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核病年鉴(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结核病国内部分

上 篇 结核病控制

第一章 结核病的流行

摘要:2017年中国结核病疫情仍呈持续下降态势。广西的分析表明2008年后全死因死亡及因结核死亡的死亡率也逐年下降。农村地区潜伏感染者队列随访结果表明男性、既往肺结核患者是高发人群,且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结果阳性者较结核菌素试验(TST)阳性者发病率高。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结核防控工作。212家医疗卫生机构的感染控制调查结果表明结核感染控制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相关控制措施落实力度不够。多项研究对不同地区结核患者菌株的基因型、成簇率、耐药性进行了分析,并有综述表明我国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别是复治耐药不容乐观,不规范抗结核治疗及治疗失败是导致复治耐药率高的重要原因。广西对TB-HIV双重感染的分析表明双感筛查率和综合治疗率均逐年提高。另有研究建议在对HIV/AIDS进行结核病筛查时,需采用多种临床诊断路径和实验室方法进行反复验证核实。
关键词:流行病学;发病率;感染;空间流行病学;流动人口;耐多药;TB/HIV
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如发病率、耐药率等的变化趋势及不同特殊人群的疫情特点等,一直是我国结核病相关研究的重点内容。它们能够提示疫情的严重程度、特点以及如何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下将对2017年中国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领域的一些新进展进行介绍。
一、结核病流行状况
WHO于2017年发布的结核病全球报告 [1]表明,中国2016年估算的发病数为89.5万,占全球的8.6%,占30个高负担国家的9.9%,目前居全球第3位。估算的发病率为64/10万,居高负担国家的第29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40/10万)。与2000年相比,估算发病率年递降率为3.3%,远超过全球年递降率(1.4%)。估计2016年TB/HIV双重感染患者和MDR/RR患者分别为1.1万和7.3万例。估算中国结核病死亡率为2.8/10万,死亡数为3.9万。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情况 [2]表明,2016年度全国共报告836 236例肺结核发病病例,较2015年报告发病数(864 015例)下降3.2%,肺结核病报告发病数居全国甲乙类传染病第二位,约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28.3%。
马建军等 [3]通过收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对2015年吉林省肺结核流行特征及患者发现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2015年吉林省共报告肺结核患者15 537例,其中涂阳患者4477例,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56.45/10万。0~14岁男性、女性肺结核发病率均较低,在15~24岁出现发病率小高峰,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波动性增长趋势。肺结核患者职业以农牧渔民为主(8514例,54.80%)。非结核病防治机构共报告应转诊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患者10 063例,到位9228例,总体到位率为91.70%。肺结核患者主要以被动发现方式为主,共12 815例[98.80%(12 815/12 970)],主动方式(密切接触者检查、健康检查)发现患者155例[1.20%(155/12 970)]。结果提示吉林省应加强青年和农牧渔民肺结核防治工作,扩大健康检查人群,最大限度地发现肺结核患者,减少肺结核传播。
梁大斌等 [4]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新)”导出2005—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肺结核死亡病例信息,计算出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析死亡病例的时间、人群及空间分布特征,计算潜在减寿年数(YPLL)、减寿率(YPLLR)、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YPLL)、平均减寿数(AYPLL)、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YPLL)、(AWYPLL)、潜在经济损失值(PEL)、平均潜在经济损失值(APEL)及潜在价值损失年数(VYPLL)。发现2005—2015年广西共报告结核病患者死亡8076例,年平均死亡率为1.56/10万,其中因结核病死亡2280例(0.44/10万)。2008年后全死因死亡及因结核死亡的死亡率逐年下降,40岁以上均大幅上升。因结核死亡的年平均标化死亡率为0.49/10万;死亡率在北部山区较高(5.93/10万~10.19/10万);导致的YPLLR为0.06‰、SYPLL为3071.18人年、AYPLL为18.04人年、AWYPLL为7.25人年,APEL为14.64万元。YPLL、SYPLL、WYPLL、PEL在15~44岁及45~59岁均较高。结果提示广西肺结核死亡率逐年下降,山区及老年患者是预防结核死亡的重点人群,中青年的死亡对家庭及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最大,也应受关注。
张玉等 [5]利用2011—2016年湖北省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采用全局及局部空间自相关统计量分析肺结核发病的空间聚集性,采用SaTScan分析发病的时空聚集性。研究发现2011—2016年湖北省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3.08/10万(19 149/57 878 787);各年度和年均肺结核、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整体上呈现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高-高聚集区域均位于鄂西南恩施州和鄂东南咸宁市部分县,高-低聚集区域位于鄂东部黄冈市团风县。时空扫描分析的结果显示,肺结核一级聚集区在鄂西南,二级聚集区在鄂东南和鄂东北地区,聚集时间均为2011—2013年,对数似然比为60.37~1309.47, P值均<0.001。涂阳肺结核一级聚集区域为鄂东南,聚集时间为2011—2013年,二级聚集区分别位于鄂西南恩施州、鄂北部以及鄂东地区,聚集时间分别为2011—2013年、2011年、2011—2012年,LLR为244.32~462.38, P值均<0.001。结果表明湖北省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和时空聚集区域,鄂西南和鄂东南山区是湖北省肺结核防控的重点地区。
