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粮食与主要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态势

作为13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突破6亿吨、实现“十一连增”,但粮食与主要食用农产品安全保障仍然面临着诸多突出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在2015年2月10日刊发财新网上的《中国粮食安全的真问题》的文章中提供了一组数据,2014年,中国进口谷物(国际统计下的粮食口径)1951万吨,同比增长33.8%,创历史新高。进口大豆7140万吨,同比增长12.7%。包含大豆在内的中国统计口径的粮食,进口突破9000万吨,占国内粮食产量的15%。由于缺乏全面、权威的数据,难以对我国目前粮食与主要食用农产品的数量保障现状作出真实的评价。此章节中的2010—2014年主要农产品进口数据主要来自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公布的《(2010—2014年)1—12月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并依据2015年4月22日《农民日报》上公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就我国粮食与主要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态势作出分析。

(一)稻米:能够实现自给,进口基本保持稳定

2010—2014年间,国内对进口大米需求不断增加,大米进口数量逐年上升,由2010年的38.8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257.9万吨,增长了6.6倍(图1-7)。未来十年,我国稻米总产量将稳定在2亿吨以上,进口虽有增加但幅度不大。具体而言,水稻种植面积会保持稳中略减的趋势,单产持续提高。2020年,稻谷种植面积将减少到4.46亿亩(2975万公顷),单产将提高到461公斤/亩(6912公斤/公顷),总产量将达到20560万吨。2024年,稻谷种植面积将减少到4.43亿亩(2955万公顷),单产将提高到464公斤/亩(6955公斤/公顷),总产量将达到20650万吨。同时预计未来十年,我国稻米总消费量将保持增长。2015—2024年间我国口粮消费保持增长,加工消费略增,种子消费和损耗略减,消费总量增加。预计2024年大米国内消费总量14476万吨。未来十年,我国稻谷和大米价格总体将保持稳中有涨态势。由于中国大米贸易伙伴有限,进口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预计2024年我国大米进口320万吨左右,比2014年增加60多万吨,进口虽有增加但幅度不大。

图1-7 2010—2014年间中国大米进口数量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2010—2014年)1—12月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二)小麦:生产主动调优,产需基本平衡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对面条、面包以及其他烘焙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优质小麦进口数量增加。2010—2014年间,我国小麦进口数量由123.1万吨增加到300.4万吨,年均增长率24.99%(图1-8)。未来十年,我国小麦生产受水土等农业资源环境制约,生产区域将有所调整,种植面积将主动调减,2024年预计为3.52亿亩(2348万公顷),但单产进一步提高,预计2024年将达到367公斤/亩(5506千克/公顷),比2014年增加18公斤/亩(262千克/公顷)。小麦产量继续增长,预计2024年将达到12931万吨,比2014年增长2.5%。与此同时,未来小麦消费将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预计2024年小麦总消费量将增至13195万吨,年均增长0.6%。其中,受人口持续增长带动,小麦口粮消费仍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24年将达到8877万吨,年均递增约0.5%,在小麦总消费中的比重保持在67%左右;随着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小麦饲料用粮消费增幅下降,预计2024年小麦饲料消费量约为1833万吨,占小麦总消费量的比例将接近14%;随着食品工业持续发展,小麦加工消费将持续增加,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1539万吨,年均增长约1.3%,占小麦总消费量的比例约为11.7%;随着播种和栽培技术进步,未来小麦种用消费量略减,预计将从2014年的459万吨略降至2024年的448万吨,年均降幅0.2%;随着烘干和仓储设施的改进,小麦损失率下降,预计2024年约为498万吨,比2014年下降1.4%。未来十年国内小麦价格将保持整体稳定,国际小麦价格将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预计2024年我国小麦进口将达到280万吨左右,与2014年基本持平,未来我国小麦贸易仍将维持净进口格局。

图1-8 2010—2014年间中国小麦进口数量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2010—2014年)1—12月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三)玉米:短期供应充裕,中长期需求明显增加

