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起来就能奏效?——价格联盟
价格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以合同、协议或其他方式,共同商定商品或服务价格,以限制市场竞争,牟取超额利润所实施的垄断联合。价格联盟的明显特征是: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者自愿采取的联合行动;是处于同一经营层次或环节上的竞争者之间的联合行动;联合行动是通过合同、协议或其他方式进行的;协议的内容是固定价格或限定价格;其共同目的是通过限制竞争以获取高额利润。
价格联盟一词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早在前些年,国内9大彩电企业结盟深圳,以同行议价形式共同提高彩电零售价格,并迫使彩管供应商降价。以钢铁、彩电为发端,其后又有空调联盟、民航机票价格联盟、电脑价格联盟,近一些的还有券商们的佣金价格联盟等等,一时间甚嚣尘上。然而,这些价格联盟都无一例外地摆脱不了短命而亡的宿命。
由于行业协会制定的是行业自律价格,其实没有强制效力,行业协会也不可能对“违反”自律价格的商家进行处罚,因此这个自律价格其实只是一个空架子,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在利益面前,这种基于行业压力及商家道德的“盟誓”究竟有着多少约束力可想而知。
价格联盟被称为“卡特尔”,任何价格卡特尔一经形成必然走向它的反面。联盟一经形成,价格便富有极大的弹性,只要其中的某一个成员降低价格,必将从中获利。为追逐利益,联盟成员之间的价格争斗不可避免,这就必然导致卡特尔机制的瓦解。
即使价格联盟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收效,缓解了联盟企业的燃眉之急,但其潜在和长期的危害却不可忽视。首先,制约了企业竞争,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离开了竞争,市场就成为死水一潭。由于不同企业经营成本不同,却执行相同的价格,形成大家平均瓜分市场份额的局面,无形中保护了落后,鼓励不思进取,严重挫伤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其次,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并且不利于培养消费者成熟的消费理念。俗话说,没有成熟的消费者就不会有成熟的市场,因此,最终结果还是累及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
国内企业各种各样的“联盟”声不绝于耳,并且屡战屡败,而后又屡败屡战,很多企业乐此不疲。企业搞联盟是想在市场的海洋中寻求一个救生圈,而总是无终而果。每次联盟均告失败的事实说明:这种被不少企业看作制胜“法宝”的价格联盟是靠不住的。
其实,企业之间的竞争还可进行一些非价格的竞争,如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技术含量上下工夫,向品牌、技术竞争过渡;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劣势企业主动从行业中退出;再就是从国际市场上寻找出路。因此,中国的企业家们应该尽快地从联盟的阴影中走出来,以一种更加成熟的心态去谋求发展。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与其去组织什么价格联盟,不如革新技术,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