二、流动人口结核病疫情分析
徐丽娟等 [6]通过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的患者数据,对2014—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登记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研究。发现2014—2015年内蒙古共登记流动人口结核病人2393例,占病人总数10.33%(2393/23 156),病人登记数呈现上升趋势,以涂阳肺结核和市间流动的病人数上升比例最大;不同性别年龄分布,男女性别比为1.89∶1,集中在15~54岁;不同职业分布,流动人口以农民所占比例最高,占27.86%,其次是家政、家务及待业者,占17.24%。结果表明内蒙古流动人口的结核病登记呈上升趋势,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结核病防治措施。
李雪等 [7]选择北京市朝阳、昌平、大兴、房山、东城北、顺义和西城7个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较集中的地区,采用电话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现况进行了分析。共计电话调查451例患者,回收有效调查问卷共计373份。44.8%(167/373)患者没有在初次确诊单位治疗的原因为“回老家治疗”,其中,最终选择回老家治疗的患者占52.3%(172/329)。95.7%(357/373)的患者在确诊后又前往其他医院就诊,其中有82.6%(295/357)的患者前往其他结核病专科医院和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88.7%(331/373)的患者在离开首诊单位后接受了抗结核药物治疗,其中有8.2%(27/331)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中断治疗情况,23.6%(78/331)的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医院数量≥2个。结果表明患者在首次确诊后,未在首次确诊单位进行治疗的主要原因为“回老家治疗”。该人群存在自认为不需要治疗、中断治疗和盲目就医等行为,其确诊后的后续治疗管理仍存在一定问题,如果控制措施不当,很有可能引起人口输入地区的结核病流行。
郭婉如等 [8]对广州市2011—2015年番禺区登记的2496名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患者以综合医院诊转发现为主,占72.60%;因症就诊发现占17.99%。不同年间比较,综合医院转诊比例有逐年下降趋势,从2011年的78.93%下降到2015年的58.65%;而因症就诊比例则呈增多趋势,从2011年的14.30%上升到2015年的26.92%。研究提示流动人口是流动人口结核病知识贫乏,加上看病难、看病贵、工作紧张等因素,患者难以早期被发现。结防机构应主动将流动人口健康体检纳入常规工作计划,使流动人口职工能享受健康检查服务,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发现,将有利于流动人口患者的早期就诊和正确途径就诊,减少不必要的转诊过程,从而更有利于早发现、早确诊病人,缩短传播时间。
钟威等 [9]对辽宁省2006—2015年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相关特征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掌握本省流动人口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更合理的防控措施。2006—2015年辽宁省共登记流动人口患者8369例,各年流动人口患者占总登记患者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χ 2趋势=112.90, P<0.001);省间流动患者占流动人口患者总数的74.53%;发病年龄集中在15~44岁青、中年人群;68.07%流动人口患者集中在大连,但沈阳(χ 2趋势=122.55, P<0.001)、鞍山(χ 2趋势=11.51, P=0.001)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职业以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且呈上升趋势(χ 2趋势=498.41, P<0.001);患者来源方面中因症就诊患者所占比例上升较为明显(χ 2趋势=141.85, P<0.001)。结果表明,流动人口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更加分散,可通过扩展宣教范围、健全跨区域管理制度,加强健康筛查,增加参保率、给予激励政策等措施来加强结核病防控。
三、耐多药结核病疫情分析
马俊锋等 [10]对2009年10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江苏省南通市培养阳性的1893株分枝杆菌菌株运用比例法进行6种药敏试验(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氧氟沙星和卡那霉素),计算耐药率。结果显示南通市结核分枝杆菌的总耐药率、单耐药率、多耐药率、耐多药率分别为21.34%、5.86%、3.17%、12.31%;复治患者总耐药率高于初治;男性患者总耐药率和多耐药率高于女性;40~59岁中年组总耐药率、耐多药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作者认为该市耐多药结核病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应提高初治患者治愈率,积极推广应用快速诊断新技术。
陈海霞等 [11]对2007—2008年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的4116株结核分枝杆菌15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15-VNTR)基因分型。汉高指数分析每个位点的分辨率。完成了涵盖率为96.36%(3966/4116)MTB完整15-VNTR图谱。发现QUB11b、MIRU26等7个高分辨率位点;QUB26、MIRUl6、Mtub21、QUB11b在部分地区遗传稳定性差。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黑龙江省的最优组合为10-VNTR,其他各省的最佳组合为8-VNTR。作者认为VNTR数据库的建立将推动全国范围结核分枝杆菌传染源的追踪;各省优化VNTR组合的推出有助于当地结核病疫情的监测和群体遗传学的研究。
