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危机,什么是心理危机
危机的英文是crisis,crisis源于希腊语Krisis,意思是“鉴别”或“判定”。最早在医学中,危机指病情危急,病人濒临死亡的状态。1961年,美国词典编撰家韦伯斯特利用临界点理论将危机定义为:“一个更好或更坏的转折点,一个决定性的时刻,一段至关重要的时间和一个达到危急关头的情景。”此后有近百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危机”进行了定义,在表1-1中将其中较为主流的定义进行了汇总和提炼,从定义中提取的关键词可以看到历来的研究中对于危机的部分共性认知包括:突发、威胁、非常态、不确定、紧急。而在中国学者的定义中,更多地表述了危机的负面影响,如损害、破坏性等。
表1-1 危机的定义
续表
续表
续表
要进行管理危机,就得先知道危机是什么。从众多定义中可以看到,有些学者把危机定义为“事件”,有些学者把危机定义为“情境”或“状态”。从心理工作的实践出发,我个人更倾向于将与组织相关的危机视为一种“情境”,危机情境通常由“突发事件”“系统”“人”三个元素共同构成。只有“突发事件”并不必然造成危机,当突发事件引起“系统”和“人”的失衡和失控时,才构成完整的危机情境。这里的“系统”从广义的概念来看,泛指被事件影响的生态、环境、体系、能量、信息流、规则、程序等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复杂有机整体。“人”在这个概念中作为一个特殊的元素,既是“危机”的“发明者”也是“经历者”;是“系统”中的一部分,也自成一个“系统”。人对于危机情境的预设认知,常常决定了危机是“危”还是“机”。
所以,对于危机工作者来说,需要知道虽然危机情境在多数时候会带来痛苦和损害,但本质上危机情境仍是一个中性的存在。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和迭代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系统和人的“平衡态”都在不断地被打破,人们时常处于一种“失控”状态,我们也在重新获得平衡和控制的过程中完成系统的升级和个人的成长。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确实身处一个“危机时代”,而“危机管理”不仅是组织的生存需要,也是每一个个体的生存需要。
危机情境中的“失衡”和“失控”既是系统性的,也是个人的,当这种失衡和失控发生在个体身上时,就发生了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是指面临某些突发事件(个体无法避免的、强大的应激事件)时,个体运用自己寻常的方式不能应付所遭遇的内外困扰时的反应,出现明显的急性的情绪、认知及行为上的功能紊乱。
心理危机的发生,并不只取决于事件本身的性质,也取决于个人以往的经验、性格、应对方式、生理状况、支持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