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源异名
迄今为止大多数医家认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原为一本书,著作名《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中国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撰于东汉末年。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学术理论源于古代医经家,其治法方药源于古经方家,他系统总结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分析、整理、研究大量临床证据后,发现了人体疾病发生、发展、传变及治疗的规律,继而确立了辨证论治的方法学,撰成《伤寒杂病论》发表。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战乱,本书原貌已不复存在,根据历代医家的整理被一分为二,后人取名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成熟,它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虽为仲景所著,但实属中华民族与疾病做斗争的智慧结晶,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和临床价值,在我国中医药临床发展史上享有盛名。《伤寒杂病论》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核心思想的指导下,以不变应万变,其方剂在治疗多发病、常见病、疑难杂症等方面,沿用至今,疗效显著。这些方剂组方严谨,选药精当,变化巧妙,疗效卓著,深为古今中外医家所推崇,后世大量名方都是在此基础上化裁而成,因此《伤寒杂病论》被称为“方书之祖”,张仲景被誉为医圣。中医学辨证论治方法的确立正是以《伤寒杂病论》辨证理论体系为基石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它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是学习中医的必修教材,也是提高临床医生辨治水平的必读经典。
《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该书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开后世立法处方之先河,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它的问世为中医学诊断疾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学,亦为治疗外感疾病及临床各科提供了论治准绳,书中创立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更为后世中医临床学的发展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金匮要略》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不仅为诊疗内伤杂病提供了辨证论治纲领,亦为中医学认识邪自内生的临床各种病证提供了认识方法,更为后世内、外、妇、儿等科的发展与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