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小传(品中国古代文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十 光芒陨落,明珠沉海

据传,这篇文章后来还传到了当时的唐高宗手上。当他通篇看完,不禁连声喝彩:这样的好文,这样的才子!今在何处?旁边的宦官默然片刻,才细声细语地回答:这就是王勃所作。而他,已经不在了……

在那个寂静的午后,空荡的殿堂比任何时候都清冷。高座之上的唐高宗嗒然若失,他当然知道王勃。十年前,当那个意气风发、流光溢彩的少年郎站在这金殿之上,并呈上他的《乾元殿颂》,他也曾这般欣喜若狂:真乃我大唐的人才!他何尝不知,休说此生一世,即便是百年千年,能遇到这样的天才也是旷古之缘。但他还是毫不留情地把他抛弃了,也是因为他的文采,只因文中的一些字眼曾刺痛过他的神经。

他或许有点怀念自己的父皇,那个手段风雷却胸怀大海的君王。即使臣子屡屡触犯龙鳞,但他还是选择原谅。只有那样的君主,才会有四海八荒的臣服。

而自己,已经明珠在手,却因为它过于耀眼,而抛掷于沟渠之中。

如今,明珠已沉,再见无期。

不知道那时,王勃是否会知道,自己的这篇如烟花般璀璨的长文,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为之痴迷,甚至连君王都为之动心。

但王勃可能已经并不在意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一直时运相济。历史长河中,才华横溢却命途多舛,从来都不只有他一人。君王之赏又怎样,荣华加身又怎样?弹指间已是百年身。人生苦短,时光易逝,何不把这有限的时间伴在亲人身旁,就如他在文中所述“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只可惜,了悟之时,也是人生完结之时。当王勃终于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自己的人生之时,也是他这一位谪仙渡劫成功的时候。公元676年,王勃在探望父亲回乡路上,不幸坠海遇溺,虽被救上岸,却不治而亡。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事实上,没有多少人想知道阁中的帝子今何在,却不能不感叹,那位留下千古名篇的诗人,为何这般迅疾地离开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