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校释](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46/27137246/b_27137246.jpg)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妇人积聚第二方一十三首
牡蒙丸
主男子疝瘕,女子血瘕 〔4〕,心腹坚,积聚,乳余疾 〔5〕,小腹坚满贯脐痛,热中,腰背痛,小便不利,大便难,不下食,有伏蛊,胪胀肿,久寒热胃脘 〔1〕有邪气方。
〔4〕血瘕 病证名。妇女因血瘀聚积而生的有形肿块,质坚硬,伴以少腹急痛,阴中若有冷风,或背脊痛,腰痛不可俯仰。《素问•阴阳类论》:“阴阳并绝,浮为血瘕,沉为脓胕。”
〔5〕乳余疾 妇女产后杂病。按“乳”,生产。《广雅•释诂一》:“乳,生也。”又,王本作“产乳余疾”四字。
〔1〕胃脘 原作“胃管”,其义有二:①脏器部位名称。指胃腔。②经穴名称。指中脘(穴)。属任脉。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上四寸。(据《千金要方》卷十一•坚癥积聚:“胃管……穴在巨阙下二寸。”)按“管”,穴道,腧穴。《庄子•人间世》:“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成玄英疏:“管,五脏腧也。”本书经穴名称,诸如胃管、上管、中管、下管之“管”字均从此义。先秦用韵主要根据《说文解字》谐声、中古音切和异文现象来推求。“管”字从竹,官声;“脘”字从肉,完声;二者上古音韵均属元部韵;中古音韵均为古满切,上缓见;故“管”通“脘”,今“胃管”改为“胃脘”。此指胃腔。
牡蒙 苁蓉 乌喙 炮, 去皮 石膏 研 藜芦 各三分 巴豆 六十枚, 去心皮, 熬 干姜 桂心 各二两 半夏 五分, 洗
上九味捣筛为末,别捣巴豆如膏,合诸药令调和,捣至熟。以饮服如小豆二丸,日三。如不相得,入少蜜。
乌头丸
主心腹积聚,膈中气闷胀满,疝瘕,内伤瘀血,产乳众病及诸不足方。
乌头 炮, 去皮 巴豆 去心皮, 熬, 各半两 人参 消石 各一两 大黄 二两 戎盐 一两半 苦参 黄芩 䗪 虫熬 半夏 洗 桂心 各三分
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末,纳蜜青牛胆汁拌和,捣三千杵,丸如梧桐子大。宿不食,酒服五丸。卧须臾当下,黄者心腹积也;青如粥汁者,膈上邪气也;下崩血如腐肉者,内伤也;赤如血者,乳余疾也;如蛊刺者,虫也 〔2〕。下已必渴,渴饮粥,饥食酥糜 〔3〕,三日后当温食,食必肥浓,四十日平复。
〔2〕如蛊刺者,虫也。 王本作“如虫刺者,蛊也。”
〔3〕酥糜 “酥”原作“苏”,今改。按“苏”,同“酥”。物体疏松。《物类相感志•饮食》:“煮芋,以灰煮之则苏。”“糜”,米粥。《释名•释饮食》:“糜,煮米使糜烂也。”
干姜丸〔1〕
〔1〕干姜丸 《千金要方》卷四•月水不通用治“妇人寒热羸瘦,酸消怠惰,胸中支满,肩背脊重痛,腹里坚满积聚,或痛不可忍,引腰小腹痛,四肢烦疼,手足厥逆,寒至肘膝,或烦满,手足虚热,意欲投水中,百节尽痛,心下常苦悬痛,时寒时热,恶心,涎唾喜出,每爱咸酸甜苦之物,身体或如鸡皮,月经不通,大小便苦难,食不生肌。”
治妇人瘕结胁肋下疾。
干姜 一两半 芎
芍药 各二两 前胡 熬 干地黄 熬 桃仁 熬,去皮尖两仁者 茯苓 各一两 人参 当归 各三两 杏仁 熬,去皮尖两仁者 朴消 蜀椒 汗 蛴螬 熬 䗪虫 熬 虻虫 去翅足,熬 水蛭 各一合,熬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3CEC2/15497677104238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Z_181_186_123_211_153.png?sign=1739298799-5i201jk7kFiU2lFqwzHGuS0NdROZJMIP-0-87622ed0354d7634e60b7509a3527439)
上一十六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未食以饮服三丸,可增至十丸。 《千金》用大黄柴胡各二两,无前胡地黄。
生地黄丸
主妇人脐下结坚,大如杯升,月经不通,发热往来,下痢羸瘦,此为气瘕也。若生肉癥 〔2〕不可瘥,未生癥者可疗方。
〔2〕肉癥 病证名。指妇女脐下结块,大如杯升,按之坚硬,月经不通,身体羸瘦之病证。参见《肘后备急方》卷四•治卒心腹癥坚方。
生地黄 三十斤, 捣绞取汁 干漆 一斤, 熬, 捣筛为末
上二味相和,微火煎令可丸,药成,丸如梧桐子大,食后以酒服五丸。《 千金》 云: 服三丸。《 集验》: 至七八丸止。
辽东都尉所上丸
主脐下坚癖, 无所不疗。
