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认识自身免疫系统
一、免疫系统的抗原与功能
1.免疫系统排除侵入机体的抗原
免疫系统是生命的卫士。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因子。它的主要功能是特异地或非特异地排除侵入机体的抗原。免疫系统里有双重的防御组织,即天然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
天然免疫系统通常是指溶菌酶、补体、干扰素等可溶性物质,还有作为细胞的巨噬细胞、NK自然杀伤细胞等,它犹如机体内的常设防卫部队。但天然免疫系统经过反复感染后,免疫力变得不强了。而且,具有非常强的毒性物质或者受到容易侵入机体内的病原菌或病毒感染时,仅靠这个系统是难以起到防御作用的。此时,担任紧急防卫任务的获得性免疫系统开始工作。
获得性免疫系统是指可溶性物质如抗体,还有作为细胞的T细胞。它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是指当病原菌抗原侵入时,由抗原呈递细胞(APC)将抗原吸纳进来,把抗原的信息转送给T细胞,T细胞再将此信息转送给B细胞,指令其生产抗体。
这些细胞原本都是由骨髓产生的,移动到胸腺处的成为T细胞,而在其他地方的,就成为B细胞或抗原呈递细胞。
细胞免疫的功能是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同时使病毒停止增殖。简而言之,就是免疫细胞与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进行特异结合后将其杀死。我们的身体用这种功能防御病毒的冒犯。
下面我们以病原菌和病毒为例来说明免疫。
病原菌和病毒是经肠道或皮肤伤口等处的黏膜侵入体内的。我们的机体通过产生抗体来对付病原菌。抗体是对外来侵入者起抑制作用的蛋白质。不过,对付病毒的办法与病原菌不同,是将淋巴细胞调动起来把病毒细胞破坏掉。
一般情况下,是天然免疫系统在起作用,但当它力所不及时,则获得性免疫系统开始起作用。
侵入细菌时,抗体与它对抗,称为体液免疫。侵入病毒时,以称为杀伤T细胞的细胞来与其对抗,此称为细胞免疫。
当然,也存在有中间性的作用者,但基本上与细菌对抗的是抗体,而病毒是由细胞免疫来对抗的。
再有,获得性免疫的另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将一次得病、再次就不得病的病原菌制成低毒化的疫苗,机体接种后能产生长期免疫记忆。
2.免疫系统的刺激抗原
所谓抗原,即指最初刺激免疫系统的物质,病毒或细菌就是抗原群中典型的代表。抗原主要分为同种抗原(输血、移植、妊娠等)、异种抗原(宠物的毛等)、植物抗原(花粉、食物等)、合成抗原(合成肽、疫苗等)、微生物抗原(细菌、病毒、真菌、寄生原虫等)。总之,我们周边存在的机体成分以外的非自身的物质都可能成为抗原。
如果给抗原严格地下定义的话,那么,抗原就是单独靠它就可以诱生抗体的物质。以细菌为例,其结构是非常复杂的,是由蛋白质、核酸、脂肪以及多糖物质构成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完整的细菌本身可作为抗原,但实际上是细菌的中心结构成分的蛋白质才是抗原。蛋白质中与抗体结合的只是其结构的一部分。
由于抗原的分子量不达到一定大小,就不能与抗原呈递细胞或T细胞结合,不能刺激抗体生成细胞。因此,只有两个分子以上的氨基酸进行结合的化合物(分子量为1000~2000的肽)才可以成为抗原。此外,多糖、核酸也可作为抗原。
也就是说,分子量不达到一定程度,就不能成为诱发抗体的抗原。再有,脂质或低分子化合物不能单独引起抗体的生成。但若与蛋白质等结合,可以生成抗脂质特异的抗体。这样结合的脂质及其他低分子化合物由于其本身不具有引起免疫反应的能力,称为半抗原,蛋白质称为载体。
