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肝胆病良方验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慢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指由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病程超过半年、肝脏组织病理学呈现慢性炎症表现的一组疾病。其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丁型肝炎三种,以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为多见。现代医学多以抗病毒、干扰素、护肝、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入手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祖国医学虽没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名,但对其有治疗的方法,其病可归属于中医的“胁痛”“黄疸”“肝着”“虚劳”“郁证”等范畴。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湿热疫毒,当人体正气不足无力抗邪时,常因外感、情志、饮食、劳倦而诱发本病。其病位在肝,多涉及脾、肾、胆、胃、三焦。病机紧扣湿、热、毒、瘀、虚五点,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理变化交错复杂:湿热疫毒内犯肝脾,厥阴疏泄不及,太阴运化无权,肝脾同病;湿留热郁,迁延日久,累及肝阴,血瘀脉络,进而导致肝硬化;蕴毒日久则变生癌肿等症;肝虚者血不藏,脾虚者气必弱,故气血不足;湿热久稽,化火伤阴,致肝肾阴虚;湿困中土,邪从寒化,戕伤肝肾,终致脾土衰败,肝肾亏损。

临床表现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以疲倦乏力、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肝区疼痛、肝功能损害为多见,症状可轻可重,有的出现蜘蛛痣、肝掌,有的可见低热、黄疸或颜面黧黑、肝脾大、腹水等。少数病程迁延反复数年,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治法治则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一直比较混乱,临床常见的证型有正虚邪留证、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肝络瘀阻证等。虽然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辨证分型较多,但治疗当始终紧扣湿、热、毒、瘀、虚的病机特点。以化湿清热解毒、调和脏腑、扶正祛邪为本病的治疗基本原则。清热化湿、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以祛邪治标;益气健脾、补脾疏肝、补益肝肾以扶正固本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治法。在临床上必须依据具体临床表现,辨清标本虚实,分清主次,在治疗上有所侧重;并根据临床症状及现代医学检查结果灵活加减用药。

1.加味一贯煎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北沙参15g,麦冬12g,生地黄30g,当归12g,枸杞子12g(或用首乌藤30g代),川楝子12g,丹参30g,鸡血藤30g,柴胡12g,姜黄12g,郁金12g,薄荷3g。

【功效】滋肾养肝,疏肝通络。

【主治】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属肝肾阴虚,兼有气滞血瘀证。症见:胁脘疼痛,咽干口燥,目涩,便干尿黄,舌红少津兼有瘀色,脉象弦细数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连服两日,间隔一日再服。

【处方总结】方药中名老中医认为,迁延性慢性肝炎在脏腑辨证的定位上大多在肝肾,定性上大多是阴虚。方老在魏玉璜一贯煎的基础上,加丹参、鸡血藤以养血通络,复入柴胡、郁金、姜黄、薄荷以增强疏肝解郁,创立加味一贯煎,养肝之中寓疏肝之意,滋而不腻,补而不滞,治疗迁延性慢性肝炎证属肝肾阴亏者,常获良效。若兼有湿热或合并黄疸者,加减味三石汤(生石膏30g,滑石30g,寒水石30g);肝酶高持续不降者,可加升麻甘草汤(升麻30g,甘草6g)、五味子,方老用升麻降酶,认为其有解毒作用;肝区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0g;腹胀明显者,加消胀散(砂仁6g,莱菔子15g);兼有纳差、便溏等脾胃功能弱者,生地酌减用量,可加党参、茯苓、陈皮、苍术、白术等运脾健胃药。

【来源】方药中,王琦,盛增秀. 迁延性、慢性肝炎的诊治[J]. 新医药学杂志,1977(7):35-37.

2.减味三石汤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生石膏30g,寒水石30g,滑石30g。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属湿热盛证。症见:黄疸或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濡数,转氨酶高持续不降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方药中先生认为,迁延性慢性肝炎阴虚是主要矛盾,湿热是次要矛盾,针对湿热的用药,提出宜甘寒不宜苦寒的论点。在《温病条辨》“三石汤”方中取生石膏、寒水石甘寒清热,滑石淡渗利湿,其认为此三药甘寒,利湿而不伤阴,清热而不化燥。该方为治疗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之辅助用方,常与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功散、加味黄精汤合用。如针对迁延性慢性肝炎阴虚伴见湿热者,与加味一贯煎配合使用,常获良效。

【注意事项】减味三石汤的使用应中病即止,不宜长时间使用,以免寒凉伤胃。

【来源】方药中. 医学承启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51.

3.加味异功散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党参15g,苍术10g,白术10g,茯苓30g,甘草6g,陈皮10g,焦山楂10g,焦神曲10g,青皮10g,黄精30g,当归12g,丹参30g,鸡血藤30g,柴胡10g,郁金10g,姜黄10g,薄荷3g。

【功效】健脾和胃,养肝疏肝,养血和血。

【主治】迁延性、慢性肝炎,证属脾胃气虚肝乘,气滞血瘀。症见:胸胁满闷,胁下隐痛,疲乏无力,腹胀纳呆,便溏,舌质淡润,苔白,脉弦细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根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方药中名老中医对迁延性慢性肝炎的治疗,在注重滋养肝肾的同时,颇重视调理脾胃。本方是方老治疗迁延性慢性肝炎,症见脾胃虚弱者;或虽有阴虚之象,但服养阴剂后,胃脘不适,腹胀,纳差便溏者;或当前虽有阴虚症状,但患者素体脾胃虚者的常用有效方剂。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运湿和中;陈皮、山楂、神曲行气开胃消食;当归、黄精滋阴养血柔肝;丹参、鸡血藤养血通络;柴胡、郁金、姜黄、薄荷、青皮疏肝解郁。全方肝脾同调,气血兼顾,用于肝虚脾弱气滞者,恒多获效。肝区疼痛剧烈者,可加金铃子散(川楝子10g,延胡索10g);纳少,食欲缺乏明显者,可加鸡内金、炒麦芽、炒谷芽。

【注意事项】阴虚患者服用本方注意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来源】方药中. 医学承启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46-467.

4.加味黄精汤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黄精30g,当归12g,生地黄30g,首乌藤30g,苍术12g,白术12g,青皮10g,陈皮10g,柴胡10g,郁金10g,姜黄10g,甘草6g,薄荷3g。

【功效】养肝滋肾,助脾和胃,疏肝理气。

【主治】迁延性、慢性肝炎,属肝肾脾胃同病、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证。症见:胸胁满闷,胁下痞塞疼痛,舌红苔干,同时兼见胃脘不适,纳少便溏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肝炎恢复期可依法制成蜜丸,每次服10g,一日2~3次。

【处方总结】此方是方药中名老中医在滋养肝阴之黄精丹(黄精、当归)的基础上加入生地黄、首乌藤,增加滋养肾阴的功效,体现了“虚则补其母”的治法;加苍术、白术、青皮、陈皮,助脾和胃,体现了“肝病实脾”的原则;加柴胡、姜黄、郁金、薄荷,除疏肝理气之外,还可使补而不腻,体现了“刚柔相济”的组方原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若大便溏薄,酌减生地黄用量;若兼气滞血瘀者,加丹参30g,鸡血藤30g,以活血化瘀,方名丹鸡黄精汤;若兼气虚者,丹鸡黄精汤加党参15g,黄芪24g,名参芪丹鸡黄精汤;若患者气虚血瘀同时并见,可同时加入党参、黄芪、丹参、鸡血藤。

【来源】杨宗善. 学习介绍方药中老中医自拟经验方六首[J]. 陕西中医,1981,2(2):17-19.

5.邓铁涛慢性肝炎方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党参或太子参15~30g,茯苓15g,白术12g,甘草5g,萆薢10g,珍珠草30g。

【功效】健脾化湿,扶土抑木。

【主治】慢性肝炎,属单纯脾气虚证。症见:胁痛,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身肢困重,腹胀便溏,头目眩晕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邓铁涛先生认为,慢性肝炎病位在肝、脾两脏,而脾虚是本病的主要矛盾,故应以健脾补气、扶土抑木为治疗本病的总则,临证常选用慢性肝炎方治疗。方取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子汤补气健脾,萆薢祛除困郁脾土之湿浊,珍珠草清热利湿解毒。

加减运用:湿重者加法半夏10g,砂仁3g,薏苡仁15g;肝郁者加素馨花10g,郁金10g;肝阴不足而见眩晕、失眠、梦多者,加桑寄生30g,桑椹子15g,墨旱莲12g,女贞子12g;肾阴虚而见腰膝酸痛,舌嫩红苔少,脉细数者,加何首乌30g(易导致肝损伤,可用其他药物替代),山茱萸12g,熟地黄20g,怀山药易白术、太子参易党参;黄疸者加田基黄30g,溪黄草30g,或金钱草25g,茵陈蒿25g;血瘀者,加丹参15g,茜草12g,桃仁10g,地鳖虫6g。

【来源】邓铁涛. 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202.

