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偷拿父母的钱是犯罪吗?
案例分析
小军是在校生,因家境优越,父母又常常在外出差,经常在走的时候给小军一些零花钱,让他自己解决平时的吃饭和零花。渐渐地,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小军染上了一些恶习,经常和校外的一些小混混一起出入网吧。由于父母给小军的钱有限,而父母又不在家,所以小军就偷偷拿爸妈的钱去上网。一次,两次,三次,次数越来越多,一个月下来,小军的父母发现放在家里的零用钱少了6000元。父母问小军,小军因害怕说没有拿钱。小军父母便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公安机关经过侦查,查明了案情,小军也向父母承认了此事。那么,在本案中,小军偷拿父母的钱到底算不算犯罪呢?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盗窃他人钱财,一旦达到《刑法》规定的犯罪数额,就会构成盗窃罪,是要负刑事责任的。案例中,小军盗窃钱财的数额达6000元之多,在一般情况下,肯定构成了盗窃罪。但是,小军偷的钱是其父母的,这就有特殊之处了,即关于盗窃父母或近亲属的财物,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如何处罚的问题,我国法律作出了特殊的规定。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偷拿父母的钱或近亲属的钱应该和社会上的作案有所区别,并且一般不追究刑事责任。此外,小军的年龄只有12岁,还达不到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因此,小军的行为构不成犯罪,也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小军的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并且会给自己和学校以及家庭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他应该认真反省,改过自新。
法律条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一)盗窃数额,是指行为人窃取的公私财物的数额。
(二)盗窃未遂,情节严重,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或者国家珍贵文物等为盗窃目标的,应当定罪处罚。
(三)盗窃的公私财物,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等。
(四)偷拿自己家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处罚时也应与在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深度解析
近亲属的范围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亲属。近亲属盗窃犯罪,与一般盗窃犯罪相比,有四个方面的特点:(1)在犯罪主体上,必须具有一定的亲属身份;(2)在盗窃对象上,必须属于亲属所有的财产;(3)在犯罪的客观方面必须达到“确有追究必要”的程度;(4)在处罚上,要与在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在处理近亲属盗窃犯罪时应当从盗窃数额、盗窃次数、盗窃后果、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以及亲属的态度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