黄新春等 [12]收集广东省2015年5个耐药监测点225例MTB临床分离株,采用差异区域105缺失基因法和15个位点MTB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IRU-15)进行基因分型研究。在225株MTB中,北京家族菌株158(70.2%),不同MIRU-15位点分辨率指数存在差异,聚类分析广东省5个耐药监测点菌株可分为二大群,其中Ⅰ群菌株成簇率高于Ⅱ群( c 2=9.33l, P=0.020)。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Qub11b位点与利福平( OR=0.653, P=0.013)、异烟肼( OR=0.647, P=0.012)耐药相关,ETR F位点与异烟肼( OR=0.484, P=0.039)、链霉素( OR=0.511, P=0.040)、乙胺丁醇( OR=0.337, P=0.023)、氧氟沙星( OR=0.258, P=0.003)耐药相关,Mtub21位点与卷曲霉素( OR=0.466, P=0.040)耐药相关,QUB26位点与丙硫异烟胺( OR=0.555, P=0.047)耐药相关。结核病的复发与患者自身情况及菌株特点无关。作者认为广东省 MTB基因具有多态性,各地区菌株的分布较稳定。QuB11b、ETR F、Mtub21和QUB26位点可能与预测菌株耐药的标志物相关。
李超等 [13]从菌株库中选取145株临床分离株,采用比例法测定菌株对环丝氨酸耐药表型、微孔板刃天青显色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PCR扩增、DNA直接测序法测定目的基因全长,与标准菌株H37Rv比对。145株临床分离株中,环丝氨酸耐药菌株为24株,敏感株为121株。24株耐药菌株中,3株(12.5%)发生cycA非同义突变,涉及的密码子为188位、318位和508位,1株(4.2%)发生alrA非同义突变,涉及密码子为261位。敏感菌株的目的基因中仅检出同义突变。药敏试验证实,突变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北京基因型为88株,环丝氨酸耐药率为20.5%(18/88),非北京基因型为57株,环丝氨酸耐药率为10.5%(6/57),两者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 2=2.47, P>0.05)。研究表明alrA和cycA单核苷酸非同义基因突变可能是环丝氨酸耐药的机制之一。尚不能确定北京基因型或非北京基因型菌株与环丝氨酸耐药有相关性。
毛宁等 [14]选取2009—2010年辽宁省收集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采用比例法测定其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发现49株敏感株中,北京基因型为43株,119株耐药菌中单耐药株47株、多耐药株29株、耐多药株39株、广泛耐药株4株;敏感与各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中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作者认为辽宁省结核分枝杆菌以北京基因型家族为主要流行的菌株,且与耐药性无关。
申秀丽等 [15]对青海地区分离的236株结核分枝杆菌用改良罗氏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比例法进行耐药性检测。总耐药率为55.93%;四种一线药物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异烟肼为43.22%,链霉素为38.14%,利福平为37.29%,乙胺丁醇为28.81%;单耐药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所占比例分别是12.71%、30.93%和1.27%。青海地区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状况与地区和年龄有关,与性别和民族无关。作者认为青海地区耐药结核病比率高于全国水平,要加强该地区结核病的预防控制,对结核病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
袁薇等 [16]在贵州肺结核报告发病率高的4个县级结核病门诊收集临床分离结核菌株的相关信息,应用RD105缺失基因和MIRU-VNTR基因分型技术分析结核分枝杆菌DNA多态性。结果显示273株结核菌株中49.1%的菌株属于北京基因型,273株结核菌株共被分为262种不同的基因型,其中独特型251株,占91.9%,其余22株(8.1%)菌株属于11个不同的基因型,菌株成簇率为8.1%。作者认为15位点组合能准确反映贵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贵州省4个县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呈现较高的多态性,其中8.1%的患者是由于近期本地区传播造成。
杨建东等 [17]对19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和254例全敏结核病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提取其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测序并与标准株H37Rv进行比对。结果均未检测到耐异烟肼基因 inhA突变;耐多药组突变率最高的为耐异烟肼 katG基因,突变位点为315;耐利福平的突变基因是 rpoB,耐药位点为526和531;耐乙胺丁醇的突变基因是 embB,耐药位点为206;耐链霉素的突变基因是 rpsLrrs,耐药位点分别为43和1401。结果对今后乌鲁木齐市耐多药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段琼红等 [18]选取15个结核分枝杆菌重复序列对武汉市98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分型。MIRU位点组合的多态性差异遗传值为0.9604、HGDI为0.9708,多态性和分辨指数最高的位点为Mtub 21及MIRU 26。共产生7个基因簇和65个独立基因型,成簇率为33.67%,近期感染率最小估计为26.53%。作者认为15位点MIRU-VNTR分型法适合于武汉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分型。尽管武汉市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流行多半归因于内源性复燃,但仍有较高比例的近期传播。
