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研究方法以及主要参考文献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笔者除运用了历史学和文献学方法外,还运用了文艺学等研究方法。其中对咱雅班第达的家世、游历西藏、返回卫拉特、在四卫拉特与喀尔喀弘扬佛教、创制托忒文、翻译经书、建立大库伦、转世灵童等内容的研究运用了历史学方法;研究咱雅班第达上呈清朝的“文书”、咱雅班第达铜像题记等内容均采用了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其译经跋诗方面运用了文艺学理论与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历史学与文献学研究方法时,多采取两者交叉并用的方法。
在咱雅班第达研究中最重要的文献资料是他的忠实弟子拉德纳巴德尔于17世纪末用托忒文撰写的咱雅班第达传记《月光》。迄今为止所见的《月光》手抄本有以下几种。
俄罗斯圣彼得堡拉德诺布大学图书馆所收藏的沙尔曼吉耶夫(格隆)于庚申年(1860)因伏尔加河流域和硕特部主策仁扎布图们的提议而编写的金册;俄罗斯科学院亚洲民族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收藏的1910年布尔杜库布从蒙古国科布多省巴亚特·纳楚克贝子处带走的手抄本;俄罗斯科学院亚洲民族研究所档案馆所收藏的1936年由罗密彦左夫整理的手抄本等四种。
蒙古国喀尔喀咱雅班第达罗布仓谱尔莱图书馆所收藏了至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部从托忒文转写成回鹘式蒙古文的手抄本,以及1963年科布多省茫汗苏木的旺楚克、图布登等赠送给蒙古国科学院的托忒文手抄本等两种。
据西·诺尔布说,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特克斯县的那日迈·巴德玛(伊宁市法院离休干部,现住在伊宁市)手中有一份托忒文手抄本。[66]2000~2010年,笔者在该地区多次进行了托忒文文献田野调查,其间寻找过此手抄本,但还未曾看到。
《月光》共有八章:
(1)咱雅班第达出家为僧和游学西藏;
(2)咱雅班第达精通佛法成为大喇嘛;
(3)奉三位大师之命到蒙古各部弘扬佛法;
(4)成为蒙古卫拉特的大喇嘛,翻译佛经,在七旗喀尔喀和四卫拉特弘扬佛法;
(5)去西藏献祭供品;
(6)返回卫拉特向福运者传播佛法;
(7)赴藏途中圆寂;
(8)化身转世。
其中不仅讲述了咱雅班第达的一生,也记载了其转世的情况。《月光》“真实地记载了咱雅班第达那木海扎木苏自土猪年至水虎年(1599~1662)63年的传记以及与他有关的卫拉特政教史;从卯年至未年(1663~1691)28年间的卫拉特政教史等共91年间的重要历史。因此《月光》全面反映那木海扎木苏传记的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有关卫拉特蒙古人17世纪几乎整整百年的政教、经济、军事、法律、文化历史事件。尤其是对咱雅班第达那木海扎木苏的传记,17世纪卫拉特蒙古佛教的传播、文化的兴盛、经济发展和四卫拉特联盟政治情况等各方面的内容做了详细的描述”。[67]
《月光》的作者并没有在结尾中交代具体的撰写时间,学界对此问题的看法也不统一。
(1)卡·霍·戈尔斯通斯基认为是1690年;[68]
(2)哈·罗布仓巴拉丹认为是1691年;[69]
(3)策·达木丁苏荣和札奇斯钦认为是1690年左右;[70]
(4)策·贺希格陶克陶认为是1691年到1695年;[71]
(5)西·诺尔布和冯锡时认为,虽然《月光》的内容直到1691年末为止,但书中还提到了1696年的事情,因此本书的确切成书时间还有待考证。[72]
学者们对《月光》的成书年代虽各执一词,但基本认可成书于17世纪90年代这一观点。
《月光》是研究咱雅班第达和17世纪卫拉特历史最重要的历史文献。可以说《月光》是17世纪四卫拉特的百科全书,就卫拉特的历史文化而言,《月光》称得上是四卫拉特的《蒙古秘史》。
《月光》之后,有一本宣统三年(1911年)由达尔玛巴达拉·却桑布编写的名为《金鬘》的重要史料,该书记载了蒙古国科布多省达施巴达嘎尔寺的历史。
此书不仅记载了从创世到印度、中国西藏、蒙古的历史,也包括俺达汗崇扬佛法和顾实汗的事迹,尤其是咱雅班第达出家为僧、游学西藏、返回卫拉特、前往西藏、圆寂、转世灵童显现等内容,而且还涉及了卫拉特历史的其他信息。
