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有书中华文化名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论语》

%e8%ae%ba%e8%af%ad2-1.TIF

入道之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第一》)

此论语首章,古人称为『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孔子设教,最重力行。『学而时习』,即学的同时又时时觉悟和践行仁义道德。说,同『悦』。习,温习、实习、演习。学不已,又时时练习,则中心喜悦。志同道合的朋友自远方来,也很快乐。愠,怒,怨恨。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人不知而何怨之有?『说』在内心,『乐』则发散在外。『乐』由『说』而后得,非『乐』不足以称为君子。

 

MN3.TIF
006.tif

好学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论语·述而第七》)

孔子说自己不是生来就有知识,而是特别喜好古代文化,他的知识都是通过勤奋学习、孜孜以求得来的。

孔子以好学自负。人非生而知之者,好学亦圣贤成长之道也。


001_1.jpg

学思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第二》)

『罔』同『惘』。殆,此作疑惑解。学而不思,不求诸心,必昏而无得。只是冥思而不学,则惑而不安。孔子还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孔子认为,学思不可分离,而学是第一位的,学比思重要。

 

002.tif

不学六弊

子曰:『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论语·阳货第十七》)

孔子认为,仁、知、信、直、勇、刚等,皆为人的好的品质,但即使有这些好的品质,也必须好学。否则,这些好的品质也会产生弊端,走向反面。

愚,被人愚弄。荡,放荡。贼,被人利用。绞,尖刻。乱,捣乱闯祸。狂,胆大妄为。

程颐说:『不学便老而衰。』


006

古之学者为己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第十四》)

荀子解释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灌注)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同「喘」,小声说话)而言,蠕(慢慢)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禽犊,古人常作为互相赠送人的礼物)。』

儒家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同体。己者,指大己而非自私之小己。


007

知之好之乐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第六》)

对待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知之而不能好,是知之未至也;好之未及于乐,是好之未至也。既知之又好之乐之,此古之学者对待学问的态度。

『知』是理智的作用。『乐是情感的作用。『乐原于『好』,『好』原于『知』。求学者,当知之、好之、乐之。儒家『知』第二,『行』第一。好之、乐之就肯去做、肯去行,就会真干。『好之』『乐之』和做、行互为因果。

 

008

诗礼乐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第八》)

《诗》《礼》《乐》为学之顺序与根本。初学《诗》以兴起好善恶恶之心。《礼》以恭敬辞逊为本,可以使学者卓然自立,而不为外诱所摇夺。《乐》有五声十二律,可以养人性情,荡涤其邪秽。

008.1

仁者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第十二》)

仁为孔子中心之学说。孔子讲的仁,常指人的全德,包含孝、忠、智、勇、礼、信等。

梁启超认为,孔子最大的功劳是发明了『仁』字,自孔子始以『仁』为人格最高标准。

009_1.jpg

不学诗无以言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第十七》)

兴,起,感发志气,见外物而有触,培养想象力。观,察,考见得失,培养观察力。群,团结、调和、和谐,锻炼合群性。怨,恨,学得讽刺方法。

『兴』『观』『群』『怨』是小我;扩而充之为『事父』『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因『识』其『名』而感觉亲切,从而对天地万物有慈悲、爱,产生忠、恕、仁、义之情。这段话中四个『可以』,沉重、深厚、慈爱,读时不可草草放过。

《诗三百篇》称为『经』,经者,常、不变,近于真理之意,不为时间、空间所限。古人『诗教』其实主要在于『诗义』。

010

见贤思齐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第四》)

思齐者,冀己亦有是善;内自省者,恐己亦有是恶。

见贤思齐则日进于高明,见不贤内省则不流于污下,君子之德由此而成。

011

德不孤 必有邻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第四》)

邻,犹亲也。言有德者必不孤立,而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

德为人心所固有,亦人情之所同好,人无德,人皆贱恶,必孤立而无友。有德之人,大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就像居处有邻家一般,有不招而自来者。

012

道德仁义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第七》)

志字从之从心,心之所之(往)为志。道,原理,原则,人伦日用所当行者。据,执守。古人说,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于行,行道达到某一种行为目的为德。依,不违。仁,私欲尽去。游,玩物适情。艺,礼、乐以及射御书数等技艺。游艺要依据道、德和仁义。