6.舒肝开肺汤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柴胡10g,赤芍30g,当归15g,丹参30g,生牡蛎先煎30g,郁金10g,桃仁10g,地鳖虫10g,紫菀10g,桔梗10g,川楝子12g。

【功效】舒肝开肺,通利三焦,活血消胀。

【主治】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所致的肝性腹胀,属气滞血瘀证。症见:自觉腹部胀满,特点为一般不受饮食的影响,即在空腹时亦有腹胀发生,而且常常不因矢气或噫嗳而减轻,其症状一般以夜间为甚,上起胃脘胸胁,下至少腹,但叩之无移动性浊音,俗称“气臌”,或兼有肝区定痛、刺痛、压痛和肝脾大等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乃印会河名老中医经验方,是“抓主症”使用的验方,尤其适用于由血瘀而转生气滞之顽固性腹胀。柴胡、当归疏肝养肝,赤芍、丹参、郁金活血化瘀,治肝治血之本;川楝子泄肝止痛,取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之意;桃仁破血行瘀,以泄血结;地鳖虫、生牡蛎活血散瘀,软坚散结;桔梗、紫菀开利肺气,畅通三焦,从而消除腹胀。若有腹水者,可加苍术、白术(30~90g)、川怀牛膝、大腹皮、汉防己、牵牛子;病久、气虚乏力者可加生黄芪、太子参;湿毒未清者可加茵陈蒿、虎杖;便溏者可加怀山药、鸡内金、炒麦芽;脾大者可加穿山甲;胁痛明显者可加延胡索。

【来源】黄祎,刘华宝,胡文艳. 当代名老中医论治代偿期肝硬化方剂解读(上)[J].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789-1791.

7.清热利肝汤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茵陈蒿30g,栀子10g,黄芩10g,白芍30g,厚朴10g,枳实10g,砂仁10g,白术10g,茯苓30g。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和胃。

【主治】慢性肝炎,属湿热盛证。症见:胁下疼痛,腹部胀满,苔白腻或黄腻,舌尖红等。也可用于治疗黄疸表证已退,湿热仍盛,兼有鼻衄、腹胀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乃吕承全名老中医经验方。方中以茵陈蒿清利肝胆,利湿退黄为主药,栀子清利三焦,黄芩清热燥湿,辅助茵陈蒿清利湿热;白芍,养阴柔肝,缓急止痛;厚朴、枳实,理气除满消痞;砂仁,化湿醒脾开胃;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利水。若肝大者,伴有肝功能不佳者加鳖甲30g;湿热重者,可加大黄;恶心呕逆、厌食油腻者,加姜半夏、竹茹、连苏饮(黄连3~5g,苏叶15g);胁痛腹胀明显者,加郁金、延胡索、青皮,疏肝开郁止痛。

【来源】徐江雁. 吕承全教授临证经验点滴[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6):594-595.

8.蛇龙解毒汤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白花蛇舌草30g,龙胆草9~15g,岩柏草30g,鸡眼草30g,牡丹皮15g,丹参15~30g,赤芍15g,川芎12g,大黄6g,甘草10g。

【功效】利湿,解毒,活血。

【主治】慢性肝炎活动期或急性发作,属湿热毒盛证。症见:身目黄染,发热,胸闷心烦,厌食油腻,恶心、呕吐,胁痛腹胀,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或溏薄,肝掌,肝大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乔仰先名老中医治疗肝炎,辨证着眼于湿、毒、瘀、虚四个环节,临证时常选用利湿、解毒、活血、扶正四大法,尤重视活血与扶正。慢性肝炎活动期或急性发作时,乔老喜用验方“蛇龙解毒汤”加减治疗。此方以白花蛇舌草、龙胆草、岩柏草、鸡眼草为主药,皆在清热解毒利湿浊,降转氨酶;而牡丹皮、赤芍、丹参、川芎为辅,以活血化瘀,佐以大黄攻通利腑,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是根据乔老治肝必治湿毒,治湿毒又必治血,血行则湿毒易化的经验寓“利湿、解毒、活血”于一炉的方剂。若黄疸重者,加茵陈蒿、当归,重用大黄;若皮肤瘙痒者,大黄配伍凌霄花使用;若湿邪重笃,可用生、熟薏苡仁各30g,既可利湿,又可养胃;若脾胃弱者,可用砂仁、白豆蔻配伍炒谷麦芽或焦楂曲,和胃养胃,保护胃腑;若急性发作或重症肝炎,见有“热入营血”之证时,常加水牛角、生地黄。

【来源】赵卫. 乔仰先治疗肝炎的经验[J]. 浙江中医杂志,1995(4):146-147.

9.解毒祛湿汤(强肝丸Ⅰ号)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生薏苡仁30g,白豆蔻8g,清半夏9g,厚朴7g,板蓝根30g,连翘30g,牡丹皮12g,郁金12g,猪苓15g,陈皮9g,甘草5g。

【功效】利胆退黄,护肝解毒。

【主治】慢性肝炎,证属湿热蕴结者。症见:胁痛,腹胀,呕恶,纳呆乏力,舌质淡红或红,苔腻或厚腻,脉弦滑。肝功能异常,乙型肝炎五项指标检查为“大三阳”或“小三阳”。

【用法】上药共研细面,水泛为丸,每次服9g,每日服3次,饭前或饭后1小时温开水送下。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全面复查,一般需连服3个疗程。

【处方总结】解毒祛湿汤(强肝丸Ⅰ号)是刘学勤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肝炎的协定方,证属于湿热搏结、郁而化毒、弥漫三焦、浸于脾胃、结于肝胆者。方中板蓝根、连翘为主药,清热解毒,配猪苓、牡丹皮清热凉血利水,共奏解毒抑菌消炎作用;薏苡仁、白豆蔻,健脾祛湿;半夏、厚朴,燥湿除满降胃;郁金,利胆解郁;陈皮,理气开胃;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利胆退黄,护肝解毒,抑菌消炎,调节免疫,改善机体反应性等作用。若辨证属湿重于热者,选加滑石粉12g,藿香12g,佩兰12g;热重于湿者,选加白花蛇舌草30g,炒黄柏8g,七叶一枝花30g;若兼有肝郁脾虚或气滞血瘀者,可分别选择加服强肝丸Ⅱ号或Ⅴ号。

【注意事项】开始治疗阶段一般先服水煎剂,若湿热偏颇不明显,可改服丸剂继续治疗。

【来源】刘学勤. 治疗乙型肝炎的思路和方法[J]. 河南中医,1997,17(3):3-5.

10.疏肝健脾汤(强肝丸Ⅱ号)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全当归12g,炒白芍12g,柴胡10g,白术10g,茯苓15g,炮川楝子12g,牡丹皮10g,炒枳壳12g,七叶一枝花30g,甘草6g。

【功效】护肝健脾,消炎解毒。

【主治】慢性肝炎,属肝郁脾虚证。症见:胁肋胀痛,脘腹胀满,神疲乏力,或见朱砂掌,脉象弦细,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肝功能大多中度损伤,乙型肝炎五项指标检查异常。

【用法】水丸或水煎,制服方法同上。

【处方总结】此方乃由逍遥散加减而成,柴胡、枳壳,疏肝理气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茯苓、白术,健脾祛湿,运化中焦;牡丹皮、川楝子,泄肝之郁火;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护肝健脾,消炎解毒,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物质代谢,有助于自身稳定和终止一些有害免疫反应发生的功效。若兼有湿热者,加服强肝丸Ⅰ号;若肝脾大者,加服强肝丸Ⅲ号,服量和方法同前。

【来源】刘学勤. 治疗乙型肝炎的思路和方法[J]. 河南中医,1997,17(3):3-5.

