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 城镇化

“城镇化”一词是由我国学者提出的新词汇。1991年,辜胜阻在《非农化城镇化研究》一书中对“城镇化”的概念予以了拓展。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这是中国首次在较高官方文件中使用“城镇化”。

按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城镇化的含义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一是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其表现为城乡人口分布在空间上的转换。越来越多的人口由农村转移到城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从而实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换。

二是经济城镇化。主要指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非农化。其表现为经济规模的扩大,形成一些跨区域的经济实体,同时经济结构上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具备较为发达的制造业、商业和服务业。其中工业化是直接推动因素,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程度的表现。

三是城市建设和生活环境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城镇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扩大、新的城镇景观的不断涌现、城镇生活环境的变化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

四是生活方式城镇化。这是整个城镇化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乡村地区的渗透,农村人民生活水平向城镇的过渡,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1)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移。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镇大规模的迁移和集中,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2)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领域的转移。即表现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减少和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不断增加。(3)非农产业向城镇的集聚。指第二三产业在城镇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主要经济力量,带动社会资源要素向城镇的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