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基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 中国古典园林

2.1.1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

2.1.1.1 萌芽期

中国园林可追溯到公元前殷商时期,当时出现了种植蔬菜瓜果用的“园圃”,用于农业生产,随后官宦贵族们为了狩猎的需要,圈地放养禽兽称为“囿”。这些在功能上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园林。后来单纯的狩猎已经不能满足贵族们的需要,园囿逐渐增加了其他的功能,模仿自然环境的池沼楼台开始出现,植物的栽植也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中国传统园林的雏形基本形成了。

中国早期园林,从狩猎到农耕,从原始的自然崇拜到帝国的封禅活动,把早先的狩猎、生产、通神、求仙逐渐转化为以游憩、观赏的自然景观发展为园林的雏型。

2.1.1.2 形成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在园林中构亭营桥,种植花木。园林的组成要素已初步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秦汉时期,出现了大批规模巨大、形态优美的园林,诸如秦时的阿房宫,汉时的上林苑,园林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秦始皇时期博采各国修筑的园林经验,修筑了中国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阿房宫,后虽毁于秦末战火,但也无法抹杀其在中国园林史的重要地位(见图2 1)。到了汉代,宫苑建设在秦朝基础之上又有所发展,在秦朝上林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与扩建,建成了我国古典园林早期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作———上林苑。上林苑非常注重水景的处理和园林植物的应用,水面的划分和空间的处理也开始注重意境的营造,植物配置上也是搜罗全国奇树异物增加宫苑的趣味性。上林苑是对秦时园林建筑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见图2 2)。

图2 1 阿房宫假想图(图片来源:http://www.eku.cc)

图2 2 上林苑示意图(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

秦汉时期是中国园林的形成时期,这个时期园林面积大,周围数百里,保留囿的狩猎游乐的内容,并且善于利用自然,有了散布在广大自然环境中的建筑组群。苑中有宫,宫中有苑,离宫别馆相望,周阁复道相连。

2.1.1.3 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造园史上的重要转折期。汉末军阀分治与长期混战,人们对社会现实产生厌恶感,文人墨客转而追求返璞归真的自然思想与田园生活,加上当时自然山水画的发展,使中国园林开始向模拟自然山水的方向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发展主要有以下5个特征。

(1)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园林的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2)园林由以前的粗放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的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3)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甚至

唯一的功能。

(4)私家园林开始兴起,从利用自然发展到模仿自然环境的阶段,筑山造洞和栽培植物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造园主导思想侧重于追求自然情致,产生了“自然山水园”。

(5)佛教、道教盛行,寺观园林兴起,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

2.1.1.4 成熟期

隋、唐、宋、元时期,稳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使得中国古典园林渐趋成熟,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与理念。隋、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兴盛时期。

隋朝虽然统一时间较短,但隋炀帝热衷修建园林宫殿,也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建筑文化遗产,如隋炀帝的洛阳西苑,规模巨大,仅次于汉武帝的上林苑。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学、音乐、绘画等各种形式的创作活动非常兴旺,这些艺术对于建筑和造园手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盛唐与中唐时期,文人为官众多,他们为了满足精神追求,开始修建庄园,奠定了宋之后文人园林的基础。这一时期,寺观园林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城市寺观也成为了大众休闲的主要公共空间。安史之乱唐玄宗入蜀避难,大批中原达官贵人与文人墨客入川,促进了四川文化与园林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了“格调高雅、意在笔先、灵活多变、朴素自然、古雅清旷、飘逸乡情”的川派园林风格。

宋、元时期我国诗词与绘画艺术发展到一个高潮期,园林成为更好实现思想境界的首选形式,人们将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用园林的理水堆山等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大地推进了造园艺术的发展。但由于经济水平受到战乱等因素影响,所以在气势和规模均不比前朝,他们将更多的心思用在了园林的规划设计上,追求园林的小巧精致。宋朝时期还存在另外一种园林形式,这种园林结合城市近郊风景建设自然风景园,其典型代表为杭州西湖。苏东坡在任杭州知州时,将西湖一带自然风景在前朝建筑的基础上,继续加以人工组织修建了白堤等自然景点(见图 2 3和

图2 4)。

图2 3 杭州西湖

图2 4 杭州西湖白堤

元代继承宋代文人造园的传统,成为抒发胸怀的载体,造园艺术得到了继承与进步。私家园林有了进一步发展,代表作为苏州的狮子林。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虽历经历史沧桑至今仍为世界名园。狮子林四周高墙深宅,曲廊环抱,以中部水池为中心叠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使得全园布局紧凑富有“咫足山林”的意境(见图2 5和

图2 6)。

图2 5 狮子林(1)

图2 6 狮子林(2)

2.1.1.5 高峰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稳定高峰期。这一时期中国的造园活动大致可按地区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以北京为中心的皇家园林,二是以江南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的兴盛,以及寺观园林的发展。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和皇室所有,称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都称为皇家园林,明清时期皇家园林最杰出的代表为颐和园、圆明园以及承德的避暑山庄。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历时15年竣工,是北京的一处规模浩大的皇家园林,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高度体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见图2-7)。