李雨晴等 [19]选取甘肃、西藏、新疆、内蒙古2005—2011年从结核病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培养的757株结核分枝杆菌,采用比例法检测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对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和乙胺丁醇的耐药率分别为28.14%、26.68%、26.02%和7.53%,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40.55%和18.63%。西藏、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的总耐药率和MDR率分别为64.42%和42.94%、40/48%和23.81%、41.61%和3.36%、27.90%和11.29%。各省份间菌株对异烟肼、利福平和链霉素3种药物的耐药率以及耐多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结核病耐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病例类型。复治病例发生耐药的危险性是新发病例的2.582倍。结论表示中国西北地区耐多药情况较为严重,特别是西藏和新疆。加强对结核病耐药性监测,规范化和针对性的全程治疗,防止疾病复发,是预防和控制耐药结核病的关键。
李香社等 [20]综合国内外文献,对我国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带来的挑战、耐药分类、耐药机制和耐药性检测进行了归纳和整理,重点分析了我国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作者认为我国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别是复治耐药不容乐观,不规范抗结核治疗及治疗失败是导致复治耐药率高的重要原因,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也需重视。应该在早期诊断、有效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治疗的督导和随访,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同时强化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结核药物。
四、TB/HIV双重感染疫情分析
梁大斌等 [21]对2014—2016年广西所有市、县(区)的双重感染防治年度报表数据按不同年份、结核病分类、地区分析双向筛查及患者治疗情况。2014—2016年登记的结核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为85.16%,检出率为0.72%;双重感染比例为1.57%,非重点地区的HIV检测率及双重感染比例逐年上升。新登记HIV感染者/AIDS患者胸部影像学检查或痰涂片查TB的检查率为74.68%,重点地区检查率逐年升高;TB检出率为6.46%。双重感染患者同时抗结核并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率为48.30%,呈逐年升高趋势;抗结核成功治疗率为81.21%。作者认为广西的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监测和防治工作逐步提高,仍需完善结核病和艾滋病综合服务机制,以提高患者诊治的可及性、治疗率及治疗效果。
黄莉等 [22]利用TB/HIV双重感染防治监控评价体系,分析云南省2010—2013年登记结核病患者HIV抗体检测结果,比较HIV阳性和阴性TB患者的特征及抗结核治疗效果。采用单因素 c 2检验,筛选有影响变量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登记报告HIV检测阳性TB患者1526例,HIV阴性TB患者51838例。HIV阳性TB患者痰涂片阴性比例较高,复治比例较高、治疗成功率较低、非结核死亡率较高;诊断肺结核时CD4<200个/μl和治疗分类为复治是影响HIV阳性患者抗结核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表明及早发现HIV阳性TB患者,结合其CD4水平及时提供抗结核治疗,加强患者随访管理。
崔哲哲等 [23]在西宁市、贵港市和来宾市艾滋病疫情较高的地区建立结核病监测点,对就诊和随访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开展结核病症状筛查、影像学检查和痰标本检测。2013—2015年共纳入1024例HIV/AIDS,确诊活动性结核72例症状筛查和影像学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34.28%和17.58%。诊断结核病的概率随着可疑症状出现项目的增多呈现升高趋势。18.75%的诊断病例影像学检查结果阴性。结核病可疑症状筛查的灵敏度为69.44%,特异度为83.61%,Kappa值为0.348;影像学检查的灵敏度为65.27%,特异度为93.72%,Kappa值为0.537。联合筛查并联试验灵敏度提高至88.89%;两项筛查均阳性的似然比远大于其中一项阳性或均阴性者。作者认为HIV/AIDS合并结核病时,由于免疫反应的低下,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的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不易判断。单项常规筛查方法对病例的确认和排除精度有限。因此,在对HIV/AIDS进行结核病筛查时,需采用多种临床诊断路径和实验室方法进行反复验证核实。
五、学生结核病疫情分析
林定文等 [24]报道2014—2016年广西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NNDRS)共报告学生肺结核4909例,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7.90/10万(1563/8 731 588)、16.45/10万(1502/9 131 701)和17.45/10万(1844/10 566 235)。Flexible空间扫描统计量分析侦测到2014—2016年有学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报告的高发聚集区5个,与5起聚集性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区吻合。Flexible空间扫描统计量可以灵活、精确地侦测到肺结核高发聚集区,可以用于疫情苗头的甄别和早期预警。
李向群 [25]等将2011年4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市发生的8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密切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胸部X线摄片筛查。结果表明2353名密切接触者中确诊患者63例,其中21例为随访中发现结核。研究提示:密切接触者筛查是学校结核病患者发现的重要方式,结核病密切接触者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与普通人群相比具有更高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应加强学校师生对结核病防控的宣传教育的认知和重视,减少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苏惠平 [26]等对江门市2011—2015年学生结核病登记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全市共报告登记学生肺结核患者520例,主要发现方式为转诊(占42.88%)和因症就诊(占31.15%),其次为追踪(占19.23%)、健康检查(占5.58%)。结果提示:通过非结防机构转诊疑似或确诊肺结核患者和因症就诊室发现学生结核病患者的主要途径,而主动的健康检查等发现方式还有待加强。非结防机构在进行传染病报告时还存在学生结核病疫情的漏报、迟报或职业填写不明、患者来源填报有误等情况,应保持与教育部门、学校、非结防结构的密切联系,细化每一项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新生入学前的健康教育和体检工作,落实好每天常规的晨检、因病缺勤登记与追踪等措施。
