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写说明
本著作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多层次证据融合理论确立《伤寒杂病论》方治疗慢性病循证决策研究”(项目批准号:81373891)的基础上,对前期的研究成果提炼而成。研究发现《伤寒论》《金匮要略》各首方剂治疗的优势病证规律显著,每首方剂治疗的病证均有一定的趋向性;这一研究成果不但可以诠释六经、脏腑、经络辨证论治理论的科学内涵,而且可以搭建起中医与西医治疗疾病的桥梁,同时还可以为初入中医临床的工作者提供科学、客观使用《伤寒杂病论》方治疗疾病的参考。
本著作编写过程中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使用蓝本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金匮要略》。
2.研究对象 检索文献时间自1979年至2013年12月31日。临床证据的来源,选择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重庆维普数据库(VIP)、万方医药数字化期刊群(WF)。
3.研究方法 运用循证医学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全面收集《金匮要略》每首方剂文献、分类、整理、规范文献病谱、对文献的内部质量进行评价,并结合中医个体化的治疗特色,最终提炼出每首方剂治疗的优势病证。
4.本书体例《金匮要略》方循证医学研究专著的体例为原文汇要、原文释义、文献概况、文献病谱、证据分级、证据示例、证据荟萃、参考文献。
5.章节设置 本书共分为二十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研究过程、方法及提炼成果。第二章至第二十二章为本书正文主体部分,依照教材按篇分章,方名按原条文中方剂名命名,且按方剂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第二十三章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共有方的研究,共选40首方剂,依然按照方剂在书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撰写。第二十四章属于补充研究,《金匮要略》中出现的来源于其他书目的方剂(即附方),我们只选取了与《伤寒论》共有的方剂进行了补充研究,其他方剂仅以表格的形式附录于后。同时对常用的四逆散一方进行了更新研究。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只有方名而无具体药物组成的方剂一并附录于后,未做研究。
由于课题主持人的水平有限,本研究难免存在各种不足,希望能抛砖引玉,激发同仁们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再创辉煌。
宋俊生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