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8章 三山望月
我和三姐夫刚刚从蝎身蜈蚣蛊虫大战惊魂中走出,又从那幽深险峻得仿佛巨兽利齿交错般的峡谷中穿过,后面的一路上,峡谷内怪石嶙峋,犹如上古巨兽的獠牙,阴森地伸向天空,狭窄的通道仅容一人侧身而过,脚下的路崎岖湿滑,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万丈深渊。我们全神贯注,手脚并用,历经艰辛,才终于闯出这道“鬼门关”,幸而再没有遇见别的怪异东西。
而当穿过那座石门以后眼前豁然开朗的那一瞬,那景象仿若一记重锤直击心灵,瞬间让我俩呆立原地,仿佛误入了仙境或是某个失落的时空夹缝。阳光如细密的金线倾洒而下,驱散了峡谷内的阴霾湿气,暖烘烘地包裹住全身。
峡谷出口外,是一座古老而神秘的石门,这石门其实并没有门,而是只有巨大的石雕门框,门柱两旁各立着一只小牛犊一般的独角神兽,这看样子像是獬豸。这石门更像是一座牌坊那样,上面雕刻着奇花异兽,精美绝伦,又神秘莫测,长满了墨绿色的青苔,那些花草和神兽仿佛具有了生命一般。之前远远看过来只有一座石门,并看不见门后面的东西,这回穿过了门再回头看,同样看不见门外面的东西,这个门仿佛是一个天然屏障,隔绝了两个世界的声音与景色。左边门柱底下,也就是獬豸身边立着一块高大石碑,上面写着繁体字,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仿佛是在无声警告一切外来的闯入者。
站在门前这里,是一个断崖式的平台,三姐夫我们俩正站在这里再无路可走,极目远眺,只见一片广袤无垠的天地,天高地阔,旷野的风呼啸着掠过,带着泥土与青草的芬芳。而那最为震撼人心的,当属远处若隐若现的端王墓葬所在之地。三座巍峨的山峰拔地而起,像是从大地深处破土而出的巨人,呈三角之势彼此呼应,相连之处仿佛巨人挽臂,将中间一方天地温柔环护。山峰高度相仿,顶部平整似被天工精心雕琢,犹如三座巨大的平台,在日光的轻抚下泛着古朴的光泽,又似三口倒扣的金钟,稳稳镇住这方山川灵气。每一座山峰都像是一位沉默的守护者,山体由巨大的岩石构成,岩石的纹理粗糙而深刻,仿佛铭刻着岁月的沧桑密码,这正是我之前在爷爷给我的书上见过的三山望月的墓葬风水格局。
山间云雾缭绕,丝丝缕缕地穿梭其中,给这静态的画面添了几分灵动与神秘。云雾时而轻盈地缠绕在山峰腰间,仿佛给巨人系上了一条绵软的丝带;时而又俏皮地在山谷间游走,像是一群嬉戏的精灵。再细看,那山体的纹理犹如岁月镌刻的史书,每一道褶皱都诉说着往昔的风云变幻。有的纹理深陷,仿佛记录着王朝更迭时的战火纷飞;有的细纹蜿蜒,似在低语着市井街巷的平凡故事。而在这三座大山的中间,也就是面对着这道石门的位置,一座形似满月的山体横卧,与这三座山峰遥相呼应,恰似夜空中明月高悬的倒影,静静的卧在水潭之中。光影之下,那三座山峰的影子投射大地,好似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又似一场神秘仪式的开场序曲,将“三山望月”的奇景完美演绎。
山间更有九条飞瀑呼啸而下,就像九条银龙挣脱了苍穹的束缚,裹挟着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而来,正是应了九龙飞瀑的风水格局。瀑布源头隐匿于云雾深处,好似银河决堤,水花四溅,在阳光的折射下幻化成一道道霓虹,如梦如幻。飞瀑冲击着山体,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恰似天地间奏响的雄浑战歌,又似群龙怒吼,向世人宣告这片山川的不凡。巨大的水流沿着山势蜿蜒而下,所经之处,巨石被冲刷得圆润光滑,汇聚成溪,潺潺流淌于山谷之间,宛如灵动的丝带,串联起这山川的生机,十分壮观。
