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辨证论治,名方续新案
中医药临床治疗学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的。“证”即“证候”,是指在疾病状态下,机体对内外致病因素做出的综合反应的概括。“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医学从整体出发来认识病理规律和临床治疗的一种思维,是有别于现代医学诊疗体系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辨证论治是中国古人的一大发明,是对世界医学史的贡献。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辨证论治经过无数先人的积累,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和卓越的疗效。如果治疗仅看病名,不辨阴阳、八纲,不问气血、三焦,其结果可能南辕北辙。比如一位脑梗死的患者,突然尿闭浮肿,下肢尤甚,医院予速尿针利水退肿,结果水肿更重,并腹胀气急。遂邀先生前往诊视,见其舌淡白,脉沉细,此乃阳气衰微,不能气化所致,《内经》谓:“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先生辨证明确之后,投予经方五苓散:桂枝15g,猪苓15g,茯苓15g,白术10g,泽泻10g。患者于服药4小时后排尿,24小时后排尿量达2000mL,遂转危为安。先生言:“现在许多疑难之症,古籍中早有记载,只要辨证明确,抓住要领,敢于下药,用之必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