳:山名,在安徽省境内。
②攒(cuán)眉:皱眉,表示不高兴。
【译文】
冯具区和潘景升一同到白岳山去游玩,潘景升指着石壁上拙劣的书法,皱着眉头说:“山也要受这样的涂抹之苦。”冯具区说:“既然成为这样一座高山,就不应逃避这种痛苦。”其中一个同行的人说:“是大山苦呢?还是潘公你苦呢?”潘景升说:“当然是我苦了。”
【原文】
79.陈孝廉琮①,构别墅于邑北之累累地②。或造陈,颦蹙曰③:“目中日日见此定不乐。”陈曰:“日日见此,不敢不乐。”
【注释】
①陈孝廉琮:即陈琮,曾被举为孝廉。
②构:建造。
③颦蹙(pín cù):意思是皱眉皱额,比喻忧愁不乐。
【译文】
孝廉陈琮,在城北连绵起伏的荒僻之地建造了一栋别墅。有人来到陈琮别墅拜访,看到眼前荒凉的情景便皱着眉头说:“你天天看到这些荒草坟茔,定然不快乐。”陈琮回答说:“正是因为眼中天天看到这些,所以才不敢不快乐起来。”
【原文】
80.我太祖祀历代帝王庙①,才举爵,见元世祖像泪出。太祖笑曰:“我得中原之所固有,尔失漠北之所本无,复何憾?”像泪寻止。
【注释】
①太祖:此指明太祖朱元璋。
【译文】
我大明朝太祖朱元璋到历代帝王庙去祭祀,他刚刚举起酒爵,忽然发现元世祖的画像竟然流出了眼泪。太祖笑着说:“我得到了中原本应该属于我所有的东西,你失去了漠北本不属于你的东西,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话音刚落,元世祖的画像竟然不再流泪了。
【原文】
81.一士从王阳明学,初闻“良知”不解,卒然起问曰①:“‘良知’何物,黑耶?白耶?”群弟子哑然失笑②,士惭而赧③。先生徐曰:“‘良知’非白非黑,其色正赤。”
【注释】
①卒:同“猝”,突然的意思。
②哑然失笑:见到或听到好笑的事,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
③赧(nǎn):因羞愧而脸红。
【译文】
有一个士子跟随王阳明学习,起初听到“良知”这个词感到疑惑不解,就突然站起来问道:“‘良知’是什么东西,是黑色的?还是白色的呢?”众位弟子听到后都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这个士子顿时因羞愧而涨红了脸。只见王阳明不慌不忙地说:“‘良知’不是白色也不是黑色的,它的颜色是纯正的红色。”
【原文】
82.潘景升家富巨万,皆为客尽。其弟辈皆风之曰①:“吾兄如此,除是银山,裁得相副。”其第四弟稚恭笑曰:“银山何能济,除是银水耳。”
【注释】
①风(fěng):古同“讽”,讽刺,讥讽。
【译文】
明代潘景升家很富裕,拥有数万资产,但都因宴请宾朋而耗尽。他的弟弟们都讽刺他说:“我的兄长这样花销下去,除非是拥有一座银山,才能供应得上。”他的四弟潘稚恭笑着说:“银山怎能济事,除非是源源不断的银水才行呢。”
【原文】
83.郭进治第方成,聚族人宾客落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宴,设诸工之座于东庑①。人咸曰②:“诸子安得与诸工齿?”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又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
【注释】
①东庑(wǔ):指正房东边的廊屋。古代以东为上首,地位尊贵。
②咸:都。
【译文】
郭进请人建造的府第刚刚落成,就将族人与宾朋们聚集在一起设宴庆祝,连同下边建房的土木工匠也参加了宴会,并将诸位工匠的座位安排在了东边的廊房里。人们都说:“您的儿子们怎么能和工匠们列坐在一起?”郭进指着那些工匠说:“他们是房屋的建造者。”又指着他的儿子们说:“他们是卖房者,固然应当坐在建造者之下。”
【原文】
84.吴给事女敏慧,后归陈子期①。陈惑一妾②,遂染风疾。一日,亲戚来问,吴指妾曰:“此风之始也。”
【注释】
①归:归附,此为嫁给陈子期的意思。
②惑:迷恋,宠爱。
【译文】
吴给事的女儿天资聪慧,后来嫁给了陈子期。婚后不久,陈子期特别迷恋一个小妾,因而很快就染上了风病。有一天,亲戚过来看望他,吴给事的女儿指着那个小妾说:“她就是风病的始发祸源。”
【原文】
85.叶丞相衡①,罢归金华,日与布衣友还往。公忽染疾不怿②,谓客曰:“某且死,不知死后佳不?”客答曰:“佳甚。”公问何以知,客曰:“使死而不佳,死者当逃归耳。”
【注释】
①叶丞相衡: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今属浙江省金华市)人。南宋丞相。
②怿(yì):欢喜,高兴。
【译文】
丞相叶衡,被罢官后回到了金华,每天都与那些平民朋友来往。有一天叶衡忽然得了急病,心情很不舒畅,就对客人说:“我即将死去,不知死后阴间的境地好不好?”客人回答说:“一定非常好。”叶衡问他怎么知道的,客人回答说:“假如死后的境地不好,那么死了的人早就应当逃回来了。”
【原文】
86.徐月英,唐江淮间名娼也。有徐公子者,宠一营妓①,死而焚之。月英送葬,谓徐曰:“此娘平生风流,殁犹带焰②。”
【注释】
①营妓:服务于军队军官和士兵的妓女。
②殁(mò):死。焰:谐音为“艳”,此为双关语。
【译文】
徐月英,是唐朝江淮一带有名的歌妓。有一位姓徐的公子,十分宠爱军营中的一个官妓,这个妓女死后徐公子为她火葬。徐月英陪他一起送葬,于是对徐公子说:“这位姑娘生前浓艳风流,死后还带着浓焰而去(此处“浓焰”与“浓艳”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