也是在这九龙飞瀑垂下的地方,三山之间环绕着一座矮山,正是那月牙所合抱之处,按照墓葬格局,那个浅滩位置必然就是端王墓葬的所在,此刻正被溪水静静的环绕着,溪水清澈见底,能看见水底色彩斑斓的石头和游弋其中的小鱼,偶尔一片落叶飘落,便随着溪水悠悠飘荡,不知去往何方。我的目力自然是能看清极远之处,三姐夫却未必能看到了,在他和普通人看来,这断崖底下便是万丈深渊,瀑布隆隆声不绝于耳,几道交织在一起的彩虹五彩缤纷,配合这瀑布之声,如龙吟虎啸,十分震撼。
“姐夫,咱这趟可真是撞大运了,能瞧上这等奇观,真的是上天眷顾,这一趟即使没有收获也不算白来。”我说道,三姐夫瞪大了眼睛,啊啊了两声,声音带着几分颤抖,显然也被这眼前盛景惊到了灵魂深处。他那黝黑的脸上写满了震撼与欣喜,额前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烁,双手不自觉地在空中挥舞,似是想要抓住这眼前的美景。
三姐夫听我说着话咽了口唾沫,想说点什么,却发现视线根本挪不开,只能狠狠点头。许久,才憋出一句:“阿龙,听闻这是端王墓葬之地,这风水格局,怕不是凡人所能企及。”我听见他的心跳急剧加速,我想他是既为这壮观景致,也为即将探秘的未知。
我们就这样静静的在这断崖上站立了良久,前面是三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分别在壬,子,癸三个方位。而在这空旷辽阔的中央天地之间,此去并没有任何的路,只有一个个悬浮在空中的石台,诡谲而奇幻地悬于半空。说是石台,却又绝非普通的石头模样,它们那宽阔的平台之上,竟然还倔强地生长着一些矮小的花草树木。这些植物扎根于石缝之中,在呼啸的山风中摇曳生姿,为冰冷的石台增添了一抹盎然生机。仔细瞧去,那些石台一个个呈倒立的山锥形状,像是被某种神秘力量从地底拔出,又轻轻放置于空中,突兀却又和谐地悬浮在整个被三座大山包围的方圆几十公里的空间中。更令人称奇的是,它们还在缓缓自西向东转动,无声无息,却又带着一种不容抗拒的韵律,仿佛一朵朵绿色的石云,悠悠飘荡。我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再也想不到更能形容它们的词语了。
这断崖之上,劲风呼啸着从耳畔刮过,吹得我们衣衫猎猎作响。看到这样的景观我想了一下,这个地方和之前我在哀牢山看到的镜面世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却又不尽相同,那是活人待的地方,而这是死人待的地方,我心里倒是没有那么大的震撼,而普通人自然是没见过的。于是我率先打破沉默道:“姐夫,这阵仗,咱这辈子可都不一定能再碰上一回,敢不敢跟着我去探个究竟?”说罢,我看了看三姐夫,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那是对未知的渴望与挑战的决绝。
三姐夫咽了口唾沫,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好似要冲破胸膛。望着那些悬浮的石台,心里既害怕又好奇,双腿也不自觉地微微颤抖。但在我那充满期待而鼓励的目光下,三姐夫还是咬咬牙,狠狠地点了点头:“好,阿龙,上吧!咱不能错过这等奇遇。”
我说这就对了,人生不过几十年,这样的景观谁能有机会再见几次呢。三姐夫听我说的在理,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脸上的兴奋再也掩饰不住。看着一个最近的石台漂浮了过来,我往后退了几步,做了个简单的热身,然后猛地向前冲去,在断崖边缘高高跃起。那一瞬,我的身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就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向着这个个石台扑去。风声在耳边呼啸,我在空中划过一道矫健的弧线,精准地落在了石台上。石台微微晃动了一下,上面的花草也跟着颤抖起来,像是被这突如其来的访客惊扰。