我国玉米进口数量由2010年的157.3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520.8万吨峰值,但2014年回落至259.9万吨(图1-9)。2013—2014年间,我国玉米深加工业陷入普遍亏损境地。玉米淀粉、玉米酒精等主要下游产品需求不佳,产品库存大,不断降价销售,亏损加剧导致深加工业开工率下滑,因而对进口玉米需求下降。未来十年,玉米种植效益仍将好于大豆、杂粮等竞争性作物,玉米种植面积仍将可能继续增加。但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等矛盾将日益突出,决定了玉米种植面积增长空间越来越小,今后玉米种植面积增幅将明显放缓。预计2015年玉米种植面积稳中略增,若气候正常,产量将略有增长。同时,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深松、秸秆还田等一大批工程项目的实施,以及品种改良、高产创建等增产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玉米单产尚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今后玉米增产将主要来源于单产提高。未来十年我国玉米的单产年均增长1.2%,总产量年均增长1.3%。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加上人口增长,未来十年农村居民对畜水产品消费需求还有较大增长空间,玉米饲用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在经济增长及市场需求推动下,深加工玉米用量将恢复增长,但增速较上个十年明显放缓。食用消费和种用消费基本稳定。预计未来十年,国内玉米总消费量年均增速为3.1%。玉米进口总体呈扩大趋势,国内外价差明显将是进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国内较为宽松的供求格局将对进口形成抑制,加上关税配额管理机制的作用,玉米进口难以突破720万吨的配额数量。

图1-9 2010—2014年间中国玉米进口数量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2010—2014年)1—12月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四)大豆:生产保持稳定,进口增速放缓

中国现在每年进口的大豆是国产大豆的5倍左右,以美国大豆为代表的海外大豆,已在中国市场形成了一定的综合竞争力,且由于进口到中国的关税极低,只有3%左右,因而进口大豆价格比较便宜。大豆是家禽和家畜饲料的重要来源,美国大豆业与中国养殖业深度捆绑,是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得以不断扩大份额的另一个重要基础。2010—2014年间,我国大豆进口数量由5479.7万吨稳步增加到7139.9万吨,增速平稳,年均增长率为6.84%(图1-10)。受国内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未来十年我国大豆消费仍将增长,2024年预计消费大豆9671万吨,比2015年增长12.7%,年均增长1.2%,明显低于2005—2014年的年均增长率7.1%的水平。大豆压榨消费将稳步增加,预计2024年达到8542万吨,年均增长率1.3%。食用消费将稳步增加,其中大豆直接食用将减少,而传统豆制品以及大豆蛋白、大豆磷脂、大豆异黄酮等新兴大豆产品的市场需求将明显增加,预计2024年食用消费达到968万吨,年均增长率0.7%。受耕地资源约束,国产大豆产量增长有限,但需求仍然刚性增长,未来十年我国大豆进口仍将稳步增长,预计2024年大豆进口8266万吨,比2015年增长14.4%,年均增长率1.3%;大豆出口将保持在30万吨以内,预计2024年出口29万吨,比2015年增长26.1%,年均增长率2.3%。

随着国家“三农”财政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等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未来十年大豆生产将逐步稳定、产量略有增加。预计2024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约为721万公顷,比2015年增长12.5%,年均增长1.2%。大豆单产有望通过培育选用优良品种、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以及田间管理优化等措施得到提高。大豆产量将稳中有增,预计2024年将达到1434万吨,比2015年增长21.7%,年均增长1.9%。

图1-10 2010—2014年间中国大豆进口数量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2010—2014年)1—12月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五)猪肉:消费增速放缓,供需趋于平稳

未来十年我国猪肉产量占肉类产量比重将从2014年的66.4%降至2024年的64.9%,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将成为生猪养殖的主导力量,到2024年其出栏比重将会达到60%以上。

未来十年猪肉消费量和人均占有量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3%和0.8%。2015年猪肉总消费量和人均占有量预计分别较上年增长1.0%和0.4%,分别为5760万吨和41.87公斤/人/年。预计2024年猪肉总消费量和人均占有量将分别达到6510万吨和45.24公斤/人/年。其中,中国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从2015年的20.19公斤增至2024年的22.00公斤,年均增1.0%,低于2012—2014年均4.2%的增速。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分别从2015年的16.32公斤和23.23公斤增至2024年的17.92公斤和24.30公斤,年均增速分别为1.1%和0.5%;未来10年加工猪肉消费量预计年均增速3.3%,从2015年的990万吨增至2024年的1340万吨。

