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史话(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八、应劭等人对地名命名规律的探讨

东汉末年的史学家和地理学家应劭[shào绍]对古代地名渊源与沿革进行研究的著作有《汉书集解音义》、《十三州记》、《汉官仪》和《地理风俗记》等。

汉代郡名的命名,应劭在《汉官仪》中总结出了六条规律:

凡郡,或以列国,陈、鲁、齐、吴是也;或以旧邑,长沙、丹阳是也;或以山陵,太山、山阳是也;或以川泉,西河、河东是也;或以所出,金城城下得金,酒泉泉味如酒,豫章樟树生庭,雁门雁之所育是也;或以号令,禹合诸侯,大计东冶之山,因名会稽是也。

在《汉书集解音义》中,他对《汉书·地理志》所载地名中的近160个作了渊源解释。仅据《水经注》的引述,《地理风俗记》对27个古代地名作了渊源解释。除相互重复者外,应劭解释了来源和沿革的地名约180个左右,包括方位、山川、故国、旧邑、人物、地形、气候、部族、物产、避讳、对称、迁移地名等。应劭注释《汉书》地名,大部分遵循《汉书·地理志》的方法,亦有创新。如《汉书·地理志》所载京兆尹新丰,应劭释为:“太上皇(指汉高祖刘邦的父亲)思东归,于是高祖改筑城市街里以像丰,徙丰民实之,故号新丰。”这一解释合理地揭示了新丰城市创立和新丰地名出现的历史过程。应劭对《汉书·地理志》的很多地名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如:

涿郡高阳,“在高河之阳”;

饶阳,“在饶河之阳”;

中水,“在易、誆[kòu寇]二水之间,故曰中水”。

应劭在《风俗通义·山泽篇》特别阐述了五岳、四渎的内容,并诠释了17个山、水、地形地名通名的含义。如五岳:

东方泰山,尊曰岱宗,岱者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待,故为五岳之长……南方衡山,一名霍山,霍者万物盛长,垂枝布叶,霍然而大……西方华山,华者华也,万物滋熟,变化于西方也……北方恒山,恒者常也,万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中央曰嵩高,嵩者高也。

四渎:河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源注海……江出蜀郡湔氐徼外岷山,入海……淮出南阳平氏桐柏大复山东南,入海……济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沮。

总之,应劭对我国古代地名渊源的解释,特别是秦汉郡名的命名规律的总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代学者圈称诠释东郡“酸枣县”命名指出:“昔天子建国名都,或以令名,或以山林,故豫章以树氏郡,酸枣以枣名邦,故曰酸枣也。”他提出了地名“或以令名,或以山林”,或“命以嘉名”的命名原则。

东汉学者袁康所撰《越绝书》是一部含有区域性地名研究内容的著作。该书当始撰于春秋战国时期,不仅记载了吴、越两国的历史,其中卷二《吴地传》和卷八《地传》详细记述了两国国都及附近城市道路、宫殿陵墓、山川形势、农田水利诸项,而且记述了古代吴越地区的200多个地名,其中解释地名渊源达40余处,同时还探讨了地名的命名规律。如卷八《地传》释地名“朱余”说:

朱余者,越盐官也。越人谓盐曰余。

袁康从语音学角度解释了“朱余”地名的来源。同时,该书还指出了练塘、锡山、炭聚、炭渎等地名“各因事名之”的命名规律。“因事名之”,是我国古代地名命名广泛使用的原则之一。

可见,东汉学者已对地名命名规律进行了相当研究,“命以嘉名”“因事名之”“名以山陵”等原则被揭示、归纳并总结,为后世地名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