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8年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清热剂

一、清热泻火

15.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
【药物组成】
黄连、栀子(姜制)、连翘、炒蔓荆子、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酒大黄、黄柏(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
【功能主治】
散风清热,泻火止痛。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方解】
方中黄连、黄芩、酒黄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石膏、姜栀子功偏上焦,清热泻火,去肺胃实热;酒大黄清热凉血解毒,泄热攻积,可引热毒从二便而出,以上诸药共为君药。连翘、菊花、荆芥穗、白芷、炒蔓荆子、川芎、防风、薄荷辛凉疏散风热,共为臣药。桔梗清热利咽排脓,载药上行,其性偏升;旋覆花降气化痰,降逆止呕,偏入胃经,二药升降结合,以复肺胃气机升降,共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合用,散风清热,泻火止痛,上通下行,使火热随之而解。
【临床应用】
1.暴风客热
因风热上攻,肺胃热盛,引动肝火上蒸头目所致,症见眼内刺痒交作,羞明流泪,眵多,白睛红赤,头痛,身热,口渴,尿赤,舌苔黄,脉浮数。
2.聤耳
因风热邪毒上犯,并肺胃热盛,毒热结聚,循经上蒸耳窍,气血相搏,化腐成脓所致,症见急剧发作,耳痛显著,眩晕流脓,重听耳鸣,头痛发热,鼻塞流涕,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3.口疮
因风热邪毒内侵,或肺胃热盛,循经上攻于口所致,症见口腔黏膜充血发红,水肿破溃,渗出疼痛,口热口臭,身痛不适,口干口渴,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浮滑数。
4.牙宣
因肺胃火盛,风热内侵,火热蕴郁,循经上蒸所致,症见牙龈红肿,出血渗出,疼痛,口干口渴,口臭口黏,便秘尿黄,舌苔黄,脉浮弦数。
5.尽牙痈
因风热邪毒侵袭,肺胃火盛,火毒循经郁结牙龈冠周所致,症见冠周牙龈充血肿胀,渗出化脓,疼痛剧烈,口热口臭,口渴口干,张口可受限,便秘,尿黄,舌苔黄厚,脉弦实数。
6.喉痹
因风热邪毒内侵,肺胃热盛,火热循经上蒸咽喉所致,症见咽喉红肿疼痛,头痛,身热,尿黄便干,舌苔黄,脉弦数。
【药理作用】
本品有解热、抗炎、镇痛及通便等作用。
【禁忌】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阴虚火旺者慎用。
2.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3.孕妇慎用。
4.过敏体质者慎用。
5.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等食物,忌烟酒。
6.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
【用法用量】
丸剂:
规格①大蜜丸,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规格②水蜜丸,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规格③水丸,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颗粒剂:口服。一次2g,一日2次。
胶囊:口服。一次2粒,一日2次。
片剂:规格①、②口服。一次6片,一日2次。
【剂型规格】
丸剂:①每丸重6g;②每40丸重3g;③每袋装6g。
颗粒剂:每袋装2g。
胶囊:每粒装0.4g。
片剂:①薄膜衣片每片重0.31g;②糖衣片片芯重0.3g。
16.牛黄解毒丸(胶囊、软胶囊、片)
【药物组成】
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方解】
方中人工牛黄苦凉,入心、肝经,为清热解毒之良药,且能化痰开窍、清肝定惊,为君药。石膏辛散大寒,可清胃泻火,除烦止渴;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黄苦寒沉降,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泻下通便,导实热下行,共为臣药。雄黄内服可解毒疗疮;冰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桔梗苦辛,归肺经,宣肺利咽,载药上行,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
【临床应用】
1.口疮
因胃火亢盛所致,症见口舌生疮,疼痛剧烈,口干喜饮,口气热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沉实有力。
2.牙痛
因三焦火盛所致,症见牙龈红肿疼痛,发热,甚则牵引头痛,口渴引饮,大便燥结,小便黄赤,或面颊红肿,颌下瘰疬疼痛,苔黄,脉数有力。
3.急喉痹
因火毒内盛,火热上攻所致,症见咽痛红肿,壮热烦渴,大便秘结,腹胀胸满,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药理作用】
本品有抗炎、抑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等)、解热、镇痛等作用。
