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记忆:老北京地名文化寻踪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历遭劫难

北京城的损毁,始于清末。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正阳门城楼、箭楼被毁;崇文门箭楼、朝阳门箭楼受损。

民国时期,为打通交通,皇城墙拆毁几尽。1915年,修环城铁路,先后拆毁了正阳门及朝阳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几处瓮城,城前通火车,城墙开洞;(见图14)1921年,拆德胜门城楼和宣武门、崇文门、东直门箭楼;1926年,将内城墙开豁,通和平门门洞;民国时期,共计一座城楼、三座箭楼、五座瓮城被毁。

图14 东直门前跑火车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占领北京,拆除广渠门箭楼;破坏内城墙,开启明门(建国门)、长安门(复兴门)门洞。

几经周折,北京和平解放,北京城免于战火,保证了北京城的基本面貌。

20世纪50年代初,关于北京的老城存留,发生过一场论战。

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北京老城的城墙、城门,是北京、中国乃至世界的宝贵文化的遗存,应该保留。保留的方法:中央人民政府迁至旧城以西,建设新城;保留北京旧城,使之成为“环城立体公园”;以长安街为扁担,担起新旧二城;这就是著名的“梁陈方案”。即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与陈占祥1950年2月提交的《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另一种意见,城墙作为古代京城防御工事,已失去了现实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相反,它的存在,还阻碍了城市的发展。

其结果,紫禁城、天安门,留;其他,拆。

50年代,先是城墙开豁口多处,如雅宝路豁口、东四十条豁口、新街口豁口、官园西豁口、松鹤庵豁口等等;接下来,留存的外城城墙、城门全部拆除;内城城墙拆除大半,朝阳门、阜成门、中轴线上的地安门、中华门和永定门陆续拆除。60年代,仅存的内城城墙、城门在“备战备荒”运动和修建地铁的过程中,拆除殆尽。

北京城楼、箭楼、瓮城、角楼几十座,如今仅正阳门城楼、箭楼、德胜门箭楼及内城东南角楼侥幸留存。

至今,除了紫禁城、天安门及府右街至南河沿、北海后门等几段皇城红墙外,内外城40公里城墙仅留下崇文门至东南城角楼及西便门两小段明北京内城城墙残迹。

这些,都是老北京城珍贵的文物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