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 天津自贸试验区与京津冀创新要素集聚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本质上就是要激发要素市场活力,打破地域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实现市场间要素充分流动与融合,形成统一开放的京津冀要素市场,建立相互贯通的市场体系。天津自贸试验区将继续发挥制度先试先行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优势,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集聚人才、合理配置资源。
5.5.1 探索建立国际化人才特区
通过“招大引强”和“自主培育”使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首先,加速形成创新人才引进制度。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探索人才评价方法,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领军科学家、企业家、归国创业人员等高端人才。创新人才落户、发展和激励机制加强人才保障,对符合引才条件的高端人才,纳入“一张绿卡管引才”政策范围,在户籍、购房、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试验区人才信息库,将试验区各类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分类纳入信息库,收集人才供求信息,掌握人才需求类型和短缺情况,有针对性的引进、推荐优质人才。放宽国外人力资源机构入区投资比例限制,简化外国专家在津停留的相关手续,创新外籍人员税收服务措施,给予高端外籍专家永久居留权。
其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发展应用技术型大学,推进应用型学科建设。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建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基地,扩大高技能人才规模。
最后,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赋予市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和处置自主权,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完善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5.5.2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机制
建立与国家新兴产业基金引导基金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合作机制,联合国内外优秀股权投资机构共同成立创投基金。开展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先行先试。设立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市场和京津冀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服务联盟,从而更好地服务区域创新要素的融合互通。
技术、知识产权便利化交易平台的完善,势必促进天津自贸试验区中间品进口结构的合理化、高端化,有利于天津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转移,实现高端制造业升级,从而促进京津冀产业链合理布局。
5.5.3 探索建立APEC绿色供应链管理机制
建设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构建绿色供应链综合电子信息服务平台,打造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体系,制定天津自贸区绿色供应链产品清单,加快与“APEC绿色商品清单”对接,鼓励开展绿色贸易。
(1) 刘恩专,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天津市自由贸易区研究院执行院长;马德隆,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教师、天津市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