【不良反应】
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及文献报道显示本品可见以下不良反应。消化系统: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口干、胃不适等;有肝生化指标异常、消化道出血的个案报告。皮肤及其附件:皮疹、瘙痒、面部水肿等,有重症药疹的个案报告(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过量或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皮肤粗糙、增厚、色素沉着等砷中毒表现。精神及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嗜睡、失眠等。免疫系统: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等。心血管系统:心悸等。呼吸系统:呼吸困难、胸闷等。泌尿系统:有血尿、急性肾损伤等个案报告。此外,有长期使用导致砷中毒的个案报告。
【禁忌】
1.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2.婴幼儿禁用。
3.对本品及所含成分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阴虚火旺所致口疮、牙痛、喉痹者不宜单用。
2.平素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慎用。
3.本品含雄黄,不可超量或长期服用。有连续用药半年以上出现砷中毒的报告。
4.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5.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6.不宜与含雄黄的其他药品同时服用。
7.严重肝损害患者慎用;急、慢性肾脏病患者慎用。
8.儿童用药尚无安全性研究资料。
9.用药后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去医院就诊。
【用法用量】
丸剂:
规格①大蜜丸,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规格②水蜜丸,口服。一次2g,一日2~3次。
规格③水丸,口服。一次2g,一日3次。
胶囊:口服。一次3粒,一日2~3次。
软胶囊:口服。一次4粒,一日2~3次。
片剂:
规格①口服。一次3片,一日2~3次。
规格②口服。一次2片,一日2~3次。
【剂型规格】
丸剂:①每丸重3g;②每100丸重5g;③每袋装4g。
胶囊:每粒装0.3g。
软胶囊:每粒装0.4g。
片剂:①每片重0.25g;②每片重0.3g。
17.牛黄上清丸(胶囊、片)
【药物组成】
人工牛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赤芍、当归、地黄、桔梗、甘草、石膏、冰片。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方解】
方中人工牛黄苦凉,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君药。菊花、连翘辛凉散风,清热解毒;荆芥穗、白芷解表散风,消肿止痛;薄荷疏风清热,利咽解毒,为臣药。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栀子苦寒清热燥湿,解毒泻火,凉血消肿,能够清泻三焦实火;石膏清解阳明经实热火邪;赤芍、地黄、当归、川芎凉血活血,上行头目,祛风止痛;冰片疏散郁火,通关开窍,清利咽喉,聪耳明目,以助清上焦热邪,透发火郁,以为佐药。桔梗轻清上浮,载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散风止痛之功。
【临床应用】
1.头痛
因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症见头痛,伴有头晕,面红目赤,口干口苦。
2.眩晕
因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症见眩晕,面红,目赤,耳鸣,耳聋。
3.暴风客热
因热毒内盛,风火上攻,引动肝火,上犯头目所致,症见眼内刺痒交作,羞明流泪,眵多,白睛红赤,头痛身热,口渴尿赤,舌苔黄,脉浮数。
4.急喉痹
因热毒内盛,风火上攻,蕴热生火相结,循经上蒸咽喉所致,症见咽喉红肿疼痛,头痛,身热,尿黄,便干,舌苔黄,脉弦数。
5.口疮、口糜
因热毒内盛,风火上攻,热毒结聚口腔而致,症见黏膜充血发红,水肿破溃,渗出疼痛,口干口渴,身痛乏力,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洪数。
6.牙宣
因热毒内盛,风火上攻,火热相搏,蕴结上犯牙龈所致,症见牙龈红肿,出血渗出疼痛,口干口渴,口臭口热,便秘,尿黄,舌苔黄,脉浮弦数。
7.牙痈
因热毒内盛,复感风火上攻,蕴热化火结毒,循经上攻冠周牙龈,症见牙龈充血肿胀,渗出化脓,疼痛剧烈,口热口臭,张口可受限,便秘,尿黄,舌苔黄厚,脉弦实数。
【药理作用】
本品有镇痛、抗炎、通便、解热等作用。
【禁忌】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阴虚火旺所致头痛、眩晕、牙痛、咽痛不宜用。
2.小儿、年老体弱、大便溏软者慎用。
3.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4.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5.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
