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谎言:测谎师办案手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坦白:那些如实交代的说谎者

在测谎实践中,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些说谎者,他们最终在测谎师面前承认了自己的谎言,并进而作出真实的陈述。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有很多,但应当强调的是,在面对测谎师时,这些说谎者如实陈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并非因为说谎者一时起意,也并非因为测谎师具有某些独特的人格魅力,使说谎者突然决定承认自己的谎言。

按照说谎者的自述,他们之所以决定承认自己的谎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亲自接受测谎的过程中,无一例外地会感受到,自己内心所有的想法和身体上所有的细微变化,已经被测谎仪尽数捕捉和记录。

他们明白,自己的谎言已经无处遁形。

测谎是一门科学,这是让说谎者在测谎师面前,最终选择实话实说的根本原因。

第一个被测人,是一起诈骗案的嫌疑人。与千千万万的诈骗犯罪一样,本案的嫌疑人伪造了一个十分“高大上”的身份,对外宣称,自己有很硬的关系,可以搞到某种普通老百姓搞不到的抢手货。

被害人在与嫌疑人打了几次交道后,对嫌疑人的说辞深信不疑,于是果断地汇款给嫌疑人,请求嫌疑人帮其搞到那种抢手货。

结果,自然就是跟许许多多的诈骗案中发生的一样,被害人在给嫌疑人汇款后,就再也联系不到嫌疑人了。又过了一段时间,被害人在朋友的劝说下,终于明白自己是被人给骗了,于是选择了报案。

嫌疑人到案后却提出,这根本就不是诈骗,而只是简单的民间借贷。由于自己前阵子缺钱急用,于是向被害人借了一笔钱救急,根本没有被害人所说的那些情节,自己更没有伪造过什么“高大上”的身份。

为了明确嫌疑人的辩解是否真实,案件承办人将本案委托到实验室,希望我们能够对嫌疑人进行测谎。

在对嫌疑人针对案件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细致的询问后,我们将测谎仪的传感器连接到嫌疑人身上,开始对其进行正式的测谎。

问:你是叫×××吗?

答:是。

……

问:关于你和××之间的那个事情,愿意如实回答吗?

答:愿意。

……

问:你是个经常说谎的人吗?

答:不是。

……

问:你虚构过自己是×局的领导吗?

答:……是。

……

被测人的回答让我们颇感意外,因为在之前的对话中,被测人始终坚称,自己从来没有虚构过自己是什么大领导。但在正式的测谎过程中,他却出人意料地回答了“是”。

换句话说,被测人直接承认自己虚构了身份,进行了诈骗。

于是在这一部分的测谎结束后,我们又与被测人进行了一次谈话。

测谎师:刚才我问你的问题,你都听明白了吗?

被测人:听明白了。

测谎师:我所提的问题,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被测人:没有。

测谎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被测人:没有问题。

测谎师:既然如此,那么刚才在我问你,有没有虚构过自己是×局的领导时,你回答了“是”,对吗?

被测人:……对。

测谎师:我希望你能对我做一下解释。

被测人:唉……没什么可以解释的……

于是,在测谎进行的过程中,被测人就这么出人意料地直接承认了自己虚构身份和骗取被害人财物的犯罪事实。这让案件承办人惊讶不已。

第二个被测人,是一名证人。当一起聚众斗殴的案件发生时,他刚好在楼上的房间里,透过玻璃目睹了事件的全过程。但当办案人员向他询问案发时的具体情形时,他却一口咬定自己当时没看到事情的经过。

案件承办人把这个案子委托到实验室,希望测谎师能够通过测谎帮助判断:这名证人在当时究竟有没有看到事情的发生经过。如果有,那么他看到的事情经过究竟是什么样的。

在正式测谎开始之前,测谎师对这名被测人详细讲解了测谎仪的基本原理和测谎的基本流程。

之后,测谎师对这名被测人进行了一次数字模拟测试。

如果被测人之前并未接触过测谎,那么为了让被测人熟悉测谎的整个过程,在正式测谎之前,测谎师可以先对被测人进行一次数字模拟测试。

所谓数字模拟测试,其实非常简单。其基本流程如下:

首先,让被测人从4至8这五张纸牌中随便抽取一张,由被测人自己翻看自己所抽到的究竟是哪一张牌。

然后,被测人在心里记住这张牌上的数字,并且不需要告知测谎师,自己究竟抽到了哪一张牌。

接下来,测谎师会在被测人佩戴好测谎传感器后,向被测人提出一连串的问题:

你抽到的牌是3吗?

你抽到的牌是4吗?

你抽到的牌是5吗?

你抽到的牌是6吗?

你抽到的牌是7吗?

你抽到的牌是8吗?

测谎师会告知被测人,在被测人回答这几个问题时,被测人需要全部回答“不是”。

举个例子,假设被测人实际抽到的纸牌是6,那么当测谎师问“你抽到的牌是4吗”时,被测人回答“不是”。假设被测人实际抽到的纸牌是6,那么即使当测谎师问“你抽到的牌是6吗”时,被测人仍要回答“不是”。

换句话说,测谎师在这里让被测人故意地撒了一个谎。

最后,在数字模拟测试结束后,测谎师会依据测谎仪图谱的分析结果告知被测人,刚才的测谎结果显示被测人所真正抽到的纸牌,究竟是哪一张。

在正式测试开始前,对被测人进行数字模拟测试,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作用一:最直接的作用,是让被测人熟悉测谎究竟是如何进行的。

毕竟,绝大多数的被测人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测谎。

作用二:由于个体之间从生理到心理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通过数字模拟测试,测谎师可以迅速地从测谎仪记录的图谱中,捕捉到该名被测人生理指标反应变化的标准化反应波形和个性化特征,从而为接下来针对案情进行的正式测谎提供参考,做好准备。

毕竟,每个人的生理唤醒水平和生理指标反应波形的形态特征,确实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直接进入针对案件的正式测试,对一些个性化特征较强的生理指标反应和变化,测谎师可能会一时之间有些难以下定论。

作用三:让被测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测谎仪的科学性。

说谎的被测人能够认识到,与在案情上说谎相比,在一个纸牌游戏中说的谎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谎。但就是这个小谎,都无法逃过测谎仪的测查。所以,如果自己在案件中的关键情节上说谎,那自然更加无法逃过测谎师的眼睛。

诚实的被测人则会认识到,测谎仪是一件精度极高的仪器,测谎师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所以只要自己实话实说,就一定会得出诚实的测试结果。

当然,有的人认为,让被测人直观地感受到测谎仪的精确性,应当是模拟测试最为重要的作用。

甚至,有的测谎师会直截了当地向被测人发起挑战:

“你随便抽一张数字牌,信不信我通过测谎,能判断出来你抽到的到底是哪张牌?”

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误解了数字模拟测试的本意。

之所以要进行数字模拟测试,最主要的考虑,应当还是让被测人熟悉测谎是如何进行的,并通过模拟测试了解被测人生理指标的反应特点,从而为之后进行的正式测试提供参考。

至于通过精确的测试结果对被测人产生强大的“心理威慑效果”,虽然也是模拟测试的一项作用,但测谎师不应本末倒置。

但是,在我举的这个例子中,数字模拟测试的“威慑效果”,确实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对这名被测人进行了数字模拟测试后,测谎师与被测人进行了如下对话。

测谎师:根据刚才的测谎,测谎仪判断你所抽中的数字应该是7。对吗?

被测人:是。

测谎师(将电脑屏幕转向被测人):你来看一下,这是你刚才在回答各问题时生理指标的变化。

被测人:好。

测谎师:我想,在屏幕上,你很直观地就能看出,你在数字7上的生理指标的反应,是显著不同于其他数字的。

被测人:是。

测谎师:通过刚才的模拟测试,我认为你也应该熟悉我们今天的测谎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进行的了。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针对那天的事的正式测谎。刚才在咱们两个的谈话中,你告诉过我,你那天没有看到那件事的经过。对吗?

