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sign CS6中文版基础与实例教程](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84/31304284/b_31304284.jpg)
2.2 创建基本图形及相关操作
在InDesign CS6中,基本图形是制作任何复杂图形的最基本元素,主要包括钢笔工具、铅笔工具、框架工具、矩形工具等对象,使用它们可以绘制最基本的图形形状,还可以通过对锚点的编辑,变成符合绘图所需的任意形状。在创建了基本形状之后,还可以对其进行描边、变换等操作,并可通过“路径查找器”面板对多个图形进行重新组合、剪切等操作,从而生成新的图形。
2.2.1 绘制基本图形
在InDesign CS6中,创建任何一幅作品都需要从绘制最基本的图形开始,例如绘制点、线、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它们的绘制方法基本相似,可以通过单击并拖动创建图形,也可以在工具箱中双击相应的工具,通过打开相应的对话框来精确绘制图形。下面讲解绘制基本图形的方法。
1.绘制直线
绘制直线的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工具箱中的(直线工具)。
2)将鼠标放置到绘图区中,然后单击设定直线的起始点,接着拖动到直线的终点释放鼠标,即可绘制一条直线,如图2-16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03.jpg?sign=1739242845-0Q5YNxiDDksNwlftN15dVgbRnmqychaO-0-1af366594f20b82814758a6c7a6e5d2b)
图2-16 绘制直线
提示1:默认情况下创建的直线是以黑色描边的。如果要改变直线的颜色,可以双击工具箱下方的,在弹出的“拾色器”对话框中进行重新设置。
提示2:按下<Shift>键可以绘制出0。、90。或45。的直线。
2.绘制曲线
在InDesignCS6中绘制曲线的基本工具是(铅笔工具)。
(铅笔工具)不但可以创建单一的路径,还可以任意绘制沿着光标经过的路径。如果绘制的路径不够平滑,可以使用
(平滑工具)调整所绘制的路径形状,还可以使用
(抹除工具)擦除不必要的路径。
(1)使用铅笔工具
使用(铅笔工具)可以像纸上绘图一样随意地绘制路径形状。绘制曲线的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工具箱中的(铅笔工具)在绘图区中按下鼠标确定曲线起始点,然后任意拖动鼠标到曲线终止点,即可创建一条曲线,如图2-17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1.jpg?sign=1739242845-Xy2oeuB6pOoUD2nuIdwEc5nGM0Bt3OZQ-0-75275eb198b5a8f11fcf4c055ea5d0a3)
图2-17 绘制曲线
2)双击工具箱中的(铅笔工具),在弹出的图2-18所示的“铅笔工具首选项”对话框中设置铅笔的主要参数,其中“保真度”和“平滑度”的数值越大,绘制的路径越圆滑。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2.jpg?sign=1739242845-o72zEkPeRdz3ov45qkEO0Bsns9wib0L4-0-8feb045ec8fa13d57ca1fbf23ac6e6f7)
图2-18 “铅笔工具首选项”对话框
(2)使用平滑工具
使用(平滑工具)可以删除现有路径或路径上某一部分中的多余锚点,并且可以尽可能的保留路径的原始形状。平滑后的路径通常具有较少的锚点,从而使路径更易于编辑。使用
(平滑工具)的操作步骤如下。
1)确认路径处于选中状态。
2)选择工具箱中的(平滑工具),然后拖动鼠标将路径中的局部区域选中,此时会发现其中尖锐的线条变得平滑了。图2-19所示为平滑前后的效果比较。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7.jpg?sign=1739242845-Ypldsia4EQAncBqCkvQqT5aMVVo26iG2-0-fc4e80d380a1d94479c3a9a2fd235d78)
图2-19 平滑前后的效果比较
a)平滑前 b)平滑后
3)如果对使用(平滑工具)后的效果不太满意,可以双击工具箱中的
(平滑工具),然后在弹出的图2-20所示的“平滑工具首选项”对话框中设置参数,再次调整路径形状。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2.jpg?sign=1739242845-KPZtSKOiK4rmW3hlPl8119VgLKhk1CLW-0-6025043eb5f5996ff9a7cf9b8766827c)
图2-20 “平滑工具首选项”对话框
提示:在使用(铅笔工具)时,按住<Alt>键可以临时切换到
(平滑工具)。
(3)使用抹除工具
使用(抹除工具)擦除不必要的路径的操作步骤如下。
1)在绘图区中选中要抹除的路径。
2)选择工具箱中的(抹除工具),拖动鼠标穿过路径的一个区域将会删除所经过的路径。图2-21为抹除路径前后的效果比较。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6.jpg?sign=1739242845-E1oLARWOcZnF1b0SoeZKj2eu0aLiNzGu-0-7d011ac80010a3ad357f390929cafb6b)
图2-21 抹除路径前后的效果比较
a)抹除前 b)抹除后
3.绘制矩形和椭圆
(1)绘制矩形
绘制矩形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方法1:选择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然后在绘图区中拖动鼠标到对角线方向即可创建矩形。默认情况下创建的矩形为黑色描边,并处于选中状态,如图2-22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9.jpg?sign=1739242845-vLsaPl4LaPPlAvlc4kKchPIrl6ZqAhNo-0-107a4f2432799c08097da5d783e717bf)
图2-22 创建矩形
方法2:选择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然后在绘图区中单击,在弹出的图2-23所示的“矩形”对话框中设置“宽度”和“高度”参数值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创建精确尺寸的矩形。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30.jpg?sign=1739242845-Jet1qx6eWfL2yV3CA7ruCOnTcqTZCbRa-0-baedd24f1a6d98ff14ab1e7da1e0e485)
图2-23 “矩形”对话框
(2)绘制椭圆
绘制椭圆的方法与绘制矩形相似,同样可以通过单击并拖动绘制椭圆形,也可以选择工具箱中的(椭圆工具)在绘图区中单击,在弹出的“椭圆”对话框中设置椭圆的宽度和高度,如图2-24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32.jpg?sign=1739242845-ZhQmQ1VEA1ldgKthY1Cb4hsi8JzECX2T-0-9416bf04526775536350fff5c7d620dc)
图2-24 “椭圆”对话框
4.绘制多边形
绘制多边形的操作方法与绘制矩形相似,可以通过单击并拖动绘制多边形,也可以使用(多边形工具)在绘图区中单击,在弹出的“多边形”对话框中设置多边形的相关参数,如图2-25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34.jpg?sign=1739242845-eRKX8ZlNSHszzvSbkRfYSM1laueZnUEj-0-2866ea9259a5ab076c05bc676639408e)
图2-25 “多边形”对话框
“多边形”对话框中各个选项如下。
●多边形宽度:用于指定多边形的宽度。
●多边形高度:用于指定多边形的高度。
●边数:用于指定多边形的边数值。