当对机体有害的低分子化合物侵入体内时,多数情况下是由肝脏来把它分解掉。
3.免疫系统的排除抗原
免疫中排除抗原的物质是抗体,因此,抗体被称为对付外敌入侵的导弹。抗体是在由成熟的B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中经合成并分泌出来的物质,它是与刺激抗原具有特异结合的蛋白质分子。当抗原侵入时,开始与抗原作用而使其失去功能,称为排除作用。
例如,细菌进入机体内时,就产生与抗原相应的抗体,由这个抗体产生排除病原菌的一系列功能。
抗体的外形呈Y字型,其前端部分具有能与各种物质相结合的多样性,其末端部分总是保持抗体特有的功能,所以是固定结构的。
抗体称为免疫球蛋白(Ig)。根据形状的不同,已知有IgG、IgM、IgA、IgD和IgE等。
抗体通常是在抗原呈递细胞及T细胞、B细胞等免疫系统细胞配合下生成的。
首先,当细菌等侵入体内时,由抗原呈递细胞收集其物质信息。T细胞得到其信息后,而T细胞表面也存在着抗原受体,能与抗原结合,T细胞吸纳了信息后本身活化。接着T细胞又和B细胞相互作用,把生产抗体的指令交给B细胞,后者演变成抗体生成细胞(浆细胞),才开始生成抗体。
事实上,生成抗体的细胞是B细胞。在B细胞的表面上存在有称为免疫球蛋白的蛋白质。
抗体具有识别侵入体内抗原的功能。对外来侵入的物质(抗原)能特异地结合,如能与细菌放出的毒素或细菌本身以及血清中的细菌结合。
细菌毒素是通过各种细胞表面上的受体而进入细胞的。在进入细胞前如果已经有抗细菌毒素抗体产生的话,那么当毒素进入细胞的同时,抗体就会与之结合。彻底与毒素结合的抗体,使得毒素不能对身体产生伤害作用。
抗体的这种功能是在巨噬细胞协同作用下进行的。巨噬细胞的表面上具有能与抗体的恒定区结合的受体,通过它们把抗原、抗体复合物吸纳进来。巨噬细胞好像体内的“清洁工”,将吸纳进来的复合物完全破坏,使其失去功能。
此外,细菌如在细胞外,细菌本身会与抗体结合。随后由巨噬细胞表面对抗体特异的受体将这些复合物吸纳进细胞,将其破坏。
再有,如细菌侵入含细菌的血清时也会发生几乎相同的作用,只是有一些不同之处,即血清中有补体。补体的作用是当细菌与抗体结合时有部分抗体与补体结合,补体的成分与抗体合作在细菌上钻开小孔,把细菌破坏掉。
总之,具有这种功能的除了抗体之外,还有T细胞的抗原受体,这是在免疫系统中独特存在的。
二、免疫系统的器官与细胞
1.免疫系统的五道防线
人体的外表
人体对于抗原的第一道防卫网,就是我们很少会去注意到的皮肤。虽没有什么复杂的构造,看起来也毫不起眼,但却是机体最重要的防卫网。一般的病毒与细菌,都没有办法直接穿透皮肤,我们也之所以能安然地在充满各种病毒与细菌的环境中继续生息。对于病毒而言,如果我们跟受到感染的病人接触,身上沾到了病毒,大多数不会引起感染。问题是如果我们的手上沾到病毒,然后我们用手去摸眼睛、鼻子、嘴巴等这些没有皮肤保护的地方,手上的病毒就可能会开始作怪,在这些黏膜组织里面开始繁殖,甚至引起疾病。所以我们一直强调洗手,除了要预防将手上的抗原传染给别人以外,也是在保护自己。
人身体上没有被皮肤保护的地方,其外表都是湿湿的黏膜组织,这些地方也就是人体防御系统的罩门所在。这些罩门的存在是不得已的事情,因为我们不能将眼睛、鼻子、嘴巴都用皮肤盖住,否则我们虽然可免除各种抗原的侵袭,但是同时也会变成一个无法与外界沟通的石像。为了加强这些罩门的防御能力,这些黏膜组织都有分泌液体的功能。这些液体可以不断地冲刷不小心掉在上面的抗原,让它们没有很多机会侵入组织内部。因为某些特殊病毒有穿透防卫在罩门旁边组织的一些特殊机制,所以要预防某些特殊病毒感染,不能只靠我们身体自身的防卫系统,必须想办法阻断其进入罩门的可能途径。
肠胃道