图2 7 颐和园的后湖———苏州街(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

圆明园原是明代皇族的故园,清康熙在四十八年(1709年)成为雍正皇帝的赐园,后来经嘉庆、道光、咸丰三朝的增修,成为清代大型御园行宫。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其平面布局是倒置的“品”字形,占地5200亩,建筑面积达16万m2。园内分布有140余处殿台楼阁,亭馆轩榭,拓石垒山,遍植花木,园林建筑有的取自神话传说中的迷宫仙境,有的仿造历代著名山水画中的深山幽谷,有的博彩江南胜景风光,有的兼取欧洲宫苑的富丽豪华,建成景点100余处,构成当时举世罕见的园林建筑群,堪称是文化艺术的宝库,被西方人称为“万园之园”。不幸的是,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于咸丰十年(1860年)遭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烧毁,现在为圆明园遗址公园(见图2 8)。明清皇家园林也沿袭了自然山水园的主要特征,承德避暑山庄就是典型的例子。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北,距北京200 km以上。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是选就自然山水清幽的天然地址加入人工改造的自然山水宫苑,也是融南北风格一体的艺术作品。在其艺术手法和工程技巧方面充分运用多方因借和对比衬托的组景原则,从而达到情因景出、真假难分的艺术境

界(见图2 9)。

图2 8 圆明园效果复原图

图2 9 承德避暑山庄景观

明清皇家园林在造园的分布、形制、尺度、图案以及色彩上都带有明确的皇权特征,相关规定亦非常严格,其皇家园林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规模宏大。

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能比拟。显而易见,皇家园林的规模是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所望尘莫及的。而且其规模大小,基本上与历史的向后延续成反比。

(2)建筑富丽。

秦始皇所建阿房宫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汉代未央宫“宫馆复道,兴作日繁”,到清代更增加园内建筑的数量和类型,凭借皇家手中所掌握的雄厚财力,加重园内的建筑分量,突出建筑的形式美因素,作为体现皇家气派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从而将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倒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论其体态雍容华贵,论其色彩金碧辉煌,充分体现浓郁的华丽高贵的宫廷色彩。

(3)象征皇权。

到了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皇权的扩大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程度,园林在布局上,遵循中轴对称原则,采取前殿、中殿、后殿格局,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例如圆明园后湖的九岛环列,象征禹贡九州;东面的福海,象征东海;西北角上的全园最高土山“紫碧山房”,象征昆仑山。整个园林布局象征全国版图,从而表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权寓意。

2.私家园林

在北方皇家园林建设兴盛的同时,江南的私家园林也处在一个繁荣的建设时期。江南私家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所建园林大都是城市中建造的宅园,是为地主以及文人士大夫的需要而建造的具有城市山林式的园林,如拙政园、留园、个园、瘦西湖,都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

表(图2 10)。

图2 10 拙政园

私家与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富丽有着很大区别。私家园林小巧雅致、逸趣横生,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意境,园林大多与住宅结合,面积不大,但是借景、对景等设计手法应用娴熟,水面处理灵活多变,建筑形式更是多样化,形成丰富园林景观。

私家园林造园已经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园林面积虽小但设计十分紧凑,空间用了隔、障、通、透等手法,主次分明,建筑物主要集中在水池两岸,水池相隔相映成趣。园内的建筑物有大小、水面的宽度、假山的高度这三者的比例设计协调,因此空间有亲切感;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主要功能;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3.寺观园林

在皇家园林及私家园林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寺观园林也在迅速的发展。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文化环境。

寺、观既建置独立的小园林一如宅园的模式,也很讲究内部的庭院的绿化,多以栽培名贵花木而闻名于世的。郊野的寺、观大多修建在风景优美的地带,周围向来不许伐木裁薪,因而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再配以小桥流水或少许亭榭的点缀,又形成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正因为这类园林及其内外环境的雅致幽静而成为“寺观园林”。位于我国杭州西湖西面的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见图2 11)。

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相比,寺、观园林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它不同于禁苑的专供君主享用和宅园的属于私人专用,而是面向广大的香客、游人,除了传播宗教以外,带有公共游览性质。

(2)在园林寿命上,帝王苑囿常因改朝换代而废毁,私家园林难免受家业衰落而败损。相对来说,图2 11 杭州西湖灵隐寺一景

寺、观园林具有较稳定的连续性。一些著名寺、观的大型园林往往历经若干世纪的持续开发,不断地扩充规模,美化景观,积累着宗教古迹,题刻下历代的吟颂、品评。

我国明、清园林发展高峰时期,园林发展的显著特点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规模庞大,南方的私家园林数量众多且小巧精致。值得一提的是园林创作开始理论化,出现了园林设计方面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所著的《园冶》,对造园艺术进行了总结,并对以后的造园活动具有指导性作用,它是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一部经典园林著作。

2.1.2 中国古典园林地域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辽阔的地域和多样的自然条件为园林的发展创造了丰富的条件,不同地域民族文化决定了园林风格的不同。由于中国南北气候地理差异悬殊,经济与文化发展不一,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等各种形式。

