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新亮点
(2017年3月)
在2月17日召开的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和总体部署,推动国家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这是对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高度概括。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要求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安全保障。这次讲话,既强调了以往国家安全讲话中的重要内容,又有一些重要的新提法、新亮点。
一、“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
在这次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既与以往讲到国家安全问题时一样,再次重申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国家安全核心价值观,要求“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强调“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同时又发展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国家安全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强调“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
众所周知,在2014年4月15日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时,习近平就特别强调人民安全、国民安全问题,把“人民安全”放在了所有安全要素之前给予强调。他在论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时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段论述,把“人民安全”置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国家安全基本构成要素之前,确立了人民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工作中的宗旨地位、核心地位、首要地位。接着,他又明确指出,要“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此后,习近平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问题,反复强调人民安全、国民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宗旨性、目的性的重要性地位。例如,在2016年4月15日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习近平讲到国家安全宣传教育问题就指出:“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还有,2016年12月9日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意见》时,中央政治局会议也特别强调:“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必须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在这次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更进一步明确指出:“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这种以人民安全、人民利益、人民安居乐业为最高价值取向的“人民安全观”,正是中国共产党奉行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国家安全领域的贯彻,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根本性制度规定在国家安全领域的体现。为此,包括军队、公安、情报、反谍、外交、保密等在内的传统国家安全工作机关,也包括经济、金融、科技、文化、环保、信息、网络等在内的各种非传统国家安全工作部门,都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核心价值观扎扎实实贯彻落实到各自不同的国家安全工作中。
二、“国家安全涵盖领域十分广泛”
当前,国家安全既包括各种传统安全问题,也包括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而且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呈现出了一种非传统复杂的局面,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应对各种安全挑战,全面保障各种领域的安全。对此,习近平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国家安全涵盖领域十分广泛,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早在2013年11月中央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时,习近平就曾指出:“当前,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2014年4月15日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时,他再次强调:“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同时,他还通过五个“既重视……又重视……”,揭示了国家安全的丰富内容。他说:“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当前“国家安全涵盖领域十分广泛”,不仅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时涉及的国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十二个要素,而且表现在其中的每个要素都包括更多的二级要素、三级要素。例如,军事安全就包括了军事人员安全、军事装备安全、军事工业安全、军事秘密安全等要素,经济安全包括了粮食安全、金融安全、工业安全、农业安全、商业安全、市场安全等要素,文化安全包括了语言文字安全、风俗习惯安全、价值观念安全、生活方式安全等要素,资源安全则包括了矿物资源安全、生物资源安全、水资源安全等要素。国家安全的这些不同层次的构成要素,一方面对国家安全理论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需要我们通过更加深入的国家安全理论研究来细化、深化对国家安全不同要素的认识,另一方面更需要国家安全实务部门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国家安全工作,切实从各个领域全面保障总体性国家安全。
对于“国家安全涵盖领域”的广泛性,我们曾多次用下面的这样一个当代国家安全体系图给予解说(见图1)。
图1 国家安全体系图
由此可以看到,“国家安全涵盖领域”的广泛性,不仅体现在国家安全构成要素上,而且体现在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国家安全保障体系上。例如,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就既有国土面积、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口数量等自然因素,也有一国的社会体制、政治体制、大政方针、国民素质、民族宗教等内部社会因素,以及时代主题、国际安全、邻国关系等外部社会因素。再如,危害国家安全因素,也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等。至于国家安全保障体系,涉及的问题就更为复杂了,其中既有国家安全保障体制机制问题,也有国家安全保障工作活动问题;既有军政机构、情报部门、外交领域等国家安全体制机制中的硬件和军事攻防、政治镇压、情报保卫等国家安全保障活动中的硬手段,也有法律、观念、战略、管理等国家安全体制机制中的软件和发展经济、宣传教育、对外交往等国家安全工作活动中的软手段。在这次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甚至把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生产安全等问题也纳入国家安全领域,要求“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整体水平,注意从源头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要求“加强交通运输、消防、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治理,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此,我们必须从传统和非传统两个方面全方位认识国家安全、全方位研究国家安全、全方位布局国家安全、全方位保障国家安全。
三、“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安全工作
针对当前国家安全领域的广泛性与复杂性,在国家安全工作中必须既抓全局,又抓重点;必须在全面认识国家安全、全面保障国家安全的工作中,重点抓好一些在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在这次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突出抓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土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等各方面安全工作”。