恒山 〔3〕 巴豆 去心皮, 熬 大黄 各一分 天雄 二枚大者, 炮 雚芦 〔4〕 一两半, 一方二两 干姜 人参 苦参 丹参 沙参 玄参 细辛 白薇 各三分 龙胆 牡蒙 各一两 芍药 附子 炮, 去皮 狼牙 牛膝 茯苓 各五分
〔3〕恒山 原作
山”,今改。按“
”为“恒”的缺笔避讳字,宋人为避宋真宗赵恒名讳而改。“恒山”,即常山。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3CEC2/15497677104238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Z_181_171_965_188_986.png?sign=1739298799-SnXj9zLpaPaNuzOuZaebhBfJwv15aLjF-0-3fcd0ecaf61bb07ebcc3f2469c7d6a15)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3CEC2/15497677104238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Z_181_310_966_327_985.png?sign=1739298799-4OUWBD3QqW4xUEUcSJ5w8VUwdePC0FRU-0-7929f64b3edb6ea11aba55ed6645a588)
〔4〕雚芦 又名雚菌。性味咸甘平,有小毒,能温中止痛,驱虫,主治癥瘕,恶疮白秃,虫蛇螫毒等。
上二十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宿勿食,酒服五丸,日三。主大羸瘦而黄 〔1〕,月水不调,当十五日 〔2〕服之,下长虫 〔3〕,或下种种病出。二十五日腹中所苦悉愈,肌肤充盛,五十日万病除矣,断绪者皆有子也。
〔1〕大羸瘦而黄 王本“而”作“面”。
〔2〕十五日 王本作“二十五日”四字。
〔3〕长虫 即蛔虫。
五京丸
主妇人腹中积聚,九痛七害,久寒腰中冷引小腹,害食苦下,或热痢,得冷便下方。
干姜 三两 黄芩 一两 吴茱萸 一升 附子 炮, 去皮 狼毒 当归 牡蛎 各二两, 熬
上七味 〔4〕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日服五丸,加至十丸。此出京氏五君,故名五京丸。久患冷,当服之。
〔4〕七味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月水不通五京丸有蜀椒,为八味。
鸡鸣紫丸
主妇人腹中癥瘕积聚。
大黄 二两 前胡 人参 各四两 皂荚 炙, 去皮子 藜芦 巴豆 去皮心, 熬 礜石 〔5〕 炼 乌喙 炮去皮, 各半两 代赭 五分 阿胶 一两半, 炙 桂心 一分 杏仁 去皮尖, 熬 干姜 甘草 各三分
〔5〕礜石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月水不通鸡鸣紫丸作“矾石”。
上一十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鸡鸣时饮服一丸,如梧桐子,日益一丸,至五丸止,仍从一丸起。下白者风也,赤者癥瘕也,青者疝也,黄者心腹病也,如白泔烂腐者水也。
炭皮丸
主妇人忧恚 〔6〕,心下支满 〔7〕,膈气腹热,月经不利,血气上抢心 〔8〕,欲呕不可眠,懈怠不勤。
〔6〕忧恚 忧愁而愤恨。《三国志•魏志•袁术传》注引《献帝春秋》:“(日
)既以失节屈辱,忧恚而死。”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3CEC2/15497677104238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Z_182_68_938_89_958.png?sign=1739298799-O0BGVCaEkxwc9oSMSDYhgwZNtxyCp3Hz-0-c803fbfa8b32548cf0c1dcf7e033176f)
〔7〕支满 支撑胀满。《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
〔8〕抢(qiǎnɡ 枪)心 冲撞心下。按“抢”,顶触,冲撞。《广韵•阳韵》:“抢,突也。”《汉书•扬雄传上》:“徒角抢题注。”颜师古注:“抢,犹刺也……言众兽迫急,以角抢地,以额注地。”
炭皮 〔1〕 芎
各一分 桂心 干姜 干漆 熬 白术 各一分半 蜀椒 汗 黄芩 芍药 土瓜根 大黄 炙令烟出 虻虫 各半 两, 去翅足, 熬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3CEC2/15497677104238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Z_183_181_88_201_112.png?sign=1739298799-JoNj3bYAUJHlTUIr0bG0sBt20R9m3Gpl-0-abffaa4f63fdfb3db6d04b14c727ee34)