013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恕道者,以自身为尺度,考虑对方感受调节自己的行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不喜欢的不强加给人。

61497.png

修己

子路问何为君子。孔子说:『修己以敬。』

子路说:『仅仅是这一点吗?』

孔子说:『修己以安人。』

子路又说:『还仅仅是这一点吗?』

孔子说:『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第十四》)

儒家特别强调一个『敬』字。认为人最重要的是『持敬』。敬就是收敛身心,不放纵,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敬则天理常明,敬就会使道德高尚。

孔子反复强调自身修养的重要性,说明这是成为君子的唯一道路。

015

立人达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第六》)

朱熹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

自己成立,便不忍他人颠危,必思以扶持协助,使之同归于成立。  自己通达,也不忍他人困穷,必思以开导帮扶,使之同归于通达。


8.tif

远怨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严格责备自身过失,很少去责备别人,有问题只就自己身上检点,这样就免得人家怨恨了。如是,则自己品德修养更高,人将爱而敬之,怨者必远。

016

见利思义

语出《论语·宪问第十四》

子路问孔子何为成人?孔子答以『见利思义』。见利思义即看到利益要想想该得不该得。

孔子还有『见得思义』语。

孔子强调『义』,但非不言『利』。他论治国之道,就讲庶、富、教。其实『义』指公利,『利』指私利。『义利之辩』实际上是公私之辩。

义者,宜也,行而宜之之谓义。

017

先事后得

樊迟问何为崇德。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论语·颜渊第十二》)

先事后得,即先做事先奉献,为所当为而不计其功。奉献在先,享受在后,就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即为崇德之道。

016_1.jpg

过则勿惮改

语出《论语·学而第一》

孔子还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文饰)。』程子解释说:『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为善。』君子有过错不仅要不怕改,不文饰,更要『速改』,速改才能『积善』。

021.jpg
020
021

论君子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学而第一》)

  不厚重则无威严,学问也不牢固。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第二》)

  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不器者,不仅是一材一艺也。

君子周而不比。(《论语·为政第二》)

  周,普遍。比,偏私(勾结)。君子用道义团结人,不结党营私。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 第三》

  君子谦逊不与人争,唯射箭比赛为争。互相作揖后登场,赛后共同饮酒祝贺。这是一种君子之争。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论语·里仁第四》)

  终食之间,指一餐饭的工夫。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第四》)

  喻,知晓、懂得、明白。义,天理之宜。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第四》)

  讷,木讷,不善言辞。君子要言语谨慎,而做事要勤奋敏捷。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论语·里仁第四》)

  无适,没有专门规定一定要怎样做;无莫,也没有专门规定一定不能怎样做。义,适宜、适合。君子以义为行事取舍标准。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第七》)

  荡荡,宽广貌。君子循理,固心气坦荡舒泰。小人患得患失,固心气局促忧戚。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第十二》)

  成者,诱掖奖励以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第十二》)

  君子凭文章学问交友,靠朋友交往以培养仁德。

君子不忧不惧。(《论语·颜渊第十二》)

  平时所为无愧于心,内省不疚,自无忧惧。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第十三》)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君子能与人和谐共处,而不盲目附和。小人盲目附和,却不能和谐相处。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第十三》)

  君子凡事循理,故安详舒泰,不骄不躁。小人傲慢无礼,故不能安详舒泰。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第十四》)

  以说大话超过自己的行动为可耻。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病,忧虑。君子忧虑自己无能力,而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做人以符合道义为原则,按礼节去实行,用谦逊的语言说出它,用诚实的态度去完成它。这才是真正的君子啊!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求,要求。君子对自己要求严格。小人则对他人苛刻强求。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矜,庄重自守。群,合群相处。党,互相勾结以营私。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不因某人善言辞就推举他,也不因某人不好就否定他的一切言论。

君子贞而不谅。(《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贞,正的信念。谅,信誉。君子固守正道而不计较小的信用。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君子于细事未必一一可观,而才德可当大任。小人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第十六》)

  思,考虑。视无所蔽则明。听无所壅则聪。色,面色。貌,容貌。问则释疑。难,后患。思后患则戒怒。思义则不苟得。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第十六》)