方雪晖等 [27]收集2008—2016年安徽省年“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有关学生结核病发病资料及《安徽省统计年鉴》中有关学生资料,结果表明2008—2015年学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共10 703例,平均发病率为13.58/10万,其中涂阳患者平均发病率为4.89/10万,涂阳患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2016年学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共11 880例,患者以涂阴肺结核为主,涂阳患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涂阴肺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学生患者平均就诊延迟率和确诊延迟率分别为53.71%及13.59%。患者发现方式以转诊为主,健康体检发现方式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结果提示2008—2016年安徽省学生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病率逐年下降,健康体检等发现方式逐年增加,下一步将根据重点人群及高发时间,加强学生结核防控工作,继续关注健康体检在学生肺结核发现中的作用。
孟炜丽等 [28]回顾性分析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6年发生的4起学校结核病疫情的接触者筛查资料,结果表明5起疫情共划定接触者1142例,PPD强阳性反应295例,发现续发病例37例,PPD阳性率25.8%,患病率为3.2%。其中Ⅰ级接触者417例,PPD强阳性反应138例,发现续发病例25例,PPD阳性率33.1%,患病率为6.0%。Ⅱ级接触者725例,PPD强阳性反应157例,发现续发病例12例,PPD阳性率21.7%,患病率为1.7%。Ⅰ级接触者的PPD强阳性率和总患病率均高于Ⅱ级接触者。提示学校聚集性疫情的接触者感染结核菌和患结核病的风险较高,在学校聚集性疫情的处置过程中要加强Ⅰ级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筛查,对Ⅱ级接触者的结核病筛查也不容忽视。
丁松宁等 [29]对南京市 2005—2015年的学校肺结核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全市共登记报告2833例学校肺结核患者,其中学生病例2511例,教师病例322例,学校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各年份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始终低于教师发病率。2月份学校肺结核发病人数最少,4月份发病人数最多,总的来说春季学校肺结核发病人数较多。提示南京市近年来学校肺结核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学校结核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仍需加强全市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黄家运等 [30]对2011—2015年南宁市部分高校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进行分析。2011—2015年,南宁市高校学生累计报告结核病56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37.57/10万。各年份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3.05/10万、38.04/10万、34.65/10万、35.52/10万、37.47/10万,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3);学生结核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2011—2015年南宁市高校学生结核病报告病例中,男性报告发病率为34.53/10万(337/975 891),女性报告发病率为43.20/10万(227/525 479)。女性报告发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9)。20~22岁年龄组学生标化报告发病率为69.94/10万,为各年龄组中最高;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71);在校生人数在2万以上的学校总报告发病率为44.15/10万,在校生人数在2万以下的学校总报告发病率为34.00/10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果提示2011—2015年南宁市高校学生肺结核发病率无明显波动,女学生报告发病率较男学生报告发病率高,且以≥20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为最高,在校生在2万以上的学校报告发病率较高,应在高校结核防治日常工作中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注。