在藏文史料中,《五世达赖喇嘛传》是研究咱雅班第达生平的重要文献之一。众所周知,五世达赖喇嘛是当时西藏的最高宗教领袖、卓越的政治家和振兴黄教的功臣。而咱雅班第达在五世达赖喇嘛身边多年,共同经历了黄教的种种艰难。《五世达赖喇嘛传》并不仅仅是五世达赖喇嘛的个人传记,也是关于17世纪西藏政教大事和蒙古宗教历史的重要文献。其中也只言片语地提到了咱雅班第达的事迹,是研究咱雅班第达的重要补充资料。遗憾的是,咱雅班第达研究中几乎还没有应用藏文文献。
咱雅班第达所撰写或翻译的经书也是咱雅班第达研究中不可缺少的资料。他的跋诗不仅为研究咱雅班第达提供珍贵的证据,也对研究当时四卫拉特政教、语言、文学、翻译史提供宝贵的材料。例如,咱雅班第达在他编写的《字母的汇编》的结尾处写下了其他文献中从没有的许多珍贵历史文献,包括创制托忒文的倡议者、创制原因、创制者、创制者的目的等内容。在这些跋诗中也有一些有关翻译经书的倡议者和翻译时间等历史信息。
此外,在噶班沙拉勃所写的《四卫拉特史》,巴图尔乌巴什图们的《四卫拉特史》,佚名的《四卫拉特的历史与故事》、《蒙古溯源史》、《和鄂尔勒克史》等托忒文历史文献中也不时提到一些有关咱雅班第达的事迹。
笔者在认真阅读了上述历史文献,参考了国内外蒙古学学者的研究文章,并进行田野调查获取新资料的基础上写成此书。
笔者走访了卫拉特蒙古人聚居的阿勒泰、博尔塔拉、伊宁、巴音郭楞、和布克赛尔等地收藏有托忒文文献的民间,尤其是伊宁市的昭苏、特克斯两县(见地图1至地图4)。
地图1 笔者做田野调查的地点
地图2 笔者在新疆做田野调查之图
地图3 笔者做田野调查的重点地区之一昭苏县
地图4 笔者做田野调查的重点地区之一特克斯县
本书除导论和附录外,正文由七章构成。其中导论由两部分构成:第一节介绍了咱雅班第达生平研究概况,分为国内和国外的研究概况,并对研究概况作了总结;第二节主要交代了选题意义、研究方法以及主要参考文献等。第一章分别阐述了咱雅班第达的家世、出家为僧,以及游历西藏和返回卫拉特等情况。第二章包括咱雅班第达弘扬佛教,为加强四卫拉特内部和睦所做的贡献等内容。其中第一节叙述了咱雅班第达在卫拉特和喀尔喀弘扬佛教的事迹;第二节论述了他致力于加强四卫拉特内部和睦而做的努力。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咱雅班第达所创制的托忒文。第一节探讨了咱雅班第达创制托忒文的时间、地点、目的、倡议者等问题;第二节论述了托忒文的历史地位等。第四章阐述了咱雅班第达的译经事业。第一节对咱雅班第达佛经翻译事业有关的“寅年至寅年”进行了考证,并对咱雅班第达所译经书作了统计;第二节对咱雅班第达及其弟子们的翻译事业和咱雅班第达跋诗进行了研究。第五章主要探究了咱雅班第达创建大库伦的情况。将大库伦的创建时间、目的、弟子的来源、经济状况、最终衰落的命运和衰落的原因等内容进行了叙述。第六章着重论述了咱雅班第达与西藏、清朝的关系。第一节叙述了咱雅班第达两次前往西藏及其原因、经历;第二节探讨了咱雅班第达所奉清朝顺治皇帝的“文书”。第七章探讨了咱雅班第达供像以及其转世灵童。最后为附录。
[1] 马汝珩、马大正:《评述卫拉特蒙古高僧咱雅班第达》,《新疆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
[2] 留金锁:《浅谈〈咱雅班第达传〉》,《内蒙古社会科学》1982年第1期。
[3] 《汗腾格里》(托忒文)1983年第4期。
[4] 西·诺尔布校注《札雅班第达传》,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
[5] 诺尔布、冯锡时:《〈咱雅班第达传〉的若干问题》,《新疆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第1~86页。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第279~299页。
[8] 策·贺希格陶克陶:《蒙古古典文学研究新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第239~291页。
[9] 谷苞等编《新疆历史人物》(第二辑),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
[10] 《卫拉特蒙古简史》编写组编《卫拉特蒙古简史》(上册),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第100~112页。
[11] 乌云毕力格:《和硕特蒙古史略》,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0,第308~319页。
[12] 纳·巴生:《学者咱雅班第达和关于纪念他的几点建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化历史资料研究所编《巴音郭楞文化历史资料》(蒙文版,第一辑),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报社、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出版公司,1987。