我们的呼吸道可以藉由表面的黏液与纤毛的运动,不断地将外来抗原排出。尽管如此,我们的肠胃道也在不停地吃下外来抗原。所以,我们的肠胃道也需要具有抵抗外侵的后备能力,否则就会一天到晚生病。构成这第二道防卫网的第一道防线,是存在于胃部的胃酸。胃酸的这一道屏障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它对于特殊病毒没有压制的能力,所以特殊病毒可以轻易地通过这一道关卡。我们的肠道细胞下面还有一些淋巴细胞,它们可以将一种称为A型免疫球蛋白的抗体(IgA)分泌到肠道的表面。A型免疫球蛋白拥有抗拒肠道酵素的作用,也可以辨认特殊的病原,是属于人体特异性防御系统的一员。我们不太清楚肠道上面的这种A型免疫球蛋白可以发挥多少对抗肠病毒的能力,但是一般认为,这种防御系统对于某些病毒的作用很小。
吞噬细胞
如果外来的病原侵入人体,我们就需要有其他防线来加以抵抗。构成人体其他防线的主体,是日夜不停穿梭在血液中巡逻的白血球。其中,嗜中性白血细胞、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都具有吞噬异物的功能,本文将之通称为吞噬细胞,它们构成了人体的第三道防卫网。吞噬细胞有能力对抗的东西,通常是个子比较大的细菌与霉菌。吞噬细胞具有辨识敌我的机制,一旦它们认出外敌入侵,马上会进行吞噬,然后利用细胞里面一些酵素与毒性物质,将吞进来的敌人消灭掉。吞噬细胞对抗病毒的能力有限,但是其中的NK细胞却是对抗病毒感染不可或缺的战士之一。
体液免疫
我们体内的淋巴细胞可以分成很多种,主要有B细胞、T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三种。其中,B细胞可以分泌免疫球蛋白,这就构成了人体的第四道防卫网。每一种抗体分子,都只能够辨识一种抗原。能够认识肠病毒的抗体,对于其他病毒或细菌是完全无效的。所以,浆液性免疫是一种具有相当特异性的防御机制。当人类受到病毒感染以后,1~3天之内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M型与G型免疫球蛋白(IgM、IgG)。在感染发生以后的一个月内,M型免疫球蛋白占了其中的大部分。虽然G型免疫球蛋白的出现比较慢,但是它们可以在体内维持至少几十年的有效浓度。A型免疫球蛋白也会在血清中微量地出现,但是它们大量出现的地方,主要是它们执行任务的肠胃道。所以,我们可以说A型免疫球蛋白是在外面巡逻的部队,M型免疫球蛋白是发生战事时的前锋部队,G型免疫球蛋白则是可以发挥持续战斗力的主力部队。
细胞免疫
抗体可以在人类细胞的外面巡逻,寻找那些小病毒来加以消灭。但是我们知道病毒是很刁钻的,如果它们在细胞外面没有被抗体发现,偷偷地跑到细胞的里面,抗体就无可奈何了,因为抗体没有能力随意进入细胞里面。这时候,就需要第五道防卫网来加入作战,这就是被称为T细胞的一种淋巴细胞。T细胞具有辨识异常细胞的特异功能,如果有病毒侵入细胞里面,T细胞通常可以发现这种内藏病毒细胞的变化。这种免疫机制是靠T细胞的作用来完成,而不是靠分泌到体液里面的抗体,所以被称为细胞免疫。
虽然我们把人体的防御系统分成好几道防卫网,但这些防线并不是各自独立运作的。一旦人体的某部位发现外敌入侵的时候,这些不同的防御系统会在此部位协同作战。
2.免疫器官骨髓生产淋巴细胞
纵切骨骼时周围有骨膜,内部有海绵体和髓腔,髓腔里就是骨髓。身体的免疫器官中最重要的就是骨骼里存在的骨髓。在髓腔和海绵体中间,能够生成对形成抗体有重要作用的淋巴细胞以及红细胞的前体——造血干细胞。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骨髓,免疫就不可能发生。
或者说,骨髓可以称之为淋巴细胞的制造工厂,是重要的免疫器官。骨髓在所有的骨骼中都存在。因为骨髓存在于所有骨骼中,所以有时人们竟意外地看不到这点——骨骼不单纯是身体的支架,它还具有生产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的重要功能。
骨髓的造血干细胞经过不同的分化途径成为淋巴细胞系统的干细胞和造血系统的多能干细胞,尤其是与免疫系统有关的白细胞系统的干细胞。白细胞系统的细胞有淋巴细胞以及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淋巴细胞系统的干细胞移动到胸腺时,在胸腺中变成T细胞,然后再分化成辅助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能促进前体细胞分化的T细胞)、抑制T细胞(这是在免疫应答时有抑制功能的T细胞)和杀伤T细胞。还有一些不通过胸腺流入机体各处的淋巴细胞,称为B细胞。