●星形内陷:用于指定星形凸起的长度。凸起的尖部与多边形定界框的外缘相接,此百分比决定每个凸起之间的内陷深度。百分比越高,创建的凸起就越长、越细。图2-26为不同“星形内陷”数值的效果比较。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36.jpg?sign=1739242845-PwRQfsMxXH0PemkEgptcKYtEE7XWRVJe-0-2d7a03835066b9658fef034d012ec7b2)
图2-26 不同“星形内陷”数值的效果比较
a)“星形内陷”为0% b)“星形内陷”为20% c)“星形内陷”为60%
2.2.2 绘制和编辑路径
路径是由一个或者多个直线段或曲线段组成的。锚点是路径段的端点。在曲线段上,每个选中的锚点会显示一条或两条方向线,方向线以方向点结束。方向线和方向点的位置决定了曲线段的大小和形状。
锚点分为两种类型:即平滑点和角点。平滑点有一条曲线路径平滑地通过它们,因此路径连接为连续曲线。而在角点处,路径在那些特定的点明显的更改方向。如图2-27所示为不同锚点类型的效果比较。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37.jpg?sign=1739242845-9uskOuEx2rs0m8Ut39lvHZY2nYEbRMPy-0-86d46f1b3a97a5059de762d811e1739d)
图2-27 不同锚点类型的效果比较
a)4个角点 b)4个平滑点 c)角点和平滑点相结合
使用(钢笔工具)可以绘制任意的开放路径和闭合路径。
1.绘制开放路径
开放路径有两个不同的端点,它们之间有任意数量的锚点。绘制开放路径的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工具箱中的(钢笔工具)。
2)将鼠标移动到绘图区中,单击创建直线的起始点,然后再次单击即可绘制一条直线路径。如图2-28所示为单击多次鼠标后得到的路径效果。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41.jpg?sign=1739242845-NWsPYnmkMDlqK1K66i7PiG2TfZWRsGWg-0-5ae4b38bfd465e1982da676a9f41f056)
图2-28 绘制开放路径
2.绘制闭合路径
闭合路径是连续的路径,没有端点。绘制闭合路径的操作步骤如下。
1)在创建开放路径后,将鼠标放置到路径的起始点,此时光标变为形状,如图2-29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42.jpg?sign=1739242845-4Z8ViMzFlrGtWLQK0IGQdVj3sGmARISD-0-73e616dd8bcf8385b421ce37e29728c2)
图2-29 光标变为形状
2)单击起始点即可创建一个闭合路径,如图2-30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44.jpg?sign=1739242845-YVVVmVqVNQcyGTUIWDjYzKHR3V27QNPl-0-152c94c7957e187797d49f99961c682d)
图2-30 创建的闭合路径
提示:使用(钢笔工具)单击确定起始点后,单击并拖动鼠标可以绘制曲线,如图2-31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47.jpg?sign=1739242845-liAtqH5uTl7EoL58dRP1ZeUk5NgVKhm5-0-fec8c6608132156eb02a7576a384c41b)
图2-31 绘制曲线
3.编辑路径
在InDesign CS6中创建了基础路径后还可以对路径进行进一步的编辑,例如添加锚点、删除锚点、转换锚点类型等,下面就来具体讲解编辑路径的方法。
(1)添加和删除锚点
添加和删除锚点的操作步骤如下。
1)添加锚点。方法:选择工具箱中的(钢笔工具),将光标移动到路径上,此时光标变为
(添加锚点工具),如图2-32所示。然后单击即可添加锚点,效果如图2-33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50.jpg?sign=1739242845-OlDLzYghmrX5e9lM2hbfB4Z8MJ6r53kV-0-b796535c653fdff6dbc52f8c32566cc3)
图2-32 光标变为(添加锚点工具)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52.jpg?sign=1739242845-z3fqFPciyYrbTACdKxzDHThPOhh7YGTW-0-83ce3fe0a92519763f2c3fcef01815f5)
图2-33 添加锚点后的效果
2)删除锚点。方法:选择工具箱中的(钢笔工具),将光标移动到路径上要删除的锚点处,此时光标变为
(删除锚点工具),如图2-34所示。然后单击该锚点即可将其删除,效果如图2-35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55.jpg?sign=1739242845-eupDGW3DblTQ1qTP3x6llA3g7AzAjO9k-0-68bacd3ee43e77a2feff098f62acc123)
图2-34 光标变为(删除锚点工具)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58.jpg?sign=1739242845-CAbBObSgbLj8HpWyhHxfzeDyM2fTzNZD-0-cf5c21684ab1451dd45d532fbeddec92)
图2-35 删除锚点后的效果
(2)转换锚点类型
路径可以包含两种锚点类型:即角点和平滑点。利用工具箱中的(转换方向点工具)可以将锚点在角点和平滑点之间进行切换。转换锚点类型的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工具箱中的(转换方向点工具),将鼠标移动到要转换的角点上,如图2-36所示。然后单击角点并拖动鼠标,如图2-37所示,即可将其转换为平滑点,效果如图2-38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61.jpg?sign=1739242845-zgbtRRzebuoEuHdGJiwlN0dPqFgXfCxM-0-7525db875dfd6203d7597dad566b42dd)
图2-36 将鼠标移动到要转换的角点上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62.jpg?sign=1739242845-JzecHPKF8SBrAOlf98x6WrpT7n51uaWI-0-08e8074e2bf6da8198c45864a3e0ce73)
图2-37 单击角点并拖动鼠标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63.jpg?sign=1739242845-R6kbmRLQ8EXhxYYlY4kOhdFGg1C1FzRU-0-bdbe7fa7754d7ba0544cb973f5ec0fec)
图2-38 转换为平滑点的效果
2)单击平滑点,即可将平滑点转换为角点,效果如图2-39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64.jpg?sign=1739242845-fPejtdzZZeCHizZ2w6cAZAStrqsA2tDO-0-8e548c7f224bc7eeebfd90cf0295e7e6)
图2-39 将平滑点转换为角点
(3)转换路径类型
转换路径类型的操作步骤如下。
1)使用工具箱中的(直接选择工具)选择闭合路径的某个锚点。
2)执行菜单中的“对象|路径|开放路径”命令,即可将闭合路径转换为开放路径。
提示:利用工具箱中的(直接选择工具)选择开放路径,然后执行菜单中的“对象|路径|闭合路径”命令,即可将开放路径转换为闭合路径。
(4)拆分路径
使用工具箱中的(剪刀工具)可以拆分开放路径。拆分路径的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工具箱中的(剪刀工具)。
2)在封闭路径上需要拆分的位置单击,然后到另外一个位置再次单击,如图2-40所示,即可将封闭路径进行拆分。如图2-41所示为移动拆分后的图形效果。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70.jpg?sign=1739242845-zs91SVmbC7LgpAQRmruWyydbjo38o4Ls-0-5af949a3eaf9d1bd08cbcb4cf0b1ca39)
