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教你做一个让领导鼓掌的公司薪酬分析
某天早上,我突然接到一个老客户的电话。
“李顾问啊,元旦后我给公司一年的人力资源工作做总结,同时给出新一年的预算,这个怎么弄才能让领导满意,又有说服力?”
当天我们见面,我给她做了一个整体的分析。
2.5.1 内部薪酬整体情况分析
首先要做的,就是整体分析公司的概况,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分析公司各职能部门的薪酬成本占比
不同公司、不同公司的发展阶段,对不同职能部门的重视程度不一样。重视程度直接反映在薪酬分配上,确定公司现在的薪酬分配是不是符合公司现有定位,该重点保留的人才到底有没有做到薪酬倾斜。这很重要,也是一切的基础。各部门薪酬总额分布见图2-14。
图2-14 各部门薪酬总额分布示意图
2.分析公司各职级的薪酬成本占比
不同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薪酬倾向不一样。
初创型公司:薪酬成本有限,向中高层及核心员工倾斜。
成熟型公司:追求平稳,薪酬预算逐渐向中基层倾斜。
大型公司:薪酬分配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不定性。
各职级薪酬的总额分布示例见图2-15。
图2-15 各职级薪酬总额分布示意图
根据公司处于哪个发展阶段,按照我们自己的职级体系,分析现有的公司分配到底合不合理,这很重要。
注: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职级体系分析,别用咨询公司的那套岗位系统。
3.查看固浮比情况
按部门看固浮比,见图2-16(图片数据是演示,没有真实意义),看一下它是不是符合公司现有的经营风格和预期。因为很多时候虽然我们已经大致规定了固浮比,但是在日常管理中,经常会在这里加一个补贴,那里来个新激励,过段时间固浮比就乱了,因此时常检查一下很重要。
图2-16 各部门薪酬固浮比示意图
同理,按照职级检查一下固浮比更有必要,见图2-17。
图2-17 各职级薪酬固浮比示意图
2.5.2 公司薪酬市场竞争力分析(外部偏离度)
以前大家做市场竞争力分析的时候都是看岗位,因为统计薪酬数据的时候是以岗位为基础的,见图2-18,但是只看岗位还是比较片面的。
图2-18 岗位职级薪酬水平趋势
举个例子:
一个部门里有10个岗,9个岗的薪酬竞争力都很好,只有一个岗位不行,结果被人挖走了,但这一个岗位换人,受损失的是整个部门的运作效率。所以,建议大家最好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分析,大致是如下顺序(按重要程度排序)。
1.各部门市场竞争力分析
以部门为单位,进行竞争力分析,一般用的口径是税前收入(这个数字对于员工来说最敏感),看看哪些部门竞争力不强。见图2-19,在对比市场50分位的条件下,各部门平均薪酬低于市场薪酬8.1%。
图2-19 各部门薪酬市场竞争力示意图
如果部门竞争力和我们预期不一致,啥也别说了,赶紧针对性调薪吧!
2.各职级市场竞争力分析
根据公司现有的发展阶段和策略,看一下各职级的市场竞争力是不是符合我们的预期。如果不符合,调整的方式就要有所区别:部门调整比较简单,直接操作;但是职级调整一定要注意调整后的薪酬与其所在部门上下级的关系,别倒挂了。见图2-20,在对比市场40分位的条件下,各职级平均薪酬高于市场薪酬2.6%。
图2-20 各职级薪酬市场竞争力示意图
对于职级薪酬分析,一定要按照公司自己的职级,别用咨询公司的岗位系统职级,因为具体情况不一样!
3.岗位薪酬与市场薪酬的对比
每个岗位固定部分和浮动部分的薪酬相对市场数据的差异,要进行分析。哪些岗位的竞争力弱,就针对性地调薪。例如,表2-11是在对比市场50分位的条件下,各岗位的年固定薪酬与市场薪酬的对比。
表2-11 各岗位薪酬市场竞争力示意图
还有一点很重要,对比岗位薪酬的时候,千万只对比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别去对比细项!比如通信补贴、加班费等数据没有用。每家公司政策不一样,工作环境不一样,所以对于这种市场数据,每家公司都不一样,咨询公司统计后要再核算一下,数据就失去了参考的价值。
4.员工整体的竞争力分布
根据员工薪酬所处于的市场位置,以员工为单位统计公司的整体情况,直观展现当前公司员工薪酬的市场竞争力现状,见图2-21、图2-22和表2-12。
图2-21 员工市场竞争力分布示意图
图2-22 职级年度薪酬与市场薪酬的对比示意图
表2-12 已匹配职级的公司值与已匹配职级的市场均值
2.5.3 公司薪酬内部公平性分析(内偏离度)
除了竞争力分析之外,公司内部薪酬结构的稳定程度也很重要。毕竟与跟外面比相比,员工在内部比得更多。
分析内部公平性,要把公司的员工薪酬作为散点打在图上,见图2-23,看一下同职级的员工有没有薪酬过高或者过低的;如果有,找到是谁,分析过高或过低的原因。如果原因合理(比如是个专家),那就可以接受;如果不合理,赶紧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图2-23 公司薪酬内部公平性分析示意图
某一个员工薪酬相对整个职级过低,会影响其个人感受,容易造成离职。
某一个员工薪酬相对整个职级过高,会影响整个职级的感受,千万别耽误。
密薪制在国内短期内不太可能实现,大家别幻想,所以做好内部公平性,对于公司内部的长治久安很重要。
之前我就亲眼见过一个案例:某家公司的核心专家要离职,HR分析不出原因,因为专家有学者的傲骨,任凭怎么沟通也不说。最后HR没辙了,来找我帮忙。整体分析之后,我发现专家的薪酬在市场上处于80分位,挺高的,一切都没问题。
后来我们做了序列分析,发现在专家序列里有一个人的薪酬比专家高,而这个人五年前进公司的时候是专家手把手教的,专业能力与专家比还是差点,但是因为和公司高层的关系好,薪酬飞涨,HR因为刚刚到公司一年,不知道渊源,后来和专家聊,还是把专家留下了——涨薪呗。
可见,薪酬高不高很重要,比谁高更重要。这个谁,大部分员工内心的标的都在内部。
小贴士
公司薪酬分析是我们每年的必修课,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领导对于人力资源专业能力的判断。除了华丽,更多的还是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总结的顺序就是本章节的标题内容的顺序。发现的每一项问题,都要一一列出来。
注意,更重要的是要给每一个问题配一个解决方案!
别光提问题,弄得领导一头问号,最好能提出两到三个解决方案,让领导选,领导喜欢选择题。人力资源提出两到三个解决方案还能避免领导随便提解决方案而弄得自己手忙脚乱。
常用公式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四、基础公式汇总
1.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100%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100%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100%
4.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0%
5.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
6.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100%
7.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100%
8.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100%
9.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100%
10.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100%
11.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00%
12.员工当月应得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
13.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当月有效工作天×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
14.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
15.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
16.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
17.生产型企业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100%
五、成本效用评估
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
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100%
六、员工数量评估
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
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100%
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100%
七、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2.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3.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4.工作小时数=月、季、年的工作日×每日的8小时
5.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6.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7.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