11.调补肝肾汤(强肝丸Ⅳ号)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山茱萸20g,枸杞子20g,黄精20g,菟丝子15g,丹参20g,牡丹皮12g,生黄芪30g,砂仁8g,菊花12g,板蓝根20g,茯苓15g。

【功效】滋补肝肾,化瘀解毒。

【主治】慢性肝炎,属肝肾虚损证。病毒长期稽留体内,肝肾虚损,正虚邪恋,虚实夹杂。症见:胁肋隐痛,腹胀纳差,烦躁易怒,腰酸膝软,阳痿早泄,妇女月经不调,或见蟹爪纹络,脉象虚弦或沉细而弦,舌质偏红,苔薄,肝功能损伤明显,或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倒置,乙型肝炎五项指标检查异常。

【用法】水丸或水煎,制服方法同上。

【处方总结】方中山茱萸、枸杞子、黄精,滋补肝肾,菟丝子补肾阳,上四药为君,阴阳双补,肝肾同调;丹参,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牡丹皮、菊花、板蓝根,解毒清热;黄芪,补气,增强体质;砂仁、茯苓,运脾化湿,防止大量滋补药物,滋腻碍胃。全方调整肝肾功能,改善物质代谢,纠正免疫偏差,增强抗病能力,抗菌解毒作用。若肝脾大,加服强肝丸Ⅲ号(即软坚散结汤,方载于第四章第一节肝硬化中);若兼肝郁脾虚,加服疏肝健脾汤(强肝丸Ⅱ号);若偶见湿热,稍加服强肝丸Ⅰ号一、二日即可;若有梦遗滑精,加炒黄柏8克。

【来源】刘学勤. 治疗乙型肝炎的思路和方法[J]. 河南中医,1997,17(3):3-5.

12.活血化瘀汤(强肝丸Ⅴ号)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当归15g,红花15g,炒枳壳12g,赤芍30g,柴胡10g,川芎9g,白术10g,片姜黄12g,生黄芪30g,七叶一枝花20g,甘草6g。

【功效】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肝炎,属气滞血瘀证。症见:胁肋刺痛,腹胀纳呆,神疲乏力,或见肝脾大,面色青暗,蟹爪纹络,朱砂掌,脉象弦滞或涩,舌质暗红或见瘀点或有瘀斑,肝功能中度或重度损伤,一些人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倒置,乙型肝炎五项指标检查异常。

【用法】水丸或水煎,制服方法同上。活血化瘀汤(强肝丸Ⅴ号)一般与软坚散结汤(强肝丸Ⅲ号)同时服用。

【处方总结】方中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配赤芍、川芎助活血祛瘀;黄芪配当归,补气生血,养血活血,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姜黄,疏肝行气解郁,升达清阳,使气行则血行;七叶一枝花解毒;白术,健脾利水,水利则助瘀血去;甘草,解毒、调和诸药。此方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及粒细胞聚集,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肝细胞代谢,调整免疫功能,改善机体反应性,抗肝纤维化等作用。若兼有湿热者,加服解毒祛湿汤;或兼有肝郁脾虚者,加服疏肝健脾汤。

【来源】刘学勤. 治疗乙型肝炎的思路和方法[J]. 河南中医,1997,17(3):3-5.

13.甘寒降酶汤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寒水石10g,淡竹叶6g,麦冬12g,南沙参15g,金银花15g,川牛膝6g,陈皮5g。

【功效】益气生津,清热降酶。

【主治】适用于各类急慢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的反复发作,血清谷丙转氨酶多稽留难降者,属气阴两虚证。症见:胁痛阵作,口干肢困,舌质红,苔少,脉虚而数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刘学勤名老中医认为,热邪内蕴,稽留气分,久而久之,两伤气阴,故用麦冬、南沙参,养阴益气生津;淡竹叶、寒水石、金银花,甘寒清热降酶;川牛膝,引药入血且有良好的降酶作用;陈皮,理气和胃。若腹胀胃满者,加大腹皮12g,炒枳壳6g,以宽中消胀,理气和胃;口淡纳呆者,加白豆蔻、砂仁各3g,乌梅6g,以醒脾和胃,增加胃酸;口干咽燥较重者,加玄参12g,生地黄12g,以甘寒增液,润咽止渴;胁痛明显者,加炮川楝子9g,郁金9g,以疏肝理气,通利肝胆。

【注意事项】甘寒降酶汤虽清淡,凡气阴两虚者每用每效。但临证尚需灵活运用,属气虚偏重或阴虚偏重,药味和药量宜相应调整,权衡变通,贵在妙用。

【来源】刘静生,刘学勤. 刘学勤主任医师“降酶”十法[J]. 河南中医,2003,23(7):15-17.

14.疏肝降酶汤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全当归9g,炒白芍12g,郁金9g,制香附9g,柴胡8g,川牛膝9g,陈皮6g。

【功效】养肝理气,疏肝降酶。

【主治】各类慢性肝炎或早期肝硬化,血清谷丙转氨酶持续不降或降后反跳者,属肝气郁结证。症见:胁肋胀痛,腹胀,嗳气,舌苔黄白较薄,脉弦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抑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朱丹溪《丹溪心法·六郁》)。郁之为病,普遍而广泛,百病生于气,特别是气郁,其治疗关键在“舒”,在“理”。故此方以柴胡、香附、郁金,疏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肝柔肝活血;陈皮,理气健脾;更加牛膝共奏养肝理气,疏肝降酶之效。临床加减,若见腹胀不减,应细辨性质;若食后即胀,三餐皆然,属胃失和降,加旋覆花9g(包煎),佛手片9g,以和胃降逆;若腹胀不分昼夜,属湿困中焦,加藿香9g,草豆蔻5g,苍术9g,以芳香化浊,温化祛湿;若午后及夜晚腹胀较重,属肝气郁结,脾胃虚弱,加焦白术9g,大腹皮12g,制香附用量加大,以健脾和胃,理气消胀。若胁痛较重或持续不减者,加炒王不留行9g,丝瓜络6g,以通经活络,走而不守,通则不痛;若肝功能明显损伤者,加七叶一枝花,直入厥阴解毒活血。

【注意事项】该方稳妥平和,可较长时间服用,也可改制丸剂常服,多能缓缓收功,一旦血清谷丙转氨酶下降,大多不易反复。

【来源】刘静生,刘学勤. 刘学勤主任医师“降酶”十法[J]. 河南中医,2003,23(7):15-17.

15.健脾降酶汤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焦苍术12g,茯苓12g,党参10g,郁金12g,炒枳壳12g,黄精12g,白豆蔻5g。

【功效】益气,健脾,降酶。

【主治】各类慢性肝炎或早期肝硬化,血清谷丙转氨酶持续不降者,属脾虚证。症见:胁肋隐痛或胀,面黄倦怠,纳呆便溏,脘腹胀满,舌体胖,舌质淡,舌苔白薄,脉细弱或细弦。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以党参、白术、茯苓为主,甘温健脾益气,培补中焦;辅以黄精,益气养阴,脾肾同调,进一步强化中焦;佐以枳壳行气宽中,豆蔻化湿祛浊,郁金活血解郁降酶。全方久服能健脾益气养血,补充营养,增强机体代谢功能,增强肝脏对糖、蛋白、脂肪的代谢,使肝细胞的营养状况得以改善,肝细胞功能得以恢复,血清谷丙转氨酶自然得以下降。若大便稀溏,日行多次,可加茅苍术8g,诃子6g,乌梅10g,以健脾燥湿,收敛止泻;若泛酸,胃灼热,纳差,胃满,可加川黄连6g,吴茱萸1g,煅蛤粉15g,川贝母8g,以和胃降逆,疏肝制酸;若气短乏力,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临界或倒置,可加生黄芪15g,紫河车2g,野党参用量加大,全当归10g,以益气养血,提高血浆蛋白,恢复肝功能,亦可配合捏脊疗法。

【来源】刘静生,刘学勤. 刘学勤主任医师“降酶”十法[J]. 河南中医,2003,23(7):15-17.

16.滋阴降酶汤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枸杞子12g,麦冬12g,炒白芍12g,干生地黄12g,炮川楝子10g,五味子5g,白豆蔻6g,生甘草6g。

【功效】滋养肝肾,酸甘化阴。

【主治】各类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血清谷丙转氨酶高或特高,持续不降,或经常反复者,属肝肾阴虚证。症见:胁痛隐隐,劳累病重,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口干目涩,眩晕多梦,颜面、颈、手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蟹爪纹络),蜘蛛痣(血痣),肝掌,舌质红或稍红,无苔或少苔剥脱,脉弦细或弦细数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刘学勤名老中医认为,谷丙转氨酶高,多为肝肾阴虚。故此方以枸杞子、麦冬、白芍、生地黄为主,滋养肝肾之阴血;辅以五味子,补肾降酶;佐以川楝子,清肝火,泄郁热,行气止痛;白豆蔻,化湿行气,防止大量滋阴药物滋腻碍胃;甘草,调和诸药。若脘腹胀满,加佛手片10g,生麦芽15g,仙人头15g,以理气和胃;若胁肋热痛,加龙胆草5g,丝瓜络5g,炒王不留行10g,以清热通络;若蜘蛛痣明显,加女贞子12g,旱莲草12g,草红花9g,以滋肾化瘀;若血清谷丙转氨酶特高,加川牛膝12g,赭石10g,七叶一枝花15g,以活血清热,化瘀降逆。

【来源】刘静生,刘学勤. 刘学勤主任医师“降酶”十法[J]. 河南中医,2003,23(7):15-17.