图2-40 分别在要拆分的位置单击鼠标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71.jpg?sign=1739242845-M3XDxzpuGs1IJvo51MVlt612RLsAdcTi-0-73324a44792043d4118852f8c0a0ded0)
图2-41 移动拆分后的图形效果
2.2.3 图形描边
在创建了对象后,执行菜单中的“窗口|描边”命令,在弹出的“描边”面板中可以设置对象的描边粗细、对齐描边、类型等,如图2-42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72.jpg?sign=1739242845-AWvB2urxSRawPHN5SUNhaIBRxlMPhvr6-0-6f45428fb365324a97b62f6edf1992e8)
图2-42 “描边”面板
“描边”面板各项参数的含义如下。
●粗细:用于指定描边的粗细,范围为:0~800点之间。如图2-43所示为不同描边粗细的效果比较。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80.jpg?sign=1739242845-oHC5SCVCjR2b8s8Tq1Z7zIRZQ1nOVzav-0-ac60e23da8ba8cb12083292870bff532)
图2-43 不同描边粗细的效果比较
a)描边0.5mm b)描边1.0mm c)描边2.0mm
●斜接限制:用于指定在斜角连接成为斜面连接之前拐点长度与描边宽度的限制。斜接限制不适用于圆角连接。
●端点:选择一个端点样式以指定开放路径两端的外观。包括(平头端点)、
(圆头端点)和
(投射末端)3个选项可供选择。选择
(平头端点),可以创建邻接(终止于)端点的方形端点,如图2-44所示;选择
(圆头端点),可以创建在端点外扩展半个描边宽度的半圆端点,如图2-45所示;选择
(投射末端),可以创建在端点之外扩展半个描边宽度的方形端点,如图2-46所示。此选项使描边粗细沿路径周围的所有方向均匀扩展。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81.jpg?sign=1739242845-0AhfQpIjsPE21pHiQ8buxEYRAdyGfpwd-0-f4399115aca18d98784d9c6976358fab)
图2-44 平头端点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82.jpg?sign=1739242845-PFbssJLgAegt5xsqoEKUIZy2V9uHlVOV-0-5f67ca37593f495a8cb34460a2e00798)
图2-45 圆头端点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83.jpg?sign=1739242845-x4u092EQkFhtLbqVBS8tHDcJWEmRAxhy-0-0495c64dbf81b74f70c310850cd5c161)
图2-46 投射末端
●连接:用于指定角点处描边的外观。包括(斜接连接)、
(圆角连接)和
(斜角连接)3个选项可供选择。选择
(斜接连接),可以创建当斜接的长度位于斜接限制范围内时超出端点扩展的尖角,如图2-47所示;选择
(圆角连接),可以创建在端点之外扩展半个描边宽度的圆角,如图2-48所示;选择
(斜角连接),可以创建与端点邻接的方角,如图2-49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91.jpg?sign=1739242845-JcA8I6G0nxnRrsuAFiNVqQEIAynzeJyo-0-a00059c455cbff83694de2cc5a3c5df4)
图2-47 斜接连接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92.jpg?sign=1739242845-D7Ep5nKR3wVsS8kj8zIFQOgCJio8skJx-0-c7344d10cca7c1a99323d60e00040b29)
图2-48 圆角连接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93.jpg?sign=1739242845-1U4SFCWSJZ7JZhhyCylg1r3b0g4NcbhW-0-e5bbde787ebff4ad59411ec2bc1552a7)
图2-49 斜角连接
●对齐描边:用于指定描边相对于它的路径的位置。包括(描边对齐中心)、
(描边居内)和
(描边居外)3个选项可供选择。如图2-50所示为不同对齐描边效果的比较。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97.jpg?sign=1739242845-DOWHvNXk75J36yF7hBmDrT1ROTwrVnuH-0-19a91c557e7422e4eee8cb9092f7ed1b)
图2-50 不同对齐描边效果的比较
a)描边对齐中心 b)描边居内 c)描边居外
●类型:在此下拉列表中选择一个描边类型。如果选择“虚线”,则将显示一组新的选项。
●起点和终点:选择路径的起点和终点。
●间隙颜色:指定要在应用了图案的描边中的虚线、点线或多条线条之间的间隙中显示的颜色。
●间隙色调:指定一个色调(当指定了间隙颜色时)。
2.2.4 复制对象
在InDesign CS6中复制对象分为直接复制和多重复制两种。
1.直接复制
直接复制对象的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要复制的对象,按快捷键<Ctrl+C>进行复制。
2)按快捷键<Ctrl+V>进行粘贴,即可将对象粘贴到绘图区的中央。
提示:按住键盘上的<Alt>键可直接复制对象;按住键盘上的<Alt+Shift>键可沿45。方向的倍数复制对象。
2.多重复制
当需要一次性创建多个属性和排列方向相同的对象时,可以使用多重复制的命令。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要多重复制的对象,如图2-51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98.jpg?sign=1739242845-hikq8HaARFKYqXJZFyxqpLAnJ7kV0A43-0-cf76971f561fabcd162a394c21f0b8dd)
图2-51 选择要多重复制的对象
2)执行菜单中的“编辑|多重复制”命令,在弹出的“多重复制”对话框中设置参数如图2-52所示。
●计数:用于指定复制对象的次数。
●水平:用于指定对象水平移动的数值,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垂直:用于指定对象垂直移动的数值,数值为正数时将向下复制对象。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99.jpg?sign=1739242845-rUia0gY1X1UFJnWdR4xpXzodUyeWm12Z-0-d4a065d74986d0de415e0783e81c92c5)
图2-52 设置“多重复制”的参数
3)单击“确定”按钮,即可看到多重复制的效果,如图2-53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00.jpg?sign=1739242845-QFUQ0Vd1OtjAWBXnssyYuiw8N7GCGT4F-0-8b37d43d3b64a283f84b75b25a4fcef6)
图2-53 多重复制的效果
2.2.5 变换对象
变换对象包括改变对象的位置、大小、形状等属性。
1.移动对象
使用移动命令可以准确控制对象的移动距离,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要移动的对象。
2)执行菜单中的“对象|变换|移动”命令,在弹出的如图2-54所示的“移动”对话框中设置对象的水平与垂直移动距离,或者在“距离”中输入需要对象移动的距离,在“角度”中输入移动的角度。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02.jpg?sign=1739242845-znfBmHB36479Hcchvkx4shnZPYG7T4sR-0-14c20cc947da474fb299881e2f550403)
