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阶煤分质利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低阶煤的分类及特征

1.1.1 低阶煤的分类

当前世界上较流行的煤炭分类体系有:国际标准ISO 11760(2005)、美国ASTM标准(2004)、澳大利亚AS标准(1994)、《中国煤炭分类》(GB/T 5751—2009)。

(1)国际分类

煤炭分类国际标准ISO 11760于2005年发布,是以煤的变质程度(以镜质组反射率来表示)、岩相组成(以镜质组含量来表示)以及煤的品级(以干基灰分产率来表示)作为煤炭分类的依据。

按照类别划分,规定煤层水分≤75%,且R(平均镜质体随机反射率)<0.5%的煤为低阶煤(褐煤和次烟煤);按照牌号划分,低阶煤又可分为褐煤B、褐煤C和次烟煤3个小类。

(2)美国ASTM分类

ASTM标准中煤按照变质程度来划分,从褐煤至无烟煤。低阶煤的划分指标为CVmmmf(恒湿无矿物质基发热量,中国国标采用符号Q表示发热量)、黏结性,见表1-1。

表1-1 美国ASTM煤炭(低阶煤)分类表(2004)

注:1Btu=1.05kJ;1lb=0.45359kg。

(3)澳大利亚AS标准

①简单分类。按照发热量大小,Qgr,daf(干燥无灰基高位发热量)≤27MJ/kg或Qgr,afm(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21MJ/kg属于低阶煤。

②常用名称分类。低阶煤划分标准如下:次烟煤,Qgr,afm为19~23.98MJ/kg[或者Qgr,afm为19~26.48MJ/kg且CSN为0或者1/2(注:CSN为坩埚膨胀系数)];褐煤,Qgrafm<19MJ/kg。

(4)中国分类

《中国煤炭分类》(GB/T 5751—2009)采用煤化程度参数(主要是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将煤炭划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低阶煤主要包含通常意义上的褐煤和低变质烟煤(长焰煤、不黏煤、弱黏煤),其划分见表1-2。

表1-2 低阶煤的分类

Vdaf(干燥无灰基挥发分)>37.0%,G(黏结指数)≤5,再用PM(透光率)来区分烟煤和褐煤。当Vdaf>37.0%,PM>50%为烟煤;30%<PM≤50%的煤,如Qgr,maf(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24MJ/kg,应划分为长焰煤,否则为褐煤。

1.1.2 低阶煤的特征

1.1.2.1 低阶煤的分布特征

低变质烟煤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新疆、陕西、山西等地,成煤时代以早、中侏罗纪为主,其次为早白垩纪和石炭二叠纪,主要产地见表1-3。

表1-3 我国低变质烟煤的主要产地

注:C2为石炭纪中石炭世;P1为二叠纪早二叠世;J1、J2、J3分别为侏罗纪早、中、晚侏罗世;K1为白垩纪早白垩世;E2、E3分别为第三纪始新世、渐新世。

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锡林浩特、通辽、呼伦贝尔等)和云南。其中内蒙古东部褐煤占我国褐煤查明储量的81.59%;云南褐煤占我国总储量的5.1%;此外,黑龙江东部、辽宁、山东等地均有零星分布。我国褐煤的主要产地见表1-4。

表1-4 我国褐煤的主要产地

注:E1为第三纪古新世;N1、N2分别为第三纪中新世、上新世。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5~2018年,我国产煤地区累计生产原煤量见表1-5。

表1-5 2015~2018年全国各地区累计生产原煤量

可以看出,相较于2017年,2018年排名前4位的产煤地区产量全部增长,其中,陕西增加5364.6万吨,增量最大;新疆增长14.0%,增幅最高。2018年晋陕蒙三省区合计产量24.4亿吨,占全国产量的68.9%,相较2017年(66.8%)增加2.1%。2018年全年产量不足1000万吨的地区为6个,比上年增加1个(福建省),其中湖北、北京、江西、福建4个地区产量降幅超过10%,6个地区全年产量合计2950.4万吨,仅占全国产量的0.8%。

这主要是因为煤炭主产区资源赋存条件好,开采成本相对较低、安全性高,因此在我国调节能源结构的转型期,原煤产量进一步向主产区集中,产煤小省加速退出,各省煤炭产量分化明显。低阶煤主要集中于我国煤炭主产区,其在我国煤炭产量中的比重会越来越高。

1.1.2.2 低阶煤的结构特征

从煤炭物理结构来讲,煤炭是由内部有机质、水分、灰分以及外在水分和矿物质组织组成;从煤炭的化学组分来讲,煤炭是一种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有机大分子;从化学结构来看,煤炭分子是由多个苯环、环烷、链烃组成的复杂化合物。迄今为止,煤化学界公认比较合理准确的煤的威斯(Wiser)化学结构模型(见图1-1),基本反映了煤的化学结构,煤炭的煤化程度越低,支链越多越易裂解。

图1-1 煤的威斯(Wiser)化学结构模型

低阶煤是由芳环、脂肪链等官能团缩合形成的大分子聚集体,既含有以无定形碳与灰为代表的成分(60%~80%,质量分数),又有含量高达10%~40%(质量分数)的代表煤本身固有油气成分的挥发分,后者由链烷烃、芳香烃、碳氧支链构成。

低阶煤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由2个或者3个苯环相连构成的缩合芳环结构,低阶煤基本结构单元见图1-2,其变质程度较低,碳氢含量低、氧含量高,结构单元芳核较小,结构单元之间由桥键和交联键形成空间大分子,侧链长而且数量多,空隙率高。低阶煤中常见的官能团包括甲基侧链、乙基侧链、乙烯基桥链、氢化芳香族、双键桥键、链状双键、环状α碳链、酚羟基和醚键等。

图1-2 低阶煤基本结构单元

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外观呈褐色和黑色,光泽暗淡或呈沥青光泽,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和不同数量的腐植酸,在空气中易风化碎裂,发热量低,挥发分Vdaf>37%,且恒温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不大于24MJ/kg。根据其透光率PM(GB/T 2566—2010)的不同,小于30%的为褐煤一号;30%~50%为褐煤二号。褐煤的最大特点是水分含量高、灰分含量高、发热量低。根据176个井田或勘探区统计资料,褐煤的全水高达20%~50%,灰分一般为20%~30%,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11.71~16.73MJ/kg。

长焰煤是烟煤中煤化程度最低、挥发分最高(Vdaf>37%)、黏结性很弱(G<35)的一类煤,受热时一般不结焦,燃烧时火焰长。不黏煤是煤化程度较低,挥发分范围较宽(Vdaf在20%~37%之间)、无黏结性(G<5)的煤。在我国,此类煤显微组分中有较多的惰质组。弱黏煤煤化程度较低,挥发分范围较宽(Vdaf在20%~37%之间),受热后形成的胶质体较少。此类煤显微组分中有较多的惰质组,黏结性微弱(G在5~30之间),介于不黏煤和1/2中黏煤。

在我国,低变质烟煤不仅资源丰富,且煤的灰分低、硫分低、发热量高、可选性好,煤质优良。各主要矿区原煤灰分均在15%以内,硫分小于1%,其中不黏煤的平均灰分为10.85%,平均硫分0.75%;弱黏煤的平均灰分为10.11%,平均硫分0.87%。根据71个矿区的统计资料,长焰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16.73~20.91MJ/kg,弱黏煤、不黏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20.91~25.09M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