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企业风险承担
3.3.1 企业风险承担的内涵
企业风险承担(Corporate risk taking)是指企业主动选择风险性投资项目、希望获取高额投资回报并为之付出代价的意愿和倾向(Amihud & Lev,1981;Lumpkin & Dess,1996)。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面临来自宏观经济状况、汇率波动、行业竞争、新产品研发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是选择风险迎难而上,还是畏惧风险退缩不前,反映了管理层决策过程中的风险偏好。净现值法是企业选择投资项目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也是理解风险承担内涵的基本前提。在完备的资本市场,管理者只需以“净现值(NPV)=0”为临界点进行项目选择,如果管理者愿意把握更多的预期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则风险承担水平更高。但是,现实经济并不符合“完备市场”所需的信息完全对称以及管理者同质等假设,因而企业风险承担决策会受到内外部治理环境以及管理者异质性因素的影响。
企业合理的承担风险无论对微观企业还是宏观经济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从微观企业层面,风险承担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业绩增长、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手段,虽然企业可能因承担风险招致经营失败、甚至破产,但是没有任何企业能够在不承担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成功(Nakano & Nguyen,2012),风险承担水平的高低甚至决定着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Sanders & Hambrick,2007)。从宏观经济层面,承担风险是经济发展和持续增长的不竭动力,企业承担风险能够换取高额投资回报、促进技术更新换代、加快社会资本积累并将社会生产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Acemoglu & Zilibotti,1997;John et al.,2008)。
早期的风险承担研究主要聚焦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经营性质的特殊性,承担和管理风险是金融机构的基本职能,也是它们体现自身价值和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近年来,特别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以一般性质企业视角的风险承担研究越发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也是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作为一种更为普遍的组织形式,以非金融类企业为主体的风险承担研究理应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