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地文化体验产品
依托山地深厚的宗教文化资源、地域传统文化等人文资源,打造宗教文化休闲设施、文化主题公园、半山书院等文化体验产品。
1.宗教文化休闲设施
借助山上寺庙、道观等宗教文化景点,可以设置丰富的宗教文化休闲设施,如八卦亭、太极拳训练馆、茶苑等,或者利用山体植被景观打造相关文化符号,营造宗教文化氛围。
以下为某山地型旅游度假区的宗教文化休闲设施开发设计思路。
本项目利用××山景区的道观(遇真宫)、水鸣天梯、鹤山晓钟、升仙台、滚龙洞、一线天等传统景点开发旅游产品。
(1)文化休闲设施建设
挖掘场地现有的文化特质,结合场地诗意的山水境地,营造浓重文化休闲氛围,设置和谐的文化休闲设施,使游客与度假者可以在此欣赏各类诗词歌赋,感受宗教文化的神秘,体验现代文化的魅力,共享琴棋书画之乐,陶冶情操,怡情养性。
(2)岩石大地景观
利用当地石头、松林等植被,形成较大尺度的阴阳鱼、八卦图等养生文化符号,形成道教文化的浓烈氛围。并在园区规划设置太极拳训练场、太极拳竞技馆、太极茶道苑、八卦亭、八卦阵等。
2.文化主题公园
以当地的传统文化以及相关的历史人文景观为依托,可以设置文化主题公园、博物馆等项目来展示如山地传统农耕文化等相关文化主题。
以下为某山地型旅游度假区的文化主题公园开发设计思路。
本项目设置体验式农耕文化主题公园—中华农耕文化园。以“农耕文明”为载体,直观全面地展示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的精华,自然而然地展示演绎出诸多的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山的旅游品牌。
中华农耕文化园是中华农耕文化“活体博物园”和中华农耕文明“发明运作园”,不仅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简单组合和展示,而是取其精华,以“活体博物馆”的形式来演绎。同时,深入挖掘××山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及历史人文景观,将果园、蔬菜园、四季花田与历史人文景观融入生态旅游线路,在兼具观光、体验旅游和农业生态产业以及青少年生态农业知识培训基地功能的同时,有力地推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解决所有原住民的就业需求和产业调整,以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摆脱贫困,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发展休闲产业探索可持续性发展的运营模式。
中华农耕文化园是国内与国际首创的农耕文明“活体博物馆”,争创中国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中国青少年课外活动基地;全国生态旅游试验区;AAAAA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影视拍摄基地;若干年后成为全国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单位。
3.半山书院
结合静谧、安详的半山自然环境,可以打造书院、图书馆等项目,为游客提供阅读、休闲的场所,也可供游客购买、借阅书籍,同时也为专家学者提供会讲、交流的场所。
以下为某山地型旅游度假区的半山书院开发设计思路。
××书院是中国地产界一笔妙手,商业地产中置百万藏书之馆,世界少有的远离尘嚣的研学智库,既服务于区内业主,也服务于天下来客。此举已超过商业用途,实为一种社会主张,慧眼者,当认同。筑台需匠心独运,令读书楼台为景为观,在往来人群中形成话语为要。博览群书之余,以百万首乐曲相配,供读者选听。细阅古今事,聆听天籁音,云端闲暇日,居室逍遥心。
(1)项目定位
①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图书馆,而是修身养性的书院。
②不是乏味的读书研习之所,而是浸润人文生活的沙龙。
③不是功能单一的建筑摆设,而是自然、艺术、科技的枢纽。
④不是孤芳自赏的独立单元,而是聚合小镇风情的中心。
(2)项目内容
①图书购买、借阅。
②音乐欣赏平台。
③知名学者、专家会讲场所。
④文学、艺术沙龙场所。
⑤商务活动场所。
(3)项目形态
① ××书院实木质地,外观如圆形高台,独特别致,成为当地一道景观。台内有数层,每层中心为藏书区,外围阅读区与周围山景隔窗相望,置落地玻璃,视野开阔,配以舒适桌椅,闲暇安逸。
②公共空间借树枝造型设计支撑结构,形成“室内丛林”,体现与周围环境的共生。
③私人空间以适宜的空间与自然生态的交融营造静谧、安详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