我们知道,在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时,习近平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后面,紧接着就讲到“以政治安全为根本”。这就是说,国家安全的根本问题,是政治安全问题。但是,对于不同历史形态的国家,对于不同性质的国家,政治和政治安全是不一样的。无论何时何国,不仅国家安全的根本问题都是政治安全问题,而且政治安全的根本问题都是政权安全问题。但是,政权安全对于封建王朝和民主国家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朕即国家”的封建王朝来说,政权安全从来都是其“家天下”的安全,是其一家一姓政权的安全。对于民主国家来说,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政权安全的根本问题则是“人民主权”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工农主权”的安全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更进一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当前,保障我国的政治安全,也就是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安全,就是要保障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权利和政治权力的安全。全体人民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的安全,是“人民安全”的重要内容。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的安全,正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价值观在我国政治安全领域的体现。为此,我们必须在国家安全工作中,努力消除一切不利于人民安全、不利于人民利益、不利于人民当家作主、不利于人民安居乐业的因素。这才是保障我国政治安全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力反腐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掉了一批广泛涉及党政军各个领域的“大老虎”“小老虎”,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这正是保障我国政治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措施。
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之后,接着则是“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习近平这次把经济安全作为当前国家安全工作“要突出抓好”的五大领域中的第二个领域,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从理论上讲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更主要的是我国当前经济领域面临着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经济安全正受到一些可以预测甚至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的严重挑战。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那样,“我们要做好应对更加复杂严峻局面的充分准备。”就外部来说,“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就内部来看,“我国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运行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保障我国当前的经济安全,必须扎扎实实多个方面做好经济安全工作,特别是抓好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保障经济稳定增长。
国土安全是传统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维护国家领土安全在任何时候都是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我国领陆安全问题虽然已经基本解决,但海洋国土安全却面临着各种复杂而严峻的挑战。习近平把国土安全列入当前要“突出抓好”的安全工作之中,就是因为我国海洋国土安全正面临着各种复杂而严峻的挑战,保障国家海洋国土安全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中央在各种报告、文件中集中讲到国家安全问题时,总是把其放在“社会治理”的题目下。这说明,社会安全在当前我国国家安全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14年4月15日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在4月25日举行了以“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为主题的第十四次集体学习,再次强化了社会安全在当前我国总体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在这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从多方面具体阐述了社会安全问题,强调指出:“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做好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从制度、机制、政策、工作上积极推动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工作。要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力度,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完善和落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预防和减少利益冲突。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对各类社会矛盾,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在今年2月17日举行的这次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针对社会安全进一步指出:“要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整体水平,注意从源头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要加强交通运输、消防、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治理,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多年来,由于“非传统安全观”的广泛渗透,人们已经习惯了把社会治安、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等看作是国家安全问题,但是把交通运输、消防、危险化学品等领域的安全生产问题也纳入国家安全范围,把“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一个方面,则让人耳目一新。在专门性的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讲到安全生产领域的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反映了一种全新的非传统安全思维,反映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当代国家安全的一种全新认识。为此,我们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学习,好好领会。
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时,习近平总书记把信息安全作为当前国家安全的十二个构成要素之一提了出来。但是无论此前还是此后,习近平总书记不断讲到信息安全,但更多的还是在国内外大讲特讲网络安全。早在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就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此后,他更是反复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新思路。在这次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他又指出:“要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提高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和市场化引导,加强网络安全预警监测,确保大数据安全,实现全天候全方位感知和有效防护。”
四、“引导国际社会维护国际安全”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时,其具体内容既包括“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等本国安全内容,也包括“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这一非常重要的国际安全内容,并且在强调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等本国安全问题的同时,还把本国安全与他国安全、国际安全联系起来,强调“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此后不久,在5月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发表题为《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主旨讲话时,以“亚洲安全观”的提法,具体阐述了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四个重要的国际安全理念。他说:“中国将同各方一道,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习近平提出的这一亚洲安全观,不仅是中国关于亚洲安全的积极倡议,而且是中国关于整个国际安全的重要原则,因而是普遍适用于全球的国际安全观。对于“共同安全”,他认为:共同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安全应该是普遍的、平等的、包容的。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要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并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关于“综合安全”,他指出:综合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通盘考虑亚洲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对“三股势力”,必须采取零容忍态度,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加大打击力度。关于“合作安全”,他强调:合作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增进战略互信,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关于“可持续安全”,他说:可持续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要聚焦发展主题,积极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夯实安全根基。要推动共同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