李静等 [31]用分子流行病学和传统流行病学相结合的方法对2014年8~9月发生在上海市闵行区某高级中学的结核病聚集性疫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密切接触者中筛查出该校学生中疑似肺结核患者12例,最终确诊肺结核患者11例,其中分枝杆菌培养阳性5例,一线抗结核药物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均敏感;GeneXpert MTB/RIF检测4例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阳性,对利福平敏感。将本次结核病疫情首例患者菌株,以及密切接触者筛查分离培养得到的5株菌株和1株该校2012年11月确诊肺结核患者保存菌株(共7株菌株)进行“9+3”的12个位点MIRU-VNTR基因型分型。结果显示,7例患者9个位点拷贝数均相同;3个高变位点中除1例患者在VNTR3820位点相差1个拷贝数外,其他位点拷贝数均相同。此次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中有12例患者确诊为肺结核,其中6例患者的菌株与2012年发病患者的菌株具有同源性。因此,发现学校结核病患者应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将分子诊断技术应用到结核病筛查工作中,以尽早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柳巍等 [32]对2016年10月西安市某高校一起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疫情共发现肺结核病例17例,发病率为2.91%,确诊病例中有82.35%的病例是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发现,且无任何临床症状,首发病例所在班发病10例,发病率为28.57%,病例数占全部确诊病例的58.82%,结核菌素强阳性率为77.14%,该班学生发病风险是其他班学生的31.43倍。首发病例所在宿舍发病5例,发病率为83.33%。首发病例所在班级和宿舍呈明显聚集性。提示学校在出现首发病例后未对密切接触者及时开展结核菌素试验是造成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疫情处置中要强化结核菌素筛查的重要性。
方益荣等 [33]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绍兴市2011—2015年9所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学校作为病例组,37所发生单个病例但未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学校作为对照组,分析造成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病例组首例病例发病至首次报告时间为(80.89±76.82)天,对照组为(28.29±24.32)天;病例组首例病例发病至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时间为(81.11±76.69)天,对照组为(27.81±24.28)天;病例组首例病例发病至开展调查时间为(82.00±76.88)天,对照组(30.37±24.88)天。两组学校在落实晨检制度、缺课登记制度、原因追查制度、学生复课制度、传染病应急预案、传染病报告制度等方面报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在入学体检、筛查、校医、职校医、校医传染病防治培训等方面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学校在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各种宣传方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诊断和报告延误是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暴发的重要因素,应加强病人的早发现和早报告工作,防止疫情的扩散。
韦蝶心等 [34]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5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云南省学生肺结核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描述全省学生肺结核疫情趋势,时间、地区、人群三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5年云南省学生肺结核年均发病率为19.1/10万,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年学生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病例均出现少许回升;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呈夏初、秋季2个季节高峰;学生病例占全省病例构成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发病年龄集中于15~20岁;学生病例集中在昭通市、曲靖市和昆明市等地,但怒江州是全省报告学生肺结核发病率最高的地区。结果提示全省学生肺结核疫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疫情特征提示当前的重点工作为加强学生肺结核新发病例和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处置,并在相应学生人群中开展主动筛查;开展怒江州等地学生肺结核高发原因调查及学校结核病防控的现状调查。
庞艳等 [35]应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法,对2013年重庆市39个区县304所中等学校的分管结核病防控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公办和民办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领导责任制、工作计划、疫情报告人、健康教育等防控工作落实较好,但校医配备、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新生入学体检比例均较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学生因结核病缺勤的学校比例分别为48.57%(136/280)、25.00%(6/24),公办学校高于民办学校( P<0.05),主要集中在公办寄宿制高中和公办职业高中,比例分别为51.80%(115/222)、40.38%(21/52);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有学生因患结核病而休、复学的学校比例分别为39.29%(110/280)、8.33%(2/24),公办学校高于民办学校( P<0.05),主要集中在公办寄宿制高中和公办职业高中,比例分别为42.34%(94/222)、30.77%(16/52);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协助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学校比例分别为100.00%(124/124)、23.53%(4/17),公办学校高于民办学校( P<0.01);民办技工学校执行教室、宿舍开窗通风等感染控制措施比例较低,分别为71.43%(5/7)、85.71%(6/7),民办学校尚未积极协助疾控机构开展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感染控制意识薄弱,民办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未建立休、复学制度。