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改变价值观的“阅读新常识”
拿掉对大脑的限制,扩展阅读的可能性!
正所谓,开卷有益,人最好还是要读点书。
不过,阅读又会让我们产生满满的负罪感……
特意买回来好多书,却都没有读完。
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还没读到结尾就走神了。
买了书又不看,新书越堆越多,最终成了藏书不读。
仔仔细细读完书,却记不住书里的内容。
想看得快一些,可是并没有掌握速读的诀窍。
“必须……”“应该……”正是因为有这种想法,才会不断积累对阅读的负罪感。
原本这些书就是为了自己才买的,或是从图书馆借来的。到头来却充满了强烈的负罪感——“对不起,没能全部读完”“不好意思,没记住书里的内容”“真抱歉,没能活用书里的内容”“对不起,没能感动得哭出来”“对不起,没能把一本书从头看到尾”“藏书不读,真惭愧”。然后,从此再也不看书了。
说实话,做不到也没关系。
只要改变对阅读的“认识、看法”即可。
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下,关键在于能否摈弃以往的常识,掌握新的常识。
诸如“A即为B”的常识越深刻,你大脑中的局限性就越强。
其实,阅读是充满无限可能的。
顺便说一下,迄今为止出现过很多种阅读方法,也有多个不同版本的解说书。不过,大家此刻手里捧着的这本书,有很多观点是与其他阅读技巧或阅读方法相悖的。因此,也会有人的负罪感更加强烈。
不过,从我多年研究的结果来看,任何一种阅读方法,随着观点和看法的改变,都是值得被肯定的。不仅如此,在各种读书会、读书小组、速读研讨会中教授过近一万人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阅读,只要有读书前的before和读书后的after就可以了。
阅读后,内心有所触动,能够往前迈出一步,在你的内心深处留下些什么——诸如此类,只要和阅读前的自己相比,有所改变就可以了,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点的变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什么样的阅读方法都已经无所谓了,不是吗?
总要否定些什么的阅读方法或技巧从此落下帷幕。
让我们改变看待事物的观点,将以往对阅读的负罪感一扫而空吧。
转变为阅读新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