近年来,针对我国国家安全或不同国际区域安全或整个国际社会安全,针对总体安全问题或某些领域安全或某个方面安全,习近平在国内国际各种场合发表过一系列讲话,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的国际安全思想。这次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认清国家安全形势,维护国家安全,要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规律,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来统筹,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背景来谋划。”正是从保障我国国家安全出发,习近平把我国安全与整个国际社会、国际安全联系起来,强调“要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特别是“要积极塑造外部安全环境,加强安全领域合作,引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安全”。
习近平关于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关系的这一论述,无论是“积极塑造外部安全环境”和“加强安全领域合作”的提法,还是“引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安全”的重要观点,都体现了一种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更多承担的国际安全新思维,对我国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新意。从2014年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时强调“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到2017年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引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安全”,习近平的国际安全思想,特别是在国际安全中保障国家安全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果说“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体现出来的主要还是以一己之力来促进国际安全,那么“引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安全”则体现出中国在维护国际安全时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更加有办法,是要努力激发各个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的主动性、积极性来共同维护国际安全。
但必须注意的是,无论“促进国际安全”,还是“引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安全”,都是我国“韬光养晦”的外交和国际方略的体现,而不是对“韬光养晦”的超越,更不是对“韬光养晦”的抛弃。事实上,在包括国际安全在内的整个国际事务上,当前中国与过去所不同的,并不是放弃“韬光养晦”,而只是在“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之间更多倾向于“有所作为”,是一种更加“有所作为”的“韬光养晦”,因而也是一种更加积极的“韬光养晦”。因此,我们一方面需要“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通过“积极塑造外部安全环境,加强安全领域合作,引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安全”来保障我国国家安全,另一方面依然需要处理好“作为”与“韬晦”的关系,在比以往更加“有所作为”而且也要越来越“有所作为”的同时,继续注意“韬光养晦”。在国际事务和国际安全问题上,如果无所作为,或作为不足、作为不够,就难以充分促进国际安全,难以最大限度塑造外部安全环境,难以有效引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安全,最终也难以全面有效地保障我国国家安全。同时,如果作为过多,作为过大,作为过量,也有可能食多不化,有可能欲速不达,有可能走向反面。面对当前国际社会呈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新机遇,在具体的国家安全工作中如何“以促进国际安全依托”来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特别是如何通过“积极塑造外部安全环境,加强安全领域合作,引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安全”来达到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目的,正是习近平同志给外交外事工作和国际安全工作提出的一个新课题,需要我国国家安全工作者和外交外事工作者以更加智慧的方式给予科学回答和具体解决。
五、加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在当今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保障国家安全无疑需要“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无疑需要“引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安全”,但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国家安全座谈会上指出的,“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相统一,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此,习近平强调:“要加大对维护国家安全所需的物质、技术、装备、人才、法律、机制等保障方面的能力建设,更好适应国家安全工作需要。”
从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至今,习近平同志关于国家安全的一系列讲话,重点都在如何从总体上全面保障国家安全这一核心问题上。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标志的习近平国家安全思想,既是从总体上全面认识国家安全的思想,更是从总体上全面保障国家安全的思想。当前,我们不仅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而且也需要“全面保障国家安全”。为了达到从总体上全面保障国家安全的目的,就必须从物质、技术、装备、人才、法律、机制等方面加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近年来,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为标志的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建设、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为标志的国家安全思想理论建设、以《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为标志的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以《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和《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意见》审议通过为标志的国家安全方略政策建设、以“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为标志的国家安全教育宣传工作、以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服役为标志的军事技术重大进步,如此等等,都体现出我国加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重要成就。
但是从总体上讲,从包括内部安全问题与外部安全问题、传统安全领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现状、我国自身安全需要与国际社会共同安全需要等方面来讲,我国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都还无法完全适应国家安全工作的需要。为此,去年出台的“十三五”规划,在不同部分对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等方面的保障能力建设作出了具体规划,同时还在专门规划“国家安全体系”建设一章中,列出了“健全国家安全保障体制机制”和“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两个重要专节。对于“健全国家安全保障体制机制”,《规划》写道:“制定实施政治、国土、经济、社会、资源、网络等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明确中长期重点领域安全目标和政策措施,提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加强国家安全科技和装备建设,建立健全国家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强化不同领域监测预警系统的高效整合,提升安全信息搜集分析和处理能力。建立外部风险冲击分类分等级预警制度。加强重大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制定国家安全重大风险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健全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和机制。对重要领域、重大改革、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等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建立重点领域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组织协调。”对于“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规划》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法,出台相关实施细则。推进国家经济安全、防扩散、国家情报、网络安全、出口管制、外国代理人登记、外资安全审查等涉及国家安全的立法工作,加快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由此可见,我国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任重道远,军事国防、外交外事、公安国安、保密保卫等传统安全工作部门,以及经济贸易、生产生活、信息网络、生态环境、文化教育等非传统安全工作部门,都需要加倍努力,肩负起自己在全面保障国家安全中应有的职责,提高从本领域出发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