“姐夫,快跟上!”我站稳后,朝着三姐夫大喊。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学着我的样子,往后退开一段距离,眼睛紧盯着目标石台,心里默默倒数:“三、二、一……”,随后,他拼尽全力向前冲刺,借着脚下的草地助力高高跃起。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我看到他在空中短暂地悬浮,风从四面八方灌进他的身体,吹得他几乎睁不开眼,我手里早已经暗暗准备好了飞绳,紧急时刻我有把握能把他捆住拉过来。三姐夫只是短暂的一停顿,紧接着,“砰”的一声,他重重地落在了石台之上,膝盖一软,差点摔倒,好在及时稳住了身形,我赶紧扶住了他。
“哈哈,好样的!”我对他喝彩道。
三姐夫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放眼望去,周围的景象愈发震撼。脚下的石台持续转动,带动我们缓缓前行,每移动一点,眼前的景色就变换一分。远处的三座大山愈发显得巍峨壮观,山上的植被郁郁葱葱,随着山势起伏,仿若一片绿色的波涛。
随着石台的转动,我们逐渐靠近那三座大山。此时,耳边传来阵阵低沉的轰鸣声,像是大山深处传来的古老呼唤,又似沉睡巨兽的沉吟。我和三姐夫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与警惕。
“阿龙,这声音……”三姐夫开口问道。
“别慌,咱慢慢往前,肯定能弄清楚。”我安慰他道。
又经过几个石台的跳跃,那声音愈发清晰,就像有千军万马在奔腾。当我们终于靠近正前方的大山时,眼前的一幕让我们惊得合不拢嘴。只见从大山的山体之中,涌出一道道磅礴的水流,这些水流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瀑布,呼啸着奔腾而下。瀑布撞击在下方的岩石上,溅起层层水花,仿若碎玉纷飞,在阳光的折射下,形成一道道绚丽的彩虹,如梦如幻。这是瀑中瀑,层层叠叠的,错落有致,非常壮观。
“实在是太壮观了!”我不禁感慨道。
三姐夫也是一脸震撼,他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过了许久才喃喃道:“阿龙,这端王墓周边的风水地势,果然暗藏玄机,这些瀑布、石台,一定都是古人按照某种风水布局精心设计的。”我说这个就叫做三山望月,爷爷留给我的书里也曾提及。
我们在瀑布前方停留片刻,感受着水流冲击带来的磅礴气势。随后,不舍地离开,继续沿着石台向山上攀登。此时,石台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跳跃的难度急剧增加。
有一次,三姐夫在跳跃时,由于距离估算失误,脚下一滑,差点跌入万丈深渊。千钧一发之际,我眼疾手快,猛地伸出手,牢牢地抓住了他的手腕,用力一拉,将他拉回了石台之上。
“当心点,姐夫!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我一脸严肃地告诫他,虽然我有十足的把握能保住他的安全,但是我也不得不给他敲敲警钟,关键时刻还得自己努力不是。
他心有余悸地拍了拍胸口,感激地看着我:“多亏了你,差点就交代在这儿了。”
