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设计与工程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 视在电阻率

如果所测视在电阻率大致相同,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土壤电阻率大致均匀,视在电阻率的平均值即为土壤的实际电阻率。

如果所测视在电阻率变化较大,那么情况将会复杂得多。

2.3.1 两层土壤视在电阻率

对于存在垂直分层的情况,一般可应用图2-3所示的典型的两层土壤模型。

978-7-111-46346-7-Chapter02-6.jpg

图2-3 典型的两层土壤模型

上层土壤厚度为s,电阻率为ρ1;下层土壤无限厚,电阻率为ρ2。对于这种典型情况,四极法所测视在电阻率值为一综合值,表达式如下:

978-7-111-46346-7-Chapter02-7.jpg

式中 ρ1——上层土壤电阻率;

ρ2——下层土壤电阻率;

s——上层土壤电阻率厚度;

a——电极间距;

ρa——实测视在电阻率。

由此可见,实际所测视在电阻率ρa为一非常复杂的参数,随极间距离a不断变化。

对于ρ1=50Ω·m,ρ2=600Ω·m,s=3m的两层结构,极间距离a分别取5、10、15、20、30、40m…,代入式(2-4),则可算得视在电阻率值ρa分别为56.0、74.6、100.4、126.2、172.7、212.5Ω·m…。对于这样的两层结构,不同极间距离所对应的视在电阻率曲线如图2-4所示。

978-7-111-46346-7-Chapter02-8.jpg

图2-4 50Ω·m-3m-600Ω·m两层土壤的视在电阻率曲线

换而言之,当极间距离取5、10、15、20、30、40m…,测量得到视在电阻率分别为56.0、74.6、100.4、126.2、172.7、212.5Ω·m…,实际上就两层土壤。非常遗憾的是,很多工程师误认为是多层土壤,每一个不同的视在电阻率对应一层,如果测得6个不同的视在电阻率,则有6层土壤。甚至一些有关接地的书籍资料中也有同样的错误。例如,本书参考文献[12]指出,一般测得的ρa值反应的是0.75a深处的数值。这很离奇,随便一种两层土壤都会因此而被误分成很多层了。

图2-5所示的4条曲线是根据式(2-4)描绘成而的,每1条都是理想的两层土壤视在电阻率曲线图,自上往下四条曲线依次描述了如下4种理想的两层土壤电阻率结构:

1)400Ω·m—5m—800Ω·m(即上层视在电阻率为400Ω·m,厚度为5m,下层视在电阻率为800Ω·m);

2)400Ω·m—5m—600Ω·m;

3)400Ω·m—5m—200Ω·m;

4)400Ω·m—5m—100Ω·m。

图中4条曲线为理想的两层土壤视在电阻率曲线图。也就是说,当你实测视在电阻率所描绘的曲线图呈类似特征时,一般就两层结构。实测视在电阻率所描绘的曲线图与上述4条曲线中的哪一条最接近,则土壤分层结构也与哪一条所反映的最接近。

978-7-111-46346-7-Chapter02-9.jpg

图2-5 4种理想的两层土壤的视在电阻率曲线

2.3.2 如何解析两层土壤视在电阻率

显然,分析两层土壤模型的计算量相当大,除非借助软件程序,否则,工作量将是不可想象的。

就目前而言,国内各大电力、水利勘测等设计院大多放弃了两层土壤视在电阻率的细致分析工作,一般都是凭着经验、感觉大致评估,往往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只有极少数单位可借助先进的软件程序进行准确分析,这样的软件包通常需花费数万元购进。而作者提供下载的Excel计算表格(“视电阻率分析”)也能帮助大家实现同样功能(参看本书第7章)。

IEEE Std 80—2000提供的视在电阻率数据,见表2-1。

表2-1 IEEE Std 80—2000提供的视在电阻率数据

978-7-111-46346-7-Chapter02-10.jpg

(续)

978-7-111-46346-7-Chapter02-11.jpg

将上述数据输入Excel计算表格,调整sρ1ρ2,使模拟视在电阻率曲线图最大限度地逼近实测视在电阻率曲线图,如图2-6所示。

978-7-111-46346-7-Chapter02-12.jpg

图2-6 Excel计算表格计算模拟视在电阻率

s=6.1、ρ1=300、ρ2=100时,理想的模拟视在电阻率与实测视在电阻率基本吻合。因此,我们可认为该土壤表层电阻率300Ω·m,厚度6.1m,下层电阻率100Ω·m。这与IEEE Std 80—2000中所提供的最终结果一致。

978-7-111-46346-7-Chapter02-1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