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秘复杂的结构化思维
公司为了改进各部门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于是组织了多次针对部门的意见会议,今天轮到了人事部门。
人力总监让大家发表对人事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会后给出一些解决方案。原本以为意见和建议会很少,结果一个会议下来,收集了很多问题。
有对待遇不满的,转正了也不加薪;有对招聘不满的,招的人能力不达标;有对关键绩效指标不满的,很努力奖金却很少;还有对培训不满的,认为培训完全没有效果,内容也都过时了;还有对岗位不满的,认为岗位设置太混乱,有很多重复的;还有的说升职加薪制度不好,感觉在公司这么努力,却看不到发展前景;还有的说加班制度不好,一定要加班到多少点以后才能打车,打车报销还很麻烦;还有的说出差的费用标准过低;还有外出请假没有考虑特殊情况,年假制度也不合理……
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怎么给出解决方案?怎么来答复?是不是感觉一时很混乱,完全摸不着头脑?如果一个个去解决,费时又费力;如果从整体上解答,又不知道从何下手?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改变一下固化的思维方式,使用结构化思维来解决。结构化思维能够让问题处理起来相对简单且条理清晰。
什么叫结构化思维?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以下这10个数字,你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按顺序记住?
4,7,3,1,5,2,9,0,8,6
再来换一下,把这几个数字改为:
1,2,3,4,5,6,7,8,9,0
这样是不是看一秒钟就能记住了?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第二组数字比第一组数字更有规律,所以比较容易记忆。大脑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喜欢有规律性的东西,面对零散而复杂的东西,则会陷入混乱,不知如何处理。这就是为什么在解决问题、进行决策时,我们常常觉得心乱如麻,无法给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那怎么来使用结构化思维呢?需要三个步骤:归类、梳理、整理。
归类
结构化思维首先要像上面的数字一样,把这些零散的问题,找到一个规律,进行分类。
关于人事部门的这一堆问题,其实完全可以按职能划分为招聘、培训、薪酬绩效、职业发展等。分好类,再把问题进行归类,这样看起来就没有那么乱了。
再进行一下整理,把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合并,把一些不属于人事部门的问题进行转移。
表3-2-1
梳理
接下来就需要针对每个问题按不同的维度来进行划分,如现状、影响度、解决方法。
表3-2-2
这里的解决方法只是简单地建议每个问题如何解决,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看看这些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整理
各个问题之间其实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因为人事部门对业务不熟悉,所以相应的职能划分也就不清晰;职能划分不清晰,岗位设置也就不合理;岗位设置不合理,对应的培训也就无法进行;没有培训,员工会觉得没有什么发展前景。
这样理清楚后,你就会发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哪儿,也就知道怎么解决了。
这就是使用结构化思维的三个步骤,当你遇到一些杂乱的问题时,这样解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