[13] 戈·巴德玛:《黄教在准噶尔和四卫拉特的盛行及高僧拉布巴·咱雅班第达·那木海扎木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文史委员会编《巴音郭楞文史资料》(蒙古卷)(第四辑),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报社、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出版公司,1991,第 76~98页。
[14] 纳·巴生:《论蒙古学者咱雅班第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文史委员会编《巴州文史资料》(第八辑),1995,第147~163页。
[15] 贾木查:《咱雅班第达的三大贡献——献给法海呼图克图咱雅班第达现世四百周年》,《启明星》2000年第2期。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第259~278页。
[17] 马汝珩:《清代西部历史论衡》,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第244~275页。
[18] 热扎克·买提尼芽孜:《西域翻译史》,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第206~207页。
[19] 魏长洪等:《西域佛教史》,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8,第218~219页。
[20] 那·阿拉坦沙:《卫拉特历史名人》,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第101~105页。
[21] 道·嘎拉丹:《咱雅班第达那木海扎木苏与托忒蒙古文文献》,1995年5月1日《新疆日报》。
[22] 其其格:《卫拉特咱雅班第达纳木海扎木苏生平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1年硕士学位论文。
[23] 罗文华:《卫拉特蒙古高僧咱雅班第达铜像考——兼述咱雅班第达生平》,《故宫博物院院刊》1997年第1期。
[24] 李保文:《遗失的咱雅班第达铜像托忒文题记释读》,《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25] 阿拉腾奥其尔:《故宫博物院藏咱雅班智达金像托忒文题记释读》,马大正等编《中国边疆史地论集续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6] 张双福:《北元时期翻译的〈甘珠尔〉及其跋诗》,宝力高编《蒙古佛教文学研究》,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第1~46页。
[27] 普·丹碧普勒吉德:《卫拉特蒙古古代文学简史》,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第303~309页。
[28] 巴苏金·高娃、纳·胡日查毕力格:《咱雅班第达所译〈玛尼全集〉庚戌抄本跋诗校读》,《蒙古学研究》2002年第2期。
[29] 色·阿拉:《关于咱雅班第达那木海扎木苏》,《启明星》1988年第11期。
[30] 鲍·巴图孟和:《关于咱雅班第达那木海扎木苏的诗》,《启明星》1999年1月。
[31] 查汗:《咱雅班第达纳木喀嘉木措跋诗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32] 乌云毕力格:《卫拉特大库伦与五集赛》,仁钦道尔吉、乌恩其、其木德道尔吉等编著《丰碑——献给海希西教授80寿辰》,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3,第367~398页。
[33] 敖举·嘉样成来:《蒙古地区三个咱雅班第达活佛系统说之辨证》,《卫拉特研究》2004年第1期。
[34] 敖举·嘉样成来:《十七世纪上叶西藏特使车臣曲杰朝觐清帝之史实述略》,《卫拉特研究》2004年第3期。