17.化痰降酶汤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姜半夏10g,陈皮9g,茯苓12g,石菖蒲8g,广郁金12g,焦白术7g,粉甘草5g。

【功效】健脾利湿,疏肝开窍,化痰降酶。

【主治】各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或久高不易下降者,属痰湿内盛证。症见:脘腹闷胀,咳痰,纳呆,乏力头晕,舌质淡,舌体大,苔白腻或薄或厚,脉滑。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乃由二陈汤加减而成,用姜半夏、陈皮,理气燥湿化痰;茯苓、白术,健脾渗湿;石菖蒲,化湿和胃开窍;郁金,活血疏肝;甘草,补中,调和诸药。若右胁疼痛,加川楝子12g,制香附12g,以疏肝理气,止痛;若顽痰较多,加胆南星8g,天竺黄5g,苍术8g,以燥湿健脾,温化顽痰;若谷丙转氨酶特高者,加旋覆花10g,赭石10g,以降逆化痰;若脘腹胀甚,加炒莱菔子9g,炒白芥子8g,生麦芽20g,以消胀祛痰。

【来源】刘静生,刘学勤. 刘学勤主任医师“降酶”十法[J]. 河南中医,2003,23(7):15-17.

18.荣肝汤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党参12g,炒白术10g,炒苍术10g,木香10g,茵陈蒿15g,当归12g,白芍12g,香附10g,佛手10g,山楂15g,泽兰15g,生牡蛎15g,王不留行12g。

【功效】健脾疏肝,活血化瘀,清热利湿。

【主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属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湿热未清证。症见:两胁胀痛,胁下痞块,大便溏薄,纳呆,腹胀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培土荣木;苍术、木香,醒脾化湿;茵陈蒿,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香附、佛手,疏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山楂、泽兰、王不留行,活血化瘀;生牡蛎,软坚散结。诸药合用,脾土得健,湿浊得化,热毒得清,瘀血得解,而收本固标去、正复邪除之效。

【注意事项】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机复杂,易于反复,难以根除。其根源在于既有肝损伤——正虚的一面,又有乙肝病毒的潜伏——邪实的一面,并贯彻整个病程之中,临床治疗颇为棘手。荣肝汤为关幼波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肝炎,扶正祛邪的代表验方,若能坚持治疗,注意调养,多能根治。

【来源】张丰强,郑英. 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M].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7.

19.温肝汤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黄芪30g,附子10g,白术10g,香附10g,杏仁10g,橘红10g,党参12g,紫河车12g,白芍15g,当归15g,茵陈蒿15g。

【功效】温补肝肾,健脾益气,养血柔肝。

【主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属脾肾阳虚证。症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口淡不渴,小便清白,大便稀溏,腹胀阴肿,腰酸背寒,胁下痞块,手脚发凉,舌质淡,苔水滑,脉沉弦弱。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方中附子、紫河车温补肾气,白芍、当归养血柔肝,此四药合用,温阳之效不减,辛燥伤阴之弊则无;黄芪、党参、白术,甘温益气,健脾燥湿;香附、茵陈蒿,清疏肝胆;杏仁、橘红,开肺气、化痰水、通三焦。诸药合用,温和不燥,补而不腻,使肾气旺、脾气健、肝气疏、邪毒解,则肝炎可消、硬化可软。

【来源】张丰强,郑英. 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M].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8-9.

20.谷济生慢肝1号方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0g,丹参30g,郁金10g,白术10g,鸡骨草30g,垂盆草30g。

【功效】疏肝解郁,利湿。

【主治】慢性肝炎,属肝郁气滞证。症见:胸闷不舒,情绪烦躁或抑郁,精神疲倦,失眠多梦,以右胁疼痛为主,偶或在左,右胁痛多以胀痛或窜痛,或连右背,或牵胸乳,或引少腹,情绪激动则痛甚,卧则痛减,胸脘满闷,口苦,嗳气,纳呆,舌淡红,舌苔薄白,脉以弦为主。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疗程3个月。

【处方总结】谷济生名老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法则有清热解毒、疏肝解郁、益气健脾、滋肝补肾、活血化瘀等五法,此方乃疏肝解郁法的代表方。方以四逆散易枳实为枳壳,去甘草加白术,肝脾同调,共奏疏肝理气解郁、健脾之效;丹参、郁金,养血活血,并助柴胡疏肝解郁;鸡骨草、垂盆草,清利肝胆,利湿祛黄解毒。若肝区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若情绪波动大者,加酸枣仁、五味子;若消化不良者,加焦三仙、陈皮。

【来源】张俊富. 谷济生主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J]. 天津中医,1995,12(1):1-3.

21.谷济生慢肝2号方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茵陈蒿30g,栀子10g,泽泻10g,薏苡仁30g,白豆蔻10g,茯苓15g,鸡骨草30g,垂盆草30g,丹参30g,郁金10g,板蓝根10g,连翘10g,藿香10g,甘草10g。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和中。

【主治】慢性肝炎,属湿热未尽证。症见:身体困重,食少纳呆,胸胁胀满,恶心厌油,口干、口苦,手足心热,尿短赤,大便或结或溏,或有黄疸,舌质红,舌体胖,舌苔白厚或腻,色或微黄,脉濡数或濡缓。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乃谷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清热解毒法的代表方,茵陈蒿、泽泻、鸡骨草、垂盆草,清利肝胆湿热;板蓝根、连翘、栀子,清热解毒,兼能祛湿;薏苡仁、白豆蔻、茯苓、藿香,燥湿、健脾利水,中焦健运,水湿得利;丹参、郁金,活血、疏肝解郁;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清热利湿解毒,理气活血并用,余邪得以尽祛。若热象明显,如黄疸、口渴多饮,加大黄、金钱草;若湿重者,加汉防己、秦艽、苍术。

【来源】张俊富. 谷济生主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J]. 天津中医,1995,12(1):1-3.

22.谷济生慢肝3号方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沙参10g,党参10g,何首乌30g,生地黄30g,熟地黄30g,麦冬10g,当归10g,川楝子10g,丹参30g,郁金10g,炙鳖甲30g,鸡骨草30g,垂盆草30g。

【功效】滋肝补肾,养血活血利湿。

【主治】慢性肝炎,属肝肾阴虚证。症见:疲倦乏力,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腰膝痠软,手足心热,胁部隐痛,津少,口干纳呆,遗精,月经失调,面色晦滞,有肝掌或蜘蛛痣,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细弦。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乃谷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滋肝补肾法的代表方,其中沙参、麦冬、何首乌、熟地、生地黄,大队滋养药物为主,滋补肝肾之阴,以扶正固本;当归、丹参,养血活血;郁金、川楝子,疏肝行气解郁、泄热;党参,补气健脾助运化;鳖甲,补肝肾之阴、软坚散结、清虚热;鸡骨草、垂盆草,清利湿热而解毒。全方扶正不忘祛邪,使正复而邪不得残留。若低热者,加地骨皮、牡丹皮、知母;若齿衄或鼻衄者,加茜草、白茅根、三七。

【注意事项】临床及现代研究表明,何首乌易致肝损伤。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有肝损伤者,应慎用、禁用或用他药替代(如枸杞子、酸枣仁、五味子等)。

【来源】张俊富. 谷济生主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J]. 天津中医,1995,12(1):1-3.

23.谷济生慢肝4号方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党参30g,白术10g,茯苓10g,柴胡10g,香附10g,肉豆蔻10g,补骨脂10g,五味子10g,丹参30g,郁金10g,鸡骨草15g,垂盆草15g,生麦芽30g,砂仁10g。

【功效】益气健脾,疏肝解郁,活血利湿。

【主治】慢性肝炎,属肝郁脾虚证。症见:面色萎黄,体倦肢乏,活动汗出,少气懒言,胁下隐痛,食少纳呆,便溏,尿清而短,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而滑,脉沉缓或细滑。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乃谷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益气健脾法的代表方,方中重用党参,配白术、茯苓为主,乃四君子汤去甘草,功专益气健脾;补骨脂、肉豆蔻,乃《普济本事方》所载二神丸,专补脾肾,主治“脾肾虚弱,全不进食”;五味子,既可补脾肾,又能降低血清转氨酶,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柴胡、香附,疏肝理气,解郁止痛,进而使肝疏脾自健;丹参、郁金,养血活血、化瘀止痛;鸡骨草、垂盆草,清利肝胆湿热;生麦芽配砂仁,既可疏肝理气,又可醒脾开胃,助消食运化。若腹水明显者,加泽泻、猪苓;若气虚明显者,加黄芪、巴戟天;若见消化不良者,加山楂、神曲、鸡内金。

【来源】张俊富. 谷济生主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J]. 天津中医,1995,12(1):1-3.