除此之外,还有造血的功能。所谓造血作用,也就是形成我们身体中流动的血液成分,就是说我们身体中流动的血液来源于骨髓。
例如,人或鼠中所有的骨中都充满称为造血干细胞的红细胞和生成淋巴细胞的细胞。这些细胞通过淋巴管等流入机体各处,在所到各处参与免疫活动。
3.免疫场所胸腺形成T细胞
胸腺是机体内活跃地生产免疫细胞的场所。胸腺正好在心脏的上边,是一对似树叶形状的器官。成人的胸腺有很多的小叶。小叶由薄的结缔组织包膜包围着,其内为细胞密集的皮质和细胞稀疏外观明亮的髓质组成。
在胸腺的皮质分裂增殖的淋巴细胞有90%被排除胸腺,其大部分成为识别自身抗原的免疫细胞,余下来的淋巴细胞移行到髓质,再分化成T细胞,也就是胸腺对淋巴细胞进行加工,主要是形成T细胞。
胸腺在其他淋巴性器官还未完成的时候就已发育起来了,因此在机体防御机制中起到中枢的作用。
胸腺的年龄和重量的呈马鞍形,约15岁(青春期)的胸腺是最大的。皮质和髓质过了40岁以后就丧失,而为脂肪组织所代替。因此,胸腺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
胸腺比较重要的功能是形成T细胞,另一重大的功能就是使自身的免疫系统不能攻击自身。
例如,取出自己的血液,将其回输到自身是很安全的。如果是他人的血液或其他动物的血液进入体内时,最坏的情况可以达到致死。
4.肠道与脾脏完成免疫反映
食物从口进入体内,微生物、细菌、病原菌等也最容易侵入口,而肠道与口通连。因而要保护身体防御病原菌等的侵害,就要有非常重要的免疫系统。对大量进入的外来入侵物起到防御作用的淋巴器官是不能没有的,否则,人体就会处于无戒备状态,会成为病原菌栖息的巢穴,终难免被夺去生命。对这样的危险要防患于未然,肠道免疫系统的功能就非常重要了。
在管理肠的消化吸收的器官中夹有肠道独特的淋巴结,即淋巴集结,它作为免疫功能的中枢存在于肠道中。在淋巴集结以外的地方,称为肠道上皮细胞的吸收细胞之间还存在有肠道特有的淋巴细胞和T细胞。它的下边有称为新膜固有层的独特组织,成为储存免疫细胞的地方。
脾脏像压扁的拳头形状的脏器,位于左上腹部的背中侧。重量为80~120克,暗红色。脾脏由充满了红细胞的静脉窦的红脾髓和称为集中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白脾髓组织构成。
脾脏的功能在胎生期为造血和生产抗体等,还能贮存和破坏红细胞,也可调整骨髓功能。脾脏通常担当着排除机体内各种异物的滤器功能,这对于免疫器官是非常重要的。它还能储存由骨髓和胸腺生成的T细胞、B细胞的功能。
脾脏的重要功能就是完成免疫反应。在脾脏中的白脾髓含有吞噬细胞,常驻有大量的淋巴细胞。血液中的抗原被吞噬细胞捕获,识别这种抗原的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以处理异物。
5.淋巴管与淋巴结进行免疫输送
在骨髓里形成B细胞和T细胞,这些细胞通过淋巴结和淋巴管向全身输送。
人体内布满淋巴管,其中特别粗的淋巴管集中的地方就是淋巴结,淋巴结主要分布于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淋巴结在体内分布广泛,数目可达500个以上,形式多样,直径大小从1毫米到20毫米不一。
由骨髓或胸腺形成的T细胞和B细胞运送到血液中去。进而,血液和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液体成分从毛细血管渗出。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结和淋巴管中。从血管渗出的淋巴细胞主要都集结到淋巴结处,以攻击侵入体内的各种病原菌,发挥抵御侵入的危害功能。