图2-54 “移动”对话框
3)单击“确定”按钮即可看到移动对象的效果。
2.缩放对象
使用“缩放”命令可以任意地将对象放大、缩小。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要缩放的对象。
2)执行菜单中的“对象|变换|缩放”命令,或在工具箱中双击(缩放工具)图标,在弹出的图2-55所示的“缩放”对话框中输入要缩放对象的百分比,如果“约束缩放比例”按钮显示为
时,则X、Y缩放文本框中,永远会显示相同的缩放比例;如果要使对象的宽度和高度进行不同比例的缩放,可单击
(约束缩放比例)按钮,此时按钮显示为
,然后在“水平”、“垂直”中输入不同的缩放的百分比。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07.jpg?sign=1739242845-WeEjRRVTDoZ0e4PvrHvtGHNVcr1qFc83-0-05b08f027489025cea6779441c70082e)
图2-55 “缩放”对话框
3)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看到缩放对象的效果。
3.旋转
使用旋转命令,可以使对象旋转任意角度。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要旋转的对象。
2)执行菜单中的“对象|变换|旋转”命令,或在工具箱中双击(旋转工具)图标,在弹出如图2-56所示的“旋转”对话框中设置相关参数。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09.jpg?sign=1739242845-DfdGxVRTdcsTqjamdxyL6PQ6i9eNcIsT-0-5b2abcf7f877caec4288dacb60a32641)
图2-56 “旋转”对话框
●角度:为对象指定一个旋转角度。设置旋转的角度为正值则逆时针旋转、负值则为顺时针方向旋转。
●复制:单击副本,将旋转对象的副本。
●预览:如果选中“预览”可以看到旋转后对象的效果。
3)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看到旋转对象的效果。
4.切变
使用“切变”命令会使对象沿着其水平轴或垂直轴倾斜,还可以旋转对象的两个轴。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要切变的对象。
2)执行菜单中的“对象|变换|切变”命令,或在工具箱中双击工具箱中的(切变工具)图标,在弹出的如图2-57所示的“切变”对话框中设置相关参数。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11.jpg?sign=1739242845-N7wgAjZavktTFV9eX4XPlayeI8H2CG8m-0-9848a48c04bd9aa14cb43d2d3035586a)
图2-57 “切变”对话框
●切变角度:用于指定切变的角度。其取值范围为-360。~360。。
●轴:用于指定切变对象时使用的轴。可以选择使用水平、垂直或者带有角度的轴切变对象。
●预览:选择“预览”可以在应用前预览斜切后对象的效果。
●复制:可以使图像在切变的过程中创建图形副本。
3)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看到切变对象的效果。
5.使用“变换”面板和控制面板变换对象
除了工具箱中的工具和菜单中的命令之外,还可以使用“变换”面板和“控制”面板对对象进行变换。
(1)“变换”面板
选中需要作变换的对象,打开“变换”面板。如果被关闭,则可以通过执行菜单中的“窗口|变换”来显示变换面板,如图2-58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15.jpg?sign=1739242845-Wuyfqb7erWHashFeIq2OdZuJYFQe0opN-0-fe879efb4b1ee4859bef35fa87301a70)
图2-58 “变换”面板
●图标用于指定变换轴心点的位置。9个控制点中,黑色的控制点为当前轴心点的位置。
●X文本框:设置此数值,可以改变被选对象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Y文本框:设置此数值,可以改变被选对象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
●W文本框:设置此数值,可以控制被选对象边界范围的宽度。
●H文本框:设置此数值,可以控制被选对象边界范围的高度。
●(X缩放百分比):用于设置被选对象在X方向上的缩放比例。
●(Y缩放百分比):用于设置被选对象在Y方向上的缩放比例。
●(旋转角度):用于设置被选对象的旋转角度。
●(切变角度):用于设置被选对象的切斜角度。
(2)“控制”面板
选中要变换的对象后,控制面板也显示用于变换对象的选项,如图2-59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20.jpg?sign=1739242845-WmXsbNPbBnfp02tg7FILNgL4VroVGXdy-0-4bb2449981703f7253c92a97d0257576)
图2-59 “控制”面板
2.2.6 复合路径和路径查找器
复合路径和复合形状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讲解复合路径和复合形状的创建和应用。
1.复合路径
复合路径可以将多个重叠的路径对象合并为一个新的路径,合并之后,路径会有最底层对象的属性。创建复合路径的操作步骤如下。
1)利用工具箱中的(选择工具)选择所有要包含在复合路径中的路径,如图2-60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23.jpg?sign=1739242845-ipDv67281f4YmK9pHDoa6fdDy8mFit0B-0-5ec2e8af91970113aec51beaf9b12500)
图2-60 选择所有要包含在复合路径中的路径
提示:直接使用(文字工具)输入的文字不是路径,必须执行“文字|创建轮廓”命令,才能将其转换为路径。
2)执行菜单中的“对象|路径|建立复合路径”命令。此时选定路径的重叠之处,都将显示为无色,如图2-61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25.jpg?sign=1739242845-f1zIYTFc06je65pM3D11HUvZmm85qHcA-0-6f05cfee118d6617c8a03bbf99cff58d)
图2-61 要包含在复合路径中的路径
提示:如果要释放复合路径,可以选择复合路径,然后执行菜单中的“对象|路径|释放复合路径”命令,此时复合路径会分解为它的组件路径,如图2-62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26.jpg?sign=1739242845-aOhZWGLy5Xtq8UVPxKKeJdLnxqxRlmyX-0-5902e6b2fea7f1d89c6b2f4dc478f516)
图2-62 释放复合路径的效果
2.创建复合形状
复合形状可以由简单路径或复合路径、文本框架、文本轮廓或其他形状组成。复合形状的外观取决于所选择的路径查找器。创建复合形状的操作步骤如下。
1)执行菜单中的“窗口|对象和版面|路径查找器”命令,调出“路径查找器”面板,如图2-63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27.jpg?sign=1739242845-jbvUFLIxqkpwOlzf5OhejkC7hp2IB6GQ-0-1c10397cb3ba2cb9dbc0d3e827e11147)
图2-63 “路径查找器”面板
2)选择要组合到复合形状中的对象,如图2-64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28.jpg?sign=1739242845-V3bkNGd8Mo9R26Aodpd6dNyPqsqbrOME-0-ef90733f0a9126cc18c2447b7074a47d)
图2-64 选择要组合到复合形状中的对象
3)在“路径查找器”面板中单击相应的按钮,即可产生相应的复合形状。