24.谷济生慢肝5号方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黄芪30~60g,当归10g,赤芍15g,丹参30g,泽兰15g,炙龟甲30g,炙鳖甲30g,益母草30g,水红花子30g,白术10g,茯苓10g,三七3g(冲),郁金10g,垂盆草15g,鸡骨草15g。

【功效】活血化瘀,益气软坚。

【主治】慢性肝炎,属肝郁血瘀证。症见:面色晦暗,颊部赤缕,上身血痣,鱼际发红,纳呆腹胀,齿鼻皮肤出血,性情急躁,胁部刺痛,尿色深黄,胁下癥积,质地较硬,皮肤不泽,巩膜晦黄,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涩或沉涩而细。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乃谷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活血化瘀法的代表方,方中重用黄芪配当归,益气生血活血,扶正祛瘀,祛瘀血而不伤新血;丹参、赤芍、三七、郁金,活血化瘀、疏肝;泽兰、益母草活血利水,佐白术、茯苓健脾利水,四药配合,则水利瘀血祛,使邪有出路;龟甲、鳖甲、水红花子,化瘀软坚消癥;垂盆草、鸡骨草,清利肝胆湿热而解毒。若疼痛明显者,加没药、延胡索、五灵脂;若肝质地硬者,加生牡蛎、穿山甲。

【来源】张俊富. 谷济生主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J]. 天津中医,1995,12(1):1-3.

25.宋祚民肝炎Ⅱ号方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茵陈蒿10g,土茯苓10g,白豆蔻6g,川楝子4g,延胡索10g,薏苡仁10g,香附10g,白芍10g,败酱草12g,鸡内金10g。

【功效】健脾化湿,行气消胀。

【主治】迁延性肝炎,属湿热未净,脾虚失运证。症见:身倦乏力,食后腹胀,两胁或肝区疼痛,食差,腰酸,便溏或先干后溏,舌质淡红,苔腻,脉弦滑。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乃宋祚民老中医的经验方,其尤适用于小儿。处方以茵陈蒿、土茯苓为主,清热利湿解毒,配白豆蔻、薏苡仁健脾祛湿,败酱草清热解毒,从而使未净之湿热全消;川楝子、延胡索、香附,疏肝行气解郁,白芍养血柔肝,共奏养肝体助肝用之功;鸡内金,健脾消食助运化,固后天之本。宋老认为,慢性迁延型和慢性活动型肝炎,病程较长,在治疗时应首先解决当时的主要症状。如食欲不佳,以开胃为主;消化不良,以健脾为主;气血虚以补气养血为主,不要单纯治肝或用过多的清热药物。兼有肝脾大者,应以软坚化瘀为主。

加减:胸闷可加厚朴、枳壳;胁痛甚,可加郁金、柴胡或木香、旋覆花、赭石;腹胀甚,可加大腹皮、青皮、陈皮;腹痛,可加沉香或紫苏梗;腰酸,可加桑寄生、川断、杜仲或怀牛膝;腰腿酸软无力,可加木瓜;食少,加白术、砂仁;口干思饮,加石斛、玉竹;舌红少苔,加女贞子、枸杞子;尿少,加车前子、路路通、冬瓜皮;肝大,加鳖甲、王不留行、丹参、水红花子、泽兰。

【来源】宋文芳,李建.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宋祚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67-68.

26.慢肝复康汤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柴胡15~20g,白芍20~30g,枳实15g,甘草15g,白术15g,茯苓20g。

【功效】柔肝疏肝,理气健脾。

【主治】慢性迁延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属肝旺脾虚证。症见:胁痛或胀满,大便黏而不爽等,脉弦,舌质红,苔薄白。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乃国医大师张琪治疗慢性肝炎的自拟方,系四逆散加茯苓、白术而成。柴胡为疏肝之圣药,用之以条达肝气,芍药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柴芍合用,一疏一柔,疏而不燥,柔而不滞;枳实行气,甘草和中缓中,加茯苓、白术,以健运脾气,诸药配合,药力专而奏效捷。

加减:若脾虚较重,乏力明显,伴气短懒言者,可加党参、黄芪,重者可加人参或西洋参;若湿热中阻,脘腹胀满、呕恶,加茵陈蒿、黄连、黄芩、砂仁、藿香;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e抗原阳性者,可辨病加板蓝根、大青叶、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等;若脾虚清阳不升,出现以泄泻明显者,除加重茯苓、白术用量外,可加白扁豆、山药健脾,辅以葛根、防风、升麻以升清阳;若湿浊上泛、胃气上逆,恶心、呕吐明显者,加半夏、陈皮、生姜、砂仁;若气滞湿浊较重,腹胀满明显者,加厚朴、木香、槟榔;若有肝阴不足者,常表现胁下拘急痛、头晕、头痛、心烦等症,除重用白芍外,还可加枸杞子、女贞子、牡丹皮、当归等;若兼肾阴虚则酌加填精益肾之品,如山茱萸、龟板、女贞子等;若瘀血内阻,胁肋胀痛刺痛者,加丹参、桃仁、赤芍、当归以活血通络;若瘀血较重,阻于经络,症见胁下痞块、面色晦暗或面色黧黑、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者,可加三棱、莪术、鸡内金、炙鳖甲、地鳖虫等。

【来源】张琪. 张琪临床经验辑要[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33-35.

27.乙肝健脾化湿清热方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当归15g,生白芍20g,苍术10g,厚朴10g,草豆蔻10g,党参15g,柴胡10g,葛根10g,黄芩10g,山药15g,薏苡仁30g,败酱草15g,板蓝根15g,木香8g。

【功效】健脾化湿清热。

【主治】乙型肝炎初起,证属脾虚湿盛,化热伤肝。症见:纳差,乏力,口干,肝区闷塞微痛,溲黄,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偏数。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乃武明钦名老中医治疗肝炎健脾化湿清热法的代表方。脾为中州,气化之源,脾虚湿运减弱,必湿盛中焦,遏阻肝气不泄,胃失和降,气被湿困化热,肝脾受累。此方以肝脾为主,病情虽不严峻,但正虚邪盛。见肝治脾,正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理,脾健湿化,肝胃气复,湿浊焉能化热。方中苍术、厚朴,取平胃散之意,辛开苦降,燥湿和胃,佐葛根助脾升清,以消中湿;柴胡、黄芩,清肝胆;败酱草、板蓝根,重在清热解毒;草豆蔻、薏苡仁、木香,导气行湿;党参、山药,顾护脾胃;当归、白芍,养肝血、敛肝阴,柔肝缓急。共奏健脾化湿,敛肝清热,防微杜渐,消除隐患,以绝迁延的目的。

【来源】武明钦. 乙型肝炎的中医诊治[J]. 河南中医,1998,18(5):3-4.

28.乙肝保元温肾运湿方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肉桂6g,人参15g,生黄芪30g,炒白术10g,茯苓15g,防风10g,陈皮10g,丹参30g,连翘10g,板蓝根30g,蝉蜕10g,焦山楂15g,焦神曲15g,炒麦芽15g。

【功效】保元温肾运湿。

【主治】慢性肝炎,属脾肾气虚,湿邪阻遏证。症见:纳差,腹胀,腰膝酸沉,倦怠乏力,肝区闷痛,便溏溲黄,口干,舌质淡,苔润白腻,脉弦滑无力。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乃武明钦名老中医治疗肝炎保元温肾运湿法的代表方。肾是水火之脏,气化之根(指肾阳),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水湿欠运,湿困中气,必脾肾两虚,寒湿壅遏,肝胆胃气失和,化热损肝。故此法为复元温化湿毒,以保元护复三气(肺、脾、肾),主治脾肾虚寒,湿邪内盛,遏阻肝胃气机,化热伤肝之证。方以黄芪、人参、肉桂为主药,温补肺脾肾,保元护复三气,配茯苓、白术,益气健脾渗湿,以加强固护中焦;焦三仙,消食和胃,配茯苓健脾渗湿,陈皮理气和胃,取保和丸之意,以消中护脾;丹参,养血活血化瘀;陈皮、防风,理脾助化湿邪;连翘、板蓝根、蝉蜕,清热解毒,诸药共奏正复邪却而康复。此方对小儿食滞生热耗气伤肝服用尤佳。

【来源】武明钦. 乙型肝炎的中医诊治[J]. 河南中医,1998,18(5):3-4.