提示重庆市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落实不够,特别是民办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较为薄弱,应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严防学校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庞学文等 [36]对天津市教委管辖的高等院校开展结核病防控工作现况进行问卷调查,共有152所院校均建立了结核病防控工作领导责任制,93.42%的院校配备有卫生保健机构(含卫生室、保健室、校医院等)和卫生保健人员,在校生人数与专职卫生保健人员配备比为1430∶1。专职卫生保健人员中专科学历占50.36%,有医学背景及执业医师资格的卫生人员比例分别为79.32%和57.66%。各院校日常结核病防控措施落实整体较好,但仍有近20%的院校不能开展学生因病缺勤追踪;12.5%的院校不能落实新生入学体检,27.63%的院校不能落实在校生体检,且各类院校之间开展体检比例(新生入学、在校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等院校在校生体检工作开展比例最低(25%)。有超过10%的院校在出现结核病例后不能及时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各类院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落实因结核病休、复学管理制度的院校比例为77.97%,且各类院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高中学校明显偏低,仅为55.56%。提示天津市中、高等院校的结核病防控工作整体开展情况较好,但仍应继续加强卫生保健人员队伍建设和加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以确保学校结核病疫情的平稳。
六、感染控制
刘志杰等 [37]对2016年赤峰地区12家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结核病感染控制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结核病感染预防控制监控和评价表》对12家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实验室进行现场观察、计量、访谈、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结核病感染控制相关数据。12家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中,2家制定了感染控制规章制度;门诊和实验室布局均合理的有3家;4家设立了独立的候诊区;12家定点医疗机构均未定期开展结核感染控制监控与评估培训,均未对就诊者进行关于咳嗽礼仪教育和向咳嗽患者提供外科口罩;诊室和实验室均使用紫外线设备,但照射强度≥70uW/cm 2的单位有8家;门诊和实验室通风量≥12ACH(ACH指每小时换气次数)的分别有5家和7家;仅有1家定点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接诊过程中佩戴防护口罩。12家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从管理者到医务人员均未对感染控制工作引起足够重视,亟待制定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综合控制措施。
张炜敏等 [38]在我省东中西部共选择了12个省的241家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感染控制调查,结果表明制定了感控规章制度和建立了结核病转诊机制的机构分别占80.1%和89.6%,但仅有24.5%的机构落实了感控经费,仅33.2%的机构对其工作场布局设计进行过感控评价。安排有咳嗽症状的排队候诊者到单独的候诊区候诊的机构仅占48.1%,仅29.9%(72/241)的机构采取相关措施缩短肺结核患者在机构内的停留时间。在212家设有结核门诊和99家设有结核病房的机构中,结核门诊和病房设有机械通风装置的机构数分别占43.9%和40.4%。收集痰标本和结核门诊的医务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的比率分别为66.4%和66.5%。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结核感染控制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相关控制措施落实力度不够,需加强结核感染控制监控与评价、分区候诊就诊、通风消毒、医务人员医用防护口罩佩戴等工作。
陈彬等 [39]采用问卷方式对2015年1~6月浙江省9所市级与22所县级定点医院的494例从事结核诊治的医务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职业防护实践及相关影响因素数据,了解浙江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医务人员防护实践行为及其影响因素。44.9%的被调查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佩戴医用防护口罩,44.7%的医务人员反映接诊患者至少佩戴外科口罩;53.6%的医务人员每天保持开窗通风,仍有12.3%的医务人员每天基本不开窗通风;约20.0%的被调查医务人员表示未参加年度感染控制培训;影响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因素主要为受教育水平、结核防治工作年限、所在医院级别、所在地区疫情情况、工作岗位与工作区域等;影响开窗通风行为的因素主要为所在地区疫情情况、工作岗位与工作区域。结果表明,浙江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医务人员防护实践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引导与支持;加强对结核防治年限高、受教育程度低的放射医师及行政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行为的培训与干预。
2017年中国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仍集中于不同人群结核发病率、死亡率、耐药率、TBHIV双重感染率等的变化趋势的研究,尤其是针对农村人口、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的发病率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识别防控工作重点,为防控策略提供证据。

(张慧 夏愔愔 李涛 王倪 陈卉)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tuberculosis report 2017.WHO/HTM/TB/2017.13.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http://www.nhfpc.gov.cn/jkj/s3578/201702/38ca5990f8a54ddf9ca6308fec406157.shtm l 2017-02-23.
