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彭更问曰(1):“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2),不以泰乎?”

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曰:“否!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3),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4)。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

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

曰:“食志。”

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5),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

曰:“否。”

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注释】

(1) 彭更:孟子弟子。

(2) 传(zhuàn)食:转食。

(3) 羡:多余。

(4) 梓、匠:即梓人、匠人,指木工。轮:轮人,制车轮的人。舆:舆人,制车厢的人。

(5) 墁(màn):墙壁上的涂饰。

【译文】

彭更问道:“跟随其后的车有几十辆,跟从其后的人有几百人,在诸侯之间转来转去找饭吃,这不是太过分了吗?”

孟子说:“如果不符合原则,那就一筐饭也不从别人那里接受;如果符合原则,那么,舜接受尧的天下,也不以为过分——你认为过分吗?”

彭更说:“不对的。士人不干活就吃饭,是不可以的。”

孟子说:“你如果不让各种行当互通有无,交换成果,用多余的来补充不足的,农民就有多余的粮食,妇女就有多余的布帛;你如果让他们互通有无,那么,木匠和车工就都可以从你那里得到吃的。这里有个人,在家就孝敬父母,在外就尊敬长辈,严守着古代圣王的道义,等待将来的读书人发扬光大,却不能从你那里得到吃的。你为什么尊重工匠和车工而轻视实行仁义的人呢?”

彭更说:“工匠和车工,他们的动机就是谋饭吃;君子实行道义,他们的动机也是谋饭吃吗?”

孟子说:“你为什么要论动机呢?如果他们对你有功劳,可以给吃的就给他们吃的好了。而且你是为了报答动机给饭吃?还是为了报答功劳给饭吃?”

彭更说:“报答动机。”

孟子说:“有人在这里,毁坏屋瓦,在新刷的墙上乱画,他的动机是谋饭吃,那你给他饭吃吗?”

彭更说:“不。”

孟子说:“那么,你不是为了报答动机给饭吃,而是为了报答功劳给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