在淋巴结中有输入淋巴管和输出淋巴管。各种各样的抗原从输入淋巴管进入,并集中在淋巴结处。而纯淋巴细胞从血管进入淋巴结,T细胞移向淋巴结的T细胞区移动,B细胞称动到滤胞。识别抗原的淋巴结细胞开始成熟,没识别抗原的淋巴细胞通过输出淋巴管循环。数日后,淋巴细胞与抗原的战斗结束,成熟的淋巴细胞作为活化细胞进行免疫反应。
6.T细胞形成抗原免疫功能
在骨髓形成的淋巴系统干细胞进入胸腺者分化成为成熟的T细胞。从形状上看,T细胞成滑溜的圆形。T细胞在胸腺中分化,通常成为CD4 T细胞和CD8细胞,各自在表面上分别有CD4抗原和CD8抗原。两者具有非常不同的功能。表面抗原的略微差异就会使得功能发生改变,这点是不可思议的。
在胸腺最初既无CD4也无CD8的T细胞变成既有CD4又有CD8的细胞,它们再分化而成CD4为正、CD8为负及CD4为负、CD8为正的各自只有单一方面抗原的细胞。
也就是原来不具有表面抗原的细胞在分化过程中获得了两方面的抗原,最终则成为仅有单一方面功能的表面抗原细胞。经过这个途径形成了两种型的T细胞。将其输送到末梢发挥各种不同的功能。
另外,CD4细胞现在分为叫做Th₁和Th₂两种型。Th₁和Th₂生的细胞因子是不同的。此细胞因子差异是可以识别的。所谓Th₁的细胞是与杀伤T细胞和巨噬细胞作用而使其活化(称为杀伤活化),从而增强细胞的活性。Th₂是所谓的辅助T细胞,在与B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协同作用下,能促进的抗体的生成。
CD8细胞具有杀病毒感染的细胞的功能(杀伤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或者具有抑制免疫应答的功能(抑制T细胞)。
7.B细胞生产对付抗原的抗体
不向胸腺移动的淋巴系统干细胞,在骨髓或肠道中分化成为成熟B细胞。B细胞直径大小为8~12微米,有微绒毛转绕。在此期间,于骨髓中与自身发生反应的细胞被排除,另一些细胞移行到淋巴结与外来的非自身抗原相遇时,B细胞才活化成为抗体生成细胞,开始不断地生产抗体。
概括起来说,B细胞是在骨髓排除自身成分、在淋巴结中与外部抗原进行战斗、受到刺激才成为能生产对付抗原的抗体的细胞。总之,B细胞在自由变幻着的形态中生成抗体。
8.NK细胞抗病毒感染和调节免疫系统
NK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中一类十分重要的淋巴细胞,由于其杀伤作用是自发的,无需有抗体存在或预先加以致敏,因此将其命名为自然杀伤细胞。它通过其细胞毒活性和产生淋巴因子,在机体抗感染、抗肿瘤、免疫调节和造血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免疫功能。
NK细胞和杀伤T细胞在清除病原生物感染靶细胞方面有着相似的功能,但NK细胞的杀伤功能属于天然免疫,病原生物侵人机体后数小时到数天就会遭到NK细胞的攻击,阻止其感染的扩散,同时NK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为杀伤T细胞的分化提供有利条件;而杀伤T细胞从杀伤T细胞前体细胞诱导成熟为效应的杀伤T细胞需要一个应答过程,一般需1周以上,识别和杀伤具有特异性,免疫力维持时间也较长。另外,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感染细胞产生的IFN-a和IFN-5可诱导NK细胞的活化,提高其杀伤功能。