[35] 论文包括格·李杰的《咱雅班第达对卫拉特历史的贡献》、纳·巴生的《研究咱雅班第达,振兴民族文化》、普·巴德玛拉的《关于宗喀巴的虔诚教徒咱雅班第达那木海扎木苏》、伊·巴音达赖的《咱雅班第达对卫拉特文学的贡献》、阿·普尔拜的《咱雅班第达与蒙古语翻译》、伊尔巴塞的《咱雅班第达出生地初探》、乌·赛音巴雅尔的《咱雅班第达与新疆卫拉特蒙古文学的发展》、德·阿拉坦其其格的《论黄教对卫拉特文化的奠基性作用》、纳·那顺巴图的《咱雅班第达对卫拉特蒙古历史的贡献》、巴图巴雅尔的《试论托忒文缘起》、塔·伊仁切的《咱雅班第达与拉德纳巴德尔》、道·巴拉杰的《向咱雅班第达学习,尊重民族文字》、阿·巴德玛的《不灭的月光》、阿·道尔吉的《评价咱雅班第达卓越的天赋与贡献》、阿·阿拉的《关于咱雅班第达生平及其思想》等。
[36]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清初五世达赖喇嘛档案史料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第15页。
[37] 其木德道尔吉、吴元丰、萨·那日松等编著《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第二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第362~364页。
[38] 达力扎布:《读〈咱雅班第达传〉札记》,《西部蒙古论坛》2010年第1期。
[39] 策·达姆丁苏荣、达·呈都:《蒙古文学概要》(上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第489页。
[40] 《札雅班第达传》,第26页。
[41] 尼·鲍培:《卡尔梅克语法》,1848。
[42] К.Ф.Голстунский,МОНГОЛО ОЙРАТСКIЕ ЗАКОНЫ 1640года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е указы Галдан-Хун тайджия и законы составленные для волжских калмыков при Калмыцком хане Дондук-даш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УЬ,1880.
[43] А.Г.Сазыкина,ЛУННЫЙ СВЕТ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1999.
[44] БадмаевА.В.Роль Зая Пандиты в истории духовной культуры Калмыцкого народа.Элиста. 1962.
[45] Б.Ринчен Rabjamba zay-a bandida-yin tuGuji saran-u gerel kemegdekU bolai улаанбаатар,1959.
[46] ДамдинсҮрэн Монголын уран зохиолын дээж зуун билиг оршвой улаанбаатар,1959.
[47] Biography of Caya pandita in Oirat Pandita Oirat characters ulanbator,1967.
[48] На.СҮхбааmар Ойрад монголын тҮҮхэнд холбогдох сурвалж бичг ҮҮд Ⅰулаанбаатар,2001.
[49] Х.Лувсанбалдан,ТОД γСЭГ,ТγγНИЙ ДУРСГАЛУУД улаанбаатар,1975.
[50] Д.Дагвадорж,МОНГОЛЫН БУРХНИЬ ШАШНЫ СОЁН ГЭГЭЭР γγЛЭГЧИД улаанбаатар,2001.
[51] БаасанхҮҮгийн Батмнwх,ЗАЯ БАНДИДА ОГТОРГУЙН ДАЛАЙ улаанбаатар,2004.
[52] Kara D.S ur le colophon de l Altangerel Oirat-AOH.Tom X.Fasc-3.1960.
[53] ХЭЛ ЗОХИОЛ СУДЛАЛ улаанбаатар,1969.
[54] 策·达姆丁苏荣、达·呈都:《蒙古文学概要》(上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第396页。
[55] 达·策仁苏德纳木:《蒙古佛教文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第501~504页。
[56] Х.Лувсанбалдан тод Үсгийн барын ном болон Зая бандидын орчуулгын тухай дахин мэдээлэх нь ХЭОХОСУ ⅦботьⅪдэвтэр улаанбаатар,1970.
