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管理守則三:設定優先次序
李:冼教授,你有沒有弄錯呢?這個故事和時間管理有甚麼關係?(笑)
冼:是不是說如果做事不成功,就要自刎?(笑)Stella,你覺得這個故事有甚麼啟示?
蘇:我看到的是,若做事不成功,就要死了。這會不會是當時的社會和現今不一樣?我亦不明白為何女士要先死。
若要我把這個故事套入「時間管理」這個題目,我想問題是項羽未能抓緊機會,而機會一旦失去,就不會再來。因此管理人員一定要掌握時機。
李:你做不成皇帝,可能只是因為你真的不適合做皇帝,不一定是時機的問題,而是能力和性格的問題。套用在現今的社會,你失去了一個客人,也有可能得到另一個客人,不一定就要死的。
冼:我歸納一下我的想法。項羽是很自負的人,他說自己「力拔山兮氣蓋世」,很有能力,但他投訴「時不利兮騅不逝」。他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時不利」,即是時機未能配合他。但其實他應該自己去配合時間,去管理時間,而非由時間來管理他。就如Stella所言,他失敗的原因就是錯失時機。因為在重要的時間要做重要的事。原本項羽在鴻門宴有機會殺劉邦,但他不殺,並放走了劉邦,最後造成自己的失敗。我想帶出第三個的時間管理守則:建立工作的優先次序。你見到有些管理人員每天「7-11」,回到家中已經疲憊不堪,但他還跟太太說有很多工作未完成。為甚麼?就是他沒有分析各項事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事務可分為四個類別。第一類是「又緊迫又重要」,Stella,你有甚麼例子?
蘇:我即時想起早前地鐵的訊號系統出現問題,那是突發危機,既緊迫又重要。當時我見到地鐵的CEO走出來,跟大家交待他已經在處理這個問題。這可以提升公司的形象。
冼:「又緊迫又重要」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而且要馬上去做。有些事雖然緊迫,卻不這麼重要。Jenny,你有甚麼例子?你遇到這些事會怎樣做?
李:就如你剛才所說,不一定要自己來做。
冼:那交給誰去做?
李:例如你明天要向客人提交一份報告,最後都是要由你經手的。但裏面牽涉的資料搜集和分析的工夫,你可以委託不同的人幫你做,最後才拼成該份報告。
蘇:另一個例子是有些人沒有預約就找上門。這好像很緊迫,他們已經在門外等候。但這其實不一定重要,你根本不知道他們來做甚麼,可能是來推銷保險。可是,很多人卻會去接見他們,我想我們必須把這些人篩選出去,不接見或安排其他人去接見他們。
冼:除了這兩類事情,還有「重要而不緊迫」的事情。例如你公司的研發部門有突破,推出一項新產品。但你無須即時把它推出市面,可以先做一做市場研究。
李:這類事情時常都被忽略。很多管理人員都只顧着處理緊迫的事情,不論是重要還是不重要。結果是沒有時間去處理「重要而不緊迫」的事情。
冼:最糟糕的是「不重要又不緊迫」的事情,但很多人每天都在做這些事。舉個例,我的同事逢星期三都會去“happy hours”(歡樂時光),他們有些人本身已經很忙,但卻不好意思推卻。那我應該如何處理這些問題?
李:要有選擇性。
蘇:要懂得拒絕。
冼:不要經常做“yes man”(唯唯諾諾)。有時我們就是太好人,希望儘量幫助別人。這本來是好事,但你也要反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時間。故我們必須在適當的時候“say no”(說不),尤其是面對一些「不重要又不緊迫」的事情。
李:把事情分類後就可以看清局面,知道哪些事情要即時處理,哪些事情可以暫緩執行。這是一個很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