29.乙肝舒肝和胃解毒方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丹参30g,郁金10g,柴胡10g,黄芩10g,白术10g,茯苓20g,木香6g,草豆蔻6g,薏苡仁30g,败酱草15g,茵陈蒿20g,虎杖10g,板蓝根15g,大黄6g。

【功效】清热解毒,舒肝和胃。

【主治】病毒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属湿热稽留,肝脾损伤证。症见:肝区胀痛,纳差腹胀,口干苦,齿龈出血,溲黄便秘,倦怠乏力,烦躁,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乃武明钦名老中医治疗肝炎舒肝和胃解毒法的代表方。本证系湿热毒盛,肝脾受损,正衰邪胜之证。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佐入舒肝和胃利湿之品。方中选用败酱草、茵陈蒿、虎杖、板蓝根、大黄、黄芩为主,功在清利湿热而解毒;臣入柴胡、郁金,疏肝理气解郁,丹参养血活血化瘀,茯苓、白术、薏苡仁,健脾利湿;佐入木香、草豆蔻,理气和胃、醒脾化湿。全方合用,共奏健脾和胃、利湿解毒之功。

【来源】武明钦. 乙型肝炎的中医诊治[J]. 河南中医,1998,18(5):3-4.

30.乙肝益气敛阴软坚方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当归15g,白芍25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丹参30g,五味子10g,炙鳖甲先煎15g,地鳖虫10g,香附10g,陈皮10g,虎杖20g,金钱草30g,白花蛇舌草15g。

【功效】益气养阴,软坚解毒。

【主治】乙型肝炎后期,属气阴两伤,气血瘀滞证。症见:右胁或两胁胀痛,情绪波动则加重,或呈刺痛,甚则胁下可触及包块,面颈蜘蛛痣散在,纳差腹胀,口鼻发干,齿鼻不定时衄血,便秘溲黄,舌边尖红或有瘀斑,脉弦细或弦涩无力。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乃武明钦名老中医治疗肝炎益气敛阴软坚法的代表方。脾统血藏营,肝藏血调节血量,营血运行,赖气推动,现湿热毒邪灼伤气阴,肝失疏泄,脾虚欠运,营血不能生化,脏腑失于灌养,气不能助血运化,故肝脾郁积肿大。治以益气养阴,软坚解毒。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敛阴柔肝,党参、白术、茯苓,此乃四君子汤去甘草,益气健脾,共奏健脾养肝血,固托正气之功;五味子,养肝肾之气阴,并能保肝降酶;丹参、鳖甲、地鳖虫,化瘀软坚;香附、青皮,疏肝理气解郁;虎杖、金钱草、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全方共奏健脾护肝、化瘀软坚之功。

【来源】武明钦. 乙型肝炎的中医诊治[J]. 河南中医,1998,18(5):3-4.

31.乙肝补肝益肾固本方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生地黄15g,山茱萸15g,山药15g,枸杞子10g,菟丝子20g,白芍20g,丹参30g,五味子10g,郁金10g,虎杖20g,板蓝根20g,贯众10g。

【功效】滋补肝肾,解郁清热。

【主治】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病毒性乙肝,属肝肾阴亏,虚中有郁证。症见:口鼻干,纳差,腹胀,腰酸乏力,头晕耳鸣,两胁隐痛,大便初硬后溏,舌质淡暗,苔白腻,脉弦细或滑。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乃武明钦名老中医治疗肝炎补肝益肾固本法的代表方。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肝血赖肾精供养,肾精依肝血补充,同源于水谷精微,有乙癸同源之说。如湿邪内盛,湿郁化热,病久毒热耗损肝肾精血,致肝肾阴虚,阴虚生内热,阴虚为本,热邪为标,为虚中实证。治以滋补肝肾,解郁清热。用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菟丝子、白芍、五味子,大量滋腻药物以滋补肝肾;丹参、郁金,疏肝解郁,养血活血化瘀;佐虎杖、板蓝根、贯众,清热解毒利湿。

【来源】武明钦. 乙型肝炎的中医诊治[J]. 河南中医,1998,18(5):3-4.

32.肝炎十四味方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陈皮10g,姜半夏10g,茯苓10g,甘草10g,柴胡10g,延胡索20g,赭石20g,生牡蛎20g,金银花20g,连翘20g,白茅根20g,板蓝根20g,白花蛇舌草20g,鸡内金10g。

【功效】活血化痰,清热解毒,凉血清瘀,理气散结。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属湿热疫毒,内伏血分证。症见:肝区痛,乏力,食欲差,腹胀,便溏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连服6日,停服1日,1个月为1个疗程,需连服2~3个疗程。

【处方总结】此方乃尚尔寿名老中医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经验方。方中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系二陈汤的组方,主要有理气调中、祛湿化痰之效;柴胡、延胡索,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并能引诸药入肝经,透邪外出,合陈皮加强调理气血的功效;生牡蛎化瘀软坚散结,赭石、牡蛎同用,能平肝阳、息肝风,合柴胡、延胡索使肝之疏泄条达,且姜夏与赭石相伍,有降逆止呕和胃的作用;金银花、连翘、白茅根、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合用,功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佐鸡内金,健胃消食,活血化瘀,利胆。若见失眠多梦者,去茯苓加茯神45g,或加酸枣仁30g,远志15g,首乌藤30g;若肝脾大者,加鳖甲10g、炮山甲10g。

【来源】 刘华宝. 尚尔寿肝炎十四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3,20(1):77-79.

33.舒肝消积丸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醋柴胡15g,茵陈蒿40g,板蓝根30g,当归20g,丹参30g,莪术15g,炙党参20g,炒白术15g,炙黄芪40g,茯苓20g,沉香10g。

【功效】解毒化湿,补虚,祛瘀。

【主治】治疗各种慢性病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脾大,肝功能异常等。属肝郁脾虚,湿瘀杂毒证。症见:乏力,肝区不适,纳差,质暗或有瘀点,舌苔薄脉弦。

【用法】以上药味如法炮制,粉碎或研细末,过筛、混匀,炼蜜制成大蜜丸(9g)。

口服,每日早、午、晚,饭后各服一丸。

【处方总结】周信有名老中医认为,各种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之共性,不外湿热、虚、瘀为主。湿热夹毒,邪毒留恋,是各种病毒性肝炎致病的主要病因;正气虚损,免疫功能紊乱低下,是发病的重要病机;肝失条达,气滞血瘀,又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由此构成各种慢性肝炎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病理变化特点。因此,本方采取解毒化湿,补虚,祛瘀三法合用的治疗原则;方中用板蓝根、茵陈蒿,解毒祛湿;用党参、白术、茯苓、黄芪,乃四君子汤去甘草加黄芪,功专益气健脾,扶正补虚;柴胡疏肝解郁,沉香芳香理气,醒脾开胃,合用疏理肝胆脾胃气机,使全身气机畅达,气行则血行;当归,养肝血、补肝体兼能活血;丹参、莪术,养血活血化瘀,莪术兼能畅达肝脾之气机;全方配伍使用,通治各种慢性肝炎。

为了增强治疗效果,根据三法合用的治疗原则,加服辅助汤剂。基本方为:虎杖15g,茵陈蒿20g,桑椹子20g,黄芪20g,五味子10g,丹参30g。在此方基础上随证加减,一般有湿热活动或淤胆现象的,方中茵陈蒿重用至40~60g,以利于清利湿热,再加赤芍、栀子,以祛瘀利胆。虚羸型者,偏阳虚的加淫羊藿、仙茅、肉桂等以温补肾阳;偏阴虚的加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以滋补肾阴。

【来源】周信有.舒肝消积丸[J]. 吉林中医药,1991(3):34.