3.马建军,徐长喜,袁燕莉,等.2015年吉林省肺结核流行特征及患者发现情况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1):1360-1363.
4.梁大斌,黄敏莹,林定文,等.2005-2015年广西肺结核患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7,34(5):772-775.
5.张玉,叶建君,黄飞,等.2011-2016年湖北省肺结核发病的时空聚集性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17,39(9):1001-1009.
6.徐丽娟,郎胜利,高洪波.2014-2015年内蒙古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登记情况分析.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2):130-131.
7.李雪,姜世闻,高永鑫,等.北京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确诊后未在首诊机构登记和治疗管理的原因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17,39(1):86-90.
8.郭婉如,由娜,林晖.广州市番禺区2011-2015年流动人口肺结核流行特征.中国热带医学,2017,17(3):283-288.
9.钟威,毛宁,曹宏伟,等.辽宁省2006-2015年流动人口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10):1044-1047.
10.马俊锋,陆峰,王小平,等.2009-2014年南通市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流行状况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7,44(2):328-331.
11.陈海霞,蔡超,刘静仪,等.不同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组合对中国流行结核分枝杆菌分辨力的评价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6):794-799.
12.黄新春,郭卉欣,巫株华,等.广东省耐药监测点2015年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病学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40(5):334-338.
13.李超,李桂莲,罗巧,等.结核分枝杆菌对环丝氨酸耐药分子特征的初步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2):240-243.
14.毛宁,孙蕾,梁佳元,等.辽宁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与基因型的关系.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1):42-45.
15.申秀丽,蒋明霞,王兆芬,等.青海省236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现状研究.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4):353-356.
16.袁薇,郑雯琳,何昱颖,等.我国西部贵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1):19-21.
17.杨建东,陈阳贵,马丽,等.乌鲁木齐市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特征分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1):22-25.
18.段琼红,陈聪,王坚杰,等.武汉市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MIRU-VNTR分子特征.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1):26-29.
19.李雨晴,万李,陈杏,等.中国西北四省(区)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一线药物耐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7,33(5):398-402.
20.李香社,祝玉芬.我国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现状及研究进展.临床误诊误治,2017,30(7):114-116.
21.梁大斌,林玫,崔哲哲,等.2014-2016年广西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监测结果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7,44(14):2628-2631.
22.黄莉,许琳,杨蕊,等.云南省2010-2013年HIV阳性结核病患者抗结核疗效影响因素.中国公共卫生,2017,33(3):357-360.
23.崔哲哲,林玫,蓝如束,等.症状筛查与影像学检查在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监测中的应用评价.现代预防医学,2017,44(11):2071-2075.
24.林定文,崔哲哲,潘冬香,等.基于Flexible空间扫描统计量的广西学校结核病流行病学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17,39(11):1212-1217.
25.李向群,陈静,饶立歆,等.上海市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17,39(7):723-727.
26.苏惠平,许光辉,汤志强,等.2011―2015年江门市学生结核病登记情况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17,3:256-258.
27.方雪晖,邹铮,汤莉,等.2008-2016年安徽省学生肺结核变化趋势及特征分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10):1039-1043.
28.孟炜丽,王芳华,王春梅,等.北京市西城区5起学校结核病疫情接触者患病情况.中国学校卫生,2017,38(8):1264-1266.
29.丁松宁,李晨,孙照平,等.南京市2005-2015年的学校肺结核流行特征与时间趋势分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3):315-317.
30.黄家运,黎舒,李小媛.南宁市2011—2015年高校学生结核疫情分析.中国热带医学,2017,21(3):296-298.
31.李静,江渊,唐利红,等.上海市某高级中学学生结核病疫情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17,39(5):506-510.
32.柳巍,曾令城,王艳飞.西安某高校一起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17,38(6):902-904.
33.方益荣,牛文柯,卢巧玲,等.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17,38(4):573-575.
34.韦蝶心,陈伟,常利涛,等.云南省2005-2015年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7):746-748.
35.庞艳,刘英,汪清雅,等.重庆市中等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调查.中国热带医学,2017,21(7):682-690.
36.庞学文,李晓蓉,傅衍勇,等.天津市中高等院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17,38(4):558-561.
37.刘志杰,刘剑学.赤峰市12家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现状调查.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17,27(17):4038-4039.
38.张炜敏,耿梦杰,宋渝丹,等.中国12个省241家医疗卫生机构结核感染控制情况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17,39(4):414-419.
39.陈彬,顾华,王飞,等.浙江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医务人员防护实践及影响因素.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7(1):22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