图1-11 2010—2014年间中国猪肉(生鲜冷冻猪肉)进口数量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2010—2014年)1—12月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中国猪肉(生鲜冷冻猪肉)进口数量由2010年的20.0万吨逐步增加到2013年的58.4万吨,2014年国内市场供应充足进口需求有所减弱,猪肉进口量为56.4万吨,比2013年略微下降3.4%(图1-11)。未来十年猪肉仍将保持一定进口量,出口则稳步增加。短期来看,2015年猪肉进口量稳中有增,进口量将在59万吨左右。长期来看,受产能增速放缓影响,2019年以后猪肉进口量将保持在80万吨以上,2024年在100万吨左右,净进口量将由2014年的34万吨提高至2024年70万吨左右。

(六)禽肉:规模化生产发力,市场保持供需平衡

2010—2013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禽肉量与往年相比增加较多,禽肉进口量由2010年的54.2万吨上升到2013年的58.42万吨。2014年,由于国内真空包装凤爪等消费不旺,美国等国际市场鸡腿等禽肉价格上涨,而中国禽肉价格较低,进口缺乏动力,因而从国外进口禽肉量下降,2014年禽肉总进口回落至47.15万吨(图1-12)。未来十年,中国禽肉生产和消费增速都将逐渐放缓,进口平稳,禽肉市场将继续保持供需平衡格局。近年来,受生产成本高企、居民总体消费平淡等因素影响,中国禽肉产业进入调整期。产量连续两年出现下降,预计近期保持基本稳定,远期将恢复增长态势。考虑到近五年全产业快速发展,消费需求增长缓慢,未来生产继续快速扩张的可能性降低。土地、水、饲料资源短缺,生产成本高企也给产业扩张带来约束。未来十年禽肉产量年均增速将下降为1.9%,比过去十年降低1.5个百分点。

图1-12 2010—2014年间中国禽肉进口数量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2010—2014年)1—12月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未来十年禽肉产业生产方式将加快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2013年,我国出栏2000只以上及1万只以上的肉鸡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85.6%和71.9%,超过100万只的大规模养殖快速发展,比例达到12%。未来,肉鸡养殖的规模化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将涌现出更多的肉鸡自养自宰一体化龙头企业。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镇化发展,禽肉消费将继续增加。长远来看,新增城镇化人口和农村居民都是禽肉消费增加的主要潜力。从消费结构看,未来冰鲜禽和加工制品将会成为消费的主流产品。但受制于食物消费需求多元化,禽肉消费增速会受到制约,未来十年我国禽肉消费超过猪肉的可能性不大。总体来看,未来十年禽肉消费稳步增加,2024年人均占有量有望达到14.6公斤,年均增长1.3%,比过去十年的年均增速下降1.6个百分点。

未来十年,中国禽肉贸易将继续平稳发展。到2024年进口规模将保持在60万吨以内,出口有扩大的可能,特别是对中亚地区的出口量会小幅增加。

(七)蔬菜:供需总体宽松,国际贸易继续保持顺差

2010—2014年间,我国蔬菜进口数量由15万吨逐步增加到22.2万吨,年均增长率10.30%,整体增长趋势较为平稳(图1-13)。未来十年,我国蔬菜生产稳定发展,居民消费平稳增加,供需总体较为宽松,市场保持平稳运行,价格继续遵循常年波动规律,进出口贸易将继续保持顺差格局。

未来我国蔬菜生产虽然仍将稳定发展,但增速趋缓。受土地、水等资源要素约束趋紧影响,预计未来十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的空间有限,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增速将趋于放缓。2015—2024年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将趋于稳定或略有增加,预计2015年播种面积将基本保持稳定,2024年将增至32340万亩,年均增速为0.1%;随着蔬菜设施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提高,蔬菜单产水平将继续稳步提升,预计未来十年年均增速为0.5%;蔬菜总产量年均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2015年总产量将保持稳中有增,2024将达到79213万吨,年均增速为0.6%,低于过去十年年均增长速度。同时,预计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蔬菜中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等“三品一标”产品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生产将从注重产量向确保均衡供应和提质增效并重的方向加快转变。