●相加:单击该按钮可以合并所选对象,合并后的图形属性以最上方图形的属性为准,效果如图2-65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31.jpg?sign=1739242845-PzCjy5sSu9zAH8FL1aALw68AzOhaaopU-0-2302cdfd4d140d4af54565563cd7539f)
图2-65 (相加)后的效果
●减去:单击该按钮可以从最底层的对象减去顶层的对象,效果如图2-66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33.jpg?sign=1739242845-xmys6ungAVKHzcrFlJY6ndBmDcLpcB4Q-0-a81e190d0510486e86b63b030b95204a)
图2-66 (减去)后的效果
●交叉:单击该按钮可以保留对象的交叉区域,效果如图2-67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38.jpg?sign=1739242845-mdiSQKjpaH9Ok6PMVUaUo6TGNi8Sq5qA-0-f0f20bea1a5746c750acc2e22ddb3c74)
图2-67 (交叉)后的效果
●排除重叠:单击该按钮可以将所选对象合并成一个对象,但是重叠加的部分会被镂空。如果是多个物体重叠,那么偶数次重叠的部分会被镂空,奇数次重叠的部分仍然被保留,效果如图2-68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40.jpg?sign=1739242845-zhyW1s4xqqWvXbh7dMYOXoi0v9Q5s1YZ-0-1c9dbca24c72dacda2eb6d5b545f4a80)
图2-68 (排除重叠)后的效果
●减去后方对象:单击该按钮,可以从最顶层的对象中减去最底层的对象,效果如图2-69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43.jpg?sign=1739242845-RcK4etfZvB5R8fT0JIrQR32i5NNrqEzd-0-c9948763288c3796673af4a7e810ebea)
图2-69 (减去后方对象)效果
2.2.7 排列、对齐与分布对象
如果同时创建了多个图形对象,那么就涉及到对象排列次序这一问题,在绘制或编辑图形时,其次序排列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对于创建的多个图形对象,还可以利用“对齐”面板改变对象的对齐和分布方式。下面讲解排列、对齐与分布对象的方法。
1.排列对象
在同一图层中,创建的或导入的对象前后顺序,将按照创建或导入的先后排列,先创建或导入的在底层,后创建或导入的将在前一个的上一层。排列对象的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要调整位置的对象,如图2-70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45.jpg?sign=1739242845-EciVKBSAoPHJ7rhNEuWUAc3I1wqZQLFW-0-5c874ac336331dfb2a591468bdea64bf)
图2-70 选择要调整位置的对象
2)执行菜单中的“对象|排列”命令,然后选择一种排列方式,如图2-71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47.jpg?sign=1739242845-nuOpdOQXgTAshr0IW256uEHhHNULSrxo-0-5fbb60cadb4df0a9133d1032f14f9bc3)
图2-71 选择一种排列方式
●前移一层:可以使选中对象向前移一层,如图2-72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48.jpg?sign=1739242845-o7Q04EnxZGD8VwYjmKur44TI8uECF0Ym-0-ef0a49998416513f0bb598a40eafcffd)
图2-72 前移一层的效果
●置于顶层:使选中对象置于当前页面或跨页所有对象的上面,如图2-73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49.jpg?sign=1739242845-DxgGK2DCe9RSZBI8A3G0M7fUbGKNtj1b-0-8156fac00b764efd0c23f01ea697fb01)
图2-73 置于顶层的效果
●后移一层:可以使选中对象向后移一层。如图2-74所示为选择图2-70中的五角星后执行“后移一层”命令的效果。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50.jpg?sign=1739242845-YB6V2MGPPvKJH2kG5aNr5jQ6IQJ70oY3-0-44a6efee6ba77e3d3644d38a7dd50cfc)
图2-74 后移一层命令的效果
●置于底层:使选中对象置于当前页面或跨页所有对象的下面。图2-75为选择图2-70中的五角星后执行“置于底层”命令的效果。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51.jpg?sign=1739242845-sdnOGuyIZo9pOFhfH3l7F4pb8yw2IdTM-0-2c940007e30a228d96d4f8c635e3aa5e)
图2-75 置于底层命令的效果
2.对齐和分布对象
当要将许多对象以某一种方式对齐或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时,可以使用“对齐”面板进行对齐或分布选定对象,如图2-76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52.jpg?sign=1739242845-5LUL7qkREBAHOVT963KRfqUeZ56TTLRq-0-04e0b8b333ff5b005ad3ac535cdb8edf)
图2-76 “对齐”面板
(1)对齐对象
选择要对齐的对象,如图2-77所示,然后在“对齐”面板中选择下列对齐方式之一。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53.jpg?sign=1739242845-j7V1Qy4ZQ0i3He4FQau6kOlBAAcc7IOu-0-4ad95e649d2ecaa1c858fcb9c2a0f7d8)
图2-77 选择要对齐的对象
●左对齐:将所有选中对象的左边缘以选中对象中最左边的对象的左边缘作为参考点进行对齐,如图2-78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56.jpg?sign=1739242845-bUJT2ihpUoKqD2FOui4Gtgk3vAUJif5T-0-9dcd9e7a7f3e25536de18b5e84712b73)
图2-78 (左对齐)的效果
●水平居中对齐:将所有选中对象的中心点置于水平轴上,对齐到所有对象中最左对象的左边缘与最右对象的右边缘距离的中点,如图2-79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59.jpg?sign=1739242845-mb94JtGAboabnzfnbI25QeGrUG7cJx7t-0-45f20fe13035215e605e95793e03ec3d)
图2-79 (水平居中对齐)的效果
●右对齐:所有选中对象的右边缘以选中对象中最右边的对象的右边缘作为参考点进行对齐,如图2-80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63.jpg?sign=1739242845-skoIkpEu5MLbUrzZDWQNcmV7tgcpLX8F-0-7a3d036f111bc619d7cb8f9cbf33d175)
图2-80 (右对齐)的效果
●顶对齐:将所有选中对象的上边缘以选中对象的最上边的对象的上边缘作为参考点进行对齐,如图2-81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65.jpg?sign=1739242845-trAL7bJWRk8Rrn4NgN8RcAzUaryvQqpt-0-70fad26932e8b7624fd9b20a8b1762b8)