被测人:嗯。

测谎师:好的,一会儿针对这个问题,我要借助测谎仪来跟你核实一下。如果你真的跟我讲的是实话,那在我问你“你说事情发生时你在卧室,是说谎吗”的时候,你只需要回答“不是”就可以了。你听明白了吗?

然而被测人却没有回话。

测谎师于是又重复解释了一遍,被测人却依然没有回话。

被测人在亲自体验了数字模拟测试后,知道自己想要隐瞒的事实必定无法继续隐瞒,于是内心陷入了激烈的冲突中。

最后,这名关键证人向测谎师如实交代了一切。

案发当天,他目睹了事情发生的整个经过,但由于自己与嫌疑人之间的特殊关系,他于是选择了向办案人员声称自己并未看到事情的经过。

第三个被测人,是公司的一名会计。办案人员在查办案件的过程中,依据获取的证据,怀疑她在知情的情况下,参与实施了某起犯罪。

由于被测人始终坚称自己并不知情,于是案件承办人委托我们对其进行测谎,以帮助判断其辩解的真实性。

在对被测人的测谎全部结束后,测谎结果清晰显示被测人的陈述为假话,即她确实是在主观明知的情况下,参与实施了犯罪行为。

正式的测谎结束后,我与被测人进行了如下对话。

测谎师:今天的测谎就先到这里。这是我刚才对你进行发问的所有问题,旁边备注的是你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下面请你认真核对一下记录与你刚才说的是否一致,如果一致,请你签字。如果有不一致的地方,也请你给我指出来。

被测人:(沉默)。

测谎师:怎么了?你是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被测人:……今天的测谎我肯定是通过不了了(即认为测谎给出的结论一定为“说谎”)。

测谎师:为什么会认为自己通不过今天的测谎?

被测人:我也不知道。

测谎师:如果你说的是实话,今天肯定能通过测谎。但如果你撒谎了,那你才会通不过今天的测谎。明白吗?

被测人:嗯,明白。

测谎师:所以你觉得你能通过今天的测谎吗?

被测人:……通不过。

测谎师:为什么?是因为你对我说假话了吗?

被测人:我……

第四个被测人,是我的一位老师所办理的一起案件中的被测人。按照案卷材料的记录,这位被测人是1972年生人。

测谎师在设计题目的过程中,加入了这样一道题目:

“你是1972年生人吗?”

这道题目,实际上是作为一道中性问题,帮助被测人的生理指标逐渐进入测试状态。

但是在测试的过程中,测谎师却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被测人每次在回答“你是1972年生人吗”时,都会出现生理指标的异常反应。

测谎师以为是自己弄错了被测人的出生年份,于是重新翻看案卷材料,但发现被测人的出生年份确实是1972年。

于是测谎师告知被测人:虽然,这道题目与今天所讨论的这件事情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在刚才的测谎过程中,测谎师确实发现,每次测谎师问到被测人年龄的时候,被测人的生理指标反应总是会出现明显的异常。

被测人这才说道,自己户口上的年龄和实际年龄不一样,所以每次问到有关他是不是1972年生人时,他总是会出现异常的生理指标反应,因为他事实上并不是1972年生人。

这个问题的设置本身,并不是为了直接检测谎言,但却意外地让被测人直观地体验到测谎仪的极高灵敏度。

最终,这次测谎的被测人在测谎结束后,主动如实陈述了自己的行为。

事实上,在测谎过程中,说谎者如实交代自己行为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里所介绍的仅仅是几个例子。

但正如我在前文中所提到的,我们应当认识到,说谎者之所以会在测谎师面前如实交代自己的行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测谎是一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