图1-13 2010—2014年间中国蔬菜进口数量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2010—2014年)1—12月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追求健康膳食的科学营养观念加强,以及全国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一定增长水平,预计未来十年我国蔬菜消费将继续保持年均1.1%的增长态势,2024年消费总量将达到51977万吨;人均消费量年均增速约在1%左右,2024年将增至160公斤/人。加工消费、饲用消费未来将保持平缓变化,蔬菜损耗率将在管理模式改变与技术创新中持续下降。未来十年,我国蔬菜进出口量均将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出口规模仍将高于进口规模,出口创汇的贸易形势将继续维持;预计到2024年蔬菜贸易总量将达到1235万吨,年均增长率为2.2%;贸易顺差将进一步扩大,净出口量将达1125万吨,比2014年增加约17.9%。

(八)水果:生产由数量增加转向质量提升

受收入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进口水果的需求稳步增加。2010—2014年间,我国水果进口数量由264.5万吨逐步增加到340万吨,年均增长率6.48%,增长较为稳定(图1-14)。未来十年,我国水果产量预计持续小幅增长,水果生产结构优化,质量得到提升;水果消费量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与过去十年相比,水果供需量增速将放缓,需求将对供给起到更主要的引导作用,新型产销经营方式和现代物流将对水果市场产生深刻影响。

图1-14 2010—2014年间中国水果进口数量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2010—2014年)1—12月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未来十年,我国水果产业发展将由数量扩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大宗水果品种如苹果、柑橘属水果熟期结构和品质结构将继续改善;小宗水果品种生产多样化水平将继续提高,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将较快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农业机械化应用、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标准化和集约化经营是未来十年水果生产提质增效的重要技术途径。未来十年,我国水果产量预计持续小幅增长,2024年水果总产量(包括园林水果和瓜果类产量)预计达2.81亿吨,年均增速1.38%。

未来十年,水果直接消费总量增加,加工消费量上升。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改变、膳食结构改善,对水果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城乡消费差距预计持续缩小,收入水平提高、人口持续增长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将推动水果直接消费总量增加。预计2024年水果直接消费量将达到1.35亿吨。城镇居民水果消费结构优化和品质提高,农村居民水果消费将较多体现为“量”的增加。

伴随消费量小幅增长,水果消费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也将明显改变。一是消费者对水果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的需求愈加多元化。二是果汁、果汁饮料、果酒等水果加工制品的消费需求较快增长,预计2024年水果加工消费量将达到3093万吨。三是欠发达地区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将缩小水果消费的区域间差距。

未来十年,水果进口增长仍具有空间。国内消费者购买力提高、进口水果价格优势、电商发展均对水果进口有促进作用,我国与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关系加强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水果进口。

(九)水产品:生产消费平稳增长,出口数量继续领先

近几年,我国对国外水产品进口需求越来越大。2010—2014年间,我国水产品进口量由382.2万吨稳步增加到428.1万吨,年均增长率达2.88%(图1-15)。未来十年,我国水产品产量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15年产量预计为6643万吨,2020年达到约7300万吨后,受资源环境约束,增速逐渐下降,2024年达到7700万吨左右,2015—2024年间年均增长率约1.8%。主要增产潜力仍来自于水产养殖业,预计2024年水产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接近78%,但随着自然资源承载压力加大以及用工成本上升,水产养殖业规模继续扩大的空间有限。预计未来10年,水产养殖年均增速2.4%左右,2015年水产养殖产量4900万吨,2020年有望达到5600万吨,2024年接近6000万吨。

图1-15 2010—2014年间中国水产品进口数量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2010—2014年)1—12月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未来十年,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继续增加,但增速放缓。2015年包含户外消费在内的人均水产品消费量预计为19.8公斤,2024年将达到23.9公斤,年均增速2.3%。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水产品消费呈现由城市向农村地区扩散的状态,农村居民水产品消费的增长速度将快于城镇居民。2024年城镇居民年人均水产品消费量预计将达到30.1公斤,年均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水产品消费量12.8公斤,年均增长2.4%。

未来十年,水产品出口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受国内渔业生产成本上升、国际市场需求总体偏弱等不利因素影响,增速将有所下降。预计未来十年水产品出口总量年均增幅约2.6%,2024年达到540万吨左右。随着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向多元化、差异化方向发展,食用水产品进口可能逐步增加,但受消费习惯等因素制约,食用水产品进口规模不会增长过快。预计2015—2024年间,我国水产品进口增速预计在2.8%左右,2024年水产品净进口量达26万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