34.三合一方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甲方:益气解毒,活血祛湿。适用于气虚湿滞者。

【组成】党参15g,黄芪50g,五味子9g,全瓜蒌15g,黄柏9g,羊蹄根15g,苍术9g,茯苓9g,赤芍9g,丹参9g,田基黄15g,鸡骨草15g,鲜白茅根15g。

乙方:补肾活血解毒。适用于肾气不足者。

【组成】生地黄50g,仙灵脾15g,菟丝子9g,五味子9g,太子参15g,赤芍9g,桃仁9g,当归9g,丹参15g,全瓜蒌15g,紫草9g,黄柏9g。

【功效】清热解毒,扶正培本,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或e抗原阳性。甲方适用于气虚湿滞证,症见四肢乏力、神疲倦怠、面色萎晦者用之。乙方适用于肾气不足证,症见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者用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姜春华名老中医认为,治疗乙型肝炎既要祛邪又要扶正,治法包括三个方面,即清热解毒,扶正培本,活血化瘀。黄芪、党参、太子参、五味子,益气,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功能;生地黄、仙灵脾、菟丝子,补肾;此二类是扶正培本。其次是针对病毒的祛邪药物,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两方面。全瓜蒌,姜老认为降低转氨酶有效;羊蹄根,凉血止血,有抗真菌、抗病毒、退黄疸作用;黄柏,清热燥湿;赤芍、丹参、桃仁、当归,活血化瘀,这是针对病邪侵入引起肝血壅滞而用;田基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抗菌,降低谷丙转氨酶,治急慢性肝炎均有良效;鸡骨草,清热解毒,疏肝散瘀,经临床证实治急性黄疸性肝炎有效;紫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苍术燥湿健脾,茯苓利湿健脾,祛邪兼扶正。

二方均可加入蒲公英、板蓝根以加强解毒。若见阴虚,患者失眠、口干、溲黄,可加石斛、天花粉、麦冬、阿胶,失眠重者可加酸枣仁、首乌藤;若肝胆火旺,加栀子、龙胆草;若心火偏盛者,加黄连;若大便溏泻,加诃子、神曲;若食欲差者,加砂仁、白豆蔻、陈皮;若腹胀者,加藿香梗、紫苏梗、大腹皮、槟榔。

【来源】张云鹏.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姜春华[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65-67.

35.乙型肝炎方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丹参30g,板蓝根30g,大青叶15g,茵陈蒿15g,龙胆草10g。

【功效】活血化瘀解毒,清热利湿。

【主治】乙型肝炎,证属湿热邪毒浸淫于肝,久留阻络生瘀者。症见:肝区隐痛,乏力,胸腹胀闷,口干不欲饮,纳差,食少,小便黄,或见厌食油腻、鼻衄等症,舌质红或淡红,或舌边尖有瘀点、瘀斑,舌苔薄黄或白腻,或黄厚腻,脉弦滑或弦缓。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1个疗程为1个月,一般用1~2个疗程,最多3~4个疗程。

【处方总结】此方乃柴有华名老中医治疗乙肝的经验方。方中丹参凉血活血以通络,若舌质有瘀点或紫暗,或舌下静脉曲张,或其瘀血见症明显者用30~60g;板蓝根、大青叶清热解毒,若舌质红,苔薄黄或体温高,或新病而热象明显,或伴见表证者,板蓝根常用30~50g,大青叶10~20g;茵陈蒿、龙胆草清热利湿,龙胆草又可泻肝经实火,而茵陈蒿又可退黄,若急性发作黄疸,苔黄腻明显者,常用茵陈蒿15~60g,以增强退黄作用,又久病影响到胃的功能,则胆草用量为3~5g,以防苦寒败胃,取其少量苦味以健胃,增进饮食,使化源充足。若肝气不舒,胁肋胀痛者,加柴胡6g,白芍10g,当归10g;脾虚纳差者,加白术10g,茯苓10g,鸡内金10g;脘腹胀明显者,加砂仁6g,厚朴10g;若血热鼻衄者,加白茅根30g。

【来源】 柴有华. 治疗乙型肝炎20例的体会[J]. 陕西中医函授,1988(4):21-22.

36.乙型肝炎解毒汤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板蓝根30g,丹参30g,白花蛇舌草30g,大青叶15g,白芍10g,柴胡10g,当归10g,白术10g,茯苓10g,鸡内金10g,香附10g,郁金10g,龙胆草6g,青皮6g,甘草3g。

【功效】清热解毒,疏肝健脾。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证属热毒瘀结,肝胆疏泄失职,脾胃运化失司所致者。症见:胁腹胀痛,疲乏无力,纳呆,舌质红,苔黄,脉弦滑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乃柴有华名老中医治疗热毒瘀结、肝脾不调型慢性乙肝的自拟方。方中重用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大青叶、龙胆草,以清热解毒祛湿;柴胡、香附、青皮,疏肝理气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共奏养肝体助肝用之功;茯苓、白术、鸡内金,益气健脾开胃,奏肝病实脾之效;丹参、郁金,活血化瘀,祛除络脉阻滞;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若胁痛明显者,加川楝子、延胡索;胁刺痛者,加乳香、没药、三七;黄疸加木贼、茵陈蒿、栀子;大便干结加生大黄。

【来源】马志杰,曹娜娅. 柴有华治疗肝病临床验案4则[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14(2):9-10.

37.藿枳汤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藿香5g,茵陈蒿12g,炒白术10g,牡丹皮6g,生白芍10g,枳实5g,车前子包煎10g,白茯苓10g,金石斛12g,焦栀子6g,生甘草3g。

【功效】疏肝理气,调和脾胃。

【主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属肝郁脾滞证。气郁、湿浊,里证迁延,反复经久不解。症见:胁下积块,疲乏无力,肢体酸困,胁肋胀痛,嗳气、恶心,纳谷欠香,脘腹痞满,大便秘溏交替,舌淡红或边红,苔白腻或厚腻,脉细弦或弦滑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乃康良石名老中医治疗肝郁脾滞型慢性肝炎的经验方。方中焦栀子、牡丹皮、茵陈蒿、车前子,清肝泻火、活血化瘀、利湿清热、凉血解毒,力求久郁肝胆之疫毒、湿热从速清解;配藿香、枳实、茯苓、白术,健脾和中,理脾胃之气滞,兼能利水祛湿;又合石斛、白芍、甘草,柔肝养阴,益胃生津,并防津血耗损及伤阴。

【来源】康俊杰,康素琼. 肝脏七病诊断与治疗.康良石医案选[M]. 厦门:鹭江出版社,1994:44-45.

38.疏肝活血健脾汤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柴胡10g,炒白术10g,郁金10g,鸡内金10g,法半夏10g,虎杖10g,夏枯草10g,太子参(或党参)15g,赤芍15g,炒麦芽15g,山楂15g,茯苓15g,陈皮6g,甘草6g。

【功效】疏肝,活血,健脾。

【主治】慢性病毒性肝炎各型(主要为乙型和丙型),早期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以及血吸虫肝病,属肝郁脾虚,肝胃不和,肝郁气滞,或气滞血瘀证。症见:头晕,疲乏,纳差,腹胀,便溏,两胁疼痛不适,肝脾大,舌苔薄白,脉弦滑或弦细。

【用法】上药煎2次,第一次加水800ml煎至约250ml,上午9时服;第二次加水400ml,煎至约200ml,下午3时服。每日1剂,1~2个月为1个疗程。

【处方总结】此方乃谌宁生名老中医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基础经验方。方中柴胡疏肝理气解郁;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利湿;鸡内金、山楂、麦芽,醒脾开胃,配陈皮理气开胃;郁金、赤芍,凉血活血,化瘀通络;虎杖、夏枯草,清肝火,利湿热,配半夏燥湿和胃,共祛湿热之邪;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若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及胆红素增高,为肝胆湿热证,加茵陈蒿、栀子、金钱草;若大便燥结,腑气不通,加生大黄(后下)、龙胆草;有瘀血内结,肝脾大者,加桃仁、红花、鳖甲、地龙;腹胀甚者,加炒莱菔子、枳实、厚朴。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注意合理饮食,多吃高蛋白质、低脂肪、少胆固醇、富含维生素等食物,严禁饮酒,忌食公鸡、鲤鱼、牛肉、羊肉、狗肉等发物,少食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品。应注意休息、勿劳累,生活有规律。

【来源】谌宁生. 疏肝活血健脾汤[J]. 新中医,2005,37(2):34.

39.茵花清肝饮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茵陈蒿30g,蒲公英30g,藿香梗9g,栀子9g,金银花15g,枳壳9g,川楝子9g,白花蛇舌草9g,虎杖9g。

【功效】清热解毒,理气活血化湿。

【主治】病毒性肝炎,属湿热偏盛证。症见:面色暗黑,右胁不适,食欲不佳,小便黄赤,乏力。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为屠金城名老中医治疗湿热型病毒性肝炎的经验方。方中重用茵陈蒿、蒲公英、金银花,清热解毒利湿;枳壳、川楝子、栀子,清肝火,疏肝理气止痛;虎杖、白花蛇舌草,化湿解毒活血;佐以藿香梗,化湿和胃。若呕吐明显者,加竹茹15g,清半夏15g。

【来源】屠金城,屠连茹. 屠金城临床经验[M]. 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29.