[57] Х.Лувсанбалдан Тод Үсэг ба Намхайжамцын орцуулга Тод Үсэг зохиогдсоны340 жилийн ойд Дороно дахины судлалын асуудал Nо219 улаанбаата,1988.
[58] Л.ХҮрэлбаатар,МОНГОЛ ОРЧУУЛГЫН ТОВЧООН улаанбаата,1995.
[59] И.Я.Элаmкuн,ИСТОРИЯ ДЖУНГАРСКОГО ХАНСТВА 1635-1758 Москва,1964.
[60] 伊·亚·兹拉特金:《作为政治家的咱雅班第达》,《民族译丛》1989年第4期。
[61] 若松宽:《清代蒙古的历史与宗教》,马大正等编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62] 札奇斯钦:《蒙古与西藏历史关系研究》,台湾正中书局,1978。
[63] Цэвэлийн Шагдарсурэн,МОНГОЛЧУУДЫН γСЭГ БИЧИГИЙН ТОВЧООН улаанбаатар,2001.
[64] Ч.Далай,ОЙРАД МОГОЛЫН Т γγХ ТэргҮҮн боть улаанбаатар,2002.
[65] А.Очир,ЗАЯ БАНДИДА НАМХАЙЖАМЦ улаанбаатар,1999.此汇编包括以下内容:由乌布苏省大呼拉尔主席团团长尤·巴生在举办那木海扎木苏诞辰400周年、创制托忒文350周年大会上所发表的讲话;院士策·达赖(蒙古国)的《咱雅班第达那木海扎木苏的生平事迹》;那·伊希扎木苏(蒙古国)的《直至咱雅班第达时期的卫拉特与准噶尔汗国史上的一些问题》;阿·奥其尔(蒙古国)的《论〈蒙古〉这一种族名称的沿用历史》;释·巴·其木德道尔吉耶夫(俄罗斯)的《布里亚特佛教活动家在蒙古、西藏和印度》;帕·浩日劳(蒙古国)的《回鹘式蒙古文与托忒文的关系》;巴岱(中国)的《蒙古地区与托忒文》、宫协淳子(日本)的《〈咱雅班第达传〉——珍贵的蒙古历史文献》;特·宾巴道尔吉(蒙古国)的《新发现的几本拉布紧巴·咱雅班第达·那木海扎木苏的译作》;阿拉坦奥其尔(中国)的《咱雅班第达像上的托忒文颂词释读》;斯·朝鲁门(蒙古国)的《拉布紧巴·咱雅班第达·那木海扎木苏对蒙古历史履行的职责》;留金锁(中国)的《咱雅班第达的历史贡献》(论文摘要);巴·哈图(蒙古国)的《略记著名托忒文学者嘎拉桑·嘉木扬》;扎·诺尔布苏荣(蒙古国)的《托忒文的传承与革新问题》;勒·塔拉毕什(蒙古国)的《卫拉特律法与托忒文历法书籍》;勒·阿拉坦吉雅(蒙古国)的《关于咱雅班第达那木海扎木苏的一些翻译》;巴·巴图孟和(蒙古国)的《创制托忒文的原因与时间问题》;扎·巴音桑(蒙古国)的《托忒文、韵律规则、文化的相互依存》;那·特木尔巴特尔的《一本用托忒文撰写的针灸治疗的书》等诸多论文及演讲词。
[66] 《札雅班第达传》,第11页。
[67] 《蒙古古典文学研究新论》,第248~249页。
[68] МОНГОЛО ОЙРАТСКIЕ ЗАКОНЫ 1640 года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е указы Галдан-Хун тайджия и законы составленные для волжских калмыков при Калмыцком хане Дондук-даш.
[69] 策·达姆丁苏荣、达·呈都:《蒙古文学概要》,(上卷),第487页。
[70] 策·达木丁苏荣:《蒙古古代文学一百篇》(第3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第107页;札奇斯钦:《蒙古与西藏历史关系研究》。
[71] 《蒙古古典文学研究新论》,第239页。
[72] 西·诺尔布、冯锡时:《〈咱雅班第达传〉的若干问题》,《新疆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第3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