在病毒感染初期,NK细胞主要通过自然杀伤来控制病毒的感染,在机体产生了针对病毒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后,NK细胞还可通过ADCC来杀伤感染的靶细胞,从而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穿孔素是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靶细胞的重要因素。在病毒感染过程中,NK细胞可提供辅助B细胞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尤其是针对胸腺非依赖抗原的应答。NK细胞可产生多种趋化因子,参与白细胞趋化和炎前反应。NK细胞无论在血循环中或组织中均可参与控制肿瘤转移和阻抑转移肿瘤的生长。NK细胞控制肿瘤生长及其转移主要是通过穿孔素依赖的机制,但也存在着穿孔素非依赖的机制。
NK细胞除具有抗感染和抗肿瘤免疫功能外,还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和移植排斥反应。
9.其他免疫细胞的形成与功能
在骨髓中造血干细胞以每分钟8000万个的速度形成着,随所在部位不同而名字有所不同。
巨噬细胞在末梢血中以单核细胞的形态存在,进入组织内后经原粒细胞、粒细胞转化成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的特点是具有吸取小颗粒(吞饮)或整吞东西(吞噬)的功能。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认识和处理抗原。对结合在细胞表面的抗原进行分解,把抗原信息传给辅助T细胞从而开始免疫应答,即作为抗原呈递细胞进行工作。
粒细胞没有抗原特异性,在白细胞中占60%~70%,但在血管外也存在。当急性炎症反应或变态反应时,受到抗体和补体的作用对微生物发挥重要的防御作用。
中性粒细胞也称为多形核白细胞,占循环中粒细胞的90%以上,其直径为10~20微米,寿命为6~20小时。成为中性粒细胞的游走因子(使其在组织内自由移动)有补体成分、血小板、淋巴集结及细菌产物等。中性粒细胞中有一级颗粒和二级颗粒。一级颗粒中含有酸性水解酶、髓过氧化物酶、溶菌体等;二级颗粒含有乳肝褐质和溶菌酶。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与这些酶类有关。
嗜酸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一样,能吞噬并杀死微生物,在正常非过敏性个体的末梢血中约占2%~5%。另外,与嗜碱粒细胞一样,可因适当的刺激而引起脱颗粒。所谓脱颗粒是把粒细胞中的颗粒释放到细胞外的作用。此外,嗜酸粒细胞还具有被T细胞或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放出的因子所诱导,或使肥大细胞的产物组织胺及白三烯等失去活性的作用,有反过来抑制炎症反应(过敏反应)的功能。
嗜碱粒细胞在循环血液中很少,占白细胞的0.2%以下,其功能尚不清楚。
三、改善免疫系统的科学与方法
1.测评自身免疫力的方案
免疫系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感染疾病的能力。但如何知道免疫力的强弱呢?
测试项目
这项测试有助于人们了解自己的免疫力的强弱程度,从而决定有否有必要求助于免疫学专家。用“是”或“否”回答下列问题:
1.你是否经常从事体育运动?
2.你是否冬天常常冻伤手脚?
3.你是否从不为琐碎小事而心绪不佳,哪怕一点点时间也能用于休息?
4.你是否一年不少于4次感冒?
5.你是否有点毛病就得吃药?
6.你的食谱里是否包括大量的蔬菜和水果,冬天和春天还补充维生素?
7.你是个善于交际的人,有几个知心朋友,是吗?
8.你是否爱情很满意,家庭生活很幸福?
9.你是否喜欢散步,呼吸新鲜空气?
10.你是否吸烟?
11.你是否时不时喝一小杯好酒?
12.你生活在城市里吗?
13.你很注意自己的体形吗?
14.你经常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吗?
15.你在一个大集体里工作吗?
16.每天你是否喝足够多的水吗?
17.你的工作很是否紧张,家务活也很繁重吗?
18.你多数时间是在温暖的房间里度过吗?
