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前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良好的家风传承与代际传递

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孝道观念和文化影响着我国的家风,继而影响着我国的家庭教育。同时,基于自然性血缘情感关系的孝道观念,构成了中国人的根本价值信念与基本文化立场,这也是我们齐家治国的基本原则。

事实上,孝道涵盖了“权威性”和“相互性”这两种在内涵性质及运作功能上明显不同的属性。孝道的这两个维度构成了孝道双元模型YEHK,BEDFORDO. A test of the dual filial piety model[J].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3,6(3):215-228.。前者反映家庭角色道德规范,后者则反映亲子之间的情感互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变迁,权威性孝道观念存在虚化迹象,使得孝道已经逐渐从传统意义上的辈分角色规范,转向平等亲情与辈分权威并存,且人们对相互性孝道的认同高于权威性孝道。有研究认为:复兴孝道伦理规范,发挥传统优秀文化的正面效应,不仅需要强调政府、社会的宣传推广作用,以及学校教育对于孝道伦理的培养,更需要重视家庭建设与家教传承。因为孝道伦理的形成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仅仅通过鼓励、宣传和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是在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将之内化于心,才有可能外化于行。

因此,应当着眼于长远,结合现代家庭发展理念,加强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让具有新时代内涵的孝道伦理规范渗透到代际关系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在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家庭代际关系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陈滔,卿石松.中国孝道观念的代际传递效应[J].人口与经济,2019(2):55-67.

那么,如何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家风传承给孩子呢?

首先,要通过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传承家风。

明末清初的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在其所著《朱子家训》的开头就提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类良好的习惯和家风一直被很多家庭继承和发扬。

一个家庭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家风的传承。有些家庭要求孩子从小就有良好的作息时间,要求孩子整理好自己的个人卫生和生活用品等。这样要求孩子的家长,必定也会把家庭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如果孩子本身就在脏乱差的环境中成长,就会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

所以,家风隐藏在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中,我们在要求孩子有良好行为的同时,也是将我们对家庭的理念在无形中传递给孩子,通过良好的家风引导孩子成长王玉荣.看不见摸不着的家风,你是如何传承给孩子的?:搜狐网[Z].(2021-01-28)[2021-06-24].https://m.sohu.com/a/447221339_657924.

其次,在家长的言行示范中体现家风。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以身作则。简言之,家长需要有正确的“三观”、良好的作息时间、积极的工作态度,以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例如,有些家长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却熬夜看电视、玩手机;要求孩子多运动,自己却饭后便往沙发上一躺。在孩子学习方面,家长更要做到尊重孩子的选择,跟孩子友好相处,既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期望值过高。许多家长都期望孩子将来比自己强,但这在现实中有时又是达不到的目标,结果往往造成亲子间的不和甚至争吵。

还有,“身教重于言教”并不代表家长只是身体力行,而对孩子的缺点、错误视而不见或没有任何要求,而应是“身教+言教”,要在重视“身教”的同时给孩子适当的言语提示和正确引导,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再次,在家庭生活细节中渗透家风。

家庭生活的细节渗透着家风,家长的生活态度和细节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成长。有人说过:“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去做什么样的人。”幸福的家庭就是好好生活。从这个角度看,教育孩子其实就是教会孩子好好生活、热爱生活。

家庭生活也是需要有节奏、有规律的。饮食起居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品质,饮食文化中包括许多人关注的家庭细节,其中体现了礼貌、谦让、尊重、关爱等诸多要素。每个家庭都有自身的生活规律和节奏,成人与孩子的生活节奏有差别,不能一味按照成人的步调行事。例如,当前国家教育部规定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分别应达到10小时、9小时、8小时,家长要努力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以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

只有当家长在生活的细节处成为孩子的一面镜子,这个家庭的良好家风才能在孩子身上得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