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民间疾苦,题材广泛,寄意深远,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因而被誉为“诗史”。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注释
小至:指冬至前一日,一说指冬至后一天。
五纹:指五色彩线。
添弱线:冬至之后,白天渐长,绣工可以多绣几根丝线。
葭:初生的芦苇,诗中指代芦苇内膜烧成的灰。
琯:同“管”,古代管乐器,用玉制成,像笛,六孔。
动浮灰:古时为预测时令的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烧成灰,放在十二律管内,每当相应的节气到来,律管内的灰就会相应飞出来。
云物:景物,景色。
简析
首联是说冬至后白天渐长,阳气蓬勃生发,也就离春天不远了。接着的颔联承接首联“冬至”的自然特征。颈联承接冬去春来的景物特征,河边的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尾联以抒情结尾,眼前的景物唤起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虽然身处异乡,但景物都是一样的,所以在如此舒适的时刻,就让儿子取酒来痛饮吧!在“事”“景”“感”三者烘托下,自然体现了作者感受敏锐、热爱生活。
全诗紧紧围绕“小至”写景、叙事、抒情,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情趣。
背景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在夔州,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江梅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注释
绝知:明知。
元:原是。
巫岫:巫山峰峦。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简析
首联从梅蕊初绽到梅花盛开,从腊前到年后,表现的是诗人盼春惜春之情。颔联继续写春意浓,但再好的春色也无法排遣“客愁”。越是深知春意盎然,越是对客愁无可奈何。以美景写哀情,倍增其哀。颈联不顺势抒情,而是写景。雪与树同一颜色,江上之风仿佛自己舞起了波涛。在此大好春光之中却不能尽情享受,其中原因在尾联道出。尾联重申“客愁”。杜甫早就有计划出川,滞留夔州实属不得已。夔州是出川的最后一站。作者此时近乡情怯,面对巫山,更觉其高峻险阻,也更觉故乡山水的可亲。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春,时杜甫居夔州。诗人旅居江峡,见蜡梅乍开,顿生故园之思,遂作此诗。
名家点评
〔元〕方回:起句十字,已尽梅花次第。(《瀛奎律髓》)
〔清〕杨伦:不贪写梅,从江上着眼,是为高手。春江微波,正与梅相漾发。五、六对句,正以不粘煞为佳。(《杜诗镜铨》)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立春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释
春盘:古代风俗,立春日以韭黄、果品、饼饵等装盘,馈赠亲友。
生菜:即韭黄。
两京:即长安、洛阳。
行白玉:行,赐予。古代立春前皇帝会向大臣赐春盘。
归定处:归宿安身之地。
简析
首联由立春日眼前春盘上的细生菜,回忆起往年太平盛世时,两京立春日梅花怒放的美好景象。颔联因家国的处境而悲伤,以往立春的时候,两京热闹非常,时过境迁,国家动荡不安,让诗人悲伤不已。颈联视线又回到现实,诗人面对巫峡中那滚滚而来的冰冷江水,悲愁满怀。悲愁之余,想到自己的处境和前途,自己历经战乱,漂泊他乡,“此身未知归定处”,自己萍踪难定,前途渺茫,只好“呼儿觅纸”,寄满腔悲愤于笔端了。全诗展现了在封建时代,一个命运坎坷、前途未卜的正直诗人形象。
背景
杜甫在寓居夔州时所作,离安史之乱结束不过数年。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湖阔兼云涌,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注释
阔:与“孤”对照。
属:当也。
徐孺子:豫章南昌人。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
谢宣城:《谢朓传》: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
敢违渔父问:引自《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
从此更南征:引自《离骚》:“济沅湘兮南征。”
简析
首联描写洞庭湖之景。颔联写出了诗人把自己比作东汉时的名士徐稚,把裴使君比作礼贤下士的陈蕃,可以看出诗人在岳阳受到了非常好的款待。诗人此时对裴使君能重用自己是心存希望的。也许裴使君没有看出诗人的意思或者领会了而装作不知,总之,诗人很快离开了岳阳奔向衡州。
裴使君款待了诗人,且陪诗人登楼远眺。但仅仅因为这点就妄加颂辞,恐怕不是诗人一贯的作风。从诗中可以看出,裴使君是文人出身,而文人就应该对诗人礼遇、关照、抚慰,甚至起用。但诗人与裴使君不熟,对裴使君的为人还不太清楚,所以,只能在诗的结尾含蓄地借典喻事道出自己的愿望。
背景
大历四年(769)春,杜甫陪当地裴使君登岳阳楼赏景,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
名家点评
〔清〕仇兆鳌:一日之间,阴晴迭换,亦见登眺之久,黄生谓可当岳阳楼图是也。(《杜诗详注》)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至后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释
剑南:这里指蜀地。因在剑门关以南,故称。
青袍白马:这里指的是幕府生活。
金谷铜驼: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
棣萼:比喻兄弟。
简析
首句准确地写出了冬至后的特点,白天开始越来越长。诗人写此诗时,远在剑南,所以思念洛阳。诗人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洛阳度过的,而且他和李白也是在此相识。
“青袍白马”指的是诗人当时的处境,只是一个闲官卑职。“非故乡”,并不是指洛阳不是诗人的故乡,而是说洛阳的金谷园、铜驼陌等风景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今非昔比。
“棣萼”由景寄情,表达对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的思念。愁闷的诗人本想写首诗来排遣,没料到反而更觉得凄凉。
背景
杜甫写此诗时,正在剑南朋友严武那里做幕僚,虽蒙器重,但有志不得伸,有乡不得归,身在四川,心在洛阳。
名家点评
〔清〕仇兆鳌:金谷铜驼,洛阳遭乱矣。因梅花而念棣萼(兄弟),总是触物伤怀。(《杜诗详注》)
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西郊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
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
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
注释
碧鸡坊:在城都之西南。
市桥:冲星桥,在今成都市西南四里。
帙:书衣。
简析
“市桥”是视觉之美,“梅香”是嗅觉之美,诗人看到西郊沿途的细柳,闻到路边飘来的梅香,从视觉和嗅觉的不同感官表露出自己的愉悦之情。
在西郊的草堂里,诗人平日里整理书籍,检视药囊,生活显得清幽、闲适。
“觉”字为“察觉”“发觉”之意。没有人察觉有人与自己相来往,也没有人察觉自己与别人来往,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愉悦之情。
这首诗写诗人悠闲、懒散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在这种生活状态下的闲适愉悦之情。
背景
乾元二年(759),杜甫弃官于这年年底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开始他最后一段“漂泊西南”的生活。此诗就是在这期间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