经过一番艰难的攀爬,我们终于接近了正中央大山的山腰处。这里的空气愈发稀薄,呼吸也变得有些困难,但我们的兴奋之情却丝毫不减。因为,我们已经隐隐约约看到了一些古老建筑的遗迹,那断壁残垣在岁月的侵蚀下显得破败不堪,却依然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息。
“看,阿龙,那肯定就是跟端王墓有关的建筑了!”三姐夫激动地指着前方说道。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那些建筑的墙壁上,还残留着一些模糊的壁画,画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仿佛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有的壁画描绘着盛大的祭祀场面,人们身着华丽服饰,跪地叩拜,香烟缭绕;有的壁画展现了古代的战争场景,士兵们手持兵器,冲锋陷阵,杀声震天。
“姐夫,这三山望月的风水格局,世间恐怕再难遇见,咱们得好好看看。”我说道。三姐夫点了点头,和我一起坐在石台上静静观看,任由着脚下石台起起落落漂浮旋转。
先看那壬位,恰似一位冷峻的守护者,位于北方壬、子、癸三个方位之首,在风水中被尊为阴权星。其上一座高岗突兀而起,虽非高耸入云,却透着一股坚韧之气,稳稳扎根大地。高岗之上,隐约可见曾经建筑的残垣断壁,岁月磨蚀了它的棱角,却难掩往昔辉煌。那砖石缝隙间,倔强生长的荒草,随风摇曳,似在低语着当年的故事。有的荒草细长坚韧,像是在坚守着古老的秘密;有的叶片宽大,随着微风轻轻摆动,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或曾有一座小型宫殿坐落于此,为端王守灵祈福,宫殿的飞檐斗拱想必曾雕梁画栋,龙凤呈祥的图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又或曾是一座瞭望塔,见证历史风云变幻,士兵们曾在塔顶日夜守望,烽火一起,便能迅速传讯。岗前一湾清池,宛如大地的眼眸,澄澈见底。荷叶肆意舒展,绿得醉人,大如蒲扇的荷叶层层叠叠,其间粉嫩荷花亭亭玉立,仿若仙子凌波。花瓣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映照下宛如珍珠闪烁。鱼儿穿梭其中,偶尔破水而出,溅起晶莹水花,似与这山川嬉戏。如此佳境,按风水所言,本应孕育文韬武略之才,端王却痴迷书画,醉心艺术,终至于树倒猢狲散,后代也四处飘零,令人扼腕叹息,莫非这便是命运的诡谲之处?
行至子位,仿若踏入一片历史的废墟。此地对应壬、子、癸中的第二座山,风水称作阳光星。眼前巨大石块散落,地基轮廓尚在,可想见当年建筑的恢宏。这或许曾是端王祭祀天地、告慰祖先之所,又或是彰显尊贵威严的礼仪殿堂。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有的石块上还残留着精美的雕刻痕迹,龙凤纹理虽已模糊,却仍能窥探出昔日的精湛工艺。每一寸土地都浸透尊贵气息,曾经这里香烟缭绕,钟磬齐鸣,臣服者及随从们身着华服,跪地叩拜,庄重肃穆。
临近癸位,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幽叹。此为壬、子、癸的末位,风水称阴光星。如今砖石凌乱,地基模糊,似被岁月狠狠涂改了记忆。此地原规划为端王妻妾、室女居所,后因墓葬扩建改造,繁华散尽。风水理论中,此地利于女子才学精进,却忌作污秽之所,否则危及生育、夫妻情分。遥想当年,妻室女子于此盼君恩、求子嗣,却有诸多哀怨。或有佳人独守空闺,望眼欲穿,每日对着铜镜梳妆,却等不来端王的青睐;或有夫妻心生嫌隙,同床异梦,在这深宫庭院中消磨着青春与爱意。这风水布局,究竟是命运暗线,还是巧合使然?