图2-81 (顶对齐)的效果
●垂直居中对齐:将所有选中对象的中心点置于垂直轴上,对齐到所有对象中最上边对象的上边缘与最下边对象的下边缘距离的中点,如图2-82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70.jpg?sign=1739242845-Ydg0tWZToBgwkUaaK47inyy4qFVEkh8X-0-933c55d98283500d28d7e463f22bc6fe)
图2-82 (垂直居中对齐)的效果
●底对齐:将所有选中对象的下边缘以选中对象的最下边的对象的下边缘作为参考点进行对齐,如图2-83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72.jpg?sign=1739242845-Uqw7a5R45o6lkw7VVAgjABQvTDvgdiHM-0-b6c6f36eeb26ecd7fca910eb0ccedb7e)
图2-83 (底对齐)的效果
(2)分布对象
使用分布命令,可以将多个对象按某一种方式等间距分布。如果在面板中选中“间距”复选框,则可以设置间距值,使对象按照设置的数值分布。如果不选,对象将按最顶部与最底部或最左与最右的对象之间的距离平均分布。
选择要分布的对象,如图2-84所示,然后在“对齐”面板中选择下列分布方式之一。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74.jpg?sign=1739242845-id0tpimGwRS3qt36CxVNaaKJ232X7dwp-0-3ea8ff713a292e79f574ee589cce5d82)
图2-84 选择要分布的对象
●按顶端分布:使选中的所有对象以对象上边缘作为参考点在垂直轴上平均分布,水平位置不变,如图2-85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77.jpg?sign=1739242845-6eJb2TQzzOFc6dJkMQAsbsCc3Rt9eDHQ-0-167a4a4d560ce04d1b6d90efd13e384a)
图2-85 (按顶端分布)的效果
●垂直居中分布:使选中的所有对象以对象中心点作为参考点在垂直轴上平均分布,水平位置不变,如图2-86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80.jpg?sign=1739242845-nnrdlkQTWQ2L6B2uUCFBznpYdtM0XhA1-0-7dc9b0bbebaeb170bba8400b37fdfb80)
图2-86 (垂直居中分布)的效果
●按底端分布:使选中的所有对象以对象下边缘作为参考点在垂直轴上平均分布,水平位置不变,如图2-87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83.jpg?sign=1739242845-bQgvb3zoTKhcfIpzF53QOZCyaXfcOJ0S-0-a6798de3daf16cc456dbbfd781559d39)
图2-87 (按底端分布)的效果
●按左边分布:使选中的所有对象以对象左边缘作为参考点在水平轴上平均分布,垂直位置不变,如图2-88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86.jpg?sign=1739242845-GegzrhhAAUgGYJmmetdhNHTDbd1COW5N-0-8eb7f2287a76efab0aa827424fa57928)
图2-88 (按左边分布)的效果
●水平居中分布:使选中的所有对象以对象中心点作为参考点在水平轴上平均分布,水平位置不变,如图2-89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89.jpg?sign=1739242845-WQwqYZWcbOQnJQjnY1t4PnEtcMEpgCEg-0-a11dd90df721b9bf3d9fe5ad39652bb4)
图2-89 (水平居中分布)的效果
●按右边分布:使选中的所有对象以对象右边缘作为参考点在水平轴上平均分布,垂直位置不变,如图2-90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93.jpg?sign=1739242845-ESv6cIoLgRpMDT7hkqRvfl5PdgF9vV3e-0-73ba4b62a5fde85863398b46914c3c17)
图2-90 (按右边分布)的效果
2.2.8 颜色
一个出版物是否能够吸引人,除了内容丰富、版式要精美之外,色彩的运用与搭配也是很重要的。
1.颜色类型
颜色类型有专色与印刷色两种,这两种颜色类型与商业印刷中使用的两种主要的油墨类型相对应。
(1)专色
专色是一种预先混和的特殊油墨,是CMYK四色印刷油墨之外的另一种油墨,如金、银等特殊色。创建的每个专色都会在印刷时生成一个额外的专色版,从而增加印刷成本,所以应该尽量减少使用的专色的数量。
(2)印刷色
印刷色是使用以下4种标准印刷色油墨的组合进行印刷的:青色、洋红色、黄色和黑色(CMYK)。当需要的颜色较多从而导致使用单独的专色油墨成本很高或者不可行时需要使用印刷色。
2.色彩模式
色彩模式分为RGB、CMYK、LAB等模式,不过并非所有软件都会提供这几种色彩模式,一般在计算机中最习惯使用的是RGB色彩模式,因为使用RGB色彩模式时,其颜色会特别饱满,使文件及作品特别漂亮。但文件印刷时,并没有办法支持那么多的颜色,所以当文件需要输出时,通常都会将该文件或作品的色彩模式设置成CMYK。
(1)RGB模式
RGB是指Red(红)、Green(绿)、Blue(蓝)三色,RGB模式是图像处理软件中最常用的一种色彩模式。RGB颜色模式的图像文件比CMYK颜色模式的图像小很多,可以节省更多的内存和存储空间。
(2)CMYK模式
CMYK模式是一种印刷模式,CMYK图像由印刷分色的四种颜色组成,这4个字母分别是指青(Cyan)、洋红(Magenta)、黄(Yellow)、黑(Black)。CMYK模式是适于打印机的色彩模式,也是InDesign CS6的文档的默认模式。在CMYK模式中,为每个像素的每种印刷油墨指定一个百分比值。为最亮颜色指定的印刷油墨颜色百分比较低,而为较暗的颜色制定的百分比较高。
(3)Lab模式
Lab颜色模式是设备交换色彩信息的颜色模式,大部分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管理系统使用Lab模式。Lab颜色模式是InDesign CS6在不同颜色模式之间转换的桥梁。L表示光亮度,值的范围是0~100,a表示从卢瑟绿色到红色的光谱变化,b表示从蓝色到黄色光谱变化,a和b的值的范围都是+120~-120。Lab模式是目前色彩模式中色域范围最广泛的模式。计算机将RGB模式转换为CMYK模式时,在后台的操作实际上是首先将RGB模式转换为Lab模式,然后再将Lab模式转换为CMYK模式。
3.使用“色板”面板
色板类似于样式,在色板中创建的颜色、渐变颜色或色调可以快速应用于文档。当色板中的颜色更改时,应用该色板颜色的所有对象也将改变,不用重新对每个对象单独调整。
色板可以包括专色或印刷色、混合油墨(印刷色与一种或多种专色混合)、RGB或LAB颜色、渐变或色调。默认的“色板”面板中会显示6种用CMYK定义的颜色:青色、洋红色、黄色、红色、绿色和蓝色。
执行“窗口”/“色板”,调出“色板”面板,如图2-91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97.jpg?sign=1739242845-s6SlIrVAUX841wsZ31mmAVTEaO23ClTD-0-72101b153862ac5de8943df61c65c57c)
图2-91 “色板”面板
(1)新建颜色色板
新建颜色色板的操作步骤如下。
1)单击“色板”面板右上角的按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颜色色板”命令(或者不选择任何面板,然后按住<Alt+Ctrl>键,单击“色板”面板下方的
(新建色板)命令),弹出“新建颜色色板”对话框,如图2-92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98.jpg?sign=1739242845-TC2TfzxQ45U19ZTvorsJb38y0OXWKds5-0-6bbb40132ab5dcd03d846ec33598634a)
