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成长是一种美丽
人物名片沈丽,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02届本科毕业生,并保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04年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进入百度工作,现为百度商业产品部高级产品经理。
对沈丽的采访是在百度公司的一间小会议室里进行的。朴素的运动装,睿智的眼神,沈丽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简洁与干练,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和活力,正如这个充满生气的百度公司。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沈丽师姐在校园与职场中诠释着这样一种概念:“成长是一种美丽”。
选择百度选择活力
当问及找工作的经历时,沈丽谈到大四保研后有很多空闲的时间,经一位信管的师姐介绍,她进入百度公司实习,体会工作的感觉。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身体验,她觉得自己很喜欢百度的工作氛围,相对自由宽松,为个人发挥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这也是北大同学的特点吧,不愿受拘束。”读研的时候沈丽在百度公司做兼职。沈丽研究生提前一年研究生毕业,研二找工作时,比较热门的就业去向是咨询公司,或大型跨国企业的培训生,还有投资银行,这些也正好符合自己的专业。是否继续留在百度,她困惑了。沈丽谈到为了更多了解求职信息她听过很多讲座,也有很多很好的机会,但是考虑到自己在一家大的跨国企业的实习经历,她还是选择留在了百度。百度与那家企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工作氛围。当时的百度虽然人员很少,规模也小,却很有生气,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能够鼓励大家去积极思考,努力上进。而那家跨国企业却缺少热情,比较压抑,这与沈丽的性格是很不相符的。
3年的实习经历,沈丽认为学校和工作一个最大的差异就是在学校里,大学四年要走的路、要干的事都是确定好的,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和标准;而在工作中,前面的道路很不明确,会看到前方有很多机会,却不知道走下去会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哪一个是适合自己的。当询问一些同学、朋友时,被告知的也是需要自己去体会,没有明确的信息。在这样一种模糊的情况下,沈丽分析到,通过自己在百度3年的实习,她对于百度的认识还是比较明确的,喜欢百度的工作氛围,知道百度会给自己提供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愿意跟百度的同事一起合作,虽然起初薪酬不高,但是沈丽认为找工作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这是她最终选择百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沈丽一开始就在百度的产品部门工作,现在是百度商业产品部门的高级产品经理。这个部门主要负责完成产品全过程的管理,包括调研客户的需求,收集市场信息,确定产品的发展方向,制定具体的产品策略,以及到最终实现这个策略。也就是做一些产品规划类的工作,注重提高产品的应用性和盈利能力。产品部门的工作对专业的要求还是比较宽泛的,它不像技术部门,在大学里学的知识直接应用过来的并不多,更多的是要对产品进行分析管理,学会怎样与人沟通,如何去推动事情、推动项目。产品部门更侧重的是综合的素质。因此,虽然沈丽本科与硕士读的是经济,但是在适应互联网行业的工作方面并没有遇到多大困难。
提高自己的“软实力”
沈丽谈到北大六年她最大的感触就是要提高自己的“软实力”。很重要的一点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沈丽在大三时修读了北大计算机系的电子商务双学位,当时也是出于兴趣和新鲜感。学习的知识都是应用层面的,基础性的,并不深入,但是自己却从中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例如,自己在工作中会遇到数据库的使用,虽然在大学里并没有学过,但是工作后却能很快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沈丽谈到这正是北大宽松自由的氛围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去独立思考自己需要学什么,怎么去学,如何利用北大丰富的资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这样即使自己遇到很陌生的行业问题也不大。
沈丽在2005年时开始接触百度公司的招聘工作。这几年参与毕业生的面试的经历让她对大学生的“软实力”有了更多的认识。在面试过程中,沈丽觉得现在很多毕业生对于自我的认知存在一些问题,就是不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她认为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的人,对于自己的缺点不用去避讳,应该去了解、接受并有意识地改正。沈丽谈到在工作初期,会有人带着大家去工作,会告诉你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应该怎么做,如果这时还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会对自己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公司也不会选择你。另外,就是有的同学比较害怕接受新事物,喜欢在一个被告知的环境里工作,一定要让别人清楚地告诉自己具体应该做什么。事实上,工作中看重的是互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嘛。这就回到了前面所说的在学校里要学会如何去独立地学习。
沈丽谈到软实力的培养对一个人的成长帮助、促进很大。刚毕业找工作时大家的差距可能就是几千块钱,但是5年之后差距就会拉大,而再过5年就可能有天壤之别。这就是软实力的作用了。
在百度公司的招聘面试中,会有情景测试。这就是要看求职者在面临一个新事物时会不会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一个时间期限内如何去分配人力资源,达到一个最佳效果。20多个人的面试进入下一轮的可能不超过5个人,有时甚至只有1个人。这并非说被淘汰的同学不优秀,而是从岗位的需求来说,这个同学并不适合。比如在在一个group中,有的同学急于想表现自己,不理会别人的看法,在没有听懂别人的观点时就急于否定,比较武断。大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的是如何去倾听。另外毕业生最不能适应的是在工作初期会发现需要自己同时去推动的事情很多,不知道该如何去抓住重点,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这不像在学校干的事情都比较单一,而工作中可能会面临很多项目,不知道该如何去抓住重点、理出清晰的思路。因此,沈丽师姐建议我们在学校里就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在工作培训中也应该勇于提问题,会举一反三,并尝试着自己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一个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
有针对性地参加活动
讨论到大学生活时,沈丽谈到1998年刚入学时是在昌平,主要侧重读书,过着比较清静的生活。自己比较谨慎,在大一时她还没有想好应该做什么,大二回到燕园,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1999年正值互联网热潮,沈丽加入了计算机协会,当时协会非常小,只有几个人,她认为在这个协会中自己会有很大的空间,于是沈丽负责起协会外联的工作。她用“年轻胆大”来形容那时的自己,为了给协会筹募经费,她来到金山词霸公司,与公司人员交流,在校园里推广金山的产品,给协会拿到了第一笔赞助。后来又相继邀请了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老总来举办讲座,这些活动都比较成功。自己从事情的组织、协调过程中也得到了锻炼。大二暑期,沈丽参加“中国汽车行业调查”的社会实践,从联系公司,安排日程,到预算制定都比较顺利,并且在4个团队中第一个出发,沈丽谈到她在大学参加的活动并不多,但是却很有针对性,目的很明确,基本是外联性质和考察性质的,想进一步锻炼一下与人交往的能力。
采访结束时,沈丽谈到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让在校大学生们少走弯路。自己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这些体会也是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的。但是只听别人去谈是很难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要亲自去尝试。另外沈丽建议我们不要过早地给自己下结论,百度的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经常说这样的话:我就是这样的。其实,优秀的人可能会相当自信,我们不要把自己框在一个地方,要走出来,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分析。工作了,你见到的东西会越来越多,心态也应该越来越平和,要勇于去接受一些新东西,一定要保持一种谦虚开放的态度,不要抱怨,不要封闭,这样,将来的路就会越走越好。
大学几年,沈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想做的事,从不刻意去模仿别人的道路,从北大走向百度,她经历着自己的成长,向我们诠释着成长的美丽。
(文/孙丰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