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多考个证不可吗
当前最流行的是尽可能多地拥有几个证,毕业证、四六级证就不说了,还有什么口语证、听力证、驾驶证……多种从业证书,很多人想把它们作为拥有好工作的条件之一。现在我们从经济学成本与收益的角度分析一下多考证件的选择问题。
曾经流行IT热,从事IT业就代表着高薪一族,所以大家都一窝蜂地去学计算机,但很多人最后发现自己学得很苦、很累,最要命的是自己刚刚学会某一种基础编程语言,突然发现这种语言已经被淘汰了,新的又出来了。你还没把前面用来学习的包括机会成本在内的总成本收回来,你又需要不断地去追加学习培训的成本,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的就是你的学习培训总成本被无限地增大,由于总成本的增大,你必然希望要通过获得更高的回报来弥补这一投入的成本。众所周知,成本越高,市场竞争力就越弱,这样导致你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进一步减弱,这样你就会越痛苦,这就是非理性“选择”职业的必然结果。
人若对自我没有足够清醒而坚定的认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对自己的“比较优势”的认识,便不能自主,而要经常受到外界的影响。听到别人的一句赞美,便得意洋洋;别人的一句嘲笑,便勃然大怒,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建立在别人的评价里,完全丧失了自我。这样的人最容易随波逐流、盲目跟风,别人说好的,自己也跟着说好;别人说热门的,自己也就跟着踏进去;别人说流行的,自己也就稀里糊涂地去跟风……
人们之所以会去考这么多证书,原因就是一个,“多张证书,多点机会”,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已经知道了做任何“选择”都是有机会成本的,你去学习并参加了一项证书考试,必然要放弃相当一部分在你自己最擅长的、最喜欢的领域所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等资源。
我们也很容易发现,任何一种学习都是开始的时候收效很大,但学到较高的程度后都会觉得要再获得进步就比较困难了,需要花费比原来更多的时间、精力等资源才能进步一点点。任何一门证书的学习也是一样,尽管它主要消耗的是时间资源,但这种时间资源的投入越来越高,而收效却是越来越少,如果你不是真的日常工作需要如此大量使用这项技能的话,你的这些投入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除非这是你的兴趣爱好,那另当别论。
何为“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要放弃的另一样东西。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利益。机会成本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计算上大学的成本。
由此可知,上大学的成本,并不是我们通常说的学费多少钱,而是上述所有成本的总和。
你要想在某一学科获得进步,就必须更多地投入时间以及与之配套的金钱、精力等资源,这样势必进一步挤占本来具有“比较优势”的另外一门学科的学习资源。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你早先投入某项学习里的成本所形成的比较优势,在逐步缺乏学习资源支持的情况下也在逐步流失,而你原本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一项证书的考核”却吸收了你极大的学习资源。因为如果你是学英语专业的,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相比你在“金融精算师”方面不具有任何“比较优势”,所以你要达到和他们一样的专业水平的话,必须要付出更为高昂的投入总成本,成本越高,越不具有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由于你在你原本具有“比较优势”的英语方面学习投入的减少,导致你与其他英语专业的同学相比,你的英语的“比较优势”也在丧失,最坏的结果就是,两边的比较优势都在下降。
我们保持我们自己的“比较优势”,不能随便地受到周围的浮夸宣传的影响,一会儿去考什么会计资格证书,一会儿去考什么计算机二级,这样只会无谓地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抬高自己包括机会成本在内的总成本,使自己进一步丧失市场竞争力。教育培训的投入要有的放矢,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比较优势”为目的,而不是盲目的,随波逐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