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权力洗牌
北境战事刚刚结束,无论是昭元帝还是晋阳王都想平平稳稳的将这一年度过,三个月的战争,让北境成为一片焦土,流民需要安置,百姓需要安抚,大量财政的支出,使得朝廷有些捉襟见肘,又加上军费开支可以说这一年朝廷不太好过。虽然这一年不太安稳,但是有一个重要活动为王朝增添了生机———昭元十年恩科,这一场恩科可以说是举国瞩目,来自天下各地的学子涌入京城参加会试,谁也没有想到在此次科举中踊跃出了拯救王朝的人才。
此前宰相王生智请求告老还乡,宰相一职便一直空缺,虽然昭元帝想让自己的心腹李明辅接替相位,但李明辅资历太浅无法掌控朝局,昭元帝不得不重新考虑相位的人选,最终他选择了前中书令、开平郡公、太子太傅陆笃,担任内阁中枢宰相,陆笃是前朝旧臣,其父陆柄是靖安年间河西名将,官拜河西节度使靖武将军,封爵平国公恩袭三代,陆柄死后,长子陆隘承袭平国公爵,嘉明七年陆隘病逝无子,嘉明帝让陆笃承袭开平公爵,但降爵开平郡公。之所以降爵因为此时的陆笃,已经担任中书令、兼户部尚书、内阁大臣行走,可以说是位极人臣,倘若在封爵国公,会打破朝中的政治平衡,因此嘉明帝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措施。因此在王生智走后,陆笃便成为朝中实力派的领袖,由于他地位高资历老,又加上出生勋贵,能够平衡各方的势力,因此在昭元十年八月,昭元帝下诏,拜太子太傅陆笃为内阁中枢宰相,兼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同时将李明辅晋升为内阁中枢大臣,兼都察院都御史,协办大学士。这就等于将李明辅提升为副相的地位,为将来做宰相提供了基础条件。到这里就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晋汉王朝的中央官制了,晋汉王朝在中央设立、内阁中枢、六部及都察院。内阁中枢下设、宰相、大臣、大臣行走。其中宰相和副相兼任大学士衔,因此内阁中枢是王朝的决策中心,是王朝政治的核心,在内阁中枢下设,中书令统领六部,中书令同时兼任大臣,因此也是王朝决策中心的一员,六部分为吏、户、刑、兵、工、礼,其中地位最高的为吏部尚书,因此吏部尚书通常由宰相兼任,其次具有监察功能的都察院与六部平级,都察院最高长官为都察院都御史,通常由内阁大臣兼任,如果加封协办大学士衔,则为副相。
王生智的告老还乡,让王朝的权利得到了重新洗牌,虽然说宰相和副相的人选已经确定,但昭元帝依旧感到力不从心,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得力的心腹,因此他决定在此次恩科当中提拔一些新的年轻才俊,很快有一名年仅十六岁的青年,出现在的皇帝的视线当中,这名青年名叫王祉睿,嘉明十三年生于青州府,其父王国安时任青州府长史,其祖父便是前任宰辅王生智,谁都没有想到他的孙子,在他是离开朝廷的这一年,中了进士,虽然名次不是很理想仅为三甲,但毕竟年轻又加之家事显赫,今后的世途定然是一帆风顺。昭元帝对这个年轻人也是颇有好感,于是去翰林院担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不久又让他去东宫担任太子佐官,成为太子党的一员,这可以说是为太子选择的辅佐之臣,为今后继位铺平道路。也正是因为在东宫任职,王祉瑞有幸结识到了陈祁元,两个人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为他成为今后帝国的宰辅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