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成语课堂(个人修养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不亢不卑

 bù kàng bù bēi

 亢:kɔŋ3(抗)

亢亦作抗,高傲。不高傲,也不自卑。形容待人接物行為大方,言語得體。亦作「不卑不亢」。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六回:「他這樣遠愁近慮,不抗不卑,他們奶奶便不是和咱們好,聽他這一番話,也必要自愧的變好了。」

他在小組討論中理據持平,而且態度不亢不卑,所以分數是全組最高的。

春秋末期,齊國和楚國都是大國。有一回,齊王派大夫晏子去訪問楚國。楚王仗着自己國勢強盛,想乘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洞,讓晏子從這個洞進去。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甚麼樣的國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話傳給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開城門,迎接晏子。

晏子見了楚王。楚王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嚴肅地回答︰「這是甚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大王怎麼說齊國沒有人了呢﹖」楚王說︰「既然有這麼多人,為甚麼打發你來呢﹖」晏子裝作很為難的樣子,說︰「你這一問,我實在不好回答。撒個謊吧,怕犯了欺騙大王的罪;說實話吧,又怕大王生氣。」楚王說︰「實話實說,我不生氣。」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晏子就這樣保住了齊國的面子。

我們從晏子的事例可以看出,能言善辯其實不光是口才了得,還要有合理的動機、不亢不卑的態度,才叫人欣賞。

「不亢不卑」與「不冷不熱」有分別嗎?你能舉例加以說明嗎?

你認為「有性格」是怎樣的?問問你的朋友,聽聽他們的意見,並問問他們是否認為「不亢不卑」屬於「有性格」,由此,你可看出今天一般人處事為人有甚麼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