6.用本品治疗急喉痹,口疮,口糜,牙宣,牙痈时,可配合使用外用药物,以增强疗效。
【用法用量】
丸剂:
规格①大蜜丸,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②水丸,口服。一次3g,一日2次。
规格③水蜜丸,口服。一次4g,一日2次。
胶囊: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
片剂:规格①、②、③口服。一次4片,一日2次。
【剂型规格】
丸剂:①每丸重6g;②每16粒重3g;③每100粒重10g。
胶囊:每粒装0.3g。
片剂:①糖衣基片重0.25g;②薄膜衣片每片重0.265g;③每片重0.3g。
18.一清颗粒(胶囊)
【药物组成】
黄连、大黄、黄芩。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用于火毒血热所致的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吐血、咯血、衄血、痔血;咽炎、扁桃体炎、牙龈炎见上述证候者。
【方解】
方中大黄苦寒泄降,主入脾、胃、大肠经,泄热通便,引火下行,以泻为清,善清三焦气分实热火毒,有上病下治之效,且兼入肝、心包二经,又能清血分实热,化瘀凉血止血,是治血热妄行出血诸症的良药,故为方中君药。黄连大苦大寒,主入心经,兼入肝、胃二经,善清心火,除中焦实火郁结,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效;黄芩药性苦寒,主清肺火,善除上焦实火热毒,是清热泻火解毒之佳品,且能凉血止血;二药相伍,辅助大黄增强清热泻火解毒,凉血化瘀止血之效,共为臣药。三药合用,使火毒去而疮肿消,血热清则出血止;共奏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之功。
【临床应用】
1.喉痹
因风邪热毒或肺胃热盛所致,症见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吞咽不适,发热,头痛,口渴喜饮,口气臭秽,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咽炎见上述证候者。
2.乳蛾
因风邪热毒或脾胃热盛所致,症见咽部疼痛剧烈,痛连耳窍,吞咽不畅,高热神烦,口渴喜饮,咳嗽痰黄稠,腹胀,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3.牙宣
因胃火上蒸所致,症见牙龈红肿疼痛,出血溢脓,烦渴喜冷饮,多食易饥,胃脘嘈杂,口干口臭,大便秘结,尿黄;舌红苔黄厚,脉滑数;牙龈炎见上述证候者。
4.口疮
因火热内盛所致,症见口舌生疮,疮面红肿灼痛,口渴口臭,咽痛或干,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或腻,脉洪数。
5.目赤
由外感风热或火热内盛所致,症见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眵多;舌红苔黄,脉浮数。
6.吐血
因胃热炽盛所致,症见脘腹胀闷或作痛,吐血鲜红,口臭口干,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脉滑数。
7.咯血
因肺火炽盛所致,症见痰黄稠而带血,面赤心烦,发热咳嗽;舌红苔黄,脉弦数。
8.衄血
因肺胃热盛,迫血妄行所致,症见血色鲜红,鼻燥口臭,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胃脘灼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洪数。
9.便秘
因肠胃积热所致,症见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10.痔血
因血热肠燥所致,症见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便血较多,色鲜红,或挟瘀块,肛门灼热肿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药理作用】
本品有抗病原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甲型H 1N 1流感病毒等)、解热、抗炎、止血、通便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不良反应】
偶见皮疹,恶心,腹泻,腹痛。
【禁忌】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阴虚火旺、脾胃虚寒者慎用。
2.孕妇及体质虚弱者慎用。
3.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4.出现腹泻时可酌情减量。
5.出血量多者,应采取综合急救措施。
6.本品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用法用量】
颗粒剂:
规格①开水冲服。一次5g,一日3~4次。
规格②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4次。
胶囊: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剂型规格】
颗粒剂:①每袋装5g;②每袋装7.5g。
胶囊:每粒装0.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