图2-92 “新建颜色色板”对话框
●色板名称:用于设置色板的名称。
●颜色类型:选择将用于印刷文档颜色的类型。
●颜色模式:对于“颜色模式”,选择要用于定义颜色的模式(定义颜色后将不能更改模式),然后在其下方通过拖动滑块定义颜色数值。
2)在“新建颜色色板”对话框中设置要新建的颜色相关参数,如图2-93所示。单击“添加”按钮,即可添加色板并可以定义另一个色板,如图2-94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199.jpg?sign=1739242845-ZBPY3FtBSDjT3vdMVndqL2EEPkZnHmB1-0-822527aff7a47f1f6d48c4e12078d0aa)
图2-93 设置颜色参数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00.jpg?sign=1739242845-kRiLlqzh50pGdjsAaYQpwGcQWIogqdeR-0-04666e00a48a2bc620153fb845e88a89)
图2-94 添加颜色后的“色板”面板
(2)复制颜色色板
复制颜色色板有以下几种方法。
●选择一个色板,然后单击“色板”面板右上角的按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色板”命令。
●选择一个色板,然后单击面板下方的(新建色板)按钮。
●将一个色板拖动到面板下方的(新建色板)按钮上。
(3)删除颜色色板
当要删除一个已经应用于文档中的对象的色板、用作色调的色板或用作混合油墨基准的色板时,可以指定一个替换色板,该色板可以是现有色板或为命名色板,但是不能删除文档中置入的图形所用的专色。如果要删除这个色彩,必须先删除图形。删除色板的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一个或多个色板,然后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单击“色板”面板右上角的按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色板”命令。
●单击“色板”面板下方的(删除色板)图标。
●将所选色板拖动到(删除色板)图标上,如图2-95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08.jpg?sign=1739242845-XyhjP3pCtdE5qTiOHlLuEnHEYEqj92xY-0-1defbb510036d0cbc5e8d45cdcd89ec0)
图2-95 将所选色板拖动到(删除色板)图标上
2)在弹出的如图2-96所示的“删除色板”对话框中,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10.jpg?sign=1739242845-PQGCr6AIybb0XFLMQXXeX236WjJUqxZP-0-578bec174ebd80ff414de13111c2861f)
图2-96 “删除色板”对话框
●已定义色板:单击“已定义色板”,则可以在菜单中选择一个色板用于替代使用删除的色板的所有实例。
●单击“未命名色板”,将用一个等效的未命名颜色替换该色板的所有实例。
3)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删除选中的色板。
(4)创建渐变色板
使用“色板”面板可以创建、命名和编辑渐变,同时也可以将创建的渐变应用于不同的对象。创建渐变色板的操作步骤如下。
1)单击“色板”面板右上角的按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渐变色板”命令,打开“新建渐变色板”对话框,如图2-97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13.jpg?sign=1739242845-3vkK9f8D904rMn1xSYIFVrwhg3qj9Uat-0-abc8f75c002d22976480fcdb5666d2ca)
图2-97 “新建渐变色板”对话框
●色板名称:输入渐变的名称。
●类型:选择“线性”或“径向”。
2)在颜色条上选择渐变中的第一个点。然后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选择CMYK、RGB、Lab中的一种颜色模式,然后输入颜色值或拖动滑块,为渐变混合一个新的未命名颜色。
●选择“色板”,则可以在列表中选择一种颜色。
提示:默认情况下,将渐变的颜色设置为白色。要使其透明,可以采用“纸色”。
3)要调整渐变颜色的位置,可以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拖动位于颜色条下的颜色色块的位置。
●选择颜色条下的一个颜色色块,然后输入“位置”值以设置该颜色的位置。该位置表示前一种颜色和后一种颜色之间的距离百分比。
4)要调整两种渐变颜色之间的中点(颜色各为50%的点),可以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拖动颜色条上的菱形图标。
●选择颜色条上的菱形图标,然后输入一个“位置”值,以设置该颜色的位置。该位置表示前一种颜色和后一种颜色之间的距离百分比。
5)单击“确定”或“添加”按钮。该渐变将存储在与其同名的“色板”面板中。
(5)色调色板
色调是某种颜色经过加网而变得较浅的版本。色调是给专色带来不同颜色深浅变化的较经济的方法,不必支付额外专色油墨的费用。色调也是创建较浅原色的快速方法,尽管它并未减少四色印刷的成本。与普通颜色一样,最好在“色板”面板中命名和存储色调,以便可以在文档中轻松编辑该色调的所有实例。
在“色板”面板中选择色板后,“颜色”面板将自动切换到色调显示,以便可以立即创建色调。色调范围在0%~100%之间,数字越小,色调越浅。创建色调面板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使用“色板”面板创建色调色板。方法:在“色板”面板中选择一个“颜色”色板,然后单击“色调”旁边的箭头,拖动“色调”滑块,如图2-98所示。接着单击色板下方的(新建色板)按钮即可。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16.jpg?sign=1739242845-ah0lShEMHxSk50l1WQGdFddNIsTNznhS-0-0d0f4d6139c737b0b194ec39b7196883)
图2-98 拖动“色调”滑块
●使用颜色面板创建色调色板。方法:在“色板”面板中,选择一个色板,如图2-99所示,然后在“颜色”面板中拖动“色调”滑块,或在“百分比”框中输入色调值,接着单击“颜色”面板右上角的按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到色板”命令,如图2-100所示,即可将其添加到色板中,如图2-101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17.jpg?sign=1739242845-aOeoICXFL5n6wvjw76QBLSE2JCWHLrkd-0-d9d0c39c47eeef75f922341a5d8ed999)
图2-99 选择色板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18.jpg?sign=1739242845-74F3CI3tPE96LKjXeQXRWM808pBrmDLI-0-6cee96b1e08a24cb1bfc8907d3d1f521)
图2-100 选择“添加到色板”命令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19.jpg?sign=1739242845-b7WYsjGHV2Gku330AOKhUmYzdNWoeEAt-0-77f74c4c7779282bbd1e12152635605d)
图2-101 添加颜色后的“色板”面板
4.应用颜色
InDesignCS6提供了大量用来应用颜色的工具,包括:“工具箱”、“颜色”面板、“色板”面板和吸管工具。
(1)使用填色工具应用颜色
填色工具位于工具箱的下方,可以设置对象的填充色和描边颜色,还可以应用默认的填充和描边颜色。使用填色工具应用颜色的操作步骤如下。