统计分数
如果1、3、6、7、8、9、11、13、16题的回答是“是”,得1分;
如果2、4、5、10、12、14、15、17、18题的回答是“否”,也得1分。
测试结果
A级(1-6分):可以说,你的免疫力为零,因此,经常得病。你需要免疫学专家的帮助,否则无法增强抵抗力。
B级(7-12分):你的免疫系统有些问题,应尽快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多呼吸新鲜空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并补充多种维生素,每天早晨洗一个水温反差大的澡,这些小措施对增强免疫力十分有益。
C级(13-18分):你的免疫力很强,精力充沛,疾病绕着你走,即使有点不舒服,也容易恢复。
2.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物质的方法
免疫系统担负发挥各种各样作用的细胞间调节功能的多种生理功能。而细胞因子就是与免疫细胞的分化、增殖、应答和反应等有关的蛋白质,起到调节免疫细胞间的作用。受到外界某种刺激后,T细胞、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就会合成细胞因子。但请注意一点,细胞因子只对有细胞因子受体的细胞起作用。
调节有关免疫的细胞功能的细胞因子从生产细胞中放出后与受体结合而活化。通常,此细胞因子受体,从基因工程角度按其结构的类似性细胞因子受体主要分成四类:免疫球蛋白族、造血因子受体族、TNF受体族和化学运动性受体族。
细胞因子是超微量的,但超微量就有可能起作用;各种细胞因子有不止一种的作用,反之,不同的细胞因子间也有共同的作用;分子量为6×10³~6×10⁴的蛋白质;与免疫应答和炎症有关,可促进或抑制;是局部的产物,对产生细胞本身或其周边的细胞起作用;通过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每个细胞存在10~10000个)起作用;细胞因子相互间形成网络来调节其作用。
这样,免疫应答就用细胞因子来增强和抑制,这是复杂的调节作用。总之,细胞因子是借形成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来调节免疫应答的。
细胞因子主要是使免疫系统能有正常运转的功能,也能对免疫系统以外的神经系统等起作用。细胞因子中,其性质已知道较多的是白细胞介素。
免疫系统中细胞因子的功能,从大的分类来看如下几种功能:
促进T细胞中的CD4T细胞向Th₁、Th₂细胞变化。
从B细胞向抗体生成细胞变化,再到不同类的抗体生成细胞变化。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到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嗜碱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和自身增殖有关系。
与炎症的发生、抑制有关,也与淋巴细胞等的运动、肿瘤细胞的破坏等有关,可见有非常广泛的功能。各种细胞因子间相互促进或抑制,或是连锁性地工作(细胞分子的网络)。
细胞与细胞相互结合的过程,除了T细胞抗原受体的作用之外,作为承担细胞与细胞黏附浆糊任务的黏附因子的存在是令人注目的。黏附因子由于细胞黏附的方式不同而有各种型,可以分为整联蛋白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和纤维连接蛋白族。整联蛋白族是细胞与其他细胞表面物质结合的辅助物质,在细胞外的部分与对手相结合、细胞内的部分与细胞骨架相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具有与免疫球蛋白相似结构的细胞间起到黏附作用。纤维连接蛋白族,分子内有植物凝集素、细胞生长因子类似的部分,也有补体结合区。
一个淋巴细胞上有若干粘附分子。例如,T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粘附时很多粘附分子起到浆糊的作用。此黏附分子如不起作用,只有T细胞抗原受体就不发生任何反应。生成对付黏附分子的抗体就能抑制免疫反应。
在小鼠的心脏移植中黏附分子的功能充分表现出来。此时通常发生排斥反应,但向其中投入抗黏附分子抗体时,就不引起移植反应。
移植时,因细胞免疫通常引起排斥反应,而投入抗体使黏附分子一个也不起作用就能封闭了。其结果,免疫系统不起作用就防止了移植排斥反应。
在免疫系统中,抗体和T细胞的受体识别抗原,而补体将识别后的抗原最终破坏掉。
补体是由补体成分、血浆补体调节蛋白、膜补体调节蛋白及补体受体等蛋白质组成,有着精密调控机制的复杂的蛋白质反应系统。补体最初是靠病原菌和肿瘤细胞等活化,最后又担当起排除这些细胞的任务。
补体主要是利用下列三种生物活性来保护机体:一连串的链锁反应用膜攻击复合物(MAC)将细胞溶解的作用。附着在细菌等上面,有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效率的调理素的作用。产生炎症的传递物质,使各种细胞活化。
补体系统经过两种不同的途径来活化。第一途径,病原菌等表面蛋白质与其对应的抗体结合时,此抗体吸附补体的一种成分,由此复合物将补体成分活化,这样就生成把病原菌等的孔穴打开的成分,结果把病原菌溶解了。