2.1.2.1 北方园林

北方园林主要以元、明、清三代在北方所建的皇家园林为代表,大多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平面布局较为严整,建筑壮丽豪华,色彩鲜艳强烈,风格上显得雍容华贵。主要代表有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其基本特点如下所述。

1.布局特点

北方园林的布局特点主要表现于前朝后寝、轴线对称、一池三山、仿景缩景、障景漏景等方面(见图2-12)。从内容的布局特点上看,主要表现为儒道佛三家对园林的渗透。

2.自然特点

相对于南方而言,北方地区雨量较少,湖泊也较少,不可能像江南既有广袤平原,又有纵横水道。水源和水量的限制是北方园林的制约因素。相对于全园面积,北方园林的水面比率是很少的。北方园林的自然优势主要表现为其崇山性。表现在园林的堆山上,园山雄伟,以高、壮为美,山体面积较大。

图2 12 北海九龙壁———障景

3.构筑物特点

北方园林构筑物与自然关系密切,防寒是建筑最主要功能,所有建筑六个面都显出抗旱耐雪特征。以防寒为主的建筑朝向都把正立面朝南,背面朝北,正面开门开窗,北面极少开窗。

4.植物造景特点

由于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寒冷时间较长,花木落叶时间也较长,因此多爱种常绿乔木。北方园林中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杨树、榆树等乔木类是用得较多的树种,其中以松柏和柳树最多,因为耐寒性强,能过冬。

2.1.2.2 江南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支奇葩,其中,江南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归纳起来江南园林有三大特点。

1.叠石理水

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宋徽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

2.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

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明手植藤。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称花瑞。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3.建筑风格淡雅、朴素

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

2.1.2.3 岭南园林

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省南部、广东省全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及南部。这里全年气候湿热、冬短夏长,因此岭南园林建筑把通风纳凉作为主要功能,岭南园林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余荫山房与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佛山的梁园一道,合称为清代广东省四大名园,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的余荫山房则是清代广东保存原貌最好的古典园林(见图2 13)。

图2 13 余荫山房

岭南园林分为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几种。综合特色就是园置小巧,做工精良,讲究点景、借景和意境的创造,叠山置石形似神真,山石不高却峰峦起伏,风起云涌,池水不深却如临汪洋;在布局上,以中国传统园林为基础,吸收了西方园林几何规则形的布局,既仿苏杭又效西洋,兼收并蓄;功能上注重园林的实用性、交际性,即使是宅居园林,也是强调其空间的交往环境,而淡化其怡情养性的休闲环境。园林空间将日常功用与悦目赏心有机地相结合起来,达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草木丰富,种类繁多,热带植物繁花似锦、情调热烈,与建筑轻盈秀丽的体量和浓艳华丽的装饰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1.叠石

园中石景多以英石堆叠而成,造园堆山往往指的是叠石成壁或成峰的假山,少有挖土堆山,故岭南叠石假山多是取其观赏性而不是实用娱乐性。其造景大致分为三类:叠石假山、布点散石和人工筑山。

2.理水

传统园中理水往往与叠石假山结合在一起成为崖瀑潭景观,而在壁上用英石横砌成三段式,地上凿水潭,泉从壁上落下成三叠泉的形式———英石挂壁,成为岭南园林山水形式的典型代表。岭南庭园理水常采用聚合的方式,房水相伴、山水相依是岭南庭园具有地方特色的理水手法。

3.建筑

岭南园林的建筑小品一般较为轻盈通透,颜色淡雅,文化氛围浓厚。亭台楼阁、船厅画舫,廊桥等建筑物隐藏于山水浓荫之中,山石湖池则从属之。其建造不以华丽夺人,而以轻盈纤巧、清新旷达、朴素生动取胜。很多建筑物别具一格,不拘于形式,各具情态,装饰上古朴精美、造型各异精雕细刻,通过门窗、花罩、窗作为风景画框而造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2.1.2.4 巴蜀园林

巴蜀指重庆市、成都市、陕西省汉中等地。巴蜀园林历史悠久,发端于先秦时期,经历了秦汉时的形成期,唐宋时的繁盛期,明清时的成熟期,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古雅清旷,野趣天成。巴蜀古园,存者远甚于岭南,今者与江南园林并驾齐驱,尤以古园为最。

巴蜀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中重要的类型之一,因为巴蜀地区自然环境优美,园林偏重于借助自然景观,追求“天然野趣”。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巴蜀园林形成了以纪念园林为主体和代表的园林群落。

巴蜀园林的造园手法主要分平地造园和山地造园两类手法。平地积水成湖,积沙成洲,中轴构筑,绕界成院。山地利用山水,借远山、依林泉;平台成层,山路奥曲;建筑穿斗,斜撑辅助,砖石围护而暴露梁架;不尚艳而邻比色,点到为止。汉代之文君井(见图2 14),三国之武侯祠,唐代之杜甫草堂(见图2 15),宋代之三苏祠,明代之桂湖,清代之富顺东湖,民国之夕佳山庄,现代之棠湖,当代之新都文化广场,无不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图2 14 文君井

(图片来源:http://www.nipic.com)

图2 15 杜甫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