40.柴胡舒肝散加减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生石决明30g,枳实9g,白芍9g,郁金9g,柴胡6g,香附9g,藿香9g。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慢性肝炎,属肝郁脾虚夹湿证。症见:两胁胀痛,食欲缺乏,恶心欲吐,精力疲乏,便时溏时结,小便黄赤。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为屠金城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肝炎的经验方。方中生石决明,降酶平肝;柴胡、枳实、白芍、郁金,取四逆散去甘草加郁金,舒肝理气止痛;香附、藿香,血分中的气分药,化湿行气活血。若胁痛明显者,加青气9g,陈皮9g,延胡索9g。

【来源】屠金城,屠连茹. 屠金城临床经验[M]. 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31.

41.乙型肝炎初起方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龙葵15g,虎杖15g,板蓝根15g,茵陈蒿15g,车前子包煎15g,滑石包煎15g,通草6g。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适用于乙型肝炎初起,属湿热蕴毒证。症见:胁痛,口苦而黏,脘痞泛恶,面垢甚则发黄,溲黄,大便黏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为董建华院士治疗湿热蕴毒型乙肝的基础方。方中龙葵、虎杖,清热利湿解毒,配茵陈蒿利湿退黄,板蓝根清热解毒,药理研究发现其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另用车前子、滑石、通草,利湿于下,从小便而出,正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理。此方重点攻邪,以期达到邪祛安正的目的。若肝经火盛者,加龙胆草、黄芩、栀子;若湿热重,加藿香、佩兰、苍术、白术、黄柏;若毒邪盛,加蒲公英、紫花地丁。

【来源】田海河. 董建华教授治疗乙型肝炎临床经验[J]. 新中医, 1992(1):3-4.

42.慢性迁延性肝炎方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柴胡10g,枳壳10g,鳖甲先煎10g,香附10g,青皮6g,陈皮6g,赤芍15g,白芍15g,川芎6g。

【功效】理气,活血化瘀。

【主治】适用于乙型肝炎急性期过后所致的慢性迁延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证属气滞血瘀者。症见:右胁或两胁胀痛,情志波动后加重,或呈刺痛,痛处固定,甚则胁下可触及痞块,舌暗有瘀斑(点),脉弦涩。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为董建华院士治疗乙肝理气活血化瘀法的基础方。方中柴胡、枳壳、青皮、陈皮,疏肝理气,解郁止痛;香附为气中血药,理气兼活血;鳖甲、川芎、赤芍、白芍,活血柔肝,化瘀散结,消癥止痛。全方共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效。若气滞明显者,加川楝子、木香;若瘀血重者,加当归、三棱、莪术;若痞块坚硬而痛者,加干蟾皮、穿山甲、生牡蛎。

【来源】田海河. 董建华教授治疗乙型肝炎临床经验[J]. 新中医, 1992(1):3-4.

43.董建华慢性肝炎方Ⅰ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党参10g,黄芪10g,仙鹤草10g,十大功劳叶10g,茯苓15g,白术6g。

【功效】健脾益气扶正。

【主治】慢性肝炎,属病久脾气亏虚,精微不化之证。症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纳少或不思饮食,甚则大便溏泄,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为董建华院士治疗乙肝健脾益气扶正法的基础方。方中党参、黄芪,益气健脾;茯苓、白术,健脾渗湿,合之健脾益气,使脾运而精微化生,鼓舞正气,祛邪于外。仙鹤草、十大功劳叶,为董老常用对药,特点为补气而不助火。若脾虚而痰湿盛者,加陈皮、半夏;若大便溏泄者,加白扁豆、木香、砂仁;若脾气下陷者,加升麻、干荷叶。

【来源】田海河. 董建华教授治疗乙型肝炎临床经验[J]. 新中医, 1992(1):3-4.

44.董建华慢性肝炎方Ⅱ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生地黄10g,熟地黄10g,桑寄生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预知子10g,梅花10g,五味子5g。

【功效】滋肾养肝益阴。

【主治】乙型肝炎后期,病情迁延不愈,属肝肾阴虚证。症见:肝区隐痛,劳则加重,腰膝酸软无力,伴头晕耳鸣,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为董建华院士治疗乙肝滋肾养肝益阴法的基础方。方中生地黄、熟地黄、桑寄生,填精补肾;女贞子、旱莲草,养肝阴和血,预知子、梅花,柔肝和络;少佐五味子,敛阴柔肝。全方合之,则肝肾之阴并补。若阴虚内热,盗汗潮热者,加牡丹皮、地骨皮;若口干渴明显者,加天花粉、芦根;若转氨酶持续不降者,加垂盆草、鸡骨草。

【来源】田海河. 董建华教授治疗乙型肝炎临床经验[J]. 新中医, 1992(01):3-4.

45.新方黄病丸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针砂60g,绿矾120g,茵陈蒿60g,白豆蔻3g,陈皮3g,赤茯苓9g,甘草3g,薏苡仁12g,泽泻9g,面粉100g。

【功效】磨坚散积,涤痰杀虫,健脾燥湿,补血退黄。

【主治】慢性肝炎、淤胆型肝炎、早期肝硬化,属痰瘀凝结,血气虚损证。症见:面色黧黑,巩膜微黄,疲惫消瘦,胁有癥块等。

【用法】绿矾生面裹煨,针砂煅熟,以面浆水、茵陈蒿、白豆蔻、薏苡仁、陈皮、赤苓、泽泻、甘草煎汤代水泛丸。

【处方总结】此方乃韩哲仙名老中医的经验方。方中绿矾生面裹煨涤痰祛痰,针砂煅熟消积平肝,均有祛瘀生新之功。以面浆水,茵陈蒿、白豆蔻、薏苡仁、陈皮、赤苓、泽泻、甘草煎汤代水泛丸,取其和胃健脾,化湿退黄之效。全方可治痰瘀凝结,血气虚损之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贫血萎黄等症。若黄疸而腑行难结者,瘀浊极甚,可加入硝石以破坚散结;而急性肝炎后残黄久不退者,也属痰瘀阻结肝经,用以青黛、明矾,清肝火、消痰瘀而常获良效。

【来源】莫锦明. 韩哲仙治肝经验录[M]. 上海:百家出版社, 1990:27-28.

46.犀泽汤

出处: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广犀角3g(或用水牛角30g),泽兰叶15g,苍术9g,仙人对坐草30g,土茯苓30g,平地木30g,败酱草15g。

【功效】凉血泄热,祛湿解毒,疏郁祛瘀。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属湿热毒交结证者。症见:面色晦黄,巩膜混浊,神萎肢重,烦躁易怒,五心潮热,或低热缠绵,口苦而黏,嗳气泛恶,脘腹胀满,胁肋胀满或刺痛,小溲黄赤,脉弦数或濡数,舌质红有瘀斑,苔黄白而腻等见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总结】此方乃国医大师颜德馨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经验方。方中犀角、泽兰入血分,以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为君;臣以土茯苓、仙人对坐草、平地木、苍术,疏肝泄热,利湿化浊;败酱草,凉营活血为佐使。诸药配伍,共奏凉血泄热、祛湿解毒、疏郁祛瘀之功。颜老临床治疗乙肝喜用犀角、苍术二药,犀角不仅善清热凉血,且解毒之力甚宏,临床对HBsAg转阴及降低转氨酶有效,苍术功善燥湿、解郁、辟恶;此二药同用,则凉血解毒而无寒凝之虑,燥湿解郁而无助火之弊,尤其擅长搜剔血分湿热毒邪,对于缠绵难愈,湿热毒胶结的慢性乙肝患者,常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若气滞郁结,脘胁胀闷者,加沉香曲、川楝子、大腹皮、枳壳、广木香;若血瘀显著,右胁刺痛者,加丹参、桃仁、郁金、红花、赤芍、延胡索、三棱、莪术;若湿甚于热,肢重纳呆者,加猪苓、赤芍、茯苓、薏苡仁;若热甚于湿,口苦心烦者,加金银花、黑山栀、夏枯草、蒲公英,甚者则选加白花蛇舌草、龙葵、蜀羊泉、石打穿、半枝莲、七叶一枝花等。

【注意事项】部分乙肝患者经用犀泽汤治疗后,病情好转,HBsAg转阴,但停药后旋即反复,此属湿热毒邪清而未尽之象,可在疾病初愈后,继续服药1~2个月,或以犀泽汤改制成丸剂服用,以巩固疗效。

【来源】颜德馨. 颜德馨临床经验辑要[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82-83.