1)如果要对路径进行填色,可以单击(填色)图标,使填色图标显示在前,如图2-102所示。然后双击填色图标,在打开的如图2-103所示的“拾色器”对话框中设置颜色,接着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22.jpg?sign=1739242845-lqq0CuN8ipsCVZYBq8XfPZeDRgMB99Vm-0-3b483b1bcc2ca541c8adb032fa0f52fc)
图2-102 使填色图标显示在前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25.jpg?sign=1739242845-vWRVHC6du2VLK5jn3Uga0u59YDEJweYz-0-46bc27e17af492364abcd51a8f94892a)
图2-103 “拾色器”对话框
2)如果要对路径进行描边,可以单击(描边)图标,使描边图标显示在前,如图2-104所示,然后使用与填色相同的方法选取颜色。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26.jpg?sign=1739242845-C2e2pgQ6gNPigZCIDacdBigsPN9aSUAE-0-1a50446977224b18bbc04d7cbc16be3e)
图2-104 使描边图标显示在前
3)单击工具箱下方的(默认填色和描边)图标,可以使用默认颜色填色与描边。
4)指定要填色与描边之后,单击实色、渐变,可以应用前一次使用的颜色、渐变色填色或描边,选择“无”,将取消填色或描边。
(2)使用“颜色”面板应用颜色
使用“颜色”面板应用颜色的操作步骤如下。
1)在“颜色”面板左上方单击填色图标或描边图标。
2)在面板菜单中选择所需的色彩模式,如图2-105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28.jpg?sign=1739242845-vd1kO6paDAav0qQKpVkk0vhLIoPg5mKy-0-e27d42b1497088290f1e3fcf611a86e1)
图2-105 “颜色”面板
3)拖动颜色滑块或输入数值设置颜色,或者在颜色条上选择,将鼠标靠近颜色条时,鼠标变为吸管形状,在颜色条上单击即可,如图2-106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29.jpg?sign=1739242845-FAdsIpHGST1O9DZFOk7fpitfrIr1Mlqz-0-843fe1af54c4f5f038ef2063f0b6183d)
图2-106 颜色条上选择颜色
(3)使用色板应用颜色
使用色板应用颜色的操作步骤如下。
1)在“色板”面板左上方单击填色图标或描边图标,如图2-107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30.jpg?sign=1739242845-ZCHZxn9M1iTgwGryZF2WkRDykwwmZpF6-0-5a069f52bb5c584d1365f04957edf7f2)
图2-107 “色板”面板
2)在“色板”面板中选择需要的颜色。
提示:如果面板上没有需要的颜色,可以在面板菜单中选择新建颜色色板、新建渐变色板或混合油墨色板,然后自定颜色。
3)如果需要与色板上某一颜色相近的色板,可以选中此色板双击或在菜单中选择“色板选项”然后根据需要更改。
(4)利用吸管工具应用颜色
利用工具箱中的(吸管工具),可以方便地进行填充与描边,特别是对属性相近的元素,不但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提高准确度和一致性。利用
(吸管工具)应用颜色的操作步骤如下。
1)选中(吸管工具),在要复制属性的对象上单击鼠标。
2)当光标变为形状时,在目标对象上单击鼠标,即可使复制对象的边框、填充颜色及其宽度变为与目标对象一致。
5.应用渐变
渐变是两种或多种颜色之间或同一颜色的两个色调之间的逐渐混合。使用的输出设备会影响渐变的分色方式。渐变可以包括纸色、印刷色、专色或使用任何颜色模式的混合油墨颜色。
(1)使用“渐变”面板添加渐变
“渐变”面板如图2-108所示,使用渐变色板可以创建色彩丰富的渐变颜色,可以设置渐变的类型、位置、角度。使用“渐变”面板添加渐变的操作步骤如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37.jpg?sign=1739242845-P5WvGjSgUpBcs9fxFrAJljIc21qabU69-0-f8dff67153b7554f3e6c8c695ce058e3)
图2-108 “渐变”面板
1)选择要添加渐变的一个或多个对象。
2)单击“色板”面板或工具箱中的“填色”或“描边”框,以确定应用渐变的是对象内部或是边框。
3)双击工具箱中的(渐变色板工具)图标,打开“渐变”面板。
4)在“类型”菜单中选择“线性”或“径向”效果。如图2-109所示为选择不同类型的效果比较。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38.jpg?sign=1739242845-CT9tXElJlLVg535wOZBjnv4fQQwcIPGh-0-7dee0cad64a90c75f72c48dbd8a41974)
图2-109 选择不同类型的效果比较
a)径向效果 b)线性效果
5)要定义渐变的起始颜色,可以单击渐变条下最左侧的油漆桶,然后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从“色板”面板中拖动色板并将其置于油漆桶上。
●按住<Alt>键单击“色板”面板中的一个颜色色板。
●在“颜色”面板中,拖动滑块创建一种颜色,或在颜色条上单击选择一种颜色。
6)要定义渐变的结束颜色,单击渐变条下最右侧的油漆桶,然后设置一种颜色。
7)如果要设置多种颜色的渐变,可以在渐变条下方单击,将增加一个油漆桶。
8)然后拖动菱形滑块或在“位置”中输入数值,调整颜色之间中点的位置。
9)在“角度”中输入要调整渐变的角度。如图2-110所示为设置不同“角度”的效果比较。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39.jpg?sign=1739242845-pPccLywRk8QBufmfP5qOWr5vSAqDnY0y-0-f9fe1a9e62a332f6ce3207e65f0e45de)
图2-110 不同“角度”的效果比较
a)“角度”为0 b)“角度”为45 c)“角度”为100
10)如果要反转渐变颜色的顺序,可以单击(反向渐变)按钮。如图2-111所示为单击
(反向渐变)按钮前后的效果比较。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42.jpg?sign=1739242845-2vSYvQCkPYneerZlqz4tOcm4knFKpDpx-0-0557c79bd02cf87f15b9bbd4e221a9fe)
图2-111 单击(反向渐变)按钮前后的效果比较
a)单击(反向渐变)按钮前 b)单击
(反向渐变)按钮后
(2)使用“渐变色板工具”调整渐变
使用渐变为对象填色之后,可以通过使用(渐变色板工具)为填色“重新上色”来修改渐变。使用该工具可以更改渐变的方向、渐变的起始点和结束点,还可以跨多个对象应用渐变。使用
(渐变色板工具)调整渐变的操作步骤如下。
1)在“色板”面板或工具箱中根据原始渐变的应用位置选择“填色”框或“描边”框。
2)选择工具箱中的(渐变色板工具),并将其置于要定义渐变起始点的位置,然后沿着要应用渐变的方向拖过对象,如图2-112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50.jpg?sign=1739242845-s8ta0p9EskmhEm0oaHYWcquaE9vUsFUD-0-b9e0190858c26f62ae30e8f827d4a9b9)
图2-112 调整渐变
3)在要定义渐变结束点的位置释放鼠标即可看到效果,如图2-113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68CCB/16948915505055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er251.jpg?sign=1739242845-8NhhjQgOBe3QwSxD77i1onMKlVjrqkNV-0-bd8d26a9488b63405e9c441b817a1df9)
图2-113 调整渐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