第二途径是病原菌自身将经典途径的途中某处活化。此外,补体的一系列的功能产生出来的分解生成物附着在排除细胞的表面上,被红细胞所识别,运送到肝和脾中处理。
3.改善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措施
既然免疫系统对我们身体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就要好好地养护它,使它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
如何保护免疫系统
饭前吃点水果
据免疫学家观察,人在进餐后由于熟食的刺激,会给免疫系统造成入侵敌来临的错觉,从而促使其立即进入戒备状态,经常如此会损害免疫系统。若饭前1小时吃点水果,则可以消除熟食的这种不良刺激而保护免疫系统。
经常吃一些植物类食物
如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食用山楂、橘子、生姜、香菇、大豆、人参、甘草、丝瓜等植物类食物,对养护免疫系统大有益处。
避免有害因素
现实生活中,环境污染、过分服用药物或防腐剂、精神忧郁或发怒,都会损害免疫系统,只有远离这些有害因素,免疫系统才会免遭损害。
经常参加户外生活磨练
科学研究发现,经常刺激人体应激反应,可以调动免疫系统,使它在战斗中壮大自己。饥饿、寒冷、轻度冻伤、碰伤出血等都是锻炼免疫系统的好办法。
加强体育锻炼
长年坚持长跑,或练气功、太极拳和按摩等,对改善免疫系统有明显作用。
如何激活免疫系统
大家都知道,免疫力降低会提高疾病的发病率,诸如肿瘤、糖尿病、慢性肝肾疾等等。由此可见,增强免疫力对预防疾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激活自己的免疫系统,远离病魔呢?
中医认为,要想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主要从肺、脾、胃、肾及经络与气血着手。道理很简单,肺气要周密。肺脏及皮肤是人身接触外界的第一道防线,肺脏及皮肤的正气要周密才能抵御外邪。脾胃功能要健旺。若有很好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摄取五谷杂粮而化生气血,五脏因此强盛,身体自然就健壮。肾气要充固。肾气除了先天肾气外,还有后天肾气,后天肾气是凝聚五脏精气而化育的。简而言之,肾气是人体体能的根本,要时时保持充固。全身的经络与五脏间的气血要畅通协调。一个开完刀的大伤口,渐渐痊愈,除了药物和卧床休息的作用外,最根本的还是依赖人本身所具有的修复潜能。因此,提高免疫力主要调整饮食、运动、心理、生活等方面。
饮食调理
饮食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好,每天吃些鱼类、牛奶、蛋类、豆类及豆制品、海产品、食用菌和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体内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帮助增强机体免疫力。不可过多摄入高脂肪类及高糖饮食,以免引发肥胖,导致体内脂质代谢系乱,罹患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免疫功能。理智对待进补,适当吃一些滋补品,如人参、黄芪、山药、蜂王浆、锌制剂等,有一定的增强免疫力和抗衰老的作用。如何进补,选择何种滋补品,应听从医生指导,不可随意滥服补品,以免适得其反。
科学锻炼
适度运动可延缓胸腺等免疫器官的衰老,提高淋巴细胞对病菌和癌细胞的杀伤力。体内的干扰素也会因运动而分泌增多,抗氧化能力增强,有利于消除自由基,保护免疫系统免遭伤害。运动还可使人处于愉悦的情绪之中,对心血管和免疫系统大有裨益。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锻炼项目并持之以恒,能起到延缓免疫系统老化、祛病延年的作用。
注重心理免疫
心理免疫学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的变化对人体免疫系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神经系统通过各种神经对免疫器官起着支配作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毛病,都会影响到机体的免疫力。可见,注重心理调节和心理免疫是重中之重。人们应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情绪,理智地对待生活环境及人际关系的变化,正确应对各种刺激,养成乐观开朗、宽容豁达的性格。有了心理平衡,才有生理平衡,才能延缓大脑和免疫系统的老化。
生活保健
培养广泛兴趣。广泛的兴趣爱好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提升自身的免疫力,让疾病远离。
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劳逸有度、保证充足睡眠,可使体内生物钟正常运转,大脑兴奋与抑制等生命节律和谐平衡,无形中便加强了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