〔1〕炭皮 又名占斯、木占斯。性味苦温,无毒,主治邪气湿痹,寒热疽疮,坚积血癥,月闭无子,小儿躄不能行,诸恶痈痈肿等。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饮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增之。
七气丸
主妇人劳气、食气、胸满气,吐逆大下气,其病短气,胸胁满,气结痛,小便赤黄,头重方。
葶苈子 熬 半夏 各一两, 洗 大黄 玄参 人参 苦参 麦门冬 去心 黄芩 干姜 芎
远志 去心, 各一两半 消石 一两 瞿麦 一两半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3CEC2/15497677104238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Z_183_299_348_319_372.png?sign=1739298799-EaPEjGyeF80LFifYyol894xJGVcyfxcR-0-7e12e01484f8af7417de75f4b4ca7005)
上一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以酒服六丸,日一服。亦理呕逆,破积聚。
半夏汤
主妇人胸满,心下坚,咽中贴贴,如有炙脔 〔2〕,咽之不下,吐之不出方。
半夏 一升, 洗 生姜 五两 茯苓 厚朴 各四两
上四味 〔3〕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千金》 有苏叶二两。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3CEC2/15497677104238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Z_183_161_579_184_601.png?sign=1739298799-QDcQlMay4lfptOWZtK50t6iXOe22u5Ra-0-d455d9c98090ea25a7a3136a4c38cd9b)
〔2〕如有炙脔 “脔”原作“腐”,据《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杂治改。按“脔”,肉块。《淮南子•说林》:“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炙肉脔”,即烤肉块。此喻咽部似有一块烤肉堵塞的异样感觉。
〔3〕四味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杂治半夏汤有苏叶,为五味。
厚朴汤
主妇人下焦劳冷,膀胱肾气损弱,白汁 〔4〕与小便俱出。厚朴如手大长四寸,去皮炙,削,以酒五升煮两沸,去滓,取桂心一尺绢筛,纳汁中调和,宿勿食,晓顿服之。
〔4〕白汁 “白”原作“曰”,据王本改。
温经汤
主妇人小腹痛方。
茯苓 六两 芍药 土瓜根 各三两 薏苡仁 半升
上四味
咀,以酒三升渍一宿,晓加三升水煎取二升,分再服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3CEC2/15497677104238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Z_183_128_807_153_829.png?sign=1739298799-L4TK1c31BnH1A5rD5FxjymsHRwKUiLZL-0-839f10b72b6b2f7c20a3a5bdedd8ab7b)
大补内〔1〕黄芪汤
〔1〕内 王本作“益”。
主妇人七伤,骨髓疼,小腹急满,面目黄黑,不能食饮,并诸虚不足,少气心悸不安方。
黄芪 半夏 各三两, 洗 大枣 三十枚 当归 干地黄 桂心 人参 茯苓 远志 去心 芍药 泽泻 五味子 麦门冬 去心 白术 甘草 各二两, 炙 干姜 四两
上一十六味
咀,以水一斗半煮取二升,一服五合,日三 〔2〕。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3CEC2/15497677104238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Z_184_172_294_195_315.png?sign=1739298799-8A4eF56ebIEbKu6vmofvRUjQbd7JNCc3-0-e77b7cfcd14db6e7370d088899ee21b9)
〔2〕日三 王本“三”下有“夜一”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