  色,女色。刚,充沛、旺盛。斗,争强好斗。得,指贪得无厌。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第十七》)

  上,崇尚。乱,惹乱子。盗,成为强盗。

君子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论语·阳货第十七》)

  恶,憎恶。称,称道,四处张扬。讪,诽谤。窒,阻塞不通,此指刚愎自用。

君子之仕者,行其义也(《论语·微子第十八》)

  君子做官是为了推行道义。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第四》)  怀,怀念。怀德,存善。土,物以滋生。怀刑,畏法。怀惠,贪利。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第十二》)

  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风吹向草,草便随风而倾。

右录孔子论君子部分语句,以为座右铭也。

024

奢则不孙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第七》)

奢侈了就不会谦逊,节俭了又会显得寒酸。但与其不谦逊,宁可寒酸一些。孙,同『逊』。

 

4.TIF

思无邪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第二》)

孔子认为,诗三百篇,可用这一句话概括其含义。

对这句话有多种解释。顾随先生认为,此『无邪』与宋理学家所说『无邪』不同。程颐解释最好:思无邪者,诚也。诚,也即直,正直,心口如一,而不作伪。未有正直而不诚实的。《易传》说:修辞立其诚。思无邪三字最确当。《中庸》说不诚无物。《诗经》三百篇最实、最诚。不正直、不诚实则伪。

 

026

孔子之忧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第七》)

朱熹注:『德必修而后成,学必讲而后明,见善能徙,改过不吝。此四者,日新之要也。』

修德是本。为要修德故去讲学、徙义、改过,也是修德的功夫和目的。

026.1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第二》)

此孔子教子路知之之道。所知者则以为知,所不知者则以为不知。如此虽或不能尽知,而无自欺之蔽,亦不害其为知矣。

008.jpg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语出《论语·为政第二》

立心诚实,乃万事的根本。人若无信实,便事事都是虚妄,在家不可行于家,在国不可行于国,无往而不见阻。

 

010_2.jpg

道国以德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第二》)

道,诱导也,教也。齐,整齐、整顿之也。刑,法律、禁罚等。免而无耻,人们只是暂时免于刑戮而无廉耻心。有耻,以作恶为耻而不肯为也。格,来也,归服也,来归于善。

一个国家既要依法治国,也要重视道德教化,以德治国。

029

巧言令色鲜矣仁

语出《论语·学而第一》

巧言,花言巧语。令色,伪善的面貌。花言巧语,伪装自己,致饰于外,讨好人,这种人缺少仁德。

019.tif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第五》)

朱熹注: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以勤学好问为『文』。

由于聪敏反而不好学,由于有等级身份观念而耻于下问,是不能进步的原因。

孔文子,卫大夫,名圉,得谥为『文』。

 

031

子绝四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第九》)

意,成见。必,专断。固,固执。我,只知有己。此四者,都是只知有我,不知有人,不问是非,固滞不通。孔子教人不为私意牵引,随事顺应,不先臆度,不绝对肯定或否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尊。

032

孔子之乐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第七》)

疏食,粗饭。肱,胳膊。孔子虽处困穷境地,而乐亦无不在

009.jpg
033

绘事后素

语出《论语·八佾第三》

绘画之事,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之五彩。喻人当先有美质,然后方可加以文饰。

034

文质彬彬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第六》)

野,朴实。史,文饰太过。彬彬,物相杂而适均之貌。

此言学者文质当相符宜。然而质过而胜文,就像白底尚可以加绘各种颜色,如果文饰太过,就可能减灭其本质。与其文饰太过,还不如『野』一些好。

035

不忮不求

《论语·子罕第九》孔子引《卫风》诗句:『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忮,嫉人之有,为害与人。求,耻己之无,贪而求之。臧,善。

曾国藩曾释此诗诫子曰:『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求者贪名贪利,怀土怀惠,未得患得,既得患失。』忮、求,人生修养之大患。

036

修道立德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困穷而改节。』(《孔子家语》)

037

仁者寿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第六》)

知同『智』。

聪明人乐于水,仁厚人乐于山。聪明人好动,仁人沉静。聪明人快乐,仁人长寿。

《春秋繁露》云: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9.tif
%e8%ae%ba%e8%af%ad42.tif

《论语》读法

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今人不会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北宋·程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