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微时代”:“微时代”的霸权与渺小主体的命运
谷李[1]1
“微时代”究竟是指什么?或者说,可以怎样去思考“微时代”这个提法?这是我想探讨的主要问题。我先提出三个议题,然后再逐一展开并引入后面的讨论。
1.“微时代”正在到来。
2.“微时代”也是一个空间范畴。
3.“微时代”技术与主体。
“微时代”正在到来——意思就是说“微时代”的到来是一个历史过程,而且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一个过程。换言之,如果“微时代”是一个以移动互联网为技术生产力基础的历史社会构成的总称,那么这个历史社会构成将具备的形态和面貌正在极富动态地发展和变化着。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或许能够捕捉“微时代”演变轨迹及其特点,并历史地进行审视。
上述定义也暗示,尽管表面看似一个时间概念,“微时代”还是一个空间范畴。在其通常的使用上,“微时代”常常被阐释为“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现象的“公分母”,因此这里的“微”就是指虚拟空间中的一个个微观的个体空间。这些微观的个体虚拟空间数量之巨大,生命力之旺盛,使其成为这个“时代”的特性。因此可以说,“微时代”就是网络个人化虚拟空间空前蔓延和增殖的时代。就像是新大陆一样,“微时代”的“微空间”唤醒了无数的淘金客心中在虚拟空间里攻城略地的热情。在这个意义上,微时代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空间,而不是时间概念——这里,“微”是主体,具有活力和主动性,“时代”是具有惰性的和被动的客体。如果能在二者之间加上“之”字,这个关系就更为清楚了:所谓微时代是指一个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微”的时代,“微”赋予了这个时代特定的形象和意味。
“微时代”摄人心魄的魅力在于它极其精准地以技术话语的方式收容和整编了碎片世界中的孤独的原子化个体。在世界各国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动荡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在新自由主义荒原上诞生的“微空间”似乎承载了超越这个满目疮痍的当下世界的梦想,成为象征友谊、社区、自由、民主憧憬的高科技乌托邦。“微空间”自身作为新的霸权界面,虽然不可避免地与旧的霸权展开斗争,也通过对“微主体”的召唤实现自身在新自由主义框架下的创建和再生产。“微主体”虽通过“微空间”获得赋权,也因而面临被后者招安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