墓葬设计与布局,更是处处透着风水玄机。壬位之上,传闻端王曾虔诚供奉财神,祈愿霸业永固、财富满仓。那神龛虽已难觅踪迹,却似有袅袅香烟萦绕不散。往昔繁华祭礼,金银供品堆积如山,红烛摇曳,照亮了端王对权力与财富的渴望,皆为权力与欲望的注脚。子位之处,本为餐厅、储藏室之设,意在聚财、和家。餐厅,曾是欢声笑语、推杯换盏之所,承载天伦之乐,珍馐美馔摆满一桌,酒香四溢,达官贵族们在此尽享口福;储藏室,囤积珍馐美馔、奇珍异宝,尽显奢靡,金银器皿、古玩字画堆积其中,闪耀着奢华的光芒。可惜,端王命运急转直下,宏图伟业皆成泡影,设计精妙却沦为历史灰烬。癸位之地,虽幸未沦为不洁之所,却因年代久远,飞禽走兽流窜,建筑倾颓,功能尽失,空余残砖碎瓦,徒惹后人唏嘘。
山势朝拜格局,尽显端王生前荣耀与身后尊荣。三座山峰相拥,如天然御座,将墓葬捧于掌心。远处明月山体或静谧水域,仿佛臣民俯首,万世朝拜。端王生前尽享尊荣,死后亦求不朽,选此风水宝地,妄图永镇山河,庇佑子孙。怎奈历史车轮滚滚,朝代兴衰如梦,空余这山川依旧,见证沧海桑田。站在墓葬前,仿佛能看到当年送葬队伍的浩荡,白幡飘扬,哭声震天,端王的棺椁在众人簇拥下缓缓入土,寄予着对来世的期盼。
水势配合,更是一绝。三山之间,清泉汇聚,或成蜿蜒溪流,或为宁静湖泊。水流悠悠,似时光轻吟,无波无澜,倒映天光云影、山峦翠影,绘就山水丹青。明堂开阔,仿若大地之怀,敞纳水源。据文献记载,端王下葬之日,晴空万里,阳光洒金,水波潋滟,仿若天赐祥瑞。谁能料到,此后内忧外患,端王染疾,身死无托,繁华落尽,空余这山水空叹。那潺潺流水,似在为端王的命运呜咽,又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
藏风聚气之处,端王墓选址精妙。三山环抱,低洼避风,暖阳倾洒,仿佛世外桃源。土壤异色,红黄蓝白黑,交相辉映,仿若大地调色盘。风水有言,此为龙气汇聚之兆,恰似大地血脉奔涌,生机无限。工匠掘土之时,必惊叹这土质奇异,细腻温润,仿若藏着山川灵魂。端王择此,求安息,盼昌盛,却不知命运无常,人力难挽狂澜。捧起一把土,似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这土里埋葬着端王的野心与遗憾。
回首历史,类似“三山望月”风水奇景,屈指可数。潮阳吴氏一世祖墓“犀牛望月”,虽非孪生,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重山势、水域交融,家族昌盛,福泽后世。端王墓葬,于对称环抱、水势汇聚上更胜一筹,尽显奢华与威严,仿若大地皇冠,熠熠生辉。
然风水实践,门道颇深。若三山孤耸,无群山相拥,仿若孤雁离群,失了依仗,气势顿消;水流若莽撞直冲,仿若凶兽来袭,煞星高照,祸及墓葬安宁。幸而端王墓群山守护,水流温柔,避过凶险。现代风水观亦提醒,传统风水需因地制宜,灵活应变,莫让教条束缚。端王墓葬风水虽妙,命运却跌宕起伏,令人深思:风水能定几分天命,人力又能改几何?
我与三姐夫仿若穿越历史迷雾,于这山川间见证端王墓的兴衰荣辱。此刻,阳光明媚,为这一切镀上金边,如梦似幻。这“三山望月”奇观、九龙飞瀑磅礴,承载历史厚重,吸引后人探寻。岁月或许能抹去砖石棱角,却难掩这山川传奇光芒,仿若一颗遗世明珠,于时光长河熠熠生辉,永不蒙尘。
“阿龙,咱今日这一眼,怕是看尽了端王的半世繁华与沧桑,这风水背后的事儿,太深奥咯。”三姐夫打破沉默,声音带着几分喟叹。他的眼神中透着迷茫与感慨,像是刚从一场漫长的历史幻梦中苏醒。
我望着那渐渐被云雾笼罩的山峦,轻声应道:“姐夫,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吧,咱不过是沧海一粟,能窥探这片刻的过往,也算有幸。”我的